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基層醫生先進事蹟500字(精選6篇)

熱點 閱讀(2.9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可分為集體事蹟和個人事蹟。擬事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基層醫生先進事蹟500字(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基層醫生先進事蹟500字(精選6篇)

基層醫生先進事蹟1

賈娜(1996年生)——痊癒後毅然重返崗位

2月15日,是賈娜重回戰場的第五天。從早上8點開始,她一刻不歇地為患者打針、上呼吸機、抽動靜脈血、寫護理文書,連吃飯的時間都很緊張……工作雖然忙碌,她卻十分篤定。

賈娜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去年才剛入職。自1月以來,急診科每天都要接診大量發熱病人,賈娜負責護理觀察室裡的患者。

1月23日,賈娜感到有點不舒服,就去拍了CT。影像結果讓她有些緊張:肺部呈現磨毛玻璃樣。大年三十這天,她拿到了核酸檢測報告單——兩個“+”號,她被感染了。“到底是怎麼感染的?”那一夜,她輾轉難眠。

醫生告訴她,病灶比較小,暫時回家隔離治療,避免交叉感染,做到“三好”——吃好、睡好、心態好。

剛居家隔離時,她內心十分煎熬,不斷找同事、好友線上聊天,轉移注意力。接下來,她調整心態,按時吃藥,自己做飯保證營養。同時,每天都用消毒液拖地、擦桌子。

2月4日,立春那天,賈娜的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她痊癒了。“我是一個普通人,但普通人的抵抗力也能戰勝病毒。不要恐慌,就算真的被感染了,也不要放棄與病毒做鬥爭。”

2月11日,賈娜重新穿上了那身熟悉的“戰袍”。看著鏡子前的自己,她暗自打氣:病毒不可怕,一起戰勝它!

基層醫生先進事蹟2

他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就是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然而,他在18年的從醫路上,卻表現了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對黨的無限忠誠。17萬次出診,騎壞7輛摩托車該是多遠的路程,這還不算前4年用雙腳走過的溝溝壑壑,坑窪泥濘,而他從未收取過出診費用。

有這樣一種程式:在大醫院,上班之後,要排隊,掛號,還需耐心等待。

另有這樣一種方式:一聲呼喚,無論白天黑夜,颳風下雨,但聽摩托車聲響處,便送醫送藥到床前。 有這樣一些收費專案:掛號費,各種診費,藥費。

另有這樣一些收費標準:有錢的收成本費,沒錢的可欠費,貧困的可免費。

當個別醫生把紅包裝進兜裡時,他卻把患者多年的欠費單付之一炬。

這一收一付之間存在多大的差距,這是衡量醫德醫風的標準和尺度。治病救人是醫生的天職,付諸實踐才見醫者仁心。

他沒忘本,他是用這種方式回報家鄉。有他在是這28個村4600人的福份,而他自己的日子卻過得十分清貧。進城購藥花再多的錢也不心疼,而給家中缺奶吃的孩子只買最廉價的奶粉。他舍小家顧大家,僅靠種地和果樹這些微薄的收入免強維持生活,卻把大愛義無反顧的奉獻父老鄉親,哪裡有病人哪裡就有他的身影,還是那樣有錢沒錢一樣治病救人。

他就是鄉村醫生賀景龍,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一名醫務界的榜樣,一名老百姓心中的好人。

基層醫生先進事蹟3

今年42歲的張志田,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帶著10歲的兒子從杭州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張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張志田主動向宣恩縣衛生健康局“請戰”,願意參與李家河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張志田走進衛生院,成為該院一名“編外醫生”。

張志田從醫20餘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床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張志田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衛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李家河衛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張志田與衛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割槽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汙染區和半汙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院樓,該院在衛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為進、出口。

該衛生院醫用物資緊張,張志田便多渠道聯絡,為衛生院籌集捐助醫用防護物資。“又捐物資,又捐技術,真的很感動。”李家河衛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家住來鳳縣大河鎮大壩社群的楊錚,2020年從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在外地一企業上班。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楊錚看到監測點人手不夠,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志願者服務。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排查過往車輛,為車上人員檢測體溫,同時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執勤人員規範防護措施……

基層醫生先進事蹟4

賀星龍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他在大學畢業之後主動放棄了留成工作賺大錢的機會,回到自己的家鄉當起了鄉村醫生。守著黃土,守護鄉親,一守就是18年。

賀星龍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當初,賀星龍考上了衛校,但三千多元的學費讓全家犯了愁,母親把家裡翻了個底朝天才找出302元錢。就在賀星龍以為求學夢要破滅時,善良的村民們伸出了援手,你家三十,我家五十,把他送進了學校。對此,他明白自己這輩子都與家鄉分不開了。能將自己的所學用於家鄉鄉親的生活中去,是他人生價值的體現。賀星龍十八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將鄉親們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他面對生活工作上的困難能夠堅持下去,努力克服,是自己的人生價值的得到了實現與昇華。

作為基層公務人員、組織工作者的我們,首先也要學會感恩。人民與政府信任我們,給了我們工作的機會,我們要珍惜這份工作。黨培養我們,交給我們知識與工作技巧,我們要懂得感恩,將自己的所有奉獻給群眾,就像賀星龍一樣,對群眾毫無保留,儘自己的最大能力,瞭解群眾真正的所想所需,站在群眾的角度上認真思考,爭取給民眾滿意的答覆。

組工精神還是不畏苦、不畏難的體現。基層工作常常是抹黑歸,頂月行,對此我們要學習賀星龍的不畏苦精神,紮根於群眾,不管環境的困苦,能夠堅持信仰,堅持群眾路線,只要時時刻刻想著自己的初衷,我相信不管多累多苦,大家的心裡都是甜的,都是幸福的。

賀星龍“80後村醫”感人的榜樣故事讓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與學習了組工精神,今後的基層工作中,組織工作裡,我一定會樹立堅決的心,時刻謹記初衷,這樣才能在工作中踏踏實實,奉獻自己的.一份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基層醫生先進事蹟5

“尋找最美醫生”那些平凡卻又偉大的鄉1村醫生們的感人事蹟,讓同樣作為一名鄉村醫生的我內心深受1653震撼彷彿接受了一場心靈的洗禮。他們長年紮根農村,弘揚鄉村醫生“執著堅守、甘於奉獻”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勾勒出“白衣天使”的大愛形象,詮釋了“醫者仁心”的生動內涵。他們的人生經歷,看似迥異卻也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那就是在這個光榮稱號的背後他們都飽嘗了常人無法想象的辛酸,卻贏得了人民的獨特的愛。我在觀看了最美鄉村醫生及幕後感觸頗深,居馬泰、李前鋒、鄧前堆、鍾晶、陳凡經、王布和、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把自己置於腳下,把病人端在心頭,把生命舉過頭頂,想盡辦法為鄉村的老百姓解除痛苦,這就是鄉村醫生的價值。

首先我感動於他們對醫療事業有著無比的敬業和執著。這些最美鄉村醫生的物質生活極為匱乏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們都是凡人他們也有家庭兒女有生活的各種牽絆,當面對生活的種種誘惑時也會有內心的掙扎,但是當面對那一雙雙質樸的眼睛,他們毅然選擇了堅守自己的崗位。在這物慾橫流的當代社會他們在用自己的行動撰寫著傳奇。我現實中的工作平平凡凡,沒有豪言壯語,細細碎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路走來遇到過困難、挫折,遭受過病痛苦難。可是在這些最美的鄉村醫生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了。或許從這寫最美的同行身上我學到了很多。

古人說醫生承擔著救死扶傷的重任,因此需要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綜合素質建設,具備過硬的醫療技術知識水平。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以他們的“精神”作為標尺作為鏡子時刻查詢自身的不足不斷加強學習愛崗敬業在奉獻中實現自身價值為人民的健康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層醫生先進事蹟6

《榜樣3》專題節目於11月9日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首播,節目用鮮活的故事傳遞著信念、奉獻、堅守、責任和擔當,深入推進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營造了氛圍,樹立了優秀共產黨員楷模,發揮了先進典型示範作用。村醫賀星龍令我感觸頗深,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賀星龍是大寧縣樂堂村一位“80後”村醫,很多人稱呼他為摩托醫生,每天他都會帶上藥包藥箱,行走在村莊裡,田間地頭、大路邊、房前屋後以及窯洞裡的大炕,都是他行醫治病的舞臺。從2000年行醫至今。十八年來,他出診17萬人次,背爛了12個行醫包,騎壞7輛摩托車,服務方圓28個村的農民,行程40多萬公里。但在賀星龍看來,這一切都是他的本職工作,是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更是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承諾。

賀星龍克服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以一個醫者之心和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要學習賀星龍同志牢記宗旨、牢記責任的政治品格。在新時期,要做好一名優秀的、忠誠的、務實的基層好乾部,我們就必須不折不扣的堅持黨性原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村醫賀星龍用自己的行動弘揚了醫者職業精神和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個年輕的基層工作者,我們更要牢記宗旨意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