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買新車提車注意事項

生活經驗 閱讀(2.81W)

買車對於大部分朋友來說都算是一件大事,從車型海選開始,到去各4S店看實車,再到訂車直到最後到4S店提車,每個階段都是折磨人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買新車提車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買新車提車注意事項

檢查車輛外觀。

1、首先慢慢的繞著車走一圈看車身有沒有明顯的漆面外傷,車輛在數千公里的運輸途中免不了會沾染上一些髒東西,有的新車車頭車側就有很多飛蟲的屍體,這些位置你一定要仔細檢查,確保這些地方沒有剮蹭,漆面沒有問題,同時看看防撞條貼上,安裝是否平整,擋泥板安裝是不是牢固。

2、然後蹲下讓眼睛與檢查面在一個平面上,仔細看看有沒有小坑,開啟車門推拉幾個角度讓光線從不同的角度照射來檢查板金是否平整。因為車體鋼板輕微的凹陷近距離是不容易發現的,因為凹陷的地方反光有別於其他地方,所以用這種方法這些小凹陷很容易發現。

檢查各車門。

1、分別拉開四個車門,檢查對應的左右兩個車門開門力度是否相同,各阻尼段的阻力是否相同,然後觀察車門看是否有下垂現象,將車門慢慢開啟到推不動的位置,感覺限位開關是否起作用。

2、我們把車門拉開一個很小的角度,然後輕輕的關車門(注意一定要輕)聽關門聲音是否有尖銳的撞擊聲,有撞擊聲說明阻尼和密封不好。

3、檢查完車門的漆面和鈑金後,我們檢查下各車門的密封條。用手順著密封條方向滑動,稍微用點力,看密封條是否均勻,貼上是否平整,每一塊手感是否一樣,按在上面是否有彈性。上面這張是同事用了兩年的車的密封條,雖然沒有破損但是和新車相比你明顯能看到老車上的密封條已經沒有什麼光澤了,對比很明顯。

4、檢查的最後後備箱門別忘了,看看開合是否順暢,特別是鎖止是不是正常,裡面的照明燈是否能正常工作。

5、開啟後備箱就順便檢查下備胎,看看備胎是否完好,氣壓是否正常。備胎和隨車工具一般都在一起,檢查工具的同時自己也可以熟悉下這些工具怎麼使用。

檢查鈑金接縫和輪胎。

1、檢查車身各個部分接縫是否均勻,每個車門,機器蓋,後箱都開啟關閉幾次檢查機構運轉,觀察玻璃,大燈,塑料件有沒有裂紋。特別是車體兩側對應的縫隙一定要均勻。

2、各燈組與車體的接縫是檢查的一個重點,一定要用手摸摸,裝配良好的車這樣的接縫很均勻、緊密,對應位置給人的感覺完全是一樣的。一些低檔車如果車體鈑金不是特別好的話,這裡的接縫都能暴露出鈑金質量問題。

3、輪胎的檢查,先看看看胎面有沒有磨損,輪胎上的毛刺是否完整,如果不能確定,你可以將輪胎和備胎進行對比。

燈光系統檢查。

1、下面我們進入車內對新車的車燈進行檢查,開啟點火開關,首先先看看車的里程錶,你提車時如果有的挑選,一定要選擇行駛里程少,出廠日期短的車。因為時間、里程越長,車存在問題的風險就越大。

2、開啟各種燈組,看看遠光,近光、霧燈,雙閃燈,轉向燈等是否正常,檢查左右燈的亮度,閃爍頻率是否是一樣。

3、尾燈的檢查和前面各燈組一樣,除了轉向燈、雙閃燈,一定要記得檢查剎車燈、高位剎車燈、倒車燈和後霧燈。

電氣系統檢查。

1、首先噴一些玻璃水,檢查雨刮是否正常,各種檔位的下的速度是否有變化,雨刮執行是否流暢。

2、然後逐一檢查下每個車窗,升起,落下,注意聽有沒有不順暢的聲音,檢查一鍵升降,防夾手功能。檢查車窗防夾手功能可以把一個礦泉水瓶放在窗框上沿進行實驗,正常的話水瓶被壓縮一部分後車窗馬上回向下執行。有天窗的車一定別忘記檢查天窗。

3、音響的檢查我們首先看CD、收音機、AUX介面等音源能否正常工作,音量調節,各種音效調節是否正常,最後把聲音開大,聽喇叭是否有破音。

4、檢查空調和暖風時,主要保證空調和暖氣工作(發動機工作時)時出風口沒有風扇振動的嗒嗒聲,特別是冷風開啟時繼電器吸合的聲音是不是很大,對發動機怠速影響如何。

其他的電氣系統像電動後視鏡等,也要檢查確保其能正常的工作。

座椅內飾檢查。

1、檢查座椅,摺疊推拉,用力往下坐一下,前後晃悠一下,聽聽有沒有鬆動的聲音。如果是電動座椅,看看電機工作是否平穩,有沒有異響。檢查完後關閉車窗,用力關下車門,聽聲音,有沉重感的說明密封很好。

2、開啟所有車門,看儀表臺上下結合是否正常,接縫是否均勻,接縫的地方用手壓壓看有沒有鬆動,用手掌輕輕拍打中控臺,聽是否有由於安裝不好而產生的鬆曠震動聲音。門板與內飾板之間是用卡子連線的,用手指輕輕往外拉內飾板的邊緣,看卡子是否安裝好了。同樣的方法檢查下A,B,C柱上的內飾板。

3、車內的各儲物格、手套箱、遮陽板等也都開合幾次,看是否工作正常。

發動機艙檢查。

1、打開發動機蓋,首先看整個機艙是否乾淨整潔,如果很髒,而且有油汙滲漏,這輛車肯定是以前頻繁使用過的車。

2、聽聽發動機怠速的聲音,用大拇指按住發動機上塑料蓋子,用力壓住,感受發動機傳到你的胳膊上的震動是否平穩,是否有固定的頻率,確保不要有凌亂的震動。讓車上的人踩下油門,聽發動機加速運轉的聲音是否平滑,有沒有凌亂的'感覺,加速是否靈敏。

3、最後別忘記看看發動機機艙裡的各種液麵是否在正常的位置,機油的顏色是否正常。

到這裡一輛新車的靜態檢查就算完成了,一般情況下車輛這時車輛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了。最後我們可以簡單的試開一圈,看看發動機變速箱的響應是否正常,左右打方向,有意的過幾個減速帶,看看車輛的懸架方向機構是否正常。一般新車在這個環節都不會出現問題的。

  買新車提車的騙局

手法一:移花接木

如果你去4S店買車,他們暫時沒有你要的顏色或車型,於是他們會去其他公司調車,名義上好聽叫做調撥,但實際你的利益就完全被破壞了。道理很簡單,一旦你的車出現了問題你的發票不是他們開的,光憑合同他們完全可以賴掉叫你去找開票的公司,但開票的公司只是以經銷商的名義買出,並不是直接客戶,所以他們也不會負責,造成的是發票和合同對不起來,那時候呵呵你就變皮球了。

手法二:以次衝好

如果你和4S店來購車的談判回合比較長的話,就會發現他們展廳展車為什麼老換顏色和車型。道理很簡單,展廳的展車每2個月就會比市場價便宜那麼500或1000的賣給客戶,也許你會想展車也沒什麼,只要便宜就好。但黑幕在於展車在2個月的千百個客戶蹂躪中肯定會刮花漆面或拉壞某些小部件,往往到你手上的車都是從新做過漆的。沒人想新買回來的小老婆是被人我有精神病N次過的吧。

手法三:模糊概念

如果你去4S店買車他們在談判到最後價格的時候會出現出庫費,服務費,上牌雜費什麼的,其實這些費用你如果肯用點時間和他們搞的話都是可以免掉的。再說到保險費的問題了,現在4S都說保險不賺你錢,幫你打7折什麼的,其實如果你自己去問下保險公司的話能打到5到6折,基本一個電話你就能省300到600不等。

手法四:時間轉移

如果你去4S店他們給你一個比較便宜的價格,但和你說沒現車,要你簽了合同交了定金後幾周內給你車(注意定金是定字,不是訂字)。其實是為了打時間差。汽車的價錢在一段週期內是會變的,好比做期貨。舉個例子,現在市面上某車是賣100000,4S賣你98000,但和他談好2周後交車。我敢保證2周後市場價錢保證比98000還要低。因為車的價格只會往下不會往上。但萬一2周後價錢漲了,呵呵那4S店就開始拖拉戰術了,不是和你說車還沒到就是和你說車在路上什麼的。拖到價錢有利潤為止。如果你一旦失去耐心想退車時,定金和訂金的概念就來了,你和4S簽定的合同雖然是公式合同,但所有的4S合同都有一個共同性,客人提出不要車不管什麼原因定金是不退的。

手法五:優惠服務

現在的4S店在和你購車籤合同時往往會所送裝潢2000送維修費用2000送維修金卡什麼的。其實這些都是假的。舉例:某車市場行情是讓利11000,他們會說我讓你9000再加2000裝潢2000維修,加起來最少也13000總有吧。你想想真合算呀。其實2000的裝潢你最多也就買付腳墊加個牌框,良心好點的在給你瓶“聞到吐”牌香水。裝潢的成本價也不過300。維修更可怕,2000的費用他們100%不會讓你抵零件費,只能抵工時費,一次還不能扣完。那你不是一輩子都在他們店修了。再說了,新車一般不會有什麼毛病,就算出了毛病都有廠家的2年6W公里索賠做保證,壞什麼換什麼,沒二話。搽碰的話保險公司能全賠,你想這2000你到什麼年代才能用完呀。所以2000的裝潢和2000的維修根本是空的。其實你拿到的車價讓利不是市場價的讓11000而是9300。

  買新車提車籤合同事項

1、注意易被經銷商“忽略”的細節比如交車時間、保養、維修等售後服務;

交車時間違約後,雙方責任是否對等;免費保養以時間計,還是以里程計… 消費者簽約時應特別注意以上體現經銷商合同責任的細節。

2、搭售保險不合法。

除國家規定的車損險、第三者責任險等強制性保險外,購車族有權選擇購買何種保險,及選擇保險公司的權利。

3、購車合同條款要齊全。

(1) 應當明確約定汽車的品牌、發動機號碼、車架號碼等汽車本身應有的要素;

(2) 價款,應列明車輛交易的總價款(光車價或是包牌價),付款方式和期限;

(3) 車輛的交付方式和期限;

(4) 質量糾紛和異議的處理;

(5) 售後服務條款,應重點列明經銷商應承擔何種義務(詳細內容可參照《產品質量法》和《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條款);

(6) 於違約責任。對一方違反合同的約定或不能全面、適當地履行合同義務時該承擔何種責任,也需要詳細約定;

(7) 爭議的解決,應約定解決的方式,如仲裁、訴訟;合同的管轄地,如買車人戶籍所在地、經銷商登記所在地還是雙方指定的其它地點,都可以由雙方約定為爭議管轄地,如果約定不明,則適用《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款。

(8) 應特別注意有關經銷商合同責任的細節,這些部分往往被經銷商惡意“忽略”掉,購車者應注意保護自己的權利,使雙方權利義務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