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基層婦女先進事蹟材料(精選5篇)

熱點 閱讀(1.11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事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蹟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蹟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基層婦女先進事蹟材料(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基層婦女先進事蹟材料(精選5篇)

基層婦女先進事蹟材料1

“將花生賣給鄭學玲、價格高、不賒賬。”“到鄭學玲的公司打工工資高。”每當聽到這些話時,我的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但同時,也有些許酸楚——我經歷了多次不平常的創業歷程,走到今天可不易啊!

順河鎮王灘、謝圩兩村緊鄰淠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天然的“菜園地”,非常適合種植辣椒。2001年,王灘村被裕安區政府定為“綠色蔬菜種植示範基地”,還為王灘辣椒註冊了商標,王灘辣椒隨之在全省都有了名氣。開始時,種植辣椒的農戶並不多,收穫的辣椒被當地小商販運到六安、合肥等鄰近城市銷售一空,價格也相當高,農戶和商販都賺了。這時,我也加入了銷售辣椒的行列。此前,我和愛人是靠拉著架子車賣大饃養家的,雖賺不了大錢,但每天的收入還不錯。由於我愛人不識字、沒文化,辣椒的買、賣只能靠我一人負責。雖然累得夠嗆,可也為家庭帶來了是收益。 價格高、銷路好,刺激了農戶種植辣椒的積極性。2001年,王灘、謝圩兩村辣椒種植面積不足百畝,到2003年,猛增到1200畝,產量從當初的約70噸,猛增到1000多噸。一下子有這麼多辣椒讓農戶和商販們措手不及。周邊城市的辣椒市場已經飽和,農戶的辣椒滯銷了。連續一週,兩村的農戶沒賣出去一車辣椒,這讓他們欲哭無淚。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難道讓農戶的投入就這樣打水漂了?我是在這塊土地上長大的,是這塊土地養育了我,是這塊土地賜予了我財富,現在我能為她做點什麼嗎?我大膽地決定:聯合其他收購商,大量收購辣椒,運往外省。開始,沒有一個人同意。他們認為運往外省路途遙遠,辣椒不易儲存,怕顛簸,還不知銷量如何。更有甚者,說:“一個女人家,會做什麼生意”。我是個不服輸的人,也是個有責任心的人,難道就眼睜睜看著老百姓慘遭損失?後來在我的再三勸說下,他們才勉強同意嘗試一趟。經過商討,我高價收了一車辣椒去了上海。這一趟,給了我當頭一棒。辣椒運到上海後,我租了兩間民房,剛卸下貨,雨就嘩嘩的下了起來。過了整整一天,沒賣出一斤辣椒。我納悶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我不瞭解行情:上海人是不吃辣椒的。我看著滿屋已腐爛的辣椒,哭笑不得。僅這一趟,血本無歸,賠了整整一萬五千元,這在03年可是個不小的數目。回來後,我洩氣了。但當看到農戶滿地的辣椒時,我不忍心讓他們絕望,於是,收購,繼續收購。連續二十天,農戶們終於賣光了辣椒,可我卻虧了15萬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為此,我贏得了農戶們的信任,也贏得了外省的銷售市場。在此後幾年的銷售中,我想農戶所想,急農戶所急,農戶提高了收入,我也逐漸成為了當地的銷售大戶。

淠河兩岸,擁有面積巨大的沙土地,雖不肥沃,卻是種植花生的好地方。這特有的資源為生長在這塊土地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收益。從2004年起,我充分利用辣椒的銷售市場,做起了花生的銷售。為了有穩定的資源,我採取了“訂單”模式,以保護價收購農戶手中的花生,讓種植戶無後顧之憂。他們說:“將花生賣給鄭學玲,價格高,還從不賒賬,真是我們的保護神,我們的財神”。聽了這話,我覺得我有責任這麼做,有責任帶領大家一起致富。

花生不比辣椒,它易儲存。當銷路不暢時,我將花生儲存起來,進行精選加工再擇機銷售。這幾年,外出務工的浪潮洶湧,年輕人都外出了,家裡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小孩子上學了,老人們幹什麼呢?精選花生,他們就有了用武之地。我的用工廣告一出,他們就蜂擁而至。年輕小的50多歲,大的70多歲,七八十人,好不熱鬧。他們在談笑中掙取了生活費、零花錢,他們不再向子女伸手要錢了,也不用再看不孝子女的臉色了,也不再去打牌賭錢了,他們的臉上時時洋溢著笑容。雖然我的成本提高了,卻能為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出份力,做點貢獻,不亦樂乎!

通過十幾年的摸爬滾打,也經歷了不平常的創業歷程,雖然歷經艱辛,但也得到了較豐厚的回報,既贏得了老百姓的口碑,也使我在商業上站穩了腳跟,誰說女子不如男!

基層婦女先進事蹟材料2

巫繼雲,女,1953年出生,大專文化程度,1970年參加工作,1982年入黨,1970年-1979年元月從業於湖南醴陵市酒廠,1973年擔任廠長助理,曾多次被派往湖南大學、湘潭地區專署黨校、醴陵市先農壇講席所學習培訓,1979年元月隨軍調入西安市灞橋區商業局工作,先後在基層單位擔任主管會計,80年-83年在陝西經貿學院自修會計專業於企業管理,1990年調入供銷聯社擔任主管會計。26年的會計工作,練就了她卓越的領導才能和企業管理能力。

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使她永立於市場的潮頭,2000年提前退休後自籌資金,自找技術,借鑑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和高新技術,開闢中國民族產品,為中國民族工業拼搏,退休後自籌資金幾百萬於2000年8月註冊成立西安市華西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該公司現已成為西安市建材行業具有一定規模的集科研、生產、銷售、施工一條龍的專業公司。公司註冊資本800萬元,固定資產達1000多萬元,年上交稅額300餘萬元,安置就業300餘人。該公司先後多次被評為“守合同、重信用”單位、陝西省優秀私營企業、陝西省十佳誠信經營示範單位、全國消費者信得過產品企業、全國市場質量合格使用者滿意雙優單位、國家AAA級重質量守信用企業、全國建材系統AAA級企業,被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先進集體稱號”。其產品被評為“中國著名品牌”,被國家認定為“中國節能設計、施工、裝飾裝修一體化指定綠色、環保建材產品”。她個人也先後被評為“灞橋區巾幗十傑”、“西安市文明市民標兵”、“優秀共產黨員”、“西安市創業明星”,被授予“陝西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陝西省百名優秀創業女性”榮譽稱號。

公司開業以來,巫繼雲幾年來向社會投資修路、打井、助學、助殘、幫助貧困村戶27萬多元;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她組織施工人員,用自己公司所生產的材料幫助美化小康村,共出資5.7萬元,為狄寨國小免費實施教學樓及學生宿舍防水工程出資7萬多元,並熱心資助新築杏園幾名學生使其重返校園。同時為周邊農村婦女在公司提供就業崗位30多個;在汶川地震發生後自己帶頭捐款3萬元,並積極動員員工向災區集資捐款2萬元。

西安市十一屆黨代表、十四屆人大代表、灞橋區工商聯副會長、私企協會副會長,她從創業至今頑強拼搏、自強自立,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做優質產品、做精品工程,在體現個人社會價值的同時,努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雖然年近六旬,歷經千難萬險,但她始終剛毅堅強,始終保持一個共產黨員高昂的鬥志,勇於攀登科技高峰, 2008年在第二次土地制度改革決定到來之前,她果斷地從農民手中拿到流轉土地1200畝,用於建設開發西安西園生態農業觀光示範園。該專案預計投資5000萬元,已植樹3萬多棵,這有利於改造生態環境,保持水土資源,並有利於充分利用地理位置開拓就業渠道,可安置就業崗位300多個。

基層婦女先進事蹟材料3

我叫榮敏,今年32歲,畢業於煙臺師範學院,目前從事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

走出校園的我,過完人生最後一個暑假之後,突然感覺迷茫,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特別是當看到一塊畢業的同學都滿懷憧憬進一步深造或四處奔波找工作的時候,我更加迷茫了,突然覺得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方向。母親是一名中學教師,她希望我也當一名教師。母親說,當老師工作穩定,收入穩定。我是師範類畢業,當一名公辦老師在當時不是問題。但我不喜歡這種按部就班的生活,我有我的想法,有自己的夢想。實踐證明,雖然當時我沒有按照母親的要求當一名公辦老師,但也沒有辜負她的希望,我選擇了自主創業,創辦了全縣最早、規模最大、最規範的億嬰天使早教中心,做了一名嬰幼兒早期教育者。

在讀大學時,有位教授曾經說過,中國的早期教育是滯後的,也是落後的,是被忽視的一個斷層。從那時起我對嬰幼兒的早期教育有了初步認識,但我畢竟不是學幼教專業的,缺乏幼教專業知識。在當時人們對早期教育還缺乏認識,加之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比較低,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還存在著傳統的育兒觀念,總認為樹大自直,早期教育不被人們所認識。在迷惘之際,我從事過鋁合金門窗的製作、藥店售貨員、考取過中級職稱,取得了藥店職業資格,被新華醫藥集團聘為新華醫藥桓臺連鎖店經理。這樣一晃三年過去了,三年來在與顧客的交往中,認識了很多年輕媽媽、年輕爸爸,在交談中瞭解到,0至6歲之間的孩子們,各種情況都有,例如有的孩子孤僻、靦腆,不愛說話。有的任性,不講道理,不講禮貌。有的不愛洗手,隨處大小便等等,致使年輕的父母感到頭疼。孩子本身是這樣,還有使年輕父母頭疼的事,有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都是從農村來到城裡看孩子,只知道冷熱,不懂得如何培養孩子,更有甚者有的老人在教育孩子時,還是傳統的農村教育習慣。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農村養的豬,現在還有些老人教育孩子不是叫豬而是叫“勞勞”。麻雀不叫麻雀叫“晨子”。通過進一步調查問卷,年輕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從小得到良好的、正軌的、啟蒙教育,哪怕是糾正孩子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小的問題和不足。還有農村的年輕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捨得花錢跑到城裡買房子。這使我充分認識到,隨著全縣經濟的不斷髮展,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年輕媽媽、年輕爸爸們的育兒觀念悄悄地發生著變化。於是,我辭掉了藥店經理,帶著剛剛五個月大的孩子每週兩次去張店的早教中心上課,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孩子逐漸養成了愛學習的習慣,由於孩子小,每週還要坐交通車,在車上往往孩子睡著了,到了應該上課的時間,孩子卻還在睡,於是,我就聘請早教老師到家裡給孩子上課,每逢老師來到家裡,孩子總是先問一句老師好,然後主動地把地墊鋪好,規規矩矩地坐在老師的對面,等待老師的問話。經過一年多時間,孩子發生了很大變化,與同齡孩子相比,懂得多,有禮貌,愛提問題。孩子的發展情況以及變化使我欣喜若狂。於是,決定將早期教育作為一個事業去做。在孩子1歲7個月時把孩子扔給父母,去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去考察、學習,期間經歷了8個月的時間,幾經斟酌後最終選定了北京億嬰天使早教公司,並達成加盟意向。然後與北京師範大學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簽訂了代為培訓老師的合同。

2010年8月,我自籌資金50多萬元,租賃了惠仟佳東側三樓不足400平方的房子,辦起了桓臺第一家比較規範的早教學校—億嬰天使桓臺早教中心。同時,先後招聘了十餘名幼教專業的老師到北京億嬰天使總部和北京師範大學WOHO國際教育親子早期教育實驗基地分別培訓,這一培訓遇到了不少麻煩,第一批6人在億嬰天使培訓,經過專家測評竟無一人合格,總部不得不把培訓的老師趕回來,讓我重新選聘老師參加培訓。在北京師範大學WOHO國際教育親子早期教育實驗基地培訓的4人,只有兩人通過。於是,我又在全市範圍內繼續招聘。第二次送到北京4名老師分別在兩家機構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培訓,結果達到了持證上崗的要求。因創辦初期是與北京億嬰天使早教簽約,所有裝修風格、教學教具、課程設計等都是與該公司相一致,所以,起點高,檔次高,深受寶寶家長的歡迎。

從2012年開始,特邀中國頂級專家《中國萬嬰跟蹤》教研主任、兒童心理諮詢師、兒童營養師肖莉教授,每年兩次定期免費舉辦寶寶家長育兒講座,累計受眾人數達6000多人次。並以肖莉教授為主、北京億嬰天使總部老師、北京師範大學WOHO國際教育親子早期教育實驗基地三名老師組成了專家顧問團隊。投巨資引進了《父母課堂》、《寶寶智慧測評》以及《新中國式家長學堂》更好的為桓臺地區的父母以及寶貝提供優質的服務,得到廣大家長的普遍歡迎。我們不斷地將國內外最前沿的親子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結合國內早教專家、顧問團隊對寶寶、家庭及社會特性的分析,對課程進行了本土化改良,融入中國本土文化的教育理念。還根據寶寶的發育特點及桓臺地域教育環境的要求,經與國內早教專家的大量諮詢和研究後,秉承著“立足全球、關注中國”的品牌定位,在2012年推出了適合寶寶的“EBSP—最佳開端”(Education best start of project)教育體系,成為行業內唯一一家涵蓋孕期到6歲全程內容的早教服務機構。同時,每年都組織家長和寶寶,開展各種活動如:加勒比海盜聖誕節狂歡活動,cosplay、採摘節,風箏節、陶藝節、親子運動會開發寶寶大腦,增強認知能力,增強智力,展示自我。同時積極參與宣傳部、婦聯、文化、社群街道等部門組織的文化進社群、下農村活動,將老師們的舞蹈、歌曲等展現給市民,我們還組織了桓臺縣第一支女子水鼓隊。

經過近三年的運營,原先租賃的房子,教學設施已不能滿足廣大寶寶家長的需求。2013年初,投資130多萬元建立了1000多平米的各類教室、教學活動場地,購置了各類現代化教學器械、設施和裝置,辦學規模逐步擴大。0—6歲嬰幼兒會員達到500多人,創造了桓臺早教行業發展之最,辦學最早、規模最大、最規範的早教機構,成功樹立了桓臺早教行業的領軍企業形象和行業主導地位。目前,早教中心在崗教職員工22人,其中:男教師2人,本科生3人,專科生10人,中專生7人。三年來共安置大中專生50多人,並堅持強化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嚴格考試、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制。每年北京億嬰天使總部對任教老師進行兩次任教水平嚴格考試,對達不到任教要求的教師,實行末位淘汰制。

億嬰天使主張讓孩子們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在主動的探索中學習,在興趣的引導下積累。正確的傾聽、理解和支援應是貫穿孩子整個早期教育的宗旨和核心。在3年的教育實踐中,早教中心得到長足發展,每年為幼兒園輸送300多名優秀幼兒。

通過3年的磨鍊,使我受益匪淺,積累了人生的一大筆精神財富。在自己辦學這個高水準工作平臺上,我經受了更高水準的歷練,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眼界更加開闊,思想更加成熟,人生更有了價值感和成就感。創業改變了我的命運,豐富了我的人生,創業讓我實現了夢想,體現了人生的價值,成為一個夢想實現家。今後,我將繼續秉持“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精神,積極投身創業的洪流中,對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基層婦女先進事蹟材料4

“巾幗英雄”——吳嫂

吳嫂,女,1962年3月出生,天河區人,1981年3月參加工作,1986年調入公司,高階技工,自1992年開始一直從事公交車駕駛,現在公交十三路開車。20年來,她用奉獻詮釋著人生的真諦,把汗水灑在車廂。她所在的.車組是公司“青年文明號”車組,她連年被評為公司先進,2019年被區婦聯評為“巾幗英雄”,

一愛崗敬業,技能超群

同事們把吳嫂比喻成一塊煤炭,它燃燒了自己,溫暖了別人。這確實是對吳嫂的生動概括。20年來,她總是把工作和乘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乘客、車廂的事再小也是大,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不管老父和小女兒是生病還是遇到其他任何家庭生活困難,她沒請過一天假,沒有因家中的困難缺過一個班,晚過一次點,總是滿勤滿趟盡職盡責,加班加點不計報酬。

整天穿梭於車海人流中,公交駕駛員是一個平凡而辛苦的崗位,早披星星,晚戴月亮,夏頂烈日,冬冒寒霜。尤其夏天,駕駛位置上的溫度平均都在40多攝氏度,司機就像從烤箱裡出來一樣,一天干下來渾身癱軟。雖然工作環境艱苦,且總是在單一的線路上重複著緊張的工作,但是吳嫂沒有選擇退卻,她以出色的工作收穫快樂,以服務和幫助乘客去感受快樂。

吳嫂勤於學習,善於鑽研,利用各種機會為自己“加油充電”,不斷提高文化水平和業務技能。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她努力學習駕駛、維修、乘務心理學等多種業務書籍和法律法規知識。為了保證行車安全、節能降耗,她虛心向老師傅學習駕駛本領、修理技術和節能決竅。常常像男同志一樣,在車下爬進爬出,弄得一身油汙一身泥。她堅持在修理師傅的指導下,自己動手排除車輛油電路故障。

吳嫂從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做起,做節油模範。平時,她會做好車輛在發車前、行駛中、收車後的檢查工作,對車輛進行油路、氣路、電路、冷卻水、輪胎氣壓的檢查,發現車輛有故障馬上到車間進行維修,確保車輛處於最佳的工作狀態。每次一上車,她首先調整好情緒,把心情調整到最佳狀態,輕踩油門,平穩起步。她對自己要求嚴格,在行車中做到不踩多一腳油門,不踩錯一腳剎車。經過紅綠燈時,她都會根據訊號燈的轉換規律,判斷紅綠燈切換的時間,控制好車速和時間將被動轉為主動,駕車平穩通過,避免急剎車造成燃油浪費。

吳嫂在迎來送往的公共汽車上度過了20個春秋。從稱為一名公交司機那一天起,她就把這平凡的崗位當作事業的舞臺,在十米車廂實踐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她永遠記得給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標:崗位盡職責,工作創一流,做乘客滿意的公交駕駛員。

二、安全駕駛,鑄就平安

吳嫂常說:“安全是一個駕駛員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她始終堅持"安全生產、預防在先"的原則,養成了愛車、護車,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行車的良好習慣。她每天都提前20分鐘上班,搞好車廂衛生,仔細檢查車況,尤其是影響安全的機件(如:燈光、轉向、制動等),做好出車前的例行保養,保證車輛有一個潔淨明亮的環境和良好的執行狀況,決不開"病"車上線路執行,也從不將毛病遺留給接班司機。

行車途中,她給自己約法三章:不開賭氣車、不開英雄車、不病車上路;集中精力,謹慎駕駛,不搶點、不壓點、不違章,始終堅持安全操作。

為了使車輛執行保持在最佳的狀態,吳嫂做到“眼勤、手勤、嘴勤”。

“三勤”:即眼勤多觀察、手勤多記錄、嘴勤多溝通,充當好“醫生”和“美容師”的雙重角色。由於多年的職業磨鍊,她的車上備有工具箱和行車日誌。車子的故障往往都是一些小毛病導致而成。因此只要有時間,她就習慣性地觀察檢修車況,緊緊螺絲、除錯剎車,可是這些工作都離不開那個工具箱。有時車子線上路上出現故障需要工具時也能及時提供給修理工,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別人。行車日誌,就是記錄著每天車子的情況,什麼時候保養、換油、檢修等,掌握每天的行車情況,出現問題及時查詢原因。同時行車日誌也給車隊提供資訊,更好地便於管理。遇車輛保養或機件維護她都隨車同行,將車輛執行中的一些動態情況和現象及時反饋給修理師傅,讓修理師傅能更快更好地修車。20年來,她所駕駛的汽車從未發生機損故障或行車責任事故。

吳嫂經常擠出時間,手把手教練新駕駛員如何安全行車、規範操作,滿腔熱情地向同事們傳授安全知識、駕駛經驗,為公司安全生產奉獻自己的力量。

我們要向她多多學習,以她為榜樣。

基層婦女先進事蹟材料5

xxx,曾經是一個鮮為人知的農家女孩,多年來,依靠自己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從一個招待所服務員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創業的道路上拼搏,成為曲靖著名企業家。xxx現為馬龍縣紅石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曲靖狀元樓美食府總經理,成為當地巾幗創業的典型代表,受到中央、省、市、縣多家新聞媒體的採訪報道,她的事蹟成為當地青年創業的典範。

矢志不渝,辛勤編織創業夢

xxx1976年12月出生在馬龍縣一個偏遠小山村,從小就做慣粗活、累活、髒活的她,親身感受了家鄉的群眾一年到頭辛勤耕作,到頭來僅能維持生活的溫飽,那時的她就下定決心一定要闖出一番事業來。中專畢業後,她應聘到曲靖市公安局招待所當服務員,1998年被分配到雲南襯衫廠工作,後因效益不好於2000年成為下崗職工。其間,她耳聞目睹了一些人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由此萌生了自己創業的念頭,通過多方調查思考,最終將創業專案鎖定在自己比較熟悉的服裝行業上。說幹就幹,經多方籌集,她湊齊了經營服裝店所需資金,租店、進貨、銷售,服裝店正式開業運營,由於她熟悉業務、肯於吃苦、誠信經營,她經營的服裝店開始紅火起來。經過四五年的打拼,她依靠自己的辛勤和聰明能幹,為自己淘得了第一桶金,走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奮發圖強,創業路上鑄輝煌

有了一定的積蓄後,xxx首先想到的是家鄉所在地森林覆蓋率達69%,居全市鄉鎮之首。她想在家鄉創辦一家集生態旅遊和特色養殖為一體的企業。於是,經多次實地考察論證,於2007年2月籌資436萬元,選址該鄉國營林場,註冊創辦了馬龍縣紅石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興建了養殖場房和旅遊山莊,招聘農村富餘勞動力100餘名,經過嚴格的培訓,辦起了野豬養殖廠和梅花鹿養殖廠,共養殖野豬1000餘頭,梅頭鹿1350餘隻。事實證明她的眼光是獨到的,良好的生態和獨特的養殖使該公司一鳴驚人,每年接待遊客數萬人次,每年創造直接經濟收入100餘萬元。但她並沒因此滿足,曲靖每年一屆的美食文化節觸發了她又一次創業靈感,她想,要是能把自己基地生產的野豬和梅花鹿推向更廣闊的市場,讓更多的人品味到野豬、梅花鹿的美味,既能讓顧客一飽口福,又能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創造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樣一舉多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她親自到曲靖考察,選址、策劃、招聘。2008年4月6日,她創辦的狀元樓美食府正式掛牌經營,由於經營有方,美食府每日顧客盈門,生意興隆。經過市場調查和專家論證,xxx決定以基地為源頭,開發配套產品,2009年以梅花鹿為原料研發系列保健產品並推向市場。

為擴大產業規模,她決定加大投資,於2012年建成750頭種豬場,並投入運營,她知道,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援,帶動當地農民致富,成為了企業的一項發展宗旨。她結合當地老百姓實際,走“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與瓦窯村委會400餘戶農戶進行合作養殖,把種豬場繁育的仔豬無償發放給農戶飼養,並對農戶進行科學養殖技術指導,最後以市場價收購農戶的肥豬。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農戶養殖的風險,促進了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相關種植業的發展,每年帶動當地農戶戶均增收4500餘元。她覺得這樣還不夠,在為公司發展考慮的同時,也為了帶動更多的老百姓脫貧致富,她決定再建設一個萬頭肥豬養殖場,萬頭肥豬場於2013年初開工建設,現已全面竣工,計劃於2014年2月投產。該專案極大地促進了地方養豬產業的發展,不僅能解決當地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還能更為廣泛的帶動農民進行養殖,從而帶動農民真正脫貧致富。

功成名就,致富不忘山鄉人

xxx成了遠近聞名的女企業家,她致富不忘回報社會,用她的話說:“我是一個農村人,我的骨子裡流淌著祖輩人的純樸善良,我不敢也不能忘本。”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多年來,她共吸納和培養農村富餘勞動力近400名,為農民群眾每年創收務工經濟800餘萬元,當一個普通商人的感恩轉化為企業家的感恩時,我們看到的就是xxx的真誠與愛心,看到的是她做出的一系列閃光舉動,面對老幼病弱、自然災害,xxx的捐款總是及時送到受災地區和人群;面對貧困群眾,xxx總是積極捐錢捐物,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長期以來,xxx時常到馬龍縣馬鳴鄉麻風病院、養老院慰問老人,並且到一些貧困員工家裡,慰問貧困家庭,為他們送去錢物。2008年3月她向“中國貧困聾兒救助行動”公益活動捐款10萬餘元,並被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評為“慈善愛心企業”。4月慰問馬龍縣馬鳴鄉瓦窯國小,貧困學生50餘人,慰問金5萬元。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使得川西大地山崩地裂,滿目瘡痍,數萬同胞不幸罹難,數百萬人房屋塌陷無家可歸,在這場突如其來的人類大劫難面前,xxx帶領公司全體員工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12萬餘元,解災區人民之所難。2010年4月向曲靖市麒麟團委、曲靖市麒麟區教育局、曲靖婦女兒童中心三家聯合舉辦的“狀元樓美食府杯星耀麒麟”青少年才藝大賽捐資5萬元。2010年8月向馬龍縣馬鳴中學捐款5萬元。2011年,連年的乾旱嚴重,給當地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這年10月,她向馬龍縣馬鳴鄉政府捐贈抗旱救災款10萬元,11月又向馬龍縣馬鳴鄉瓦窯村委會捐贈抗旱救災款3萬元,同時,她籌集資金300餘萬元,修建全長8000餘米的飲水工程,將龍潭水引至瓦窯村委會,打破了瓦窯國小百餘名師生飲水難的問題,解決了近2000人的生活用水、1000餘頭大牲畜飲水和農業灌溉用水。她的這一舉措,實實在在地解決了當地的乾旱問題,做到了惠民利民。2012年2月,她再次向馬龍縣馬鳴鄉諮卡村委會捐贈抗旱救災款2萬元。

她的愛心行動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她也因此獲得了“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巾幗十佳”、“雲南省青年創業省長獎”、“全國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 農業部和團中央“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雲南青年五四獎章”等諸多國家、省、市及縣級榮譽稱號。

敢為人先,商海搏擊任馳騁

公司擁有馬龍縣馬鳴鄉中塘林場和大柳樹林區(總面積7236畝)50年得經營使用權,擬將養殖基地建成一個大型養殖小區,並綜合開發科學養殖、生態旅遊、農業觀光、休閒農家樂、拓展探險野戰、野生動物產品深加工等生態綜合專案。專案以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為宗旨,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使當地自然資源得到合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公司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路線,增加當地居民的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