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教師的八大注意事項

生活經驗 閱讀(3.29W)

新課改使教師由管理者和執行者轉變為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開發者、組織者,其地位較以前更加重要.伴著新課改之風,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也應隨之改變.但在新舊教學思想的交替過程中,課堂中難免會出現一些誤區.這在我們教育生活中經常遇到,現將這些誤區總結為八忌:

教師的八大注意事項

一忌不懂裝懂――別以為這一詞是用於學生的,其實教師更忌不懂裝懂.新教材知識面比舊教材廣得多,讓學生了解多方面的相關內容,擴大學生的視野固然重要.但教師千萬別將自己尚沒把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福建師大餘文森教授把師者分為六個層次,巫師(班門弄斧)、庸師(愚蠢教人)、教書匠(傳授知識技能)、能師(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名師(啟迪智慧)、大師(大智大慧之師).如果你成不了一名能師請萬萬別當一名庸師.

二忌變自主為放任自流――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獲取,進行合作學習,但並不代表教師就退出了教學的舞臺.教師仍是學習過程的開發者與組織者,對待課堂上學生的有意搗亂和嬉戲性提問,教師應及時反應並制止.切忌為了體現自主學習的新理念而對學生百依百順,放之任之.為了讓學生自主,教師沒了主見,教學無主次,這都是對自主的錯誤理解.

三忌知足常樂――新教材形式新穎,圖文清晰精美,文字優美動人,導語引人入勝,翻開它令人耳目一新,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且強調STS課程設計思想,內容大為更新,富有時代感.教師可能會因此覺得自己的課前功夫減少了:有如此多新奇有趣的知識吸引學生學習,我還用煞費苦心的到處找課外材料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嗎?其實不然,一名教師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底蘊才能自如的駕馭各方面的知識.有一位教育者說過: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而新課改的的觀點卻是: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不能再是一桶水了,而是一泓流淌不止的泉水.因而教師更要學習學習再學習.

四忌多多益善――新教材大大加強了探究式學習和動手實踐等各種學習方式的運用,但並不是要求教師將各種學習方式全部融入課堂.一堂課既有合作討論,又有分組辯論;既有圖片展覽,又有個人表演弄得一節課猶如一大雜燴,什麼都有,只可憐的書本被棄置一旁.一節課熱熱鬧鬧,學生學得也開心,但課後卻摸不著方向找不到重點.因此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時一定得注意恰如其分.

五忌無意義提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這無疑是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毫無意義甚至有負面作用的問題大可不提.譬如,在我們實習過程中,有教師在讓學生理解無機物這一概念時,問道:同學們家裡有誰抽菸嗎?於是學生爭著回答爸爸爺爺導致學生們爭著誰家抽菸的多,然後教師總結煙燃燒後的物質為無機物.其實提問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把握不當便會適得其反.

六忌Powerpoint展示會――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記憶材料以視覺加工為主,孩子更喜歡生動直觀、色彩繽紛的知識.因而多媒體教學的流行是勢不可擋.幾乎所有的教師都能製作出較好的課件.這種兼聲、形、畫於一體的.課件確實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有的教師為增加課件的美感,而將許多無用圖片、資訊充斥於課件間,一堂課整個就是幻燈片展覽,學生看到的只是些紛繁蕪雜的漂亮圖片,卻難以獲取重要資訊.導致主次不分,重點難以突出.

七忌交流變問答――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毫無啟發性的問題充斥課堂,課堂上師生一問一答,看似是交流、互動,實質上仍是灌輸-接受的傳統教學方法,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有的教師甚至將是不是好不好等作為了自己的口頭禪.

八忌誇獎氾濫――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展現自我,而不管學生的回答是準確恰當還是不著邊際,一味的給予表揚.這種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甚至可以說是習慣性的稱讚之詞往往不但不能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思考的能力,反而使學生沾沾自喜、馬虎了事.水滿則溢,物極必反,教師的讚美之詞也應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