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酒店大堂人際交往模式及空間設計論文

生活經驗 閱讀(2.44W)

摘要:酒店的服務物件是人,人是空間的主體。酒店大堂空間是酒店最主要的公共空間,也是酒店使用者停留最多的公共場所。人際交往是酒店大堂發生概率很高的活動。在空間設計中要考慮到審美、藝術、服務質量的同時更要充分考慮到人際交往這一活動,設計適宜不同交往模式共存的空間。提高空間的親切感以及空間的舒適度至關重要。

酒店大堂人際交往模式及空間設計論文

關鍵詞:酒店大堂;人際交往;空間設計

0前言

文章主要探究酒店使用者在酒店大堂空間中的幾種人際交往模式,以及這幾種人際交往模式下使用者的心理訴求,發掘影響人際交往模式的外在空間環境因素。通過調研案例分析,分析如何創造適宜的空間環境來滿足每一種人際交往模式。

1人際交往模式

1.1觀望觀望是指酒店大堂空間中的一些社會性活動,人們處於自身舒適環境中,願意持有觀望態度,而不願意親身參與其中的一種交往模式。例如:觀望大堂裡的的演出;觀望酒店大堂裡來來往往、形形色色的人。1.2參與參與其中是指人們願意並且參與其中的一種交往模式。例如:相熟的客人在酒店大堂空間中偶遇、相互寒暄;商務人士聚眾商討問題;或者一幫朋友、家人促膝談心、閒聊日常瑣事等。這也是酒店大堂存在最多的一種交往模式。1.3獨處人們在一天喧囂的生活之後會需要安靜獨處的空間環境。例如:看書,發呆抑或聽音樂等。

2人際交往模式的影響因素

2.1距離距離對人際交往的影響最為直觀,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咖啡廳吧檯區不相熟的人通常會相隔很遠,或者隔一個座位坐一個人,人們不願意夾在兩個陌生人之間,表明人們在潛意識裡會通過拉開距離的方式來保持個人空間。距離的尺度直接影響人際交往的舒適度。2.2場所設想一下,在酒店大堂主廳空間正中央的位置突兀的設定休息區,並不會有人去,人們並不想完全的暴露在大堂其他使用者的視線內。而靠窗設定的休息區經常人滿為患。在酒店大堂空間的設計上,如果忽略使用者停留意願的'規律性,就會出現華麗的大堂之下,寂寥無人的景象。社會學家德克德瓊治提出過一種邊界效應理論,他指出“處於森林的邊緣或者背靠建築物的立面有助於個人或團體與他人保持距離。”人們喜歡靠窗、靠牆、靠柱子的位置。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非常常見,在乘車、乘機、餐廳就餐等等行為中,我們的第一選擇都是靠窗。是因為處於空間的邊緣為觀察提供了最佳的條件。在酒店設計上應該根據不同的人際交往模式設計不同的場所。

3人際交往模式下的空間設計

3.1觀望———公共活動上海喜馬拉雅酒店酒店大堂,在酒店大堂空間中設計一個表演舞臺。對於這種公共活動大部分人只是喜歡觀望並不想親身參與其中。根據《隱匿的尺度》,“公共距離(大於3.75m)用於單相交流的集會,演講,或者人們只願旁觀而無意識參與一些拘謹場合的距離。”舞臺距離使用者保持在>3.75m的距離才會使使用者即能維持個人的舒適距離又能觀察到公共活動。設計要點:1)距離公共活動之間的距離(觀望公共活動),距離公共走道之間的距離(觀望形形色色的人)都應該保持在公共距離的尺度上(>3.75m);2)公共活動通常設計在酒店大堂的中心位置,確保使用者視線的可達性。3.2參與———適宜交往的小環境設計參與是發生概率最高的人際交往模式,應該作為整個空間設計的重點。蘆源義信認為:“四度半的空間”(約8m2)是小巧、寧靜、親密的室內空間尺度。這是適於家庭聚會或幾個人交談同時具有親切感的空間。上海衡山路至尊精選酒店大堂空間中的一處小空間就非常適合三五好友聊天休憩。小空間面積約8m2,沙發的擺放剛好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維持在具有親切感的尺度範圍之內。“個人距離(0.45~1.30m)是親近朋友之間或家庭成員之間談話的距離;社會距離(1.30~3.75m)是朋友、熟人、鄰居、同事等之間日常交往之間的距離。”根據上文提到的邊界效應理論,在小空間環境的設計上,通過鏤空格柵人為製造空間邊界,從原來的一面邊界———牆面,變為三面———牆面、鏤空格柵,邊界的增加提供了使用者長時間停留的可能性,為交往行為的發生提供環境基礎。設計要點:1)維持在社會距離的尺度內(0.45~3.75m);2)運用“四度半空間”理論;3)設計在空間邊界的位置或者人為製造更多的空間邊界。3.3獨處———安靜的個人空間上海璞麗酒店大堂休息區結合書咖打造了一個安靜的小天地。璞麗酒店大堂休息區,小空間位於右圖黃色區域部分,格式塔心理學指出,“人們常常會把感知的圖形簡化成完整的、簡單的圖形。”使用者進入酒店大堂中,感知的圖形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黃色休息區自動被遮蔽到長方形圖形之外。在心理上就把黃色區域區劃分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在社會距離的尺度上(1.30~3.75m),視覺等其他感覺輸入資訊量較少,遠距離還起到互不干擾的作用。黃色休息區,左側藍色區域為靜態景觀水系,使用者在此空間,坐於窗前,看書,欣賞水景。整個空間安靜而富有禪意,使用者在此空間可以隔絕喧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身心放鬆,是獨處的絕佳場所。整個空間設計結合書籍、以及透過玻璃窗外的靜態水系強調了安靜這一環境要素。設計要點:1)維持適宜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1.30~3.75m),保持個人空間的完整性;2)安靜的環境或良好的景觀朝向。

4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瞭解到使用者的人際交往模式對大堂空間的設計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酒店大堂空間的設計上,設計師除了把心思放在空間本身更應該把出發點聚焦到使用者的人際交往上。酒店大堂是使用者進入酒店的第一空間,不應該只有華麗的外表,更應該充滿人情味。只有使用者的心理訴求得到滿足,空間才能最大的發揮其價值。

參考文獻:

[1]揚蓋爾.交往與空間[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

[2]庫爾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學原理[M].黎煒譯.浙江:浙江教育出版,1997.2-3.

[3]唐玉恩.旅館建築設計[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3.

[4]蘆原義信.街道的美學[M].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2006.

[5]林玉蓮,胡正凡.環境心理學[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