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促進孩子成長的建議書範文和意見

書信函 閱讀(2.86W)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那麼應該如何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呢?下面就讓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促進孩子成長的建議書範文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促進孩子成長的建議書範文和意見

  促進孩子成長的建議書範文篇一

最好的睡姿是平躺

寶寶睡眠的最好姿勢是平躺,可以減少突發疾病的機率。不過,經常平躺容易造成後腦勺扁平,解決的方法是經常給睡著的寶寶轉換頭部位置,在孩子睡醒時不要經常躺著。

把孩子的食物分四份

判斷孩子的飲食是否科學健康,不妨將他的食物放在一個盤中,分成4等份,其中,蛋白質佔一份,澱粉或全麥佔一份,剩餘兩份是蔬菜。

注意與孩子眼神交流

與孩子的交流和對他們的理解會避免自閉症的發生。如果孩子少言寡語或缺乏與你的眼神交流,就是該多關心他們的時候了。

警惕花生醬過敏

花生醬三明治和一杯牛奶是很健康的搭配,不過要注意孩子是否對花生醬過敏,如果過敏,其它堅果類也最好不要吃。

8歲開始聊青春期

如果你有女孩,那麼8歲左右就可以和她談談青春期,輕鬆而客觀地講講身體的變化,幫助她坦然面對未來的變化。

不必非得8杯水

對於孩子來說,並不見得每天一定要喝8杯水,因為食物和水果中也有水分。不過在炎熱或乾燥的環境中,要確保孩子補充足夠的水。

學齡前運動比較少

有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運動不如其他年齡段兒童多。應適當增加戶外運動和趣味性運動。但要注意在進行接觸型運動如足球或籃球等時,應加以防護和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

不良習慣致肥胖很多父母認為小胖墩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改善,其實不然,肥胖主要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因此,要重視孩子體重的變化,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保持正常體重。

  促進孩子成長的建議書範文篇二

孩子都渴望得到長輩的認同,父母不妨常對他們的優點作出表揚和鼓勵,往往能推動他們更積極,更努力。

1、你將會成為了不起的人!

2、別怕,你肯定能行!

3、只要今天比昨天強就好!

4、你付出了努力,肯定會有回報的。

5、做得不錯,希望你能保持好心態。

只有自認為已經沒有指望的事,人們才會放棄。孩子是脆弱的,他們常常需要一些鼓勵去點燃內心自信的火種。

1、可能是方法不對,找到方法就沒問題了。

2、孩子,你一點也不笨。

3、告訴自己:“我能做到”。

4、我很欣賞你在××方面的才能。

沒有哪一位父母會不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可是催促和責怪往往沒有產生良好的教育作用。當你的孩子不愛學習時,不妨這麼告訴他。

1、凡事都要有個計劃,學習也一樣。

2、你多花10分鐘預習功課,上課就變得輕鬆多了,試試看?

3、你剛才做功課的.樣子很認真,希望你繼續保持。

4、做完作業再玩,不是玩得更開心嗎?

5、考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努力了,就會有進步。

  促進孩子成長的建議書範文篇三

秉承《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規劃》精神,建議如下:

一、健全工作長效機制。建立黨委政府領導,婦聯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家庭教育工作常設機構,將家庭教育計劃納入成人教育計劃範疇,加大財政預算投入,按人頭撥取培訓費用。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工作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採取自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婦聯、教育行政部門組成督查評估組,通過召開座談會、查閱檔案資料、考察活動現場、問卷訪談等方式進行督查評估,最終形成評估報告。

二、發揮專家隊伍作用。以50名母親素養工程講師團成員、26名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26名家庭教育研究員這支專家隊伍為支撐,根據成員的不同特點,根據象山轄3個街道、10個鎮、5個鄉的特行政區域特點,劃分為18個小組,每一組與鄉鎮、街道掛鉤,成立以鄉鎮街道命名的家庭教育指導小組,任命組長,為該鄉鎮街道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家庭教育指導小組年初上交培訓計劃、列出培訓選單,年末上交培訓總結。主管部門相應發放培訓補貼,召開座談會、發放問卷等形式調查開展情況,加強監督力度。

三、開通直線服務渠道。開通8小時家庭教育服務熱線,同時建立網頁、部落格、QQ群,為家長打通學習、交流和服務通道。

四、加大媒體宣傳力度。

五、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六、鼓勵民間家庭指導中心建立。以鄉鎮、社群為單位,吸收組織一批退休熱心人士、家庭指導熱心人士建立家庭指導服務中心,諮詢站等為本區域的家長提供服務,鼓勵扶持家庭教育專業人士建立家庭指導服務中心,拓寬家庭教育師資力量。

七、關注特殊群體家教問題。

1、重視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大力開展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行動,根據留守、流動及特殊群體的需要,以鄉鎮、街道、社群為單位建立託管中心、留守兒童之家,開展代理家長等服務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積極向留守、流動兒童家長及其監護人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知識和方法。

2、關注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等弱勢群體的家庭教育宣傳普及工作,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