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國小生獻愛心廣播稿

文學 閱讀(4.17K)

如果生命是樹,愛則是土壤,供養著它茁壯成長;

國小生獻愛心廣播稿

如果生命是水,愛則是海洋,包容著它變幻張揚。

他叫肖志奇,今年13歲。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年紀,它是青春的開頭,可以擁有許許多多青春的夢想去一一實現,可以大顯身手勾畫自己的人生巨集圖。還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和同學一起快樂學習,見證成長。可這一切的一切,在瞬間被一個叫膠質瘤腦的惡魔無情地摧毀,讓這簡單的幸福都變得那麼奢侈難求。

當我們坐在教室裡上課昏昏欲睡的時候,肖志奇躺在滿是藥水味的病房裡與病魔做鬥爭;當我們拿著零花錢蹦蹦跳跳地跑去買雪糕和麻辣的時候,肖志奇的家人在為鉅額的醫藥費而心急如焚,四處奔波。當我們在為同學的一個不小心而針鋒相對甚至大打出手的時候,肖志奇卻連喝水這一小小需求都無法用言語說出口。

生命是脆弱的,但愛的力量是無窮的。肖志奇同學現在正需要我們的幫助,需要我們的愛和關懷,給他生的希望和動力。同學們,一塊錢不僅是一塊雪糕,一塊錢也不只代表兩包麻辣,它可以給正在同病魔對峙的肖志奇同學帶來溫暖,給這個陷入困境的家庭帶來一線希望。

在這裡,真誠地呼喚每一位同學能省下幾天的零花錢,去做一件有愛助人的行動,幫幫135班的肖志奇同學。讓我們攜手共獻愛心,關愛垂危的生命。

愛的呼喚者:青春之聲廣播站

2017年5月29日星期三

國小生獻愛心廣播稿 [篇2]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因為有愛,所以感動,因為感動,懂得了感恩。是啊!人人都應有一顆感恩的心。學會感恩,就學會了生活,學會了回報,就學會了做人。你若擁有一顆感恩的人,你的心中就能裝滿整個世界!用你的智慧去品味多彩的生活,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

世間乃甩物,皆應學會感恩。花兒應學會感恩,感恩太陽公用暖和的陽光沐浴它豔花開放;小草應學會感恩,感恩大地媽媽用乳汗哺育它茁壯成長;人,也要學會感恩。

當我們呱呱墜地時,我們就應感恩父母,感恩他們塑造了我們新的生命,讓我們來到了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當我們學到知識時,我們應感恩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老師,感恩他們把無私的愛向我們澆灌,讓我們懂得了人生的真諦。

當我們獲得成功時,我們就應感恩父母、老師及我們的朋友,感恩他們對我們的幫助與支援,讓我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感恩世界,回報社會,還記得2002年那十位感動中國的例子嗎?他們感恩世界,他們回報了社會。其中就有一位:----

他是一名人民教師,工資並不高,但他用他的工資捐助了1000名兒童,使他們回到了昔日的課堂……但是,他卻因肺癌推動了年輕的生命,在對他病前採訪時,他說:“中華民族這位母親養育了我!這點回報並不足以,也許微不足道,但是我心中卻深藏著一份愛!”他在用自己的生命感恩著社會,他是我們的驕傲! 人人若都有一顆感恩的心,那麼世界會多麼美好,雖然我們都沒有回報老師、父母的能力,但成績就是給他們最大的安慰,只要我們長大了,我們就用知識破譯心靈的密碼,我們會用至愛回報我們的祖國、老師、父母以及我們偉大而神聖的祖國。

此時此刻,我的腦海中又浮現現那首熟悉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謝命運,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時我一樣珍惜。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中午好! 《感恩的心》這首歌你們都會唱嗎? 歌曲告訴我們:應該感恩我們所處的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絢爛多姿;應該感恩灑在我們身上的每一縷陽光;應該感恩我們的父母和親朋好友。感謝父母帶給我生命,在生活中給予我點點滴滴的關愛與照顧;感謝朋友帶給我真摯的友情,在生活中給予我一聲聲的關心和鼓勵,感謝生活讓我們得以享受這樣的溫馨;還應該感恩生活帶來的挫折與磨難,感恩生活讓挫折磨練我們的意志,讓苦難錘鍊我們的品質。

是啊,人永遠需要感恩——感恩失敗讓我們吸取教訓;感恩挫折讓我們領悟;感恩父母讓我們體會天倫之樂:感恩老師使我們茁壯成長:感恩朋友讓我們分享友誼與快樂:感恩社會讓我們沐浴陽光!感恩必將產生責任,沒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肯定沒有真正產生過感恩之心。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些經典詩句集中反映了人們的感恩情懷。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尊敬師長。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勤奮學習,珍愛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我們就會明白事理更快地長大,我們就能夠擁有一個美好未來。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學會感恩吧!我們常懷感恩之心,自然對他人,對生活,對環境就會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賞,我們的校園也會因此變得更加文明,友善與和諧。學會了感恩,我們會發覺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學會了感恩,我們會收穫更多的快樂與幸福。

《國小生獻愛心廣播稿》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