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刀鋒》的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2.34W)

一直認為寫讀書筆記是一件特別私密的事情,閱讀本身就是挺私密的事情,而把閱讀的所思所想呈現出來,就是精神層面的赤裸相見,常常會讓我卻步。然而,若不以文字呈現,這一滴思索的點滴就將掉落在時間的長河中,再也找不見了。最近兩年越來越發現,電子時代的所有圖片視訊資料再怎麼生動,依舊敵不過文字的力量,唯有文字能重現當時的心路歷程,也唯有文字能見證自我成長。

《刀鋒》的讀書筆記

想到要看毛姆的《刀鋒》是因為王瀟的新書《時間看的見》P15的一個註解:“人性不僅存在於學術理論研究裡,在文學裡也能找到。毛姆被認為是最瞭解人性的作家之一。在《刀鋒》中,他創造了兩個探究人性深處的文學形象…” 你看,一本優秀的書,可以帶出一串書單,這也就是為什麼喜愛閱讀之人的書單越來越長。。

虛構類的文學作品的故事打動每個人的點都不一樣,每一個人在故事中看到的共鳴和投射也不一樣,這是虛構類作品的魅力所在:它沒有標準答案。從故事性來說,《刀鋒》並不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講了美國上個世紀20年代一個上層中產階級的家庭的社交,婚姻,生活。有趣的是毛姆塑造的幾個人物很有看頭:除了主角萊雷,一堆配角艾略特,伊莎貝爾,蘇珊,索菲,都是很有戲劇衝突的很好看的,看書過程中一直在腦補他們在爭著艾美獎最佳配角。。

《刀鋒》中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是20世紀初西方社會物質至上的享樂主義生活,是那些“俗不可耐”的人物的生活。卻也是100年以後的我們當今的生活。看著艾略特的畢生都在不停的宴會社交中度過臨死還緊握著宴會請帖;看著伊莎貝爾為了舒適的物質生活放棄了深愛的萊雷,卻使計阻礙他結婚;在看到蘇珊為了生活輾轉於不同畫家情人之間,最後以畫家名義嫁給富商;看到蘇菲經歷生活變故自暴自棄墮落終於求得一死。。。一幕一幕放到今天的社會依舊毫不違和。

而萊雷呢?在一群俗人之中,他尋找上帝的精神之旅顯得格格不入到有點尷尬。而正是這樣的萊雷,在經歷了離家出走,解除婚約,放棄家庭,出世,再入世,走完了個人的解脫之道。也許這條朝聖的道路並不純粹(關於個人解脫的書籍,推薦一行禪師的《故道白雲》,黑塞的《悉達多》,兩本從不同角度記錄了佛陀傳記,在我幾次經歷人生重大挫折的時候這兩本書給與我了很大的精神力量),但萊雷的這條路由於大環境的襯托顯得更加的艱險。對於宗教與哲學的學習並沒有幫助萊雷找到上帝,幫助萊雷的是他的多年遊歷以及不間斷的獨立思考,他最終完成了精神上的自我完善,並且在今後的日子中將以此踐行生活。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侷限中,只要你覺得真心快樂,追求物質享受並沒有什麼問題(伊莎貝拉的'生活應該是很多人的範本);但若是你覺得哪兒有點不對勁,或者並不覺得真心幸福,那可能應該再多想一想,究竟什麼是最重要的。好友的死亡讓萊雷開始走上了尋求人生意義的道路,“死亡是生命中的一次真正重大的機會”,只有當一個人真正意識到生命終將走向死亡的時候,才能開始去真正思考生命的意義。

我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做不到放棄世俗生活去找尋精神世界的真諦,也完全沒有必要。但,我們可以不在乎別人的眼光,而去追尋似乎比較奇怪的東西,只要覺得這是我們有限生命中重要的東西,是我們願意寫在墓誌銘上的東西,並且以我們的生活狀態去影響其他人。“剃刀鋒利,越之不易;智者有云,得渡人稀”,願我們所有人都能夠時刻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