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回族的服飾特點有什麼特徵

生活經驗 閱讀(3.04W)

2006年5月20日,回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回族的服飾特點,希望能幫到大家!

回族的服飾特點有什麼特徵
  回族的服飾特點

第一,回族的服飾具有多重作用。一是保護身體。這是人類生產、生活和生存的客觀的必然需要。根據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服飾,夏天穿單衣,冬天北方回族人多穿棉衣和皮衣、皮鞋等,東北和西北地區的回族人為了防寒還戴棉帽、皮帽或耳套等。回族婦女為了防風沙還戴蓋頭、搭圍巾等等。二是裝飾的作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回族人也不例外,這是人類美化自身的內在要求。如男子穿襯衫、套青坎肩,女子點額、染指甲,在衣服上繡花,都有裝飾的因素。三是具有宗教的作用。有些回族穆斯林為了參加一些宗教活動或受宗教的影響,頭纏戴斯達爾、穿準白、穿麥賽襪子,婦女搭蓋頭,除了保護身體和裝飾外,還有宗教的因素,構成了回族服飾的多重民俗性格。

第二,回族服飾中,頭飾是最典型、最富有特點的。如回民從過去到現在,男子的白帽、戴斯達爾和婦女的蓋頭等傳統範圍是最廣泛的,無論是在江南水鄉,還是在北方的黃土地、黑土地上,凡是回族聚居的地方,頭飾的習俗是很明顯的。這一習俗與中國漢族的服飾習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漢族服飾習俗中,衣服的'傳統範圍最廣,特點最明顯,而頭飾習俗次之,甚至可有可無。由於回族重視頭飾習俗,其帽子、蓋頭、戴斯達爾等選料頗講究,注意乾淨、整齊。

第三,回族服飾講究整齊、美觀、簡樸舒適、乾淨衛生,不穿妖豔華貴的衣服,特別是男子不衣豔色,不著異冠;愛美但不以為奇,“淡妝濃抹總相宜”。在衣、冠顏色上以白、綠、黑色為主。這種特點與回族的來源和宗教有一定的聯絡。

伊斯蘭教崇尚黑、白、綠三色,中國史書上有“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綠衣大食”之稱,“大食”是古代波斯人對阿拉伯人的稱謂的漢語音譯。至今世界各國穆斯林仍崇尚黑、白、綠三色。

我國回族視白色為最潔淨、最喜悅和最清白的色。伊斯蘭教創立後,穆罕默德曾對教民說:“你們穿白色衣服,它是你們最好的衣服。”在現實生活的實踐中,回民體會到在炎熱的夏天,穿白色可以反射熱量等,因此,戴白帽、穿白衣已成為回族服飾習俗的特點之一。

回族還喜歡穿綠色和黑色服裝。回族穆斯林認為綠色是神聖的顏色,穆斯林到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朝聖,一般都打綠旗。阿拉伯國家制做的供穆斯林祈禱用的地毯,底色一般都是綠色。我國回族舉行阿訇“穿衣”儀式時,阿訇一般都戴綠色帽,穿綠準白(抱子)。回族年輕婦女還戴綠蓋頭,穿綠褲子等。回族還喜歡穿青坎肩,戴黑蓋頭,穿黑袍子等,給人以想象和純淨的心情。

第四,回族戴戒指的習俗,一是受到阿拉伯國家風俗和伊斯蘭教的影響。在阿拉伯國家,穆斯林女子訂婚時,一般都要視其男方的經濟條件,要適當的金銀首飾作為聘禮。伊斯蘭教允許婦女戴金飾這個習俗至今在一些穆斯林國家還沿襲著。筆者1988年在土耳訪問時瞭解到,現在他們給女子訂婚時,一般要一百克左右的金銀首飾。二是由阿拉伯、波斯等地來中國經商的穆斯林善於經營珠寶和金銀首飾,經濟條件也好,所以,他們的妻子、女兒都佩戴首飾。這一點早在宋代就有記載。

三是受到中國漢族的影響,在中國漢族戴戒指的歷史有兩千多年,早在商代就有人戴指環。以上這些因素對回族佩戴金銀首飾都起了直接和間接影響。

第五,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回族的服飾受漢族服飾文化的影響較大,除回族的頭飾和宗教人員、老年穆斯林的服飾外,聚居區的中青年回族和散居在城鎮的回族服飾特點不濃。西裝革履、中山裝、列寧裝、夾克衫、滑雪衫以及各種時裝均已成為回族的日常服裝,手錶已成為日常用具,居住在城鎮的回族中青年婦女大都剪髮、著高跟鞋,已形成風氣,這些都是回族服飾發展演變的特點。

  回族的服飾分類

寧夏服飾

回族服飾是回族宗教信仰、生存環境、文化活動的生動寫照,也是回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但根據調查,銀川市現有回族服飾樣式古板,色調單一;回族服飾缺乏專門人才,研發力度不夠;資訊採集傳播不快,缺乏必要的溝通,發展回族特色產業又缺乏一定文化氛圍。銀川商會的一項初步統計顯示,銀川市從事服裝經營、生產加工的企業、個人約12000多家,絕大多數從事經營流通,專事服裝生產加工的企業只有30餘家,僅有的4家民族服飾生產企業也瀕臨倒閉。

多年研究回族服飾的寧夏社會科學院圖資中心副研究館員陶紅老師說,發展回族服飾,首先要在有需求的回族群眾中去挖掘市場,有了這個固定的市場,各相關服裝企業在做工、面料選擇上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此基礎上,開展回族服飾的設計,比如回族婚禮服、禮拜服、高檔生活裝等才可能有所作為。甘肅臨夏、青海循化等地著回族服飾的人比寧夏多,這些地區除回族外還有信仰伊斯蘭教的東鄉、撒拉等民族,他們的服飾與回族的服飾一樣,能形成一定的氛圍。另外,該區回族居住比較分散,隨著社會的發展,除特定場合外,大多數回族群眾不著回族服飾,因此發展回族服飾的市場太小。

2005年,寧夏舉辦了全國首次回族服飾展演大賽,一些設計高雅與時代發展同步的回族服飾,得到了寧夏廣大回族群眾的讚賞。中國音樂學院國際一級舞臺美術設計師、大賽評委馬書敏認為,回族服飾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步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服飾風格。她認為,回族的服飾文化底蘊很深厚,之所以沒有形成自身風格,與回族的散居有很大關係,加上受漢文化影響比較大,民族特徵不是很明顯。她希望設計師們能推出一批具有回族風情的服飾,同時廠家能夠以低利潤對回族服飾進行推廣。陶紅老師告訴記者,發展回族服飾首先要有自己的設計師,在回族服飾的基調和設計上大膽創新,把民族文化與市場結合起來,把回族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方式結合起來,把開發高檔服飾與中、低檔服飾結合起來。

海南服飾

海南迴族服飾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回族聚居區中,回族群眾依然保持著中亞人的傳統穿衣打扮。最顯著的特徵便是:回族特點的穆斯林服飾——男子多帶小白帽,女子帶各種花色的頭巾。

除了語言外,三亞回族服飾與內地也不盡相同。回族男性和各地回族同胞一樣跟漢族服飾沒什麼區別,但回族婦女的傳統服飾——汪買服(“汪買”系海南話,回族婦女之意)即有東南亞特徵又夾帶著海南當地土著居民黎苗族的特色,可見三亞回族人民的生存適應性強且創造力豐富。

  回族的服飾作用

回族的服飾具有多重作用。一是保護身體。這是人類生產、生活和生存的客觀的必然需要。根據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服飾,夏天穿單衣,冬天北方回族人多穿棉衣和皮衣、皮鞋等,東北和西北地區的回族人為了防寒還戴棉帽、皮帽或耳套等。回族婦女為了防風沙還戴蓋頭、搭圍巾等等。

二是裝飾的作用。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回族人也不例外,這是人類美化自身的內在要求。如男子穿襯衫、套青坎肩,女子點額、染指甲,在衣服上繡花,都有裝飾的因素。三是具有信仰的因素,回族人去清真寺或過民族節日,需頭纏戴斯達爾、穿準白、穿麥賽襪子,婦女搭蓋頭等,因此回族服飾除了保護身體和裝飾的作用外,還有信仰的因素,這構成了回族服飾的民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