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意義與方式相關因素

生活經驗 閱讀(1.08W)

  1.1 人文因素

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意義與方式相關因素

民間音樂文化存在的因素是哪些? 區別於他國的文化在哪? 比如莆田的文十番鑼鼓, 是早期農村人們的精神生活的主要活動。人們在農村社日的時候經常聚集演奏和演唱文十番音樂, 曲調抑揚頓挫, 用莆仙地方但語演唱, 用莆仙先民留下的特色樂器伴奏, 富有地方風情。是莆仙農民的風流及雅韻。而隨著改革開放, 外來音樂的引人融合, 新鮮感促使很多年輕人迷上流行音樂, 因為當時沒有保護意識, 導致很多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受到不同程度的流失, 宮廷雅樂尚且如此更別說處在底層的民間音樂了。農村在改革, 垂直管理, 原來舊有的保護農村的體系瓦解, 新農村政策導致農村的過度開發, 人人奔小康意識強烈, 打破人們原有的屬於農民的生活方式, 相應的這些屬於農民的民間音樂沒人繼承與發展。而那些熱愛民間音樂的藝人由於現實的很多問題, 紛紛離開民間音樂, 只有少數長者在默默地守護著民間音樂文化, 守護著自己的身世來源。這是國內情況, 再看看外國, 英國的莎士比亞劇在大學校園裡仍然在不斷地上演著, 而在中國迄通五百年的崑曲卻沒人問津。

  1.2 社會因素

民間音樂文化與農村生活方式相互依存, 保護民間音樂文化與保護農村農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代表民間老百姓的音樂不是宮廷雅樂而是各種雜戲和五彩繽紛的民間音樂。音樂發源於生活, 取材於生活。農村生活是民間音樂發源的土壤, 而牽繫農民文化發展的是農民的勞動, 這些民間音樂是勞動中的人們有感而發的即興性很強的音樂, 或者是人們勞動之餘的精神生活。我們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是由故事牽繫的, 一旦沒有了這種的鄰里式的聯絡, 故事的題材也就少了, 這對傳統文化是致命的打擊。比如莆仙戲正是由於其與大眾生活的息息相關, 才會流傳至今, 依然是莆仙大眾喜聞樂見的戲曲形式, 具有濃厚的莆仙地方特色。

  1.3 經濟因素

隨著經濟的發展, 人人都在為提高生活質量而奮鬥, 急功近利, 功利心太強, 房地產的無節制發展, 很多文化土壤都受到破壞, 城市戲劇的衚衕, 農村的農民娛樂方式等。這些都是我們的文化, 我們的著裝, 我們心靈的歸屬。我們對民間音樂的瞭解和繼承, 是我們懷念祖先的一種方式。

  1.4 民間音樂本身因素

民間音樂受古代文化的影響比重太大, 受到封建家庭禮教的影響, 而民歌山歌大多描寫愛情, 不能隨時隨地地唱。地方戲曲在當時選演員是很苛刻的, 唱得了就繼續唱, 唱壞了或者唱不了, 只能離席。做工可以靠體力, 但是唱需要科學的發聲方法支援, 需要發聲技巧, 不是每個人都能唱, 這就造成選演員的侷限, 甚至演員唱到一定的時間便壞了嗓子。很多人對於戲曲蠻人迷的。但其實像戲曲這種傳統文化, 當我們想要深人瞭解的話, 就得深人學習研究它, 而這些受到專業技術方面的制約, 也是阻礙它們發展的因素之一。以上三個因素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迴圈關係。

  2 民間音樂文化傳承所展示的問題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喜歡地方民間音樂? 這裡我對幾個地方的民間音樂進行了初步瞭解, 瞭解學生心中的地方民間音樂的現狀。並採取相應的教法改革, 督促學生了解保護家鄉音樂文化的意識。

  2.1贛南的採茶戲發展的不怎麼好

一是年齡層差距。現代年輕人不喜歡這樣的音樂, 覺得沒意思、老套, 所以傳承不下去, 或者說是, 只有少數人願意去接受這樣的。

二是採茶戲不是節日性的節目。贛南採茶戲是老百姓記錄或者表現勞動過程和生活行為的一種形式, 最早是茶農創造的採茶歌, 或者是什麼採茶節發展起來的。來自贛南音樂學生的問答。可見地方音樂因素在他們當地的普及很微弱。

  2.2 民間音樂儲存較好的泉州

同學回饋資訊泉州的民間音樂相對豐富, 高甲戲、南音、道教音樂等。現狀: 老家過年十五還常有這樣的表演, 泉州大多農村地區還算常見 。一來泉州是個古老的城市。二來泉州老百姓對他們本地音樂文化保護意識較強, 這跟宗教民間信仰息息相關。雖然當地音樂文化儲存較好, 但普及還較弱。學生反映聽得多接觸較少。針對現狀我把繼承發展民間音樂的意識傳遞給同學們, 讓他們收集些當地民歌或戲曲選段在課堂上演唱。經常通過微信等現代化通訊方式, 帶學生近距離觀摩學習地方戲曲文化的科介, 感受其魅力。與學生交流, 引導他們深人瞭解研究自己的家鄉文化, 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今年的畢業班上有一名學生就嘗試著用莆仙戲進行畢業展演方式, 受到師生的歡迎, 豐富課堂內容和考試方式, 這很讓人欣慰。

  3 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的意義

民間音樂文化的百花齊放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及教科書, 如果沒有民間文化, 連我們的教科書也是單調的, 如果我們這輩子不傳承或者忽視, 也許下一代會覺得國粹也沒啥, 這會讓經典的傳統文化一點點的流失。我在與同學們交談聊天中, 提到泉州吳嶺這個地方, 這個地方是新加坡總理的出生地, 但這裡只是一個村落很少人知道, 沒有修大馬路, 只修了廟宇, 是心靈歸屬的地方! 保護與傳承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民間音樂是離我們最近的先人留下的文化, 有著淵源流長的歷史, 記得泉州有個叫吳嶺的鄉村, 當地人年年為祖先過生日聚餐, 我們路過的時候詢問了下當地人, 他說: 我們的祖先過生日。這句話溫暖如春!傳承與發揚是對文化的保護, 更是對祖先的懷念與交流。學生們也有疑問, 這種民間音樂文化並不像我們平常所學習的其他文化, 可以靠文字記錄傳承。戲曲文化的傳承每一代都帶有傳承人個人的色彩, 這樣一代一代到了一定時間, 會不會與最初的傳統文化有背離? 如果答案是是的話, 那傳承的意義是不是就沒那麼大了? 這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與同學們交流地方戲曲文化時, 同學們反饋給我的問題。那麼如上面所說的`, 戲曲真的對他們來說沒意義。因為潛意識中的功利心, 使他們覺得沒價值, 這會造成傳統音樂文化流失, 因為有很多民間音樂都是口傳心授的。殊不知, 民間音樂在某種意義上是我們的前世今生, 儘管它在傳承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誤差, 會有很多的變體, 但我們還是應該盡力地去傳習又及保護這些民間音樂, 因為它們是文化, 是豐富我們精神文明的民間音樂, 能使我們看見或者觸控到歷史上民間老百姓的智慧和生活狀態, 民間音樂在某種意義上是我們的前世今生, 意義深遠, 就像貴州等地少數民族地區, 他們把自己的生活方式保護的很好, 也把他們的音樂文化很好地保留至今, 神祕且遼遠。

《百鳥朝鳳》是最近很火熱的一部描寫農民音樂文化的片子。我給學生看過, 並瞭解他們的觀後感, 他們覺得, 傳統音樂可以在國小中學音樂課上從小給孩子們薰陶, 讓他們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對以前文化的崇敬之心。國小校園的戲曲可以不用學得多精, 但得作為義務教育的必學課程。這樣才能廣泛傳播。特別是現在一些音樂課大多都是放電影, 自習啊, 根本沒有上課, 浪費了一個巨大的時間空間。從審美角度它在成熟, 形成科介與程式, 有了記譜法。主要對莆仙山歌及戲曲進行了採風。跟老前輩黃文棟先生學習莆仙山歌《36 送》, 聽他講解莆仙山歌的人土風情,70 年代的時候受封建禮教影響, 改革開放前後期, 山區人們相對閉塞, 父母是不讓孩子唱愛情歌曲的, 所以這些處於情竇初開的青春期年輕人們就相約三三兩兩到山裡砍柴, 有感而發即興唱出《36 送》的情歌。在莆仙大劇院觀摩學習演員們的排練, 近距離感受莆仙戲曲科介魅力。莆仙戲是南戲 活化石 , 民間文化發展為莆仙戲發展打下紮實基礎, 民間信仰和風俗為莆仙戲發展提供了廣大的舞臺, 在莆仙文化中莆仙戲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也是民間信仰和風俗中不可缺少的靚麗風景線。換句話說莆仙人民既是莆仙戲的創造者, 也是莆仙戲的享受者。莆仙戲正是由其與大眾生活的息息相關, 才會流傳至今。是莆仙文化瑰寶。地方戲曲、曲藝等民間音樂的娛樂是農村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 並影響人們的思想與追求, 著名的作家老舍也熱愛戲曲, 對戲曲和曲藝有著一種天然的親和力。他對戲曲領域的研究很廣, 也曾看過莆仙戲的表演《團圓之後》, 更為其寫了一首曲子 《石榴紅》贈予仙遊鯉聲劇團。這些戲曲作品豐富著他的文學生活。

  4 結語

能一心致力傳統文化發展傳播的人, 要考慮的現實因素其實非常多。但作為現在專業的音樂工作者都應該有引導的責任, 如果不去引導, 最後所有的音樂都會走向錢 。所以作為專業音樂工作者的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去傳承和保護我們祖先的音樂文化, 找回民族民間音樂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