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熱點>

攻破社交恐懼症的方法

熱點 閱讀(1.14W)

很多人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講話,一講話就會臉紅,這到底是設什麼情況呢?許多性格內向的人,尤其是年輕女性,會在人際交往中感到不安。現在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如果你交流的時候就不敢說話,那怎麼辦呢?下面就來看看什麼是社交恐懼症,怎樣才能攻破社交恐懼症呢?一、社交恐懼症是什麼?

攻破社交恐懼症的方法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或表演場合,有一種顯著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或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在心理學上被診斷為社交焦慮失協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 SAD),是焦慮症的一種。此症最早起源於西元1985年,當時被認為是忽略性焦慮失協症(Neglect anxiety disorder),經過14年後才漸漸被重視。

患者明知恐懼反應是不合理的但無法控制,而且伴有明顯的焦慮及自主神經症狀,並極力迴避社交活動,或帶著畏懼去忍受,影響其正常活動。特點是害怕被人注視,不敢在公開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主動迴避社交等。

社交恐懼症已經是在憂鬱症和酗酒之後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而且因為現在人面臨的壓力愈來愈大,所以罹患的人數有愈來愈多的趨勢。而且對醫生們而言,要治療這些病人的困難不在於患病的人愈來愈多,而是患了社交恐懼症的人常都因為害怕或是不願意接觸陌生人,或是怕被貼上“有精神病”的標籤而不願意就醫。

一、攻破社交恐懼症的八招

1、適當的放鬆

這樣做能夠緩解心理的恐懼感。將兩腳平穩站立,輕輕地把腳尖踮起,堅持幾秒鐘,然後放下,同時,邊做有節奏的深唿吸邊數數,這樣做二到三組,每組三十下,一般就能緩解心理恐懼。

2、接納並信任自己

社交恐懼症在某種程度上時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種表現。從現在開始,停止對自己的挑剔,批評,責難,也不要以恐懼就逃跑。要知道,如果自己都不信任自己,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會信任你呢?

3、讓自己有事做

心理學家認為,雙手空空會讓人的社交恐懼感增加,而手裡握著東西能夠給人一定程度的安全感。臺灣名主播蔡康永就總是這樣,在做節目的時候,把一支筆我在手裡,他說:“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手不知擺在什麼地方的尷尬。”

4、試著看著別人眼睛說話

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如果能夠勇於直視他人的眼睛,也就相當於敢於敞開心靈與人交流。開始時,一直盯著別人的眼睛,感覺可能會比較尷尬,當我們可以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即使看著他的眼睛,他也不會咬我一口。又或者當成一個自己的小遊戲:我就這麼盯著他看,看他會有怎樣的反應。

5、自己演練社交情景

經常自己在腦海中預演,或者把板凳,桌子等當成陌生人進行社交演練。次數多了,時間久了,效果就明顯了。

6、選擇友善的人交往

友善的人比較懂得如何尊重一個人,我們也比較容易從他們那裡獲得認可,進而建立起我們的社交自信。

7、不刻意迎合

壓抑自己,迎合別人和外界的做法並不可取。一方面,這樣的方式讓對方無法瞭解到真實的我們,另一方面,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讓自己排斥社交活動。

8、關注社交本身,而非自己的表現

將注意力轉移到怎樣才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怎樣才能發掘對方的有點等事情上來,這樣就能夠自然從容了。

二、社交恐懼症的心理治療

1、暴露療法

讓病人暴露於能引起焦慮煩惱的各種不同的現實刺激性情境中,在暴露期間有目的有步驟地使病人產生最嚴重的焦慮反應,鼓勵患者堅持到焦慮緩和為止,使之逐漸耐受並能適應的一類治療方法。又叫快速暴露法,或稱滿灌療法。快速、持續滿灌法有時又稱為集中練習,即反覆暴露練習而沒有太多的間歇時間休息,以取得更好的適應效果。許多研究結果已經表明暴露治療能有效地緩解各種恐怖症。隨訪研究療效比較持久,可以維持數年。

2、催眠療法

精神分析師通過言語暗示或催眠術使病人處於類似睡眠的'狀態,使求治者的意識範圍變得極度狹窄,藉助暗示性語言,挖掘病人心靈或記憶深處的東西,看你是否經歷過某種窘迫的事件,試圖尋找到發病的根源,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軀體障礙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患者所具有的可暗示性,以及患者的合作態度及接受治療的積極性是催眠治療成功的必要條件。通過催眠方法,將人誘導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將醫生的言語或動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維和情感,從而產生治療效果。

3、森田療法

森田認為,由於患者對事、對人、對己過分敏感而產生的某些神經症狀。患者大多數有一種疑病心理,追求完善,追求舒適,常對自己的健康狀態過分擔心。常把自己正常變化如心跳快些等誤認為病態,並集中精神注意這些表現,從而出現焦慮和緊張,使不適的感覺進一步增強,導致各種主觀症狀越來越明顯。這種惡性迴圈就是森田所說的“精神互動作用”。森田療法對社交恐懼症的指導意義在於,告訴我們要接受社交中的“膽怯、緊張、心理不安”,這一既定事實,不再把其當作身心異物加以排斥,不再關注體察心理症狀,而是要帶著緊張、膽怯象正常人一樣交往,順其自然,為所當為,使症狀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三、社交恐懼症的自我防治

社交恐怖症主要是由一種“怕”心理引起,如怕見陌生人、怕難為情、怕表現自我等。本症是在多年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形成的,因此防治就需要在長期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逐步培養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有意識地多接觸周圍的人和事。儘管起初會不太習慣,有時會出現失態的情景,會怕覺得難為情,可應該明白,任何人不是天生就具有那種良好的社交心理和手段的,人需要在後天的社交活動中培養,才能變得自如起來。

防治社交恐怖症,要從心理上去掉在社交中的自卑感。若帶著消極的心理,常常會使自己不願多說話、不願多活動。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社交上不如別人,並不是什麼都不如別人,要多想一想自己的長處。不習慣社交的人,尤其要去掉自卑感,樹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自我精神,只有這樣,在心理上才能戰勝消極,在待人接物中,變得主動、顯得落落大方。

防治社交恐怖症,還要在心理上去掉“怕”字,正常的社交活動,並不帶有什麼神祕的色彩,只不過是社會間人與人的交往與應酬。因此過分注意自己社交中的言談舉止是多餘的,隨和、大方、自然、平時怎麼說、怎麼做,社交中也如此,時間長了,社交就習慣了。

防治社交恐怖症還要注意社交的形式,如社交前可帶著明確的社交內容參加社交。心理上有了具體社交內容,就可以把注意力從自身轉移到事物上,不至於過分緊張。初次社交可以在社交活動比較老練的人陪伴下,由陪伴者唱“主角”,自己唱“配角”,這樣既可以學到別人的社交方式,又可以藉以訓練自己的社交能力,防止社交中出現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