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名師工程研修體會

熱點 閱讀(1.91W)

名師工程研修體會1

名師工程研修體會

在聊城經濟開發區教育管理中心領導的關心、支援和精心組織下,我有幸作為名師工作室學員中的一員,赴北師大參加了為期7天的“開發區名師成長工程”的學習交流活動。學習活動安排的緊張而有序,內容豐富而充實,我們參訓學員帶著激情和對教育工作的責任感,白天認真聽取各位專家的報告,晚飯後在宋瑕主任的精心組織下進行教學研討。

本次培訓如同大海的風浪,猛烈的撞擊了所有參訓學員的思想和心靈,10位專家,學問淵博,功底深厚,我們有幸目睹了專家們的風采。高山仰止,學海無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是這次培訓留給我心底最深的體會,而對於我眼界的開擴,思想的洗禮,理念的轉變,情感的陶冶,乃至人生的啟迪,又是這次培訓最豐厚的收穫。

下面結合我自身的教學實踐談一下我這次學習的收穫:

一、走進課改,必須自我充電。

7天的學習交流,最深刻的體會是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這是做好其他一切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知識的缺陷,視野的狹窄,無法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不能完成新課改賦予我們的重任和使命。因此,要想走進新課改,勝任新課程,必須不斷學習新課改理論和專業知識,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新課程下的教學工作的需要。從教師語言、教師禮儀,硬筆書法,教育技術,教師才藝等五個方面加強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

二、提高教學思想素質,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教師職業的核心就是“服務”,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看作擁有一切人的尊嚴的完整生命體來看待,用責人之心責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 要尊重學生、悅納學生,我們教師有取悅學生的義務。做到不以粗魯的方式在身體和感情上攻擊學生,一般情況下以公正、關心、體諒的態度對待學生要揚其長促其短,剋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照顧學生的體面和自尊。尊重學生是保護、喚醒學生自尊的必要條件。如果把學生看成天使,教師就會生活在天堂裡,因為我們老師的幸福在於學生比你更成功,老師的快樂在於學生能把你深深的埋在心裡。

三、新學期要靜下心來搞教學。

我們教師職業需要的是一股靜氣。要靜下心來備每一節課,靜下心來批改每一本作業,靜下心來與每一個學生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己,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味其中的樂趣,品味其中的意義。

靜氣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會是另一番景緻,工作也會是另一番景緻。靜下心來受益的是學生,但最終受益的是自己。

四、把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要學會傾聽:傾聽文字的聲音,以一個成熟閱讀者的角度直面文字,發現有價值的“語文”內容,掌握哪裡是文字的“強弱音”、 哪裡是文字的“主和絃”、 哪裡是文字的“變奏”、 哪裡是文字的“休止”; 傾聽學生的聲音,從教育的視角瞭解學情,基於學情,基於學生的發展需求作出教材內容的甄選;傾聽“學術”的聲音,吸納學術界,包括語言學界、閱讀學界、文藝學界、寫作學界等領域成熟的學術成果;傾聽編者的聲音,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編寫體系,以便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最後,還要傾聽課堂的聲音,因為教學內容是“預設”的,更是“生成”的,學情是預估的,更是流動的.。既然課堂上的學情在千變萬化,那麼教學內容也就應該在變化、流動的學情中隨時調整。在今後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會以語文教材為基礎,以廣泛的閱讀涉獵為輔助,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傾聽來自文字的樂音。在教學專家的引領下走出迷茫,堅決摒棄以往以語文教參為依據的做法,以自己獨特的感受和個性化的教學方式給學生以正確的引領。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五、以人為本,實現方式轉變。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傳統的課程與教學,存在著嚴重的唯知、唯上,使豐富、高雅的課程異化為簡單、呆板的知識系統。而在新課改下,教師不再位高權重,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大家地位平等。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堅定樹立生本和民主兩種理念。使教師成為學生成長的促進者。學生在學習中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徹底改變傳統的問答式、灌輸式教學。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我們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我們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地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得難以駕馭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原因是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精彩紛呈的學習活動,還不習慣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觀察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時瞭解他們的認知情況,學生的需要沒有真正地被關注。

七、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 。

每節課我要通過新課匯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蘊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然後,教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現。除了必須把學生自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外,還需精心設計每一次自學的目標、內容,同時加強自學方法的指導。

總之,我要以這次所學的理論為指導,反思我的教學,規範各項教學行為,把我的課堂真正打造成為學生快樂成長的樂園,讓學生的愛好在課堂得到培養,學生的特長在課堂得到展示,學生的個性在課堂得以張揚。

名師工程研修體會2

五天的上海之行很快結束,雖然每天都很忙碌,中午連午休時間也在上課,但過得非常充實,好像回到了學生時代。這一期的華東師大廣州市天河區名師培養工程高階研修班內容豐富而精彩,聆聽了大師們的報告後,我覺得就像與一位位智者對話,受益匪淺,有一種將學到的理論踐行於實踐的衝動。這一次的培訓,無論是在個人的專業發展上還是對於教研組的建設上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 追求高效的課堂教學

高紀良老師所講的《破譯有效教學的密碼》讓我明白了怎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高老師用極其精煉的四個字“透”“瘦”“漏”“皺”高度概括了有效課堂教學的標準。“透”指的是教師要吃透教材、學科知識、學生,講課要講透講深。“瘦”是指教學內容少而精,緊扣“核心知識”和“核心考點”.“漏”是指課堂留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活動和思維空間。“皺”是指課堂要有起承轉合,有情趣,有懸念,有波瀾。

他還指出了一節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應的“三高”教學,而這三高對應的就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現在仍有很多老師只關注知識技能的培養,高老師用圖表的形式直觀地告訴我們知識技能只是海面上冰山的一角,不能只把眼睛盯在這一塊上,其實發展能力,培養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同等重要。反觀我的課堂教學,我比較注重課堂的高容量,但卻忽視了孩子的有效學習,比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有些應該讓孩子獨立思考後再討論的環節卻壓縮了時間,有時沒了獨立思考的時間,有時減少討論時間,致使降低了學習的有效性。通過本次學習,讓我對有效教學有更深的認識,我將努力地把所學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 努力成為一個研究型老師

我已經有15年的教齡,按楊玉東老師的分類我應該算一個經驗型的老師,平時的備課、上課、評課,更多是依據自己的經驗,對課堂缺乏研究。楊玉東博士和孔企平博士的課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平時著重於教課本,缺少問題意識和研究意識,教學時其實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典型案例和突發事件,但卻沒有及時反思、整理,記錄成文,導致無法上升到理論層面,只是一些零碎的經驗記憶。在今後的上課中,我要努力做到:確定研究的問題,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後注意反思、總結,寫成案例。

除了上課外,作為教研組長的我還應學會對課堂進行觀察和診斷,組織老師開展研究課堂的活動,楊玉東老師所講的《課堂觀察技術和診斷》提供了多種課堂觀察與診斷的科學方法,就如一盞明燈,給我指明瞭方向,讓我茅塞頓開。原來聽課光依據經驗帶有很大的主觀性,而依據課堂觀察,更為客觀,能使老師們成為合作者,一起研究問題,還能成為同伴,提供建議。我想如能將學到的技術運用到教研活動中,會使更多的老師獲益,會使教研氛圍更為融洽。

五天的學習雖然很短暫,卻在教學觀念、教師發展、教研組的建設等方面讓我獲益良多。學習最重要的是運用,我將會在今後的工作中踐行所學,使自己有更大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