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個人讀書筆記(通用27篇)

文學 閱讀(3.12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個人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個人讀書筆記(通用27篇)

個人讀書筆記 篇1

《朝花夕拾》是魯迅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性的散文。這篇散文的原名為《舊事重提》。然而《朝花夕拾》的表面意思是早晨盛開的鮮花,傍晚的時候摘掉。深層含義是兒時事情到了晚年才去回憶。《朝花夕拾》這篇散文,是魯迅先生花大量筆墨來表現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敗和人性的扭曲。

《朝花夕拾》中的《狗貓鼠》是最具有深層含義的。

《狗貓鼠》總分為五點。

第一點是當時人們為魯迅所寫的文章而感到不滿,原因是魯迅寫的一篇《兔和貓》。這篇《兔和貓》引起了廣大民眾的挑畔,側面寫出魯迅先生是︰狗。因為當時人民認為狗是仇貓的,而魯迅先生也是仇貓的。人們為了諷刺魯迅先生,把魯迅比作狗,說魯迅是狗的同族,揭示了人們內心的黑暗。

第二點是覃哈特博士所寫的《自然史地國民童話》中的小故事。這篇小故事寫出了狗的愚笨,側面來烘托出當時人們的愚蠢。

第三點是寫人類學術文藝的進步,但同樣也寫出當時人們不如動物,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豎立過“公理”“正義”的旗子,雖然人們能直立行走了,能說話了,有了文學品格,但是從那時開始,人們也就自甘墮落了。因為那時人們已經謊話連篇,將一些不實的報道或文學作品傳播出去。人們雖然有了極高的文學品格,可是在某些方面還是不如動物有道德。

第四點是寫魯迅先生討厭貓的準確原因。一、因為貓喜歡折磨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二、貓和獅虎是同族,可是卻有著它們沒有的媚態。三、它們每到魯迅先生要看書或睡覺的時候總是在旁邊鳴叫。

第五點是當時人們結婚總有些素未謀面的人或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寄來一張紅帖子,上面就會印著一些“陰險”的句子,讓魯迅先生隨禮。體現了魯迅先生對於當時封建社會的不滿和人們的墮落。

這篇《狗貓鼠》側面寫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敗和人們性格的扭曲,也寫出魯迅對當時人們口中的“正人君子”的不滿和對當時封建社會的厭惡。

個人讀書筆記 篇2

《走近教育大師》為我搭設了一個平臺,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作為這次教師主題讀書活動的必讀書目之一,正如編者所言,該書讓讀者一冊在手,便能概覽從孔子到蔡元培,從蘇格拉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主張,通讀全篇,受益匪淺。

書中共收錄了47位國內外著名教育家的言論,這個數字應該說不小了,但對於人類2000多年的教育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其實,任何一部辭書都難以容納所有的教育家。所以,當我合上書本時,稍思片刻,就會深深地發覺:原來教育可以這樣美的。競爭的時代,家長挑選學校,道老師的好、說老師的壞,這些現象已屢見不鮮。可以說一個學校創辦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師的數量與質量卻是學校真正的生命線。

作為一名新教師,孔子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麼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要理解這些準則,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就說現在學校開展的歷史讀書活動,讀書之道,倒並不是真的為了顏如玉、黃金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擁有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學習就會落後時代,落後於生活。特別是我們做教師的,如果知識不夠用了,那就意味著職業生命的結束。拿什麼去教學生!既然要讀書,那又要花費許多休息時間,又會出現各種工作上的衝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

我思索,佛教認為視名利為空者得道也,對嗎?誰知道?不知道為什麼,今天這句話老在腦海裡沉浮。反覆玩味,目光流轉,在猜測,這是怎樣一種的情感呢?即便付出一切,只要能得到答案,再大的代價也可以承受。

處於今天的社會中,立於自己的世界裡,我以為“朝聞道,夕死不可矣”。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與不得,有何區別?求為何求?我們應體現道的價值,體現求的價值,然後死亦無憾。當然,理解為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

走進書本與大師為友,走進書本與經典對話,走近這些教育的痴心漢可以讓人少一點浮躁和功利,多一點理解和寬容,更多一點熱情和關愛,可以讓我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讓學校的生命線真正得以延長。

個人讀書筆記 篇3

對於成長於斷層年代的我們,胡適先生似乎只是歷史的一個符號,他曾經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等,由於種種原因,難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對於他的瞭解多來自片段性的軼事或巨集大感受。近日於南圖覓得一本《胡適的聲音》,雖然只是一冊不同時期的演講集,但也足以窺見胡先生博大精深學養的滄海一粟。

“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適的聲音》一書的卷首語,這是胡先生一生主張並奉行的,由此看來,不論在什麼語境下先生都會是一個“大右派”。作為一個有深厚舊學背景,在完善的西學中成長起來的學者,胡先生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是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曉暢明白,樸實自然,沒有精英意識,即使現在閱讀也有極強親近感,很符合他倡導的白話文應該是“活”的文字。

書中涉獵的領域和年代跨度很大,從“五四”時期到五十年代,幾乎收錄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時期的各種演講內容,讓我們看到胡先生歷經學者到官員(駐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長等不同角色轉化中為人,治學的態度,可以充分體現他畢生倡言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以及"認真的作事,嚴肅的作人"的為人之道。

對書中感觸頗深的是一篇對“五四”事件的回顧,具體而詳盡的過程描述讓我們身臨其境。一方面,他承認“經過了這次轟動全國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讚歎的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另一方面,他堅持說,五四運動“實是這整個文化運動中的一項歷史性的政治干擾。它把一個文化運動轉變成一個_”。他明確表達了:對抗爭政府的同情和對運動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為獨立知識分子,一貫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寧鳴而生”。

另一篇極具特色的演講稿是關於中國禪宗的發展史,從中國哲學史的角度系統講述了佛教在中國成長髮展的過程。胡先生關於禪宗發展史的研究考證翔實,表述客觀風趣。胡先生本人沒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從學問的視野進入。胡先生的禪宗研究源於他編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到他離世只完成《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禪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處,他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彌補。胡先生對禪宗史下過很多功夫,頗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礎上專門為影響很大,成為一代宗師卻不識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會和尚傳》;晚年,又花很多時間去考證《虛雲和尚年譜》。雖然禪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學一隅,但嚴謹的態度足以描述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發日本禪宗學者鈴木大拙與他的一翻論戰。胡先生對於禪宗史的研究體現了他在治學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會感受到中國與現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為獨立知識分子,用獨立、理性、責任、正見、負責的言論來發表個人思考的行為特點。

如何深入的探尋與認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獨立知識分子的思維來“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我們需要一生探尋的問題。

個人讀書筆記 篇4

因為保羅科埃略的《朝聖》才被這題目吸引,我想又是一個自己發現,探尋人生意義的旅程。因為《朝聖》帶給我很多的思考,特別是其中的幾個“靈操”,有的時候也會想起,讓我們在無聊乏味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到那瞬時的美好,嘴角不自覺的上揚,感嘆一聲:哦,人生,也挺美好!

哈羅德只是出門將寫好的信投遞到郵筒,卻因為尋找下一個郵筒,而越走越遠。經過一個加油站,女孩不經意的鼓勵卻讓他下決心徒步去貝里克。因為加油站女孩說: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哈羅德也堅持一個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會活下去!就這樣哈羅德兩手空空口袋裡一封寫給奎妮的信,就這樣開始縱跨英格蘭的徒步行走。路上遇見很多人,有鼓勵的有潑冷水的。幾次想放棄,幾次又重燃激情、信心堅持走下去。途中哈羅德對自己的一生不斷地回顧思考,家中的妻子莫琳同樣在哈羅德離開後獨自一人對兩個人所走過的一生進行回味反思。曾經相愛的倆人因為兒子戴維的自殺,各自的心結深藏心底,誤會一天天加深,從此倆人成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最終在各自“獨處”的思考中找回失去許久的二人世界,屬於他們本該有的生活和幸福!

還有,我想說的可能都在我下面的“字句摘錄”裡。

個人讀書筆記 篇5

《簡愛》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們普遍認為《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詩意的生平寫照”,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己,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個人讀書筆記 篇6

可以說,在數學的漫長進化過程中,幾乎沒有發生過徹底推翻前人建築的情況。

而中國傳統數學源遠流長,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體系與發展途徑。它持續不斷,長期發達,成就輝煌,呈現出鮮明的“東方數學”色彩,對於世界數學發展的歷史程序有著深遠的影響。從遠古以至宋、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一直是世界數學發展的主流。明代以後由於政治社會等種種原因,致使中國傳統數學瀕於滅絕,以後全為西方歐幾里得傳統所凌替以至壟斷。數千年的中國數學發展,為我們留下了大批有價值的史料。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事物的數量關係和究竟形式的一門科學。簡單地說,就是研究數和形的科學。斯科特在數學的海洋裡抓住了競進帆船的駕舵,遨遊了數學的成長曆程,從公元前,公元1000—1700,再到公元1800—1899直到公元1900—1960;從中國數學史到西方數學史,系統的講述了數的由來和發展。

寫到這裡,想到當時老師讓我們看有關數學史和數學文化的書的時候,自己還有很多的不情願。現在,雖說沒有很深入地瞭解,也沒有記住很多東西,得到很多知識。但至少這些書中的內容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它讓我改變了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對其他很多事物的看法;也使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告訴自己說當謙卑,努力去學習,去長進;同時對下學期的學習以及生活各方面的事物,還有關乎到以後的工作等等方面,都讓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與態度、看法的轉變,讓我更加明確了很多我該做與不該做的事情。

以上只是些對自己的另一方面的影響。

本書讓我明白了,科學是給人以知識的,而歷史是給人以智慧的。這本數學史展現給我們的不僅有數學的知識,更包括先人的智慧。它講述了從上古到19世紀兩千多年整個數學領域中主要數學概念和命題的發展,將代數、幾何、算術、三角學的發展脈絡娓娓道來,讓我們能深入瞭解這些概念和命題的產生之根和發展路徑,並進一步描述了數學思維和方法是如何逐步擺脫上古時期對天文學和實用性的依附

作者從整個文化層面探討了小到個人的數學觀念,大到民族的數學傳統,如何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背景下,經過無數次的衝突與整合、淘汰與優化,以及同其他學科的交織與融合,最終形成了整個人類輝煌的數學文明。

個人讀書筆記 篇7

在我們身邊,不乏殘疾人克服自身的種種困難,以堅強的毅力實現人生價值的示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張海迪,我們小時候,幾乎每個國小生都會知道張海迪的故事。現在,隨著年歲的增長,張海迪的故事逐漸遠去,另一個澳洲的殘疾人卻用一種現代人獨特的積極的方式又一次給我們帶來了心底的震撼,他的名字叫做力克胡哲。從一個風趣激揚的演講視訊初識力克,從《人生不設限》這本書理解力克,這個可敬、可佩、可愛的大鬍子小夥給人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心靈衝擊。

在仔細品味《人生不設限》這本書之後,我覺得力克帶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個詞:信仰、豁達和堅持,信仰是人生動力之源,豁達是人生態度,而堅持則是成功途徑。力克從他的實際人生經歷,完美闡釋了這三者對個體的作用。

力克天生沒有四肢,沒人相信他這輩子能做成什麼事情,他被同學視為“外星人”,他自己也曾自暴自棄,甚至於試圖在家裡的浴缸自殺。力克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們用上帝的胸懷包容了力克的一切,在力克讀了聖經之後,上帝給他的啟示出現了,他開始信教,心情開始平靜,他把殘疾認為是“上天的禮物”,而後我們看到了現在的力克。信仰給力克帶來動力、帶來人生目標、帶來快樂豁達的心態,這是最精彩的精神力量,因為信仰,所以人生不設限,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被愛的,所以每個人都沒理由自己看不起自己。

我們經常說,現在的中國缺失最厲害的是信仰,我們努力工作、賺錢養家餬口,但我們並不快樂,就像力克看到的,在最髒亂的垃圾場生活的人卻有著很強的幸福感。當我們迷失在金錢與權欲堆積起來的虛幻時,我們人生沒有目標,有人掙了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錢,卻還總是要擔心各種問題;有人看著同齡人有著不同的起步線,開始埋怨為什麼自己不生在富貴之家;有人幻想著自己的祖居什麼時候拆遷,幻想著昨天中了一億彩票的人就是自己,幻想著像有錢人一樣買房買車買美女,但我們卻從來沒真正考慮自己想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沒有自信,沒有挑戰的勇氣,這也是來源於我們的信仰缺失。在這裡,不是說上帝就是唯一好的信仰,也不是說信了上帝,人就有了以上的一切。不同的土地,孕育著不同的環境和信仰,我們應該放下虛幻,追求真實的人生目標,追求真實的美好。

力克在演講時談笑風生,對自己的殘疾身軀絲毫不以為意,還得意的把自己病態化的左下肢和兩個腳趾稱為“小雞腿”,用自己的“小雞腿”和頸部肌肉,力克做了很多常理來說四肢缺失的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飯、打字,甚至於游泳、騎馬、釣魚,讓人目瞪口呆。這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這種態度更表現在力克不再害怕被人罵作“怪物”,走出躲在角落一個人吃午餐的世界,主動接近他人,我能想象這種不易;表現在敢於做一些正常人才能完成的事情,那是徹底擺脫了身體桎梏;更表現在力克選擇了一條通過坦陳自己心路歷程,以幽默有趣、輕鬆快樂的演講鼓勵別人,從而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道路。現在的力克激勵了數億普通人,力克曾經害怕自己不能給任何人擁抱,但現在人們爭相擁抱力克。力克在《人生不設限》這本書一開始,就直截了當的表達自己“幸福的不像話”,他鼓勵讀者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走向好得不像話的人生,這兩個“不像話”正是力克這種豁達態度的最好詮釋。

其實,中國人都會有接受這種要豁達大度的教育機會,每個人都會在別人碰到什麼事得時候讓他“想開些”,然而事情真正到了自己面前,那自己就想不開了,豁達的態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比如,我們經常覺得自己做不了有些事,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因為自己沒有具備必要的條件,這是在害怕什麼呢?做了不成功會損失自己什麼呢?這需要我們保持勇於嘗試、勇於創新的品質。豁達的態度要求自己少些顧慮,多些實際行動。再比如,我們經常的一個表現是,工作的時候想著休息,休息的時候想著工作,結果工作不在狀態,休息無法過癮。也有些人天天覺得自己的才能被埋沒了,覺得身邊的環境根本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覺得自己就該拿至少一倍的薪水,但這些想法並沒給自己帶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狀態,豁達的態度要求我們少些幻想,多些腳踏實地。我們經常說自己很明白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能做什麼樣的事,但在機會面前,我們總是猶豫不前,害怕失去現在的東西,又害怕收入不及付出,我們經常用阿Q精神為自己找藉口,總是談論某某人已經什麼級別,賺了多少錢,想當年也是穿開襠褲的,總是感嘆時運不濟。豁達的態度要求我們少些計較,多些閒雲野鶴。

力克最終能走出這樣一條感動世界的道路,他本人堅毅不屈的品質絕對是其中的關鍵。畢竟缺了四肢的人要完成這麼多無法想象的工作,那是需要多少的付出和努力啊,我們完全能想象他本人在練習用“小雞腿”握筆時的難度,能想象他只用頭穿衣服的滑稽與無奈。沒有對人生目標的堅持,那最後只能庸庸碌碌,一事無成。力克在書中描述了本來沒手沒腳的人偶然發現畸形的下肢也能幹點什麼,而通過手術,分離出來兩個腳趾,力克馬上學會了靈活地使用這個“小雞腿”,對他而言,這個分離手術就像是突然多出了一隻手。他在書中這樣勸讀者:“只要拒絕放棄,就會有超乎想象的美好在前方等著你。”

我們曾經經歷過多少次放棄?也許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幾年前,一部只講“不拋棄、不放棄”這麼六個字的電視劇《士兵突擊》就把大家都感動了,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自己在拋棄自己,在放棄自己,這實在是令人遺憾的事情。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力克這樣找準生活目標,為這個目標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很多年輕人,大學之前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大學聯考,而當這個目標結束之後,來到大家,突然一下子就覺得無所事事,不知道該幹啥了。這種情況也許有其深層次的社會、制度因素,但作為個體,找準人生目標,即使只是簡單的讓家人高興,這是堅持的基礎,也是堅持的意義所在。力克有一段話說:“我深知其實我最大的殘障是恐懼,而非我身體上的缺陷,只有恐懼才能阻礙我繼續向前走、嘗試新事物及達到目的。”只有克服對未來的恐懼,不再逃避現在,才能迎難而上,放棄拒絕。

人們在讀同一本書時,各人從書中品味出來的感覺不盡相同。力克的故事精彩絕倫,《人生不設限》這本書更是內涵豐富,我希望大家都能讀一讀這本書,從中品味不一樣的人生經歷,確是從心底認同的共同感受。

個人讀書筆記 篇8

和那些偶爾路過村莊,看到幾個生活場景便激動不已,大肆抒懷的人的人相比,作者看到的是一大段歲月——袒露著生活原色,流淌著真實的歲月。

一棵草,一朵花,一棵樹,

一堵牆,一條路,一扇門,

一隻貓,一條狗,一匹馬,

一陣風,一朵雲,一場雪。

這些平凡到不起眼的東西,都有它們存在的意義,意義是什麼我們無法詮釋得清,但因為有它們的存在,才構成了我們充盈的世界,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這些東西於人而言,就是我們漫長歲月中的一磚一瓦。

黃沙樑於作者而言,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遠比我們想象中要豐富許多,在他的村莊世界中我看到了萬物的魂和根,一個村莊人的`大半輩子,一個村莊裡晝夜不停,匆匆流逝的時間,日夜操勞,不知疲憊的大地,以及刻在土塊,車輪,院門,麻袋,木棍,炊煙,甚至乎一顆小草,一粒塵土上細微而明顯的痕跡。

村莊的事物都被作者賦予了思想,鮮活而立體。在越拉越長的記憶中,或欣喜,或細膩,或平靜,或惆悵,這個村莊早於無形中和村莊人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絡,讓人魂牽夢繞。

讀完這本書,感覺整個人變得很通透,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抬頭望向窗外,凝視一草一木時,心中不知為何就冉冉升起了敬畏和懷念,迎面送來一陣微涼的風,我貪婪的希望它再多停留一會兒,可是它不曾為我而停留,或許它曾在某個地方駐足,靜靜的不留痕跡,只是沒被我們發現,像書裡寫的,它只是太小的事情,只能發生在一個人心裡。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的過冬。我們幫不了誰。”讀到這段話時,會有一種莫名的傷感,像被什麼東西猛然的揪了一下,感觸萬千,原因——不詳。大概是因為我們大多數時間裡都只能感同卻不能身受吧,落在別人身上的雪與落在一個人心中的雪,甚至乎落在自己身上的雪,都無法統計,不可估摸,除了自己,再也沒人能夠經歷自己所經歷的一切

所有的一切,都會停留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沒有一個人的歲月是靜止的,時間會改變它想要改變的,最後留給人的是一大段回憶和一條虛無漫長的路。

人的一生就是一大段歲月。

目視過去遠去,盡力擁抱。

個人讀書筆記 篇9

超凡入聖是天賦人權

孫悟空大鬧龍宮和陰曹地府,被告到天庭,玉皇問誰去捉拿,太白金星出來說了一番道理:“上聖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孫悟空雖然是一個石猴,可也是“天地育成之體,日月孕就之身”,他頂天履地,服露餐霞,現在既然已經修成了仙道,有降龍伏虎之能,那他同我們還有什麼區別呢?就是說,不能因為出身低賤、來路不明就瞧不起他,而是要不拘一格承認他,給予平等的身份和尊重。

說得多好,我們誰都不興瞧不起自己呀,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遑論人,連鳥獸都包含在內),數數自己身上的窟窿眼兒,只要能數夠九個的,都天賦有成仙的權利!

太白金星以及玉皇這邊是道教的神仙,他講修仙之道,當屬道教的道,可他這個道,每一個稍稍讀過舊書的人都是如此熟悉。人人都可以經過努力修行,實現超凡入聖,這樣平等、這樣有為的道理,在儒釋道這傳統文化的三大源流裡是家家都講的,它體現著中國文化奮發有為的真精神(張岱年曾將“奮發有為”歸為中國文化基本精神,除此是“天人合一”“以人為本”“貴和尚中”)。

在道教,如太白金星說的是“上聖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

在佛門,禪宗強調的是人人都有慧根,人人皆有佛性。

在儒家,孟子說,人人皆可以為堯舜。

我們當以此相互砥礪,只要矢志向上,都可以超凡入聖,退一步,且不說成仙成佛或者人間聖賢,至少各自在各自的領域,都可有所建樹。

醜人的優勢

悟空跟唐僧西行後,常因相貌醜陋嚇了人,而猴子不愧“熟嘴兒”,說出話來,為醜人爭氣:

“似那俊刮些兒的,叫做中看不中吃。像我老孫雖小,頗結實,皮裹一團筋哩。”“我們醜自醜,卻都有用。”

一個人,因為醜,不會沒來由地得到許多垂青,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只有靠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一點點去拼搏,一點點證明自己。在現實的磨練中,甚至遭遇了不少額外的不公和挫折後,醜人獲得了種種能力。老天在容貌上虧了他的,在內在的修養和處世的技能技巧方面補償了他。

那些“俊刮些兒的”為什麼往往“中看不中吃”呢?

明代理學家姚舜牧《藥言》雲:“人常咬得菜根,即百事可做。驕養太過的,好看不中用。”答案是“嬌養太過”。他們因為好看而受到“嬌養”,有更多的人罩著,因此有一些歷練他們便沒有嘗過,在本領上就比嘗過的人虧了一塊。老天在容貌上給他加了分,在別的方面又悄悄給他減了分。

所以,有過皆珍貴,生命堪玩味。貌美,貌醜,都只是人生的一面,誰也別妄自菲薄,誰也甭瞧不起誰。

好漢不哭

黃風嶺三藏遭虎先鋒擄去,八戒眼中滴淚,悟空不愧齊天大聖,氣魄就是大,一語道破哭的無益——

行者抬著頭跳道:“莫哭!莫哭!一哭就挫了銳氣。橫豎只在此山,我們尋尋去來。”面對困厄正確態度當是如此,可為一鑑!人活一口氣,越是困難當前,越不可挫了銳氣。

認真做的事要做到極致

“舉世無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一竅通,百竅通。”此皆悟空得道後說的話,帶幾分春風得意的狂氣,真叫人羨慕呀。學本事就應修到他這般境界——翻“筋斗雲”而非“爬雲”,七十二般地煞變,而非三十六般天罡變,出神入化、得心應手而非半生不熟、時靈時不靈。遙想日後悟空與悟能神通的差別,可知二人在學道時必有知難而進與拈輕怕重之分,所從之師父也必有高下愚鈍之別。

妖怪有理

黃風嶺老妖知道猴王厲害,虎先鋒拿了唐僧反遭到訓斥:“我教你去巡山,只該拿些山牛、野彘、野鹿、胡羊,怎麼拿那唐僧來,卻惹他那徒弟來此吵鬧,怎生區處?”等到虎精被殺,老妖懊惱“這廝(指孫行者)卻也無知!我倒不曾吃他師父,他轉殺我家先鋒,可恨!可恨!”遂凜然應戰。這樣一來,倒叫我想起了賈平凹的散文裡寫父親的教誨“沒有事時莫惹事,有了事就不要怕了。”別的妖怪是精心準備要吃唐僧肉,而這個老妖是本來無心,只因行者的莽撞才徹底翻臉的,因此有了幾分可愛相。這便是《西遊記》的高人之處了,一路魑魅魍魎萬萬千,但性格各有不同,妖魔身上都有人性,惡中也有可愛處,不拘一格,決不雷同,這正是名著魅力的保障。

個人讀書筆記 篇10

在我們大人的心裡時常以為幼兒園的孩子很小不懂事,今天發生的一件事,使我改變了對我們小班孩子的看法。

戶外活動時,璐璐小朋友可能是因為貪玩吧,不小心尿褲子了,於是我趕緊給家長打電話,讓家長來給他換褲子,當我剛拿起電話打時,曉路走到我面前有點哀求的樣子說:“老師,別給我媽媽打電話了,我媽媽上班沒有時間來,我奶奶年紀大了腿疼來不了,我堅持到放學就行。”我感到真的有點吃驚,一個三歲多一向不愛說話的孩子居然這麼懂事。他的語言表達清楚、流利,於是我同意了他的意見,點點頭沒有給他的家長打電話,他高興的走開了。

從這件事情,使得我對孩子有了新的看法,我們不要再埋怨孩子不說話,不會交往等,其實孩子很多時候是我們沒給孩子獨自交往的機會,也可以說是沒到關鍵時候,到了關鍵時候,孩子就會自己想辦法,自己學會交往。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獨自去做事情、去交往,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交往能力,小孩也不小,放開大人的手,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力!

個人讀書筆記 篇11

閒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著“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裡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

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裡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閱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絡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於是,“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每每想到這兒,初為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女兒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她做遊戲,看她畫畫,欣賞她唱歌跳舞,引導她讀書明理,帶著她去看路邊藝人奇妙的手藝……帶著她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個人讀書筆記 篇12

這本書不僅僅是從一份報紙怎樣運轉出發,從裡面也不僅僅能夠看到對經濟方面的一些認識,最重要的是在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南方都市報》的運營和發展,給世人展現出了一種革新的視野,也更加能夠關心整個行業新的發展狀況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文章的開篇比提到了出於時代變革的背景之下,報業進入經營時代,需要以往經營的框架。時代在發展,人們對於資訊的獲取也更加的重視,這就為報紙發展提供了想象的巨大空間,“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1996年,世界平均每千人擁有日報的數量為96份,發展中國家每千人平均擁有日報的數量為60份,發達國家每千人平均擁有日報的數量為226份。1999年,按每千人平均擁有日報的數量算,挪威第一,每千人583份。日本第二,每千人574份。芬蘭第三,每千人452份。中國大陸是前三名的1/10,每千人56份”,相較之下,不難看出,中國每千人擁有的報紙數量是如此至少,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隨著世界的不但發展,聯絡日益的密切,中國的髮型和廣告業也不斷的發展,人們的認識也不蹲進步,於是這樣的世道發揮在那背景下,為報紙的髮型提供一個良好的契機。而報紙的穩定良好的髮型和運轉離不開良好的運營方式,怎講才能使報紙能夠長期的經營下去,廣告作為一個重要的獲益部分為報紙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書中給出了這樣一些資料:“中國人均廣告支出為7美元,世界平均水平為50至100美元,發達國家的人均廣告支出水平為300美元。中國的廣告為報業提供了巨大的空間,為報業的發展提供了進一步的可能。而且隨著人們對廣告的認識上,好的宣傳效果必定會為產品帶來好的收益。基於此種認識,廣告商們也往往不惜重金放在廣告宣傳上,而報紙作為一種中介,也為廣告的編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基於此種認識,報紙得以了生存的空間和空能性,這也符合經營的觀念。而充分編排報紙的各個部分,增加報紙的實力,擴大受眾群與影響力也就成為了當務之急。“都市編委會認識到,從前有很多誤區。報紙作為一種文化產品,為其目標讀者所消費時,按照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商品的天性就是適應顧客,每一惡搞顧客提出來的一件,都值得尊重,都有存在的理由。作為商品的生產者,不應該在顧客對一種商品發表不同意見時不知所從,認為他們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對立體,而應該增加不同商品的屬性,滿足人們的需要”,經過以上的自習分類和推敲之後,南方都市報改版了,報紙版面有了明確的分割槽與重點,形成了清晰的結構框架,有著獨立的能力。

書中還介紹了很多很多《南方都市報》從開始的一小步是怎樣經歷了重重困難,不斷的思考,定位、改變次啊獲得今天的成功的。不斷的努力,尋求變革之路,也令人不斷思考,在中國不斷髮展的變化之下,未來怎樣沒有人能夠知道,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做好當下的工作,不斷的分清時勢、市場關係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個人讀書筆記 篇13

《一個人的朝聖》講述了一位65歲的老人哈羅德,收到近乎20年失去聯絡的老友奎妮身患癌症時寫下的一封道別信,在震驚、悲痛中帶著回信去投遞,路上塵封許久的記憶零零星星不斷浮現在腦海中,走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箱,在一處加油站停歇就餐時,受到一個女孩的啟發,內心騰起一股信念,只要徒步從自己所在的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奎妮所在的最東北,那她便可以活下去。在沒有計劃、沒有手機,甚至沒有一雙徒步專用鞋子的情況下,哈羅德僅是憑藉信念歷時87天、行走627英里,克服重重困難最終來到了奎妮的身邊,見到了這位苦苦支撐等待他到來的老友,雖然這場飽含希望的徒步行走並沒有挽救奎妮的生命,甚至相見時場面令人痛心,但是此番一個人的朝聖既是結束亦是開始。

這一路,是發現自己的道路。當用一個窗簾隔開室內與外界的連線,整個人呆坐在一把椅子上,一坐一整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錯過的不只是鳥語花香,還有人生的各種可能性。是奎妮的這封來信促使哈羅德走出家門,起初只是覺得回信的分量太輕便不斷的走到下一個郵箱,後來當察覺到了內心的舒暢,體會到了自由的味道,尤其是萌生強烈的信念時腳下的步伐便更加堅定。這一路風餐露宿、食不果腹,哈羅德在行走的過程中欣賞著身邊的美景,學會了辨識種類繁多的植物,掌握了通過日月星辰判斷天氣、方向和時間。一路上,哈羅德由最初的與他人說話含糊不清到可以侃侃而談,目光從躲躲閃閃到可以坦然直視。一路上,哈羅德一直在和自己的身體做鬥爭,學著讓身體和勞累、疼痛達成和解。一路上,哈羅德一直和肯定、否定兩種不同的聲音做鬥爭,在回憶帶來的痛苦與現實中的艱難雙面夾擊的情況下,他絕望到幾近放棄,卻又再次出發。

這一路,是自己救贖的道路。哈羅德有一個不幸的童年,父親酗酒、母親不帶一點眷戀的離開了這個沒有溫度的家,隨後父親帶不同的女人來家裡廝混,在他剛剛年滿16歲時又被父親趕出家門,這使得他的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怯懦、敏感、內向。當兒子戴維出生後他實際滿心歡喜,卻不懂得該如何去愛,他羞於在兒子面前直接表達情感和愛意,總是顯得冷漠、自私,甚至冷血。在親子關係出現問題時,他的第一反應會是像鴕鳥一樣躲避。在戴維自殺後,他陷入到了深切的自責與悔恨中。一次酗酒後他去釀酒廠砸了凶殘老闆保留的母親遺物,是他唯一的好友奎妮為他頂罪,但是他卻沒有勇氣站出來說出真相,在奎妮被解僱離開時,也沒說過一句對不起,亦或是謝謝。當無法面對這些時,遺忘便成了最好的止痛藥,正是這一路的行走讓自己內心的愛意再度湧出,雖然痛苦但是能夠直面曾經的錯誤,漸漸平靜的接受自己。

這一路,是愛迴歸的道路。哈羅德與莫琳曾經也是一對恩愛的夫妻,在兒子戴維自殺後,雙方都難以承受那份撕心裂肺的痛楚,由最初的不斷爭吵到最後的形同陌路。當恨與責備成了常態,愛不但不會再次出現還會被忘卻。在哈羅德最初離開家時,莫琳對這一瘋狂的舉動表示不理解,憤怒、焦慮、不安,後來經過認真的思考內心逐漸平靜下來,發現了那些過錯原來不只是出現在對方身上,發覺了哈羅德對兒子和自己深沉、細微的愛意。於是莫琳由客房搬回了主臥,重新整理了衣櫃,將兩人的衣服相互搭配並掛在了一起。點瓜種豆,再次將荒廢的菜園子打理的生機勃勃。拂去歲月的蒙塵,原來自己內心深處對丈夫依舊充滿了愛意。哈羅德在這一路的走走停停之間,大腦不斷由一個個昔日的生活片段填充,他對妻子和兒子的愛逐漸復甦,是生活的苦難遮擋了最溫情的記憶。

掩卷而思,感覺自己也跟隨著哈羅德的腳步行走,靈魂也隨著他的救贖得到了淨化。哈羅德,一個性格上有缺陷的普通人,就是憑藉一個讓眾人看來近乎瘋狂、妄想的信念,給自己、妻子的生活帶來了重生,也促使奎妮和死神做著頑強的鬥爭。這一路,與其說是一個人的朝聖,不如說是芸芸眾生行走在人生道路上去朝聖的一個縮影,信念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實現一個夢想,踐行一句諾言,履行一份責任,亦或是扮演好一個角色等等。人生這條朝聖路充滿著未知,需要勇氣,去面對悲歡離合甚至天災人禍;人生這條朝聖路充滿著孤獨,需要智慧,學會與自己和諧相處、學會在眾說紛紜中堅持判斷、學會拒絕誘惑不忘初心;人生這條朝聖路充滿著平淡,需要激情,給漫長、平凡的歲月不斷賦予色彩和意義。

個人讀書筆記 篇14

這篇文章告訴人們,人要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不要虛度光陰,碌碌無為;人一定要堅強,不要放棄。正如文中的一段話所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3:前幾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不顧一切地追求自己的夢想的精神使我非常感動。

小時候,他的老師瓦西里神父對保爾很壞,想方設法的把保爾給轟出了學校,媽媽只得替他找了份洗碗工的工作,結果因為替別人打抱不平也被轟了出來,還被毒打了一頓。哥哥又介紹他去發電廠工作,這時他遇到了紅軍朱赫來,他在朱赫來的說動下也成了紅軍。有一次,保爾在打仗的時候頭部受重傷,醫生又把他從死神手裡奪了過來。隨後保爾又和紅軍們一起打仗、挖鐵路受了不少傷,經歷了不少磨難,後來留下了後遺症,雙目失明,左手和雙腳麻木,不得不回去休養,後來去了母親好朋友的女兒為妻。他的好朋友們也成了紅軍,有些英勇犧牲了。她在家裡閒得不行,他就描寫科托夫斯基騎兵師,書名是《暴風雨所誕生的》,由於雙目失明,凡是寫了的就要一章章背下來,媽媽很擔心,就請了鄰居加麗婭替保爾寫字。小說寫完後,寄了一家出版社,等了非常久,就在一家人快要絕望的時候,報社來了信,說很好,保爾的付出終於關於得到了回報。

這本書說了保爾雖出生貧寒,但堅持不懈,即使雙目失明,四肢癱瘓,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而我們從小就在父母的呵護中長大,受過良好的教育;保爾卻從小受到貴族的蔑視,還要給別人做工,養活家人。四肢癱瘓後,還說服自己的妻子去當紅軍,自己則了卻自己的夢想——寫小說。在付出了汗水、心血、克服各種困難之後,小說終於受到人們的青睞!他們高興極了

而保爾這種四肢癱瘓、雙目失明後,還不放棄自己理想的精神難道還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個人讀書筆記 篇15

87天,627英里,沒有精良的裝備,60歲的老人就這樣徒步穿越了大半個英格蘭。

這長途跋涉的87天,不僅僅是一個對身患癌症的奎妮的承諾,我想這更是哈羅德重拾生活之旅。作為一個“被拋棄的兒子”,“不合格的父親”和一個“失敗的丈夫”,每天的生活除了為活著而生活以外,哈羅德在心裡想著一輩子就這樣完了。這條朝聖的道路上,哈羅德學會了接納自己,“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剛啟程的哈羅德是木納而拘謹的,不管任何事,他首先想到的都是別人的看法,當遇到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後,哈羅德學會了開啟自己的心靈,回到了年輕時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對感情的追求。

“原來只要知道尋找的是什麼,就往往能從身邊隨手拈來。”有時候人甚至連自己想要什麼根本不知道,其實你那夢寐以求的東西就在你的身邊,比如說愛情,親情,友情,只不過有人沒看到與它們要麼錯失了,要麼遺棄了。“沒有愛的生活不是生活”就像哈羅德與莫琳,年輕時的一見鍾情,熱烈的愛著對方,後來兒子的出生與死亡,讓原本深愛著彼此的兩個人從此有了深深的隔閡。87天的旅程,距離和點點滴滴的回憶又讓他們找回了彼此。

現實生活何嘗不是這樣,自己是一個怎樣的自己,也許很多時候看到的都不是真實的內心深處的那一面,當對生活變得麻木了,對一切事物覺得理所當然了,我想活著的確是為了活著,一生也只是為了活著走下去了。我只知道當用心擁抱生活的時候,心會開始悸動的。

剛著手看這本書時,初覺平淡無奇,越看到後面越覺得引人入勝,當哈羅德開始他的朝聖時,自己的心靈之旅也開始了。

個人讀書筆記 篇16

讀完《那年春天》這一篇文章,我的眼睛都溼潤了,我被文中的那個小妹妹給感動了。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有一戶人家,家裡有四個人,家境很貧窮,到了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地步,榆樹皮、爛紅薯,他們都吃過。這時母親打下狠心準備把妹妹送人,正好隔村住的姑姑正好想要一個孩子,姑姑也很喜歡妹妹。最後媽媽決定吧妹妹送給隔村住的姑姑。妹妹哭哭鬧鬧的走了,姑父把妹妹放到地上,就去上了一下廁所,姑父上完廁所發現妹妹不見了,趕忙去找妹妹,可是找了好一會都沒找到。原來妹妹回到家裡的柴房了,媽媽去拿柴時,發現了妹妹,大家又驚又喜。

讀完之後我想起了我家小貓咪咪,爸爸把他抱來時,我第一次看到他時,我就喜歡上了小貓咪咪。我和媽媽都非常保護他,不知怎麼了,他的腿受傷了,我替他擦了點藥,包紮了一下,好一點了。可是我要搬家了,我搬家後,咪咪就跑掉了,變成了也也貓,當時他的傷還沒好,他跑掉之後我非常擔心他,怕他會餓了,沒東西吃,或是怕他受傷死了,他跑掉以後我天天想著他,過了幾個月後,他又回來了,我急忙把他腿上的傷看了一下,一看他的傷已經好了,我高興急了。看了這篇文章後,我深有感觸。是親情的力量讓妹妹找到家,是親情的力量讓咪咪找到我的。親情是多麼神聖啊!多久沒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突然想起來,是多想念他們,多想見到他們啊!

有親情是多麼好啊!讓我們珍惜這純潔的親情。

個人讀書筆記 篇17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盲女孩兒的文章,裡面、那個女孩是“我”的鄰居,她雖然眼前永遠只是黑暗,但她的內心世界是繽紛的。因為,她可以用獨特的方式去感受春。這篇文章使我感受很深,一個盲童,雖然沒有了真實的眼睛,可她卻有一雙藏在心靈深處的眼睛。那雙眼睛卻不是一般人能睜開的,而那個女孩兒睜開了,因為她有自信。她睜開雙眼看到了這美麗的春。當然,她也攏住了春——那隻被她幸運攏住的蝴蝶。在她指尖撲騰的同時,也向她說了春天,當然她也不僅僅是攏住了春天,她還攏住了自信和奇蹟。後來她放飛了蝴蝶,在她放飛蝴蝶的同時也放飛了春天、放飛了她心靈深處的眼睛。文中,從這個女孩兒的一舉一動看來,她是一個陽光的女孩兒,同別人一樣,喜歡花香,喜歡春天,因為她熱愛生命,從不浪費生命的一點一滴。

也正像文中說的那樣: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兒抓住了,一個多麼強烈的對比,連我們正常人都很難做到,而她——這個盲女孩安靜卻做到了,證明她不是一個“殘疾”的人。

安靜,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兒,可她神奇的靈性卻不普通,因為在她的心裡永遠都有一扇敞開的視窗,視窗的另一面就有一個春天,一個永不退色的春天。

是呀!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唯獨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誰都可以擁有自己心靈中的春天。但是,首先要熱愛生活、熱愛這世上的萬物,那樣你的世界將四季長春,開滿鮮花,還會有一扇心靈之窗永遠的為你敞開。

個人讀書筆記 篇18

讀了《觸控春天》這一篇課文,我的感觸很深,不禁想起了那一個個盲人從自卑,到自信,到對以後的生活充滿憧憬樣子。我猜想,文中的安靜天生就是一個盲童,要不然她絕對接受不了看不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的悲慘事實。

安靜是一個愛花的人,她整天在花香中流連,幾乎每天都要去花叢中轉一圈。但安靜是個盲人,盲人終究是看不見東西的,安靜只能靠她那靈敏的嗅覺來感受花香,判斷花的種類。花叢中的蝴蝶不計其數,但安靜她從來沒有捉住過蝴蝶,從來沒有感受過春天的美好。

就在她觸碰月季花前,她從來沒想到過自己會捉到一隻蝴蝶。就在安靜捉住蝴蝶後,她驚奇地發現自己捉住了一隻蝴蝶,安靜的靈性使她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感受到了春天的到來。在春天的深處,安靜細細地感受著春光,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過了好久,安靜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蝴蝶彷彿告訴安靜:你雖然是一個盲人,但是,你的心靈是明亮的,憑自己的力量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蹟來。

安靜告訴了我這樣的道理: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盲人的眼睛看不見,只能靠聽覺和觸覺來判斷,但她的心靈深處是明亮的。如果一個盲人能用自己的力量創造出奇蹟來,那一定會震驚所有正常的人。

個人讀書筆記 篇19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叫《觸控春天》,這篇課文給了我極大的感悟。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盲童女孩安靜在一個清香嫋嫋的早晨,在花叢中觸控春天,她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那朵月季花上正停著一隻花蝴蝶,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最後又把那隻蝴蝶放飛了。安靜雖然是一個盲童,但是她仍然對未來美好的生活充滿了嚮往。

通過讀這篇文章,我認識到了盲女孩安靜對生活的熱愛,也恰恰是因為他對生活的熱愛,讓她能夠擁有神奇的靈性。我還知道著名作家杏林子的故事:杏林子,她12歲就患上了“類風溼性關節炎”致使他腿不能走,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殘而不廢,殘而不廢的她,憑著堅強的毅力,數十年來堅持自修,成為臺灣文壇上的著名作家,著有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說。傳記。劇本,被譽為“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

知道了他們的這些故事,使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想到我以前的事情我就覺得慚愧。以前,我看見了一些身體上有殘疾的人們,總是會在他們的面前嘲笑她們,諷刺他們。而今,他們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執著卻讓我自愧不如。

比起安靜,我們幸福多了,我們有健全的身體,強健的體魄。我們應該學會享受眼前的幸福生活,勇敢面對生活,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光彩有力!!!

個人讀書筆記 篇20

每個人都擁有生活的權利,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繽紛世界。--題記

我把《觸控春天》這篇課文讀了一遍又一遍。這篇課文十分感人

一個盲女孩安靜,在花香的引導下,伸向一朵月季花,月季花上正停著一隻花蝴蝶,使我非常震驚,因為普通人都難以不驚飛蝴蝶而捉住它,更何況又是一個盲女孩呢。後來她把那隻蝴蝶放了,"望"著蝴蝶飛走。她觸控的不僅僅是蝴蝶,還是春天;放飛的不僅僅是蝴蝶,放飛的是希望,放飛的是生命,放飛的是飛翔的嚮往。

我曾讀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因為沒有漂亮的衣服被歌唱團拒之門外,這個小女孩鬱悶地在公園裡唱了一整天歌。這時,一個蒼老的聲音說:"孩子,唱得不錯。"小女孩一看,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從此,小女孩每天都在公園高高興興地給老奶奶唱歌。許多年後,這個小女孩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歌唱家。她想回公園再為老奶奶唱歌,鄰居告訴她:"那個老奶奶已經去世了,實際上你可能不知道,她是一個聾子。"老奶奶用自己的愛心鼓勵了小女孩,她在公園裡"聽"出了一個繽紛世界。

無論我們是否擁有健全的體魄,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春天,編織出一個多姿多彩的繽紛世界。

個人讀書筆記 篇21

如今,“保護環境”這個詞一次次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且越來越受重視。今天,我為大家推薦一本有關呼籲人們保護環境的書——蕾切爾·卡森的《寂靜的春天》。

此書於1962年正式出版,是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開始。作者在書中論述了以DDT為代表的一系列化學藥劑對環境的危害。書中第一章以一種假設,為人們呈現一個毫無生氣、處處充滿了死亡氣息的小鎮,畫面觸目驚心,不禁讓人產生這樣的疑問:原來鳥語花香的小鎮哪裡去了?究竟是什麼剝奪了無數城鎮春天的聲音?在隨後章節中,作者用大量的例項和觸目驚心的資料向我們一一展示使用化學藥劑的危害。而這些化學藥劑,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以DDT為例,乾草最初含有百萬分之七至百萬分之八的DDT殘餘,而經過奶牛吃草產奶,牛奶又製成黃油,這一系列的濃縮和轉移後,黃油內DDT含量已經增至百萬分之六十五!如果人類長時間食物這種有毒的黃油,那麼後果又會怎麼樣?

當然這些化學藥劑的危害不止於此,它們同時汙染著我們的地表水和地下海,讓鳥兒無法歌唱,讓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在大多數主要的水系及我們看不到的地下水中,都檢測到了藥物殘留。甚至這些藥物殘留在土壤中待上十年也不能被完全分解。

這本書沒有跌啟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真實可觸的人物形象。但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就一定會明白保護環境是多麼重要。

個人讀書筆記 篇22

一個盲女孩,對生活卻充滿了陽光,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這些都是因為她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

對於盲童來說,失去永久的光明是痛苦的!他們再也不能眺望著一望無際的大海,看著春天新生的嫩芽,也不能在綠茵茵的草地上踢動著歡樂的足球……這些種種不能做的事情,可能會讓他們痛不欲生,但是這位盲女孩安靜,卻可以天天樂觀向上。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類似於這樣的事情:在某個學校裡,有一個同學不幸得了白血病,全班同學都在為他擔憂,全校都在為他捐款。雖然他患上了白血病,但他的生活並沒有從此灰暗,還是像以往那樣五彩繽紛,充滿了陽光,鮮花!他也仍堅持著,仍堅信著自己能獲救。

生命只有這麼一次,要麼選擇浪費它,要麼珍惜它。我們應該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無論遇到了怎樣的生活障礙,也不能放棄自己原本的彩色世界。我們必定不喜歡灰暗的人生,但要使人生閃亮,靠的不是你對命運之神的祈禱,而是你能否扼住命運之神的咽喉。貝多芬的雙耳失去了聽力,這對音樂家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啊!但他並沒有從此放棄生活,還堅定地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要扼住命運之神的咽喉!”

生命只有一次機會,我們要像安靜那樣,貝多芬那樣懂得珍惜它,愛護它,千萬不要黑白地看待世界!世界——它是五彩繽紛的!

個人讀書筆記 篇23

春猶如一朵美麗而聖潔的花,但是這朵花正被人類搞得面目全非。

每天早晨起床,鳥兒那清脆的歌聲就會爬進我的房間,看見那燕子輕快的身影,柳樹那嫩祿的芽兒,可現在倒好,樹不長芽了,鳥兒不叫了,就連燕子也看不見了,小夥伴們不去那路油油的田野裡奔跑,也缺少了春天那種快樂。樹木已經被人類砍得差不多了,人類就是罪魁禍首。

當夜幕籠罩著整個大地的時候,有兩個人闖進了一大片樹林,他們一手拿著手電筒,一手提著籃子,去尋找那代表春天的鳥蛋,一夜之間竟然摸了整整一筐。當鳥媽媽回來的時候,

看見自己的孩子不見了,倍感傷心,一定要找人類報仇。到了黎明,一群人手拿著板斧,見樹就砍,搞得小鳥是無家可歸。鳥兒們的孩子找不到了,家園也沒有了。人類為了趕盡殺絕,把省下來的鳥全部抓起來,賣到各大飯店,供人類享用,神不知鬼不覺的就把一整片樹林變的光禿禿的。

由於人類的濫砍濫伐,導致世界的森林正在以飛速下降,每天早上起來,不再有和諧的氣息。在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小橋流水人家”,每天都有那麼一群小朋友在河裡玩耍,捉蝦,可自從樹林被砍之後,導致裡邊沒有蝦,小朋友沒有辦法在河裡玩耍。

在這幾年裡,人們意識到了要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自然界中一切原有的生物。漸漸地,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在恢復它原有的風貌。

個人讀書筆記 篇24

今天我讀《遲子建散文》這本書時,最讓我難忘的一篇文章是《啞巴與春天》,裡面講了一位老人,他是一個啞巴,他最愛在春天種花,對每一朵花都呵護有加,當作親人一般的愛護,故事中這樣寫道:老啞巴很愛花,春天時,他在場院的圍欄旁播上幾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顏六色的花不僅把暗淡陳舊的圍欄裝點出了生機,還把蜜蜂和蝴蝶也招來了。就是那些過路的人見了那些花兒,也要多望上幾眼,說,這老啞巴種的花可真鮮亮啊,他娶不上媳婦,一定是把花當媳婦給伺候和愛惜著了。老啞巴是勤懇且默默承受的,當他被所在的生產隊隊長和隊員硬生生的按倒在男人與女人之間,充當簾子時,他也反抗過,但最後迫於他人的威脅,他只能在夜裡無聲的哭泣。

讀到這兒,我開始深思:上天沒有給可憐的啞巴說話、聲訴的能力,卻把嚮往春天、嚮往希望的種子深深埋在了他的心裡,當一個人的心中有了春天、有了希望,那他就能所向披靡,閃閃發亮,無論命運對你怎樣,請不要灰心喪氣;無論生活有多麼艱苦,請堅信風雨之後就是彩虹;無論前方的路多麼坎坷,請懷抱必勝的信心克服一切。自強不息,是做人的必備;相信自己,堅持不懈,就會和勝利相會。

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心中充滿希望和春天的人吧。加油。

個人讀書筆記 篇25

和諧的世界,和諧的心態,和諧的生活方式,能讓人心生愉快、安寧、溫暖和力量。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和諧吧:春風是和諧的歌曲,她讓凝結的溪水融化,繼續奏響美妙的音樂;春景是和諧的圖片,她讓和諧的世界更美麗、更美好。

我認真閱讀了《走進和諧的春天》這本書,書裡的每個故事都讓我深受感動,受益匪淺。尤其是“愛,與死神賽跑”這個真實故事,講述了20歲的女大學生毛陳冰,千里迢迢感到黎平縣,為一個毫不相干的侗族孕婦楊昌花,捐上了救命之血。這讓我知道和諧之美亦在於平凡的生活,我們要抱著一顆友善的心來面對每一個人,也要用愛心面對鳥語花香的自然。對每一條魚,他保你擁有各自有歡暢的童年;對每一滴水,保你擁有一個美麗的水上大世界;對每一棵樹,保你擁有一個陰涼的夏天;只要你對每一個人友善,保你朋友如柔雲親情如細雨,讓你擁有快樂的天堂。我堅信,只要你對一切真心善待,世上的一切將會更美好。我看了這個故事,就想起了臺灣青年,不求回報的為大陸18歲的青年小錢,捐上救命之血。當時臺灣正發生地震,臺灣青年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的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杭州的小錢正等著他的骨髓,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我們應該學習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

建設美好、和諧的社會,是人們幾千年的夢想,也是需要我們每個人為之不懈努力、孜孜以求的事情。

個人讀書筆記 篇26

今天我學了《觸控春天》這篇課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被春天的美景所深深的吸引了,有一次,安靜又一次走進熟悉的花園,她靠著花的香氣在月季花前停下,後來她居然奇蹟般的攏住了一隻蝴蝶。

我讀了這篇文章後,覺得文中的安靜真可憐,她只能生活在一種只有黑色的單調世界裡,她不能看見一縷陽光;不能看見身邊的親朋好友;不能看見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不能看見所有的所有,然而她是多麼的堅強,當她遇到這種情況時選擇的不是躲避,而是勇敢地去面對。她這種精神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呀!

要是我失明瞭,我一定會被捲進極度悲傷的旋渦中,越卷越裡面,越卷越裡面,最終難以自拔。我會呆在家裡一個人鎖在房間裡為失明而哭泣,而不像文中的女孩那樣樂觀地面對生活。我還覺得文中有一句話說得好"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我覺得的確如此,人生的大權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看你怎麼合理的安排,合理的利用,讓自己這一生過的有意義,不白白的活在世上,不浪費了這一生,要是你浪費了那該多麼的可悲啊!因為浪費生命,這是在自殺啊!

讀完了這篇課文,我懂了一個道理: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的世界。

個人讀書筆記 篇27

今天,我們學習了《觸控春天》一天,並知道了文中的安靜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

文中的安靜雖然雙目失明,但是她依然熱愛生命,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美好,為自已創造出一個繽紛世界。而那些遇到不如意就輕生的人完全比不上安靜。就在剛才,我從新聞裡看到:一個肢體健全、外貌美麗的大學生姐姐,因為男朋友把她耍了後,一時想不開。她上到自已家樓上的屋頂哭了十分鐘,便從屋頂跳了下來,就此走上了絕路。難道她比安靜更痛苦嗎?不,是她不珍愛自已的生命。

在我家樓下有一個叔叔,也像安靜一樣,非常熱愛生命。他的腿因為一次事故受傷而截肢了,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靠自己的雙手學會了修理家庭電器的技術,後來還在樓下開了一家修理家電店呢!現在,他依然在我家樓下幫人修理家電,靠自己的雙行養活自己,還賺了不少錢呢!

還有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從小就患上了腦性麻痺症。有這種病的人,會因為肢體失去平衡,手足常會亂動,口裡也會經常唸叨著模糊不清的話語,模樣十分怪異。醫生根據她的病情,判定她活不過6歲。在常人看來,她已沒有什麼前途與幸福可言,但她卻堅強地活了下來,而且靠頑強的意志苦練語言表達能力,終於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

我希望大家:不要因為受了小小的挫折而放棄生命;不要因為自己身體有缺陷而倒下。要經得起上天對你的考驗,熱愛生命,讓自己活得光彩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