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關於教學活動的散文:在微信群裡播下種子

文學 閱讀(2.24W)

編者按:讀書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葉聖陶詩云:“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續和補充,極大地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學識,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學生徜徉在書海中,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

關於教學活動的散文:在微信群裡播下種子

國小生正處於人生的起步時期,如一株株剛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識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壯成長。而這“甘露”的獲得,除了靠老師課堂上有限的傳授外,更需要學生依靠課外閱讀去採集。國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國小階段閱讀總量應不少於150萬字。可是現在國小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很不樂觀,我們小巷語文工作室就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有效地指導國小生課外閱讀展開的討論,並總結了一下心得:

一、如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時,他們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進行閱讀,不覺得閱讀是一種負擔。 為了使課外閱讀深入化,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教師應儘量給學生創造讀書環境,為他們提供閱讀的時間和空間,開展以讀書讀報為背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鞏固和擴大閱讀效果。

1、辦班級圖書角 讓學生走近圖書,讓圖書靠近學生。規模不大的圖書角可以為同學們提供了良好的課外閱讀園地,讓圖書角建成精神文明的視窗、素質教育的基地。這些我們學校一直在踐行。

2、溝通好家長,樹立閱讀榜樣。向學生家長介紹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要求家長為學生創設優良的讀書環境,鼓勵子女加強課外閱讀,共同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3、開展閱讀實踐活動。

班級定期舉辦“讀書會”,以“名人名言”、格言、諺語、經典名句、“我最喜歡的——”、“好書推薦”等小板塊,向同學們介紹看過的新書、好書、及書中的部分內容,交流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讓學生暢談閱讀收穫。它不僅有利於鞏固、提高閱讀效果,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說寫能力,還利於相互啟迪,共同提高。

開展閱讀存摺活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存入的是閱讀,收穫的是精神財富。

二、為孩子推薦優秀課外閱讀內容。好書,以它的健康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蹟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緊張、驚險、曲折的'情節吸引人,以科學的知識豐富人。國小生年齡小,閱歷淺,教師要告訴學生哪些是好書,可以讀,哪些是壞書,不可以讀,為什麼。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幫助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

1、結合年齡特點選擇推薦。 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小,識字少,閱讀能力低,但富於幻想,可以多給他們推薦內容短淺的童話、寓言、兒歌等。國小中年級的學生知識面有所擴大,閱讀能力有所增強,就可以推薦一些革命故事、兒童小說、科幻故事、兒童詩歌等。國小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活知識進一步擴充,就可以給他們推薦一些歷史故事,反映現實生活的散文、小說,同時,還可以推薦一些社會、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等。

2、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去推薦引讀。 一般地說,國小生最喜歡讀內容是緊張離奇,曲折有趣的,體裁是童話、寓言、故事(民間故事、戰鬥故事、歷史故事),小說(科幻小說、歷史小說)的通過俗易懂、圖文並茂,篇幅短小的作品。從年齡上說,低年級學生較喜歡讀配有插圖的童話、故事,高年級學生則較喜歡讀歷史題材的傳記、小說等,從性別上說,女生喜歡讀童話、民間故事為多,男生喜歡讀科幻小說、歷史故事、人物傳記。教師要根據國小生年齡和認知特點,從滿足其喜讀欲入手,向學生推薦引讀。

三、教給學生閱讀的有效方法。世界上有許多好書但這些書是為那些會讀書的人準備的。重視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課外閱讀效益。

1、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2、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資訊處理和消化。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採用速讀法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3、摘錄批註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註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本文作者:小巷語文工作室。(公眾號: 分宜二小語文工作室)】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