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美術學科中多元化評價教學意義

生活經驗 閱讀(1.07W)

教學的意義就是: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學科中多元化教學意義,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術學科中多元化評價教學意義

美術學科中多元化評價教學意義 篇1

美術學科屬於藝術學科的範疇,其教學方式與語數英等核心學科有著明顯的區別。目前,我國中國小美術學科的教學依舊沿襲著以往的模式,即是理論講解→教師作畫→學生臨摹的教學流程,一則背離了現代美術學科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二則抑制了學生良好審美觀與藝術感覺的養成,亟待轉變。

1.多元化教學與美術學科的內在聯絡

多元化教學的核心概念在於:不以學生的考核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前景,以是否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多元化教學是否成功的核心衡量標準。在美術學科當中融進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可起到傳播中外優秀藝術文化的作用,根據各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以及生活背景,具有針對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繼而促使其形成自身獨具特色的審美趣味。筆者認為多元化教學與美術學科的內在聯絡可概括為:前者提高後者的整體水平,後者豐富前者的具體內涵。

2.美術學科中多元化教學的嶄新形式

美術學科中多元化教學的嶄新形式集中體現在教學內容的多元化以及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兩個方面,具體如下:

2.1百花齊放――教學內容多元化

在中國小美術教學當中引進多元化教學模式,其教學內容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豐富,教師在對教材上的美術理論以及名畫典故進行一番簡要的介紹之後,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講解,組織小組討論,提高學生的美術鑑賞能力。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之下,美術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美術鑑賞的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以及客觀的教學條件,指導學生進行現代媒體藝術的實踐,發散學生的美術思維,拓展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美術學科並非是獨立而存在的,與其餘的學科均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發揮教學內容百花齊放的優勢,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相關的美術問題。

2.2多管齊下――教學方法多元化

引進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除了教學內容得到了豐富之外,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在過去的中國小美術教學活動當中,教學方法過於單一,基本上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聽的固定模式,難以激發學生對於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整個教學活動事倍而功半。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之下,教師不再僅僅是美術知的傳播者,轉變成為了學生美術學習活動的協助者,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例如:安排多名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幅美術作品,在此過程當中,學生可收穫到社交能力與合作意識,並提高其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培養其美術創新思維能力。

3.美術學科中多元化教學的積極意義

多元化教學對於美術學科而言,其積極意義可概括為促使所有學生都學有所獲、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契合人性化的教學理念等方面,具體如下:

3.1促使所有學生都學有所獲

多元化教學是有層次、有目的的現代化教學模式,全部接受教育的學生均可在自身能力範圍以及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更好地接受教育,令所有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在多元化教學模式之下,美術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均是以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為標準進行確定的,具有高度的針對性,與以往的“統一化”有著顯著的區別。

美術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取得突破一般性學習的效果,並且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為其餘的同學作出良好的表率。而美術能力較弱的學生,也可以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發展空間,繼而慢慢培養起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可將美術能力較強與較弱的學生進行差異對比,僅要求各學生完成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學習任務,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共享美術教育的成果。

3.2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多元化教學使得所有學生均能在自身的能力範圍之內掌握到更多的美術知識,提高自身的美術技能,可起到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例如:在指導學生畫一朵花的過程當中,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隨後進行示範作畫。鑑於示範作畫所針對的物件是統一的整體,美術能力強的學生畫得好,而美術能力較弱的學生則畫得比較差,久而久之,嚴重打擊了後者的學習自信心,繼而產生嚴重的厭學心理,有悖於教育理念的初衷。

多元化教學與以往的單層次教學截然不同,其為能力存在客觀差異的不同層次的學生搭建起學習自信心的重要平臺,美術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劃定合適的教學指標,合理評價學生的進步幅度,避免縱向對比。對於美術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求其使用全因素表現物件,而較弱的學生則要求其採用輪廓線加以表現,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讓學生能夠看到自身階梯式的進步過程,繼而強化其美術學習的自信心。

3.3契合人性化的教學理念

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受家庭背景、價值取向等因素的`影響會更加明顯,這對學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鑑於此,筆者認為:學生的先決條件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對美術學科的認知與理解,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確保美術教學活動的理性化以及人性化的雙重特徵,杜絕“一法教千人”的落後模式。

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之下,要求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要在教學活動當中統籌兼顧,給予不同層次的學生更為廣闊的學習與進步空間。面對美術學科教學的現狀,教學理念的革新以及教學方法的轉變顯得極為必要,需要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作用下,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與方法。針對美術學科踐行多元化教學,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於美術學習的興趣,從“要我學”轉變至“我要學”的境界,幫助其樹立強大的學習自信心,繼而深入挖掘學生對於美術學科的學習潛質,提高教師指導的針對性,在確保教學目的得以實現的同時,也彰顯了多元化教學的人性化理念。

4.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引導學生步入良好的學習情境的關鍵要素,教師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求知慾望等息息相關,強烈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慾望可演變為學生克服認知瓶頸的核心動力。鑑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化教學領域的實際要求,多元化教學方法具有高度的實際應用價值,有助於突破當前美術學科教學的長久困境,引導學生在美術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提高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繼而促進中國小美術學科教育目的的實現,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

美術學科中多元化評價教學意義 篇2

如何在教學中以多元評價機制來激發學生的潛在智力,以及多元評價的意義所在,這是我作為一線教師在教學中一直探索著的課題。在實踐與探索中,我在美術教學中嘗試著對評價的重心、內容、方式、主體、維度及結果等多元評價機制進行探究。

美術新課程的評價機制側重對學生學習的參與性、過程性、情感性,創造性等方面的評價,有效發揮評價的整體性、民主性、層次性、激勵性、情感性等教育功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積極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使每位學生向著多樣化、個性化方向健康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美術課程的學習重在學習過程而不是探究的結果;重在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應用而不是知識與技能本身;重在親身參與實踐,獲得感悟體驗而不是接受別人傳授的知識經驗;重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而不是被動評價與促進;重在採用多種形式和手段進行多方參與的評價而不是作品結果終結性評價;重在挖掘評價自身的潛能而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最終使得評價成為學生實踐反思、發現自我、激發潛能、感受成功、欣賞別人的過程。

美術教學多元評價機制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評價重心:重過程輕結果

美術課程的學習重在學習過程而不是探究的結果。

美術教育並不以培養少數畫家為目的,它是對人進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薰陶,是人的素質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多元評價從單一對學生作品技能的評價到對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表現對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予以評價,突出了評價的整體性、綜合性和過程性等。評價標準不再是以學生作品的最終效果與結果,而是看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是否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了。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美術活動的意義在於活動中的過程,至於結果,無論成功與否,只要在其過程有所收穫,就是好的。正如朱永新老師所說:“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求知的快樂、思考的快樂、創造的快樂,那麼,所有學生都可以成為學習上的成功者。”

二、評價內容:從單一性走向多元化

改變單一的終結性評價為綜合的過程性評價。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以發展性評價為切入點,全面地瞭解學生的美術學習情況,立足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在教學中,拓寬評價內容,運用多種形式、多元評價:課前工具準備、課堂紀律、作業本的整潔、作品的色彩、構圖、創意、想象力等方面進行評價。設立各類單項獎項:如最新創意獎、最獨特造型獎、最佳構圖獎、最美色彩獎、最美線條獎、最好合作獎以及環保小衛士等獎項。評價的內容涉及學習態度、能力與情感等各領域來綜合評價。

三、評價方式:重喚醒與激勵,淡化甄別與選拔

兒童天生是藝術家,美國美術教育家維克多羅恩菲德的研究發現,兒童在10歲前,他的繪畫能力是兒童的潛在能力,與智力、認知能力同步發展。每個孩子都有繪畫潛力,如果任其自然發展,就會停滯不前,如果忽視其發展規律,向其灌輸繪畫技巧,反而有礙孩子發展。特別是在低年級,所以作為國小美術老師的我們只有重視兒童自身存在的自發性和主動性,用啟用的方法喚醒孩子們內在的繪畫潛能,啟迪孩子通過積極發現和主動探索進行美術活動,從而培養孩子的創造思維,發展個性,提高審美素養。在引領孩子感悟美的同時也為他們開啟了心智之門,在藝術創造過程中獲得的審美體驗、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思維方式和人格特徵。

在喚醒的同時激勵是一劑妙方。

《水知道答案》:水在貼上“美麗”“善良”與“醜惡”“討厭”等字樣的瓶子裡會有不同的化學結晶,貼上“美麗”“善良”的瓶子裡的水的結晶很有規律與美感,而“醜惡”“討厭”的會很混亂、缺乏美感。我想人更是如此,正面的激勵與暗示,會激發生命的美麗與智慧。多元評價從不同的角度去激勵學生,以發展的眼光關注學生的“動態生成”,重視每一個學生的積極因素極其閃光點,使其光芒“如星星之火”照耀學生的內心。促使其內心產生動力,從而向好的方面發展並實現。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每個學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畫卷,每個學生都是一篇生動的樂章。讚美學生多一點,賞識學生多一分。在課堂作業的評價中,我運用五星激勵優秀作品,對有進步的作品畫“笑臉”以鼓勵。在課堂上,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吝嗇讚美的語言:“你真行!”“你太棒了!”“你的色彩很漂亮”“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太有創造力了!”“你的構圖很飽滿”“你的畫面很有創意”“你的創意很好,色彩塗得更勻一些會更好!”“你的色彩真漂亮,主體再畫大一些會更棒!”…… 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讚許的眼光,,一次肯定的點頭……也許會有讓一個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神奇,這就是激勵的力量!

四、評價維度:多樣化,持續性,從橫向比較到縱向發展觀

多元評價要從多種維度來鼓勵、肯定學生,承認學生各種智慧的差距,如僅僅在學生之間進行比較,對認知水平較低,繪畫表現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打擊,評價不是為了區分,而是為了改善。這就需要從學生之間的橫向比較到縱向發展觀的轉變。縱向發展是指與以前的自己比有進步,在多元評價中我設定了進步獎,並畫“笑臉”進行鼓勵,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每一個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生評價檔案袋的建立更能體現學生自我的縱向比較,體現評價的多元性與持續性的發展觀。

五、評價主體:多個主體、形式多樣化

現代教育評價與以往不同的一個鮮明特徵就是日益重視被評價者在評價中的地位,尤其重視通過形成性評價的調控機制促使被評價者通過自我反思達到自我提高的目的。因此,美術新課程改革強調改變單一評價主體的現狀,實施多主體評價,使被評價者從被動接受評價逐步轉向主動參與評價。在教學中,評價的主體有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與教師互動評價、教師評價、小組評價等多種形式。

六、評價結果:重潛能、拓寬與延伸以及超越美術活動的意義

開展美術教育能開發兒童的智力,是開發潛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據國際有關資料表明:在美術活動中獲得的知識、經驗和智慧,就可以把智商提高到30%。因此繪畫可以均衡地鍛鍊作用左右半腦的全面發展,這個意義遠遠超過畫畫本身的含義。

美術活動介於遊戲和心理表象之間,它的價值體現在兒童創造的過程中,通過繪畫的訓練,鍛鍊了手、眼、腦高度和諧統一的能力,通過各種美術創作活動,開啟了智力,發展了思維,豐富了情感,鍛鍊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在評價中充滿保護學生的原創力,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和獨立創新、獨具慧眼的能力。

通過對傳統民族藝術的學習和傳承,培養兒童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發了他們對傳統藝術的傳承意識。

美術教學中多元評價機制的意義

德國教育第思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教育的真諦是幫助每個人做最好的自己,幫助他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把個人的獨特性發揮到極致,從而為民族、為人類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人的全面發展。美術活動是一種綜合性教育,它通過感性與理性、動手與動腦、藝術與科技、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等方方面面,在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美術課堂教學的多元評價機制激發了學生的潛在智慧,激發了學生的逆向思維、想象力、創造力,培養了學生的細緻的觀察力、運用線條、色彩以及多種媒材造型表達的能力,激發了他們的自信心與成功感,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與民族責任感,並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從不同角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以及運用美術技能與知識美化、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多元評價機制給孩子們帶了一個充滿渴望與快樂的課堂:多幾把尺子來評價,就多給了孩子們體驗成功、成就自信、展現自我的機會與可能。改變了傳統的選拔與甄別評價中只有少數對美術有特長的學生熱愛美術的局面,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並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與自我成就感。

多元評價機制讓美術課堂成為一個賞心樂學之處,奇思妙想之所,這樣的課堂是一個童心爛漫而充滿創造力的樂園。

美術學科中多元化評價教學意義 篇3

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元化的策略可以增強美術教學效果。文章分析了評價、活動、理念構建、藝術氛圍、教學素材收集這幾個幼兒園美術多元化教學策略的落實效果,探討了多元化教學策略通過優化課堂教學水平,可以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 引言

幼兒時期是人類初步認識世界的階段,需要大量汲取各方面的知識,來為日後的生活和學習提供經驗基礎,而多元化美術教學策略的應用不僅可以陶冶幼兒的藝術情操,還能夠拓寬幼兒的知識面,促進幼兒自身素質的提升,因此教師應當深入分析多元化教學策略,優化自身的美術教學水平。

二、 多元化評價策略教學效果分析

美術作為藝術的重要載體之一,能夠承載生活現象和想象兩方面的內容,具有極強的開放性,因此從美術的本質來講,其在評價上就不可以僅用對與不對、好與不好等單一的標準來進行界定,而是需要評價者從多個角度分析美術作品的藝術呈現效果,才能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所以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採用多元化的評價策略,來與幼兒探討美術作品,從而顯示出對幼兒創造思維以及個體差異的尊重,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通常情況下,幼兒在4~5歲時就已經可以依據自我意識來進行繪畫,並在繪畫中運用自身的想象力、模仿力以及創造力來表達其主觀思想,比如在幼兒的繪畫中,天空可以是粉色的,動物可以色彩斑斕等等,因此為了保護幼兒的創新思維意識,教師應當綜合性地給予評價,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積極地創造,從而有效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 多元化活動策略教學效果分析

英國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曾提出,美術教育的基本作用在於給予幼兒參加各類活動的機會,使其人格得到成長,而教師需要扮演一個鼓勵者,來激發幼兒發揮其生來固有的潛力。基於此,教師應當通過在美術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活動的策略,來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增強幼兒的綜合能力。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教師帶領幼兒參觀美術展覽館,並鑑賞國內外的名畫,可以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或者舉辦各種繪畫活動,使幼兒腦有所思、手有所致,例如:2019年11月22日東營區勝園街道中心幼兒園舉辦的“共創食品安全家園,關愛健康人生”主題繪畫活動,此次活動採用繪畫比賽的形式向幼兒們普及了食品安全知識,從而實現了通過幼兒來帶動家庭,影響社會,進一步放大了繪畫活動的價值。

四、 多元化理念構建策略教學效果分析

多元化教學理念的構建作為多元化美術教學落實的基礎策略,教師應當積極開展自我提升活動,來打破自身的定式思維,構建出全新的教學理念,優化美術教學效果。在教學策略執行中,教師應當將發散思維意識全面貫徹在課堂講解中,帶領幼兒大膽地想象出繪畫主體的形象,並立足於創造化的思想,使幼兒的思維在美術繪畫中“活”起來,例如:在《向日葵》的繪畫課程中,教師可以先向幼兒展示向日葵的模型,讓其初步認識向日葵的外形特徵,引導幼兒進行想象“向日葵成熟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向日葵周圍有什麼東西活動?”然後要求幼兒嘗試用簡單的線條來勾勒向日葵的外形,之後再鼓勵幼兒用自己創造的圖案來裝飾向日葵的籽盤、葉子等,實現在美術教學中構建多元化的理念,來增強幼兒思維的活動性。

五、 多元化藝術氛圍營造策略教學效果分析

多元化藝術氛圍的薰陶,對於幼兒的審美能力具有潛移默化的提升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在幼兒活動的各個地方創造藝術氛圍,增強氛圍營造教學策略的效果。在策略執行中,教師首先可以在走廊、大廳等室內公共環境中,採用牆面繪畫或者直接擺放美術作品等方式,來給予幼兒美術作品賞析的機會。其次,教師還要在班級的教室中擺放美術作品,將班級小環境塑造成美術氛圍的有效載體,進一步深化美術氛圍的薰陶作用。最後,在操場或幼兒園庭院等室外大環境中,設定小型的藝術雕塑、模型等,來與室內的藝術作品、景觀相呼應,在幼兒園中形成多元化的美術藝術氛圍,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感悟到藝術的情趣,從而提升其審美品位,為幼兒未來綜合素質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 多元化教學素材收集策略教學效果分析

多元化的教學素材能夠引發幼兒的創作慾望,拓展其藝術活動領域,因此教師可以擴大素材收集的廣度,來提高美術教學的效果。在策略執行中,教師圍繞課程內容,讓幼兒收集各種型別的材料等,來作為教學素材,可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感受到創作的快樂,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例如:在《有趣的圓形》課程中,教師先讓幼兒收集各種圓形的物件,比如乒乓球、蛋殼等,從而藉助各種不同的材料,來使幼兒產生濃厚的創作興趣,然後在課堂上拿出西瓜、足球等圓形的模型教具,來鼓勵幼兒在圓形材料上作畫,“大家看,在圓形上畫出綠色的花紋就圓形就變成了西瓜,畫上黑白的格子就變成了足球,小朋友們想一想圓形還能變成什麼呢?”最後進行展覽以及互相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多樣化的素材,來鼓勵幼兒進行創作,可以進一步增強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七、 多元化教育活動設計策略教學效果分析

利用多元化教學活動有助於激發幼兒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開闊幼兒的視野,並對幼兒想象創造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以便幼兒在美術學習中掌握更多繪畫技巧,從而為其今後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

第一,教師在設計美術教育活動時,應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興趣差異,並注重教育活動的可行性,以免難度較大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比如針對大班幼兒可適當設計一些較為複雜的美術教育活動。如“圖騰創想”,教師可在課堂上詢問學生:“圖騰是什麼樣子的?又有哪些顏色的圖騰?”當幼兒聽到教師的問題後,有的幼兒說“龍圖騰”,還有的幼兒說“鳳凰圖騰”。由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故事書、電視節目等對於圖騰有些許瞭解,故而可刺激幼兒開動自己的腦筋,從而達到增強幼兒創造力的效果,也能促使幼兒從中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而對於小班幼兒,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此時教師只能利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為繪畫物件鍛鍊幼兒的實踐能力,並強化其邏輯思維能力。比如讓幼兒觀察身邊物體的形狀、顏色、尺寸,結合具體特徵進行繪畫。此時能夠讓幼兒掌握“寫實法”創作技巧。

第二,教師在設計美術教育活動時還應當將傳統教學法與靈活教學法相結合,以此滿足幼兒的多元化需求。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教學合一”理念,教師可採用引導式教學方法鼓勵幼兒在多樣性美術活動中形成永續性創作熱情。比如在《送給媽媽的禮物》美術活動中,教師可先為學生展示手提袋的樣子,並在為幼兒示範的過程中進行講解,這種“做中教”的方式能夠加深幼兒對活動內容的理解,並在後期幼兒親自創作時根據幼兒的不同表現對其進行鍼對性指導,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美術素養。

八、 多元化教學規則設定策略教學效果分析

在多元化策略下要想強化美術教學效果,還應當設定多元化教學規則,讓幼兒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使其在後期美術學習中能夠獲得更大的進步。教師可採用以下方法讓幼兒學會遵守美術學習中的規則。

其一,遊戲法。幼兒天性好動且好奇心較強,若要求所有幼兒乖巧安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完成學習任務難度較大,也會影響幼兒身心健康。所以,教師可利用“遊戲規則”,幫助幼兒緩解對美術學習的緊張感,使其將美術創作看成是一種遊戲,這樣既能幫助幼兒學會按照規則要求規範自身行為,又能踐行幼兒美術教學目標。教師可開展“一卡通製作活動”,告知幼兒接下來需要自己製作一張“通行卡”,這樣才能進入到遊戲場地中,此時幼兒可將美術活動看成是遊戲的一部分。同時,這種方式還能幫助幼兒樹立“憑卡進場”觀念,以便幼兒在今後也能懂得遵守其他文明規範,包括進電影院需要買票、上公交需要投幣等。

其二,提示法。教師需要利用溫和的語氣引導幼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非大聲訓斥,以免影響幼兒心理健康。比如在幼兒繪畫或參加美工活動時若干擾到其他同學的正常繪畫進度,教師可利用“請你……可以嗎?”的語言方式糾正幼兒行為。另外,在幼兒繪畫過程中若出現了遺忘材料等狀況,教師可利用“介入法”的提醒方式讓幼兒從他人言語中得到啟發,促使幼兒擁有豐富的情感。

九、 多元化美術資源引入策略教學效果分析

在提升幼兒美術教學水平時,教師還需要引入多元化美術資源,以此增強幼兒綜合能力,實現幼兒的全方位發展。比如現今常見的微課資源,教師若能在美術教學中應用微課資源,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確保美術教學活動達到最佳效果,進而符合新課標要求。比如在學習“調色搭配”知識點時,教師可先行將所學內容製作成10min左右的微課視訊,相比單純性理論教學,幼兒對於影像資料的興趣度更高一些,這樣可保證幼兒在課堂上保持良好的聽講狀態。其中需注意的是:在利用多元化美術資源時應結合學生的基礎能力,並確定好設計主題,以免內容較為煩瑣造成幼兒出現“聽不懂”現象。同時,教師還可利用創設情境的方式,確保美術資源在具體利用過程中能夠起到激發幼兒興趣的作用,讓幼兒在新穎且有趣的美術資源輔助下形成較強的求知慾望,進而改善幼兒美術教學現狀。

十、 結論

綜上所述,多元化策略下的幼兒園美術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幼兒審美、創造等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元化教學策略可以維護幼兒的創新意識、使幼兒發揮其固有潛力、增強幼兒的思維活動性、提升幼兒的審美品位、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從而進一步優化幼兒的學習效果,放大美術教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