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阿房宮賦》古文鑑賞

熱點 閱讀(2.63W)

《阿房宮賦》賞析

《阿房宮賦》古文鑑賞

六王畢[1],四海一。蜀山兀[2],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3],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4],直走咸陽[5]。二川溶溶[6],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7],簷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鬥角。盤盤焉[8],囷囷焉[9],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10]。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11],不霽何虹[12]?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13],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14],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15];煙斜霧橫,焚椒蘭也[16]。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17],杳不知其所之也[18]。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19],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20]。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21],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22],金塊珠礫。棄擲邐迤[23],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24],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25],多於南畝之農夫[26];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27];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28];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29];管絃嘔啞[30],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31],日益驕固。戍卒叫[32],函谷舉[33],楚人一炬[34],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35],誰得而族滅也[36]?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註釋】

[1]六王:指戰國時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之君。

[2]兀(wù霧):突兀,指山上樹林砍盡,只剩下光禿的山頂。

[3]覆壓:覆蓋。三百餘里:指宮殿佔地面積大。《三輔皇圖》載:阿房宮“規恢三百餘里”。

[4]驪山: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南。構:建築。

[5]走:趨向。咸陽:秦朝的國都。

[6]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渭水源出甘肅,流經陝西省;樊川即樊水,灞水的支流,在今陝西省。

[7]廊腰:走廊中間的轉折處。縵,無花紋的絲綢。

[8]盤盤:盤旋。焉,猶“然”。

[9]囷囷(jūn君):曲折。

[10]矗:高聳。落:座、所,建築物的單位量詞。一說指院落、院子。

[11]複道:宮中樓閣相通,上下都有通道,稱複道。因築在山上,故稱行空。

[12]霽(jì寄):雨止雲開。

[13]妃:帝王的妾,太子王侯的妻。嬪(pín貧):宮中女官。媵(yìng映):后妃陪嫁的女子。嬙(qiáng強):宮中女官。

[14]輦(niǎn碾):古代貴族乘坐的人力車。此用作動詞,乘車。

[15]脂水:洗胭脂的水。

[16]椒、蘭:兩種芳香植物

[17]轆(lù鹿)轆:車聲。

[18]杳(yǎo咬):遠。

[19]望幸:盼望皇帝到來。幸,封建時代稱皇帝親臨為幸。

[20]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多(前246—前210),在兼併六國前自不能羅致諸侯子女,這裡是誇張。

[21]其人:其民。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諱,以“人”代“民”。

[22]鼎:古代一種三足兩耳的貴重器物。鐺( chēng稱):鐵鍋,三足。

[23]邐迤(lǐ yǐ裡以):接連不斷。這裡是說到處都是。

[24]錙銖(zī zhū資朱):古時的重量單位。《說文》:六銖為錙。此極言微小。

[25]負棟:支撐棟樑的柱子。

[26]南畝:泛指農田。

[27]庾:糧倉。

[28]帛縷:絲綢衣服上的紗線。

[29]九土:九州,指全國。郭:外城。

[30]管絃:指簫笙、琴瑟等樂器。嘔啞:樂器發出的聲音。

[31]獨夫:喪盡人心的`暴君,指秦始皇。

[32]戍卒叫:指陳勝、吳廣在謫戍漁陽途中,於大澤鄉振臂一呼,率眾起義。

[33]函谷舉:指劉邦攻破函谷關。舉,攻破,拔取。

[34]楚人一炬:公元前二0六年,項羽入咸陽,殺秦將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史記項羽本紀》)。楚人,指項羽。項羽是楚將項燕的後代,故稱楚人。

[35]遞三世:傳至第三代。

[36]族滅:即滅族。古有滅三族、九族、十族的酷刑。此指秦朝徹底覆滅。

阿房宮,秦宮名,遺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秦始皇統一中國,認為首都咸陽的宮殿太小,便大興土木,於公元前二一二年,發徒卒七十餘萬人,在渭水南面營造阿房宮,“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記秦始皇本紀》)。宮未建成,秦國滅亡。項羽攻入咸陽,放火焚燬。阿房,猶言近旁。“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旁”(《漢書賈山傳》顏師古注)。也有說因其形“四阿房廣”(言四角有曲簷)而得名。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曆(唐敬宗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樊川文集》卷十六)可見這是借秦警唐之作,目的在於通過寫阿房宮事總結亡秦教訓,使唐敬宗李湛引為鑑戒:統治者橫徵暴斂,荒淫無度,其結果只能是民怨沸騰,國亡族滅。

這篇賦充分體現了唐代文賦的特點,即描寫和議論緊密結合。前面極力鋪敘渲染宮殿歌舞之盛,宮女珍寶之多,人民痛苦之深,既誇張,又富於想象,且比喻奇巧新穎。後面發議論,迴環往復,層層推進,見解精闢,發人深省。語言上駢散兼行,錯落有致,詞采瑰麗,聲調和諧,一掃漢賦那種平板單調的弊病,成為古代賦體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