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脫貧攻堅經驗交流範文

文學 閱讀(2.21W)

今年以來,**縣堅持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以17個鎮(街道辦)為主戰場,在精準識別基礎上,以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為主攻物件,建立“三個一”工作機制,推行“五步工作法”,以產業發展為抓手,多管齊下,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經驗交流範文

“九不準”嚴把脫貧基礎關

“精準識別”是精準扶貧的根基。扶貧物件瞄不準,不僅是對扶貧政策效益的影響,更是對真正需要扶助的貧困群眾的不公正。

“我們村的貧困戶是村幹部召開村民大會評議推選出來的,現在縣鎮派來的.幹部又逐戶進行了核實,他們在對我們工作提出肯定的同時,也對我們一些工作中出現的疏漏進行了糾正,他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一定要把工作做得更細更實,一點都不能馬虎。”**縣白龍塘鎮一名村黨支部書記的話,正是該縣開展精準識別工作的縮影。

今年以來,該縣成立核查領導小組,全縣17個鎮(街道辦)、117個單位2000餘名幹部,深入貧困戶家中,奔赴全縣132個貧困村,逐戶對資料進行核查、比對、銜接,並採取走訪村民代表、召開群眾“碰頭會”等方式現場核查,把握時間節點,倒排進度,建立月報制度,設立投訴舉報電話。逐村對照“九不準”,對在集鎮、縣城或其它地建(購)商品房或現有住房裝修豪華的、家用電器市場價格在5000元以上的、在本村以外擁有商鋪的等九大類貧困戶,採取自願退出或告知退出。確保貧困人口建檔立卡資料準確、真實,堅決把好精準脫貧第一關。截止目前,全縣按程式識別貧困村132個,通過退出、保留、新增,最終確定在冊貧困戶25745戶67935人,其中退出3204戶8199人,新增3791戶8421人。

“三個一”凝聚脫貧動力

“堅持‘三個一’工作機制……真正以嚴的標準、嚴的管理、嚴的措施保障脫貧攻堅階段性任務順利完成。”在近期脫貧攻堅促進會上,**縣委書記演曉剛強調。他所說的“三個一”,指的是 該縣為督促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順利推進,建立的“一月一安排、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報”工作機制。

一月一安排。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根據各鎮(街道)、各部門脫貧攻堅工作任務,制定月責任清單,明確完成時限、責任單位、責任人等。對照責任清單,各鎮(街道)、各部門明確自己“該幹啥”、“怎麼幹”,便於各鎮(街道)、各單位制定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工作推動措施。

一月一督查。縣上組織專門力量形成若干個督查工作組,圍繞責任清單內容,採取查閱資料、入戶走訪、座談了解、電話隨訪等方式,對當前各鎮(街道)、各單位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強化督辦巡查力度,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

一月一通報。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根據督查工作組反饋的情況形成督查通報,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並對工作推進緩慢的鎮(街道)、村(社群)和責任單位提出整改要求,跟蹤督促解決。

“三個一“的工作機制推行以來,各鎮、各部門按照統一部署、統一要求、統一時間節點,有條不紊地抓好任務落實和情況反饋,達到工作均衡推進、效果良好。

“五步工作法”助推精準脫貧

“十二五”期間,**縣在脫貧攻堅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五步工作法”,即通過實施入戶調查摸家底、一村一策定規劃、一戶一法抓幫扶、精準管理促規範、設施建設促提升為主要內容的工作方法,累計幫助5.51萬人實現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比“十一五”末下降了16.2個百分點。

該縣按照縣、鎮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實施意見要求和省級貧困標準,採取農戶自願申請,村三委會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民主評議,經駐村工作隊進村入戶調查核實,形成初選名單並張榜公示。根據貧困村的村情村貌、產業結構、貧困程度和調查摸底分析評判致貧原因,各級包扶幹部座談反覆討論,形成貧困村精準扶貧規劃,理清幫扶思路。根據貧困戶調查摸底情況,按致貧原因將貧困戶分類建檔,按貧困戶貧困程度和能力大小,制定分年度脫貧計劃與幫扶措施。實行貧困戶掛牌管理,推行以貧困村入駐綜合工作隊、建立貧困戶扶貧手冊等為內容的“六牌六檔一簿一手冊”規範管理制度。針對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制約貧困戶家庭經濟發展的問題,以多渠道爭取各方面專案和資金傾斜,逐步進行解決。

該縣按照精準扶貧“五步工作法”,至2018年,要實現132個貧困村6.79萬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2019年至2020年,在“五步工作法”指引下,將繼續鞏固提高脫貧成果,確保脫貧人口不返貧,同步夠格奔小康。

以產業擴張加快脫貧步伐

**縣根據資源稟賦實際和創新發展理念,大力扶持骨幹產業,以產業擴張帶動貧困戶脫貧。目前,全縣在9個鎮56個貧困村實施了產業化扶貧和貧困戶產業直補專案;建成扶貧產業園區11個,培育產業示範戶128戶;幫助實施產業扶貧專案204個,培訓農戶13068人次。

該縣結合鎮村實際,圍繞主導產業確定脫貧專案。茶園、林果種植產業採取集中規劃、連片實施、集中投勞辦法,鎮村負責調整土地、組織勞力、統一調苗與栽植,縣級相關部門配套做好技術服務和督導檢查;食用菌產業實行企業帶動、貧困戶參與發展模式,引導企業投入,做大產業園區,帶動貧困戶增收;生豬、牛羊、家禽等養殖產業,由鎮村與農戶商定發展規模、實施方式和完成時限,監督指導個戶實施,驗收合格後,通過“一卡通”兌付貧困戶產業扶持資金。

該縣還創新產業助貧模式,組織動員縣域114家規模企業全面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共落實企業結對幫扶貧困戶1800餘戶5100餘人。採取“產業拉動、組織聯動、企業帶動”等方式,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形成政府支援企業、企業帶動幫扶貧困戶的脫貧連動格局,實現企業和貧困農民互利雙贏。同時,積極整合扶貧、人社、庫區移民等培訓資源,採取龍頭企業技術人員定期深入現場培訓、鎮村成立農民食用菌等專業協會,定期邀請專家指導等多種方式開展技能培訓,使每個貧困戶熟練掌握1-2門產業發展技術,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加速了脫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