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國學試題關於古代文化常識的題目及參考答案

生活經驗 閱讀(3.1W)

 一、選擇題

國學試題關於古代文化常識的題目及參考答案

1.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著金、木、水、火、土。後來又增加了兩根弦,這兩根弦代表( )。

A.天、地 B.陰、陽C.文、武

2.“鼎”的最初用途是( )。

A.祭祀用的禮器 B.地位象徵物 C.烹煮器具

3.北方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與誰有關?( )

A.黃帝 B.張仲景 C.秦始皇

4.“雙簧”是我國一門獨特的曲藝形式,它得名於( )。

A.初演的兩人都姓黃 B.表演者使用的樂器叫做簧 C.表演者巧舌如簧

5.古人的婚禮在什麼時間舉行?( )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6.吃年糕的習俗與下列哪位歷史人物有關?( )

A.伍子胥 B.范蠡 C.屈原

7.“西出陽關無故人”中的“陽關”位於現在哪個省?( )

A.新疆 B.甘肅 C.寧夏

8.中醫把人的器官分為五臟六腑,下面哪個不屬於我國中醫所說的“五臟”?( )

A.肺 B.胃 C.肝

 二、閱讀思考題

如何區分我國古代官員的品、階、勳、爵?

品——古代把職官分為若干等級,通稱為品。漢代以祿石多寡作為官位高低的標誌,例如九卿是中二千石,刺史太守之類是二千石,縣令是千石到六百石,祿石不同,月俸收入不同。曹魏時職官分為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隋唐時九品又分正從,自正四品起,每品又分上下二階,共有三十級。明清加以簡化,九品只各分正從,共十八級。隋唐時九品以內的職官稱為流內,九品以外的職官稱為流外。流外官經過考銓轉授流內官,唐代稱為入流。清代不列入九品之內的官稱為未入流。

階——隋代把有職務的官稱為職事官,沒有職務的官稱為散官。唐代把前代散官官號加以整理和補充,並重新規定品級,作為標誌官員身份級別的稱號,稱為階,通稱為階官。例如文官階是:從一品稱開府儀同三司,正二品稱特進,從二品稱光祿大夫,等等。六品及以下的文官階稱郎,例如正六品上稱朝儀郎,正六品下稱承儀郎,等等。唐代採取前代各種將軍和校尉的官號作為武官階。宋元明清都有階官,只是名稱和品級不盡相同而已。

唐宋時一個人在某一時期的階官品級和當時所任的職事官的品級不一定相同。階官高於職事官,則在職事官上加“行”字,階官低於職事官,則在職事官上加“守”字,階官比職事官低二品則加“試”字。

勳——唐代將前代某些散官官號略加補充作為酬賞軍功的勳號,稱為勳,通稱為勳官,有上柱國、柱國、上護軍、護軍、輕車都尉、驍騎尉等等,共十二級。後代沿襲唐制,只是品級略有不同。明代有文勳武勳,武官勳號和前代基本相同,文官勳號除柱國外還有正治卿、資治尹之類。清代勳和爵合而為一。

爵——舊說周代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漢代封爵實際上只有王侯二等。皇子封王,相當於先秦的諸侯,所以通稱諸侯王。漢初異姓也封王,後來“非劉氏不王”,異姓受封者通稱列侯。漢武帝以後,諸侯王得在王國境內分封庶子為侯,也是列侯性質,稱為王子侯。漢代列侯食邑一般是縣,有的是鄉、亭,視所食戶數多寡而定,所以後來有鄉侯、亭侯之稱。三國以後,歷代封爵制度不盡相同,但是同姓封王基本一致,異姓則一般封為公侯伯子男。異姓也有封王的,例如楊堅(隋文帝)初仕北周,封隨公,後來封為隨王。李淵(唐高祖)初仕隋,封唐公,後來封為唐王。唐代郭子儀有軍功,封為汾陽王。晉宋以後,爵號加“開國”字樣以示尊貴,例如樂安郡開國公,曲阜縣開國子,稱為開國爵。不加“開國”的稱為散爵。封地雖說有郡有縣,但是後來都成了虛名,宋代所謂食邑若干戶,並不表示實際的賦稅收入。宋代所謂食實封,早期是實際賦稅收入,到了南宋也變成虛數。明清皇室封爵和異姓封爵不同。

思考:

秦漢時,負責守衛宮殿門戶的宿衛之臣稱為郎中令。漢武帝時,改郎中令為光祿勳,職掌不變。請問光祿勳是勳官嗎?為什麼?

答案及解析

  一、選擇題

1.答案選C。古琴最初的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當年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將士的'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絃琴”。

2.答案選C。鼎本來是古代的烹飪之器,相當於現在的鍋,用以燉煮和盛放魚肉。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說:“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燒製的陶鼎,後來又有了用青銅鑄造的銅鼎。傳說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

3.答案選B。北方冬季吃餃子的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河南南陽人,其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祛寒嬌耳湯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藥”醫治凍瘡。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和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4.答案選A。傳說慈禧太后愛聽曲藝說唱,有一次傳黃輔臣進宮演出,黃年事已高,怕進宮唱不了,遂帶他兒子進宮。表演時他讓兒子蹲在袍子下面唱,他自己坐著彈弦子,唱時只張嘴學他兒子的口形。慈禧太后得知後,開始大怒,後得知一唱一表時高興了,說:“你們這是雙黃呀!”雙黃本是兩個人姓黃的意思,後來為和京劇的二黃相區別,將“黃”字加個竹字頭,從此有了雙簧之名。

5.答案選C。《禮記·昏義》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於先民的親迎禮於黃昏時進行,此時,日月漸替,含有“陽往陰來”之意,講究天人合一的華夏先民選擇了這麼一個微妙的時刻,巧妙地詮釋了婚義,同時也給這個儀式帶上了神聖虔敬的情愫。

6.答案選A。年糕有兩千多年曆史,馳譽南洋歐美不衰,這裡面還有一個典故。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築“闔閭大城”,建成後,大宴眾將群臣以慶功。唯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料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回營後他密囑身邊隨從說:“我死後,如國家遭難,民飢無食,可往相門(蘇州六個主要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後來遭誣陷身亡,吳國被越軍橫掃而滅。這時都城斷糧,餓殍遍野。隨從們帶領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現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從此,人們為了紀念並銘記伍子胥的功績與忠烈,就在春節這一天家家吃年糕。

7.答案選B。陽關,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處的南湖鄉境內,因在玉門關以南,故名陽關;為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是漢武帝時設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關隘,在軍事上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自古為絲綢之路中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是西部邊境之門戶。

8.答案選B。心、肺、脾、肝、腎稱為五臟,加上心包絡又稱六髒。但習慣上把心包絡附屬於心,稱五臟即概括了心包絡。五臟具有化生和貯藏精氣的生理功能,同時又各有專司,且與軀體官竅有著特殊的聯絡,形成了以五臟為中心的特殊系統。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著主宰作用。上述答案只有胃不屬於我國傳統醫學的五臟概念。

  二、閱讀思考題

答案:不是。光祿勳是漢朝的職官,負責宮殿門戶的守衛,為九卿之一。勳官是為獎賞軍功所設,是一種虛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