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財富的意義是什麼

生活經驗 閱讀(1.26W)

常常聽說,財富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只有錢是可以改變我們的,那財富它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財富的意義是什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財富的意義是什麼

人都追求財富,諸位,到底什麼是財富?也許每個人對財富的定義都不同, 也許有人直接將金錢等同於財富,但是有一件事情我們必須明白,只有通過慎思,明白財富到底是什麼,才能明白自己的財富到底在何方。

在很多電視、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什麼叫財富:財富可能就是成功人士 的背後有一間非常豪華的別墅,他旁邊站著一個身材很窈窕的美女,美女身旁 停著一輛豪華的轎車。這一切都在無形當中把人對財富的理解引向歧途,認為 財富就是名與利。

真正追求到了名與利,人生是不是就快樂、就幸福?

我曾經聽過一位教授《弟子規》的老師演講,他說企業家有四種結局:

第一種結局叫做勞心勞力。因為企業家要經營企業,所以每天工作十幾個 小時的時間,這樣子的人現在多不多?很多。這樣的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這樣是對還是錯?在下定論之前我們必須要思考一下,因為太多人都在向這種 生活邁進。心理學家表明,人有從眾心理,總是感覺大多數人的立場或選擇是 對的。然而,當我們明知道前途猶如飛蛾撲火的時候,還要繼續撲嗎?

做人一定要有理智、要有智意。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長年累月下來,一個健康的人怎麼受得了?每每那些企業家還不止每天工作十幾小時,他們可能還要應酬,還要熬夜,還要跟競爭對手爭權奪利,這都是非常傷身傷神的。

現在國內外很多企業家在四五十歲、正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自己得了不 —輩子勞心勞力,被宣佈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在那—瞬間,我想他才切身感受到 “晴天霹靂” 這個詞的真正含義:他的一生,努力奮鬥了一二十年,一樣也帶不走,他所積累的這些財產,最後不知道會落入誰人之手。這是出現在企業家身上的第一種情況——勞心勞力,到最後英年早逝。

第二種結局是鋃鐺入獄。有一些人,在建立事業的過程當中挺而走險,逃

稅或者運用一些非法手段替自己創造了一些機會,讓自己可以馬上賺到一些錢。 到最後東窗事發,因為觸犯法律而鋃鐺入獄。

然而,為什麼這些人會這樣鋌而走險?為什麼他會肆無忌憚?因為他認為 名利就是財富,覺得只要能夠一夕致富就是成功的人生。這樣的人不會顧慮後果如何,他只會逞一時之能。然而,這樣的名利就像夢幻泡影,一旦破滅,他 的人生也就等於走到了盡頭。

這些通過非法手段獲得財富的人,其實我們看在眼裡,不應有所激憤。因 為國學中講得非常清楚,一個人有德行,就能賺到錢。假如這些人本來可以賺一千萬元的,結果因為使用非法手段,折掉了他的德行,可能最後只賺二百萬元。而他又不明理,賺到二百萬元的時候還在洋洋自得,卻不知不僅折損了德行,還要搭上自己的一生。

第三種結局是賺到了錢也沒有違法,但是因為長期的應酬和工作壓力,所 以身體損耗非常大。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當一個人不再健康,這一生就算有了無限財富,他也不會覺得很快樂。因為人的身體一旦不舒服,對於他的整個 身心都是一種煎熬。

不只是身體狀況,家庭狀況、婚姻狀況、孩子教育狀況,只要我們警覺到 不對勁的時候,往往可能都是積重難返。所以人生的生涯規劃絕對不能只是去追求名、追求利、追求一時享樂,人生應該全面發展,要全面圓滿。

第四種結局是拿得起,放得下,對名利絲毫不沾。一個人想要追求財富, 第一重要的就是自我成長,就是開啟自己的心智,明白財富的根源在何處。這一件事刻不容緩。

假如我們心智不開,就會做錯很多判斷、做錯很多抉擇,人生因此而越走 越沉重。很多事情做錯了都背在肩上,然後又不知道怎樣把它從錯誤中糾正過來,又使它變得慢慢圓滿,所以一生越走越覺得人生苦短。經營婚姻需要心智,養育後代需要心智,發展事業需要心智,積累財富更需要有心智,因此,人生第一個最重要的是自我蛻變、自我成長。

人不學,不知道。我常常對人說,我這一生有機會聞得國學,已經知足了。 從今往後,任何的挫折和挑戰都不會讓我恐懼,因為我已經知道應該怎樣安然度過。當一個人真正明理,財富的命脈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那麼,怎樣才算明理?財富到底是什麼呢?它的根源在哪裡?要回答這些 問題,我們必須首先回顧一下古老的東方智慧。

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國裡,就只剩下中國存活 下來,原因在哪裡?會不會是四大文明古國的先人在神明面前抽籤決定到底哪 一脈滅亡?是不是剛好中國的先人僥倖抽到唯一的吉籤,所以我們的文化不用斷絕?我敢說絕對不是這樣。

埃及也好,巴比倫也罷,當初為什麼都發明瞭文字?那是因為先人要把他 們的經驗與智慧寫下來。假如們毎天只想到自己的食、衣、住、行,絕不會在石頭上刻座圖案、文宇。四大文明古國的先人,都希望人生當中最重要的經驗與智嫌傳承給下一代。但是,大多數並沒有傳承成功,只有中國文化得以代代相傳。

為什麼中國的古文明可以傳承幾千年?原因在於中國先人觀察到語跟文一 定要分開來,才能把文化縮延幾千年而不斷,因為語言是一直變化的,兩百年後的人很可能聽不懂兩百年前的語言。一個地域的人很可能也聽不懂其他地域 的方言。假如文章跟語言沒有分開,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變遷,語言聽不懂了,文章自然也就看不懂。那麼,在幾千年之後,後人自然就不知道先人留下的文字想表達什麼意思。

這個道理,唯有中國的祖先明白。所以中國古人講話用當時的語言,而 寫文章就用統一幾千年的方法來寫,就是“文言文”。就是因為我們的先人設計了文言文,所以中國人的智慧與文明能夠傳承幾千年而不斷。

讓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上面,既然中國古人殫精竭慮、成功地傳承了智慧 與文明,那麼,在中國古人眼中,財富到底是什麼?是不是一心拼命賺錢就會 獲得財富?很多人忙了一輩子,卻沒有存款;很多人工作特別認真,結果眼睜睜看著別人賺大錢,自己卻什麼也得不到。其實,財富與道德無異,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去追求,一樣可以得到。

《佛說初分經》雲:諸法因緣生,法亦因緣滅。這是一條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任何人生的狀況都不離“因、緣、果”這一邏輯關係。種下一粒樹種,種子就是“因”,生命三元素,包括水、陽光、空氣,就是“緣”。普通種子在沙漠中活不下來,是因為沒有“緣”;而沒有種子這個“因”,空有全世界最好的生命三元素,也無法長出大樹。因此,從今往後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種什麼種子,往後它才會長成我的財富?

中國古人說,財富的“因”不在斂,而在舍。沒錯,得到財富的真正原因 是散財。而財富的“緣”則包括機遇、個人的努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緣俱足,自然就會結出財富的.碩果。

范蠡,也就是陶朱公,是幾千年來中國古人尊奉的唯一的文財神。助勾踐復國之後,他功成身退,來到江南一帶做小生意。沒多久,范蠡積累了很多財富,成為名動一時的富商。然而,他卻把這些財富統統施捨給當地貧窮困苦的 人,獨自飄然而去。史書上記載范蠡曾三度聚財,又三度散財,如此再三反覆,證明他是一位真正瞭解財富之根本的了不起的人。他散財,是將財富的種子播撒出去,只要他再繼續努力,碰上合適的人與機遇,馬上財富又滾滾而來。

那麼,一個人把財富散出去,是不是代表這些財富不再屬於他?絕對不是 的!范蠡已經向我們印證了散財得財的原理。實際上,當我們真心真意把財富用來回饋社會或者送給需要的人,這些接受的人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又解決了自己的生活問題,他們念念不忘的是如何報答我們的恩惠。如此一來,無論我們想成就什麼事業,這些人都會來支援我們。所以人要想得深、想得遠,才不 會短視近利。

有時候我會突然覺得:假如在小時候就有人把這些道理給我講清楚,我的 人生可以少走多少冤枉路,少走多少彎路! 一個人走了彎路不要緊,然而,在走彎路的過程,我們又不知道傷了多少人的心,又不知道造成了多少人的痛苦。 所以,我不想自己的家人、朋友,乃至所有國人都背上同樣的遺憾。

  人為什麼都追求財富

多人都可能有過這樣的想法:活在這個世界上,不依靠金錢,不依靠權勢,簡直沒法活下去。古往今來,不管是太平盛世,還是兵馬災年,都少不了有錢有勢的人對普通百姓的欺壓。在老百姓看來,如果自己有錢有勢,肯定活的會更好;而在已經財勢雙全的人看來,只有得到更多的金錢和更大的權勢,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追逐錢財和權勢,是一種內驅的動力。

老子曰:“尊勢厚利,人之所貪,比之身則賤。”意思是說,這個世界上的人啊,大都尊崇權勢、趨附利益,人的貪念也大多由此而起,然而這一切和自己的身體與生命相比,則是無比低賤的東西。在追逐權勢的時候,人們忘記了愛惜自己的身體;在攫取財富的時候,生命顯得微不足道,這與修道之人是截然相反的。

修道之人,以身體為貴,以財貨為輕。使身體保持清暢,不與世爭,才是保全自己最好的方法。世人只知道趨炎附勢來抬高自己,愚昧的以為只有財富才能給生命唯一的滋養,卻並不知道,由外而來的權勢與財富,可在一朝獲得,也可以在一夕之間失去,憑藉它們,是根本不能保全自己的,甚至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唯有穩固自身的根本,才是最智慧的選擇。

聖人深知此道,所以對聖人來說,“溫飽”二字足以。有果腹之食則可充虛接氣,有蔽體之衣則可蓋形保暖。除此之外,其他的東西都是性命之患。

不貪得,不多積。自然賦予你的,必是誰也奪不走的,人拼命去積累的東西,不見得真的會增多。除了對於錢財權勢得戒除無休止的渴望外,耳目聲色之娛也要學會收斂。清目不視,靜耳不聽,不妄言,不多慮,真正的做到“清靜”,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拋棄人世間那些小小的“聰明”,返回太初之時,形質之始,始精神得到修養,拋棄愛憎的牽絆,這才能使生命通達無礙,暢行無阻。

善於養生的人,利與勢都不能使其動搖。有道之人,知道“守平”的要義。這世間沒有最大的權利,也沒有最大的財富,然而修道至物我玄同的境界,則能出入無間,至大無窮。

世人尊勢厚利,有著無窮的貪慾。有貪慾則生不平之心,心不則氣不和,氣不和則事不順。在這種情形下,事情不是會發展到這個極端就是會發展到那個極端,又怎能奢望平安長久呢?所以,心不貪,守平和,才是合乎大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