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清明節的意義和由來

生活經驗 閱讀(2.31W)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意義和由來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清明節的意義和由來

清明節的意義

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大家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家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其實,清明節有好幾重意義,當然最主要的是關於生命的意義。

清明節是緬懷已逝生命,激發現有生命,紀念自己身邊的,自己親近的已逝的家人,感謝先人賜予我們生命的一個節日。如何通過我們現有的生命延續過去的生命,用過去的生命激發今天的生命。緬懷的意義不單純是對家人的思念,更該成為一種民族的風俗,成為一個種族的繁衍儀式。我們對自己家人每年一次的掃墓就是一個典禮,是敬祖報本觀念的延續。有專家曾提議,應該把這個典禮擴大開來,就是在每年的清明節對那些為國捐軀,為中華民族付出生命的人進行祭奠。其實這樣的活動我們小的'時候是年年都搞的,現在這樣的活動在少年當中少多了。所以有專家建議我國應該有一個“國典”,每年的清明節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祭奠先烈的儀式。從先烈到先賢,先賢不僅是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我們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傑出人物,都是值得我們紀念的。家鄉的賢人是家鄉歷史的靈魂,也是家鄉山川的靈魂,他們在家鄉都留下了足跡,大家可以到他們的故居、墓園、紀念碑去祭奠,這將是最貼近百姓的鄉土教育。

其次,清明節還是“生機的節日”,迎接大自然的生機,擴大大自然的生機。大自然到了清明節的時候是生機勃發的。植樹就是古人擴大自然的生機,古代有“插柳留春”的習俗;踏青則是珍惜自然的生機,到自然中去,擁抱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蹴鞠、盪鞦韆、拔河等等,以此來迎接大自然生機的到來。

清明節的由來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大家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