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竹子的象徵意義大綱

生活經驗 閱讀(2.41W)

竹,有著不一般的中國傳統文化含義,竹子四季常青象徵著頑強的生命、青春永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竹子的象徵意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竹子的象徵意義大綱

竹是中國美德的物質載體,是君子的象徵,為無數仁人志士喜愛,古今文人墨客對竹充滿了讚美,留下了大量的詠竹詩和竹畫。中國人最早的竹情節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之後,竹從一種文化意義演變到了一種民俗的意象,例如“竹報平安”常用來祝福平安吉祥。

國畫中的竹常以水墨表現竹的形象與氣韻,墨竹畫在寫意花鳥畫中佔有重要位置,其筆墨特徵是以書入畫、骨法用筆,畫竹要“成竹在胸”,才能在運筆用墨時揮灑自如,表現出竹的神韻與氣節。

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且“未出土時先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有君子之風。畫竹的關鍵在於對竹枝葉的取捨、概括,用筆自然、一氣呵成,表現竹的無限生機,濃淡相映、妙趣橫生。

在國畫中,竹與梅花、喜鵲畫在一起,有愛情長久、幸福美滿的美好的寓意

  竹子的文化象徵

歲寒三友之竹

提及英國學者李約瑟說:東亞文明乃是“竹子文明”。中國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長特徵賦予人格化的高雅、純潔、虛心、有節、剛直等精神文化象徵,而畫竹則成為中國花鳥畫的一個重要畫種,我國清代的鄭板橋以畫竹天下聞名。

古往今來,“人生貴有胸中竹”已成了眾多文人雅士的偏好,常借梅、蘭、竹、菊來表現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為自己品德的鑑戒,如當代詩人周天侯的《頌竹》:苦節憑自珍,雨過更無塵。歲寒論君子,碧綠織新春。

不僅竹類竹質資源豐富,而且養竹用竹歷史悠久。一首古老的民歌《彈歌》唱道:“斷竹、續竹、飛土、逐肉。”說明早在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用竹子製作箭頭、弓弩等武器,用於娛樂、捕獵或戰爭了。竹與人類的文化生活結下不解之緣,在中華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處都有竹的倩影。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感嘆地說:“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竹:彰顯氣節,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份子。竹、梅花和鬆是“歲寒三友”,鬆象徵常青不老、竹象徵君子之道、梅象徵冰清玉潔。

竹之十德

竹身形挺直,寧折不彎,曰正直; 竹雖有竹節,卻不止步,曰奮進; 竹外直中通,襟懷若谷,曰虛懷; 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質樸;竹一生一花,死亦無悔,曰奉獻; 竹玉竹臨風,頂天立地,曰卓爾;竹雖曰卓爾,卻不似鬆,曰善群; 竹質地猶石,方可成器,曰性堅;竹化作符節,蘇武秉持,曰操守; 竹載文傳世,任勞任怨,曰擔當。

作為象形文的“竹”字,也許寓意著:立身要端直,處事要謙卑。

文字演變

在日常生活中,竹子還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雨後春筍,美味佳餚不可或缺的食材;也可修築成竹樓,做成竹床、竹椅、樂器;加工可成涼蓆、竹筷,織菜籃等;新鮮的竹葉可做竹葉粽子,而枯落的竹葉,晒乾了可用來做柴火;竹根可做成美觀雅緻的竹雕、龍頭柺杖或者精美的筆筒。

古人愛竹,文人墨客為之揮毫吟詠,繪畫抒懷,也形成了獨有的竹文化。司馬遷說:竹外有節禮,中直虛空。白居易:“水能性淡是吾友,竹解心虛即吾師”。亦有:“竹死不改節,花落有餘香。”

古人認為竹本是草的一種,也許是因為它的中直、虛空、有節,才使它超然挺拔於其它草類之間,而且凌冬不凋,叫做冬生草。司馬光曾感慨竹子頑強的生命力,作《種竹齋》詩云:“雪霜徒自白,柯葉不改綠。”

竹子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典型的、具有良好力學效能的生物體。颶風能輕易將齊腰大樹吹斷,但不會令竹子折斷。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竹纖維材料強度高、彈性好且密度小,比強度是鋼材的3~4倍,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和抗壓強度;

(2)竹子截面是環形的,外彎面受拉且內彎面受壓,具有較強的抗彎剛度;

(3)竹節處的外部環箍與內部橫隔板可增加承載面積,同時也能提高竹筒的橫向承載能力。

竹子用於建築藝術歷史悠久。漢代,能工巧匠利用竹子為漢武帝建

造了甘泉祠宮。宋代大學士王禹偁在湖北黃岡做官時,自造竹樓,並寫了《竹樓記》,其中對竹樓的音響效果寫道:“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 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聲和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所助也。”盛產竹子的南方,竹樓是尋常百姓家的房舍。西南少數民族如傣族至今仍住竹樓,綠樹芭蕉叢中掩映著座痤竹樓,充滿了詩情畫意。修竹何以成為建築中的龍材呢?竹子體輕質堅,皮厚中空,抗彎拉力強,展現出力學美。科學家對竹子進行力學測定表明,竹子的收縮量很小,而彈性和韌性極強,順紋抗壓強度每平方釐米為800公斤左右,順紋抗拉強度每平方釐米可承載1800公斤,其中剛竹的順紋抗拉強度每平方達2833公斤,享有“植物鋼鐵”的美稱。因此人們用竹子代替鋼筋, 澆鑄竹筋水泥建築物。竹子的抗彎能力極強,如大毛竹的`空心度為0.85 ,抗彎能力要比同樣重量的實心杆大兩倍多。機械設計師從中受到啟發,研製出很有價值的空心轉動軸,在不降低承載能力的條件下可節約一半鋼材。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從鄭板橋的《蘭竹圖》中受到啟示,設計建造高達315米70層的中國銀行大廈。這一“仿竹傑作”,巍然屹立於多臺風的香港,“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有了竹,才有了竹樂器有了音樂。在《漢.律曆志》中記有一個傳說,黃帝指使一個叫伶倫的人定“音律”。伶倫便去大夏之西,從崑崙山南麓取來了竹子,斷面節間,長6寸9分,吹之,恰似黃鐘宮調,音律優美。從此便有了簫笛等樂器。考古學家在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發現了竹製的十三管古排簫實物,是目前考古文物中發現年代最早的排簫。 古時稱音樂為“絲竹”,有“絲不如竹”之說。唐代,稱樂器演奏者為“竹人”。中國南方有一民間樂器,直接稱為“江南絲竹”。中國傳統樂器如笛、簫、笙、箏、鼓板、京胡、二胡、板胡等皆離不開竹。從那牛背上的牧童吹響動聽的竹笛,苗寨傳情的蘆笙,到現代流行音樂,都有竹樂器悅耳的演奏。中國第一家竹樂團所使用的樂器全都是竹子製成,以笛子來說就有十幾種,如只有一個孔的吐良、兩端堵口的,一支笛子可以同時吹奏兩個聲音的雙音笛,帶拐彎的大低笛,長達3.2米,重近5公斤的巨笛,短的僅有4.6釐米的口笛等。他們還研製出失傳千年的古代低音樂器“相”,用錘擊打的竹板琴,拍擊竹管發音的拍筒琴,根據民間漁鼓發展成的竹排鼓,用世界上最粗的竹子做的巨龍鼓,用1000多攝氏度高溫燒成的竹炭做成的能發出金屬般聲音的炭琴等。可以說中國的管音樂,實際上就是竹管音樂,演奏的樂曲是一種遠離塵囂的最清純最原始也最貼近自然的天籟之聲。

鄭板橋善畫竹、蘭、石、鬆、菊等,而以體貌疏朗、風格勁健的蘭竹為著稱,

尤精墨竹。主張不泥古法,師法自然,“極工而後能寫意”,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階段論,把深思熟慮的構思與熟練的筆墨技巧結合起來。畫竹“以草書之中豎長撇法運之”,收到了“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熠,秀勁絕倫”的藝術效果,所畫之竹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特別強調要表現“真性情”、“真意氣”。他筆下的竹挺勁孤直,具有一種孤傲、剛正、“倔強不馴之氣”,被世人視為他自己的人格寫照。畫石則骨法用筆,先勾出石的外貌輪廓,再作少許橫皴便成,配以蘭竹,極為協調統一。其作品無一雷同,莫不賦予它們性格和生命。在藝術手法上,鄭板橋主張“意在筆先”,用墨幹淡併兼,筆法疲勁挺拔,佈局疏密相間,以少勝多,具有“清癯雅脫”的意趣。他還重視詩、書、畫三者的結合,用詩文點題,將書法題識穿插於畫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竹子的文化傳承

中國竹博園:安吉竹子博覽園前身為安吉竹種園,位於中國著名竹鄉--浙江省安吉縣境內,它是竹鄉旅遊的經典之作、王牌景點,是集竹文化、竹工藝於一體的中國竹子博物館和亞洲規模最大的安吉竹種園的完美結合,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整個竹博園是融科研、生產、生態、旅遊等諸多功能為一體的竹類大觀園。素有"都市後花園"之美稱的安吉竹博園,全園總佔地面積600畝,彙集了大江南北,海內外竹子34個屬304個品種。

1977年,在北京成立了一個《國際竹藤組織》這是一個總部設在我國的全球性政府間的國際組織,作為國際竹藤組織成立十五週年紀念活動之一,是出版了中英文版的《綠竹神氣——中國一百首詠竹古詩詞精選》。去年12月22日,首發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