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在痛苦中感謝生命

書信函 閱讀(8.1K)

1

在痛苦中感謝生命

--讀《童年》有感

昏暗的燈光下,我伴著淡淡的書香,翻開了高爾基的《童年》一書。

作為19世紀“同齡人”的高爾基,他體會了失去父愛的痛苦,但他得到了外祖母的疼愛與呵護,接受了許多外祖母講的優美童話故事的薰陶,同時目睹了外祖父的殘暴,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大家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小小的年齡就飽嘗了生活中的善於美。11歲,母親去世,外祖父也破了產,他軸向了社會,獨立謀生。他深深的體會到了底層勞動大眾的非人般的奴隸的生活,開始模糊地認識到沙皇專制制度的反動本質,同時也發現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

“在無窮無盡的工作日子裡,憂傷是節日,鬧火災,就是逗樂;在一無所有的臉上,連傷痕也是點綴。”此刻,我看到了高爾基的童年似乎連有災難降臨,他也會覺得那隻不過是一嘲遊戲”罷了。在被陰霾所籠罩下的童年,他並沒有自白自棄,他選擇了感謝生命。不然,怎麼會在皮鞭下造就了高爾基,在貧困、飢餓下煉就了馬克思。

孟子曾說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說機遇是上帝恩賜的',那麼磨難則是生活的垂青。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強者這或許就是一筆雄厚的財富吧!如果沒有范仲淹的劃粥為食,怎麼會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如果沒有歐陽修的荻稈畫地,怎會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瀟灑詩句?一切的一切不都在體現一點:不經歷磨難,怎麼會成功。當然在成功之時,我們也應感謝生命,是生命給予了我們造就成功的空間。想想前嗯的生命歷程,再回頭看看自己,似乎有著恆大的天壤之別,不,應該是的確有著很大的天壤之別。學學他們的毅志,學學他們對生命的熱愛,我們才會有所成就的啊!

生命,像東流的一江春水,從高處發源,奔流向大海,一去不復返;生命像一棵樹種,生根,發芽,直至落葉歸根。而水道要流過不同的兩岸,書中要經歷常變的四季,不一定每一條水道都能流入大海,也不一定每一粒書中都能長成參天大樹,但只要流動,就不會成為“死水”,只要生長,就不會變成“空殼”。或許每個人也需要在逆境中不斷磨練,不斷成長,才能夠正的成功吧!

生命,很短擔憂很長,雷鋒不是曾經說過“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未來。”我們也應該學學雷鋒,把短暫的生命過的充實一點,在成長的同時,也別忘了感謝生命!

2

伴著淡淡的書香,我翻開了冰心這位世紀老人的《談生命》一文,作為20世紀“同齡人”的冰心,目睹了百年來“中國——世界”的世事動盪、風雨滄桑;親歷了百年來“個人——家庭”的喜怒哀樂、苦辣酸甜。他作為一個“個體生命”究竟有著怎樣的“生命體驗”呢?

“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這裡“感謝生命”的重心顯然是落在了“痛苦”上。

孟子不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果說機遇是上帝的恩賜,那麼磨難則是生活的垂青。苦難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強者則是一筆財富。沒有范仲淹的畫粥為食,怎麼會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唱呢?沒有歐陽修的荻稈畫地,怎麼會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瀟灑詞句?皮鞭下造就了高爾基,貧困、飢餓練就了馬克思。別林斯基說過:“苦難是人生的第一所大學”,孟子也曾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見,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學會面對困難,在逆境中前行,化阻礙為動力。只有這樣不斷地挑戰自我,生命才會精彩。

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從最高處發源,奔流入道;而水道要經過不同的兩岸,樹木要經過常變的四時,但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是每一粒樹種都能成樹。但只要流動就不會變成“死湖”,只要生長就不會變成“空殼”!

“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願你的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就成一個美麗的黃昏。”是啊,冰心的這一“生命體驗”真是太深刻,太啟人心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