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計劃>

對我國未來發展的展望

工作計劃 閱讀(3.14W)

一、 中國 經濟 的奇蹟

對我國未來發展的展望

林毅夫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 發展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79-1997 年18 年間國民經濟保持了年均9.8% 的高增長速度,如果這一增長速度能夠維持下去,則至遲到下世紀30 年代,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經濟大國。改革以來,我國經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一成就舉世矚目。改革為什麼能取得成功?

這要從 分析 我國傳統經濟體制的成因入手。建國初期,為了迅速實現國家的 工業 化,政府確定了重工業優先發展的趕超戰略。由於資本高度密集的重工業具有投資週期長、作為先進技術載體的機器裝置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投資規模巨大等三個特徵。而當時我國是以 農業生產為主的經濟不發達國家,其特點是:生產剩餘很少,資本積累很低,市場決定的利率很高,不利於投資週期長的重工業專案的發展;可以出口的商品很少,外匯短缺,市場決定的匯率很高,不利於發展重工業所需裝置的進口;由於剩餘主要來自於農業,而千家萬戶的小農生產非常分散,導致資金動員能力很低。這樣,重工業資本密集的特徵與當時我國資本稀缺的農業經濟的資源稟賦狀況形成了直接的矛盾,因此就不可能依靠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推動重工業優先發展,而需要政府出面,利用行政手段扭曲巨集觀政策 環境,人為壓低利率、匯率、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以及工資和生活必需品價格,以便一方面降低發展重工業的成本,另一方面動員資源發展重工業;在要素和產品價格被扭曲的巨集觀政策環境下,資金、外匯、原材料及生產必需品就需要通過高度集中的 計劃渠道進行配置,同時還需要對農產品實行統購統銷政策;為了控制 企業 剩餘的使用和在 農村 推行統購統銷政策的需要,又分別實行了工業部門的國有化和農業部門的人民公社化,對微觀經營嚴格控制。這樣,以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為邏輯起點,相繼形成了以扭曲的巨集觀政策環境、高度集中的資源計劃配置制度和沒有自主權的微觀經營機制為特點的三位一體的傳統經濟體制。

事實上,這種傳統的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並不是 社會 主義的必然產物,而是由在低水平的經濟發展狀況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趕超戰略所導致的,世界上許多非社會主義的發展中國家在採取了同樣的發展戰略以後,也形成了類似的經濟體制。

這一體制在當時的狀況下能最有效地動員各種資源,使得我國在資金稀缺、物質基礎落後的情況下很快地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重工業體系;然而這一體制存在著嚴重的缺陷,這在微觀方面體現為工人、農民缺乏生產積極性,工農業生產效率低下,在巨集觀上則是產業結構嚴重失調。針對傳統經濟體制下嚴重缺乏活力的微觀經營機制,自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經濟體制改革就從微觀環節的放權讓利入手,旨在改進微觀激勵機制,激發工人和農民的生產熱情,提高微觀經營單位的經濟效率。微觀單位自主權的擴大打破了傳統經濟結構的整體性,以更具有效率的市場結構代替傳統結構的制度變遷過程就以自我推進的方式發生。在這個過程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的成功使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自主權的擴大和來自非國有企業的競爭也提高了國有企業的效率。

18 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了平均每年9.8% 的高增長速度,絕大多數老百姓是改革的受益者。改革所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被認為是繼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之後的又一個經濟奇蹟,而且由於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因此我國經濟持續的高速增長對世界所產生的 影響 遠大於前兩個奇蹟。在為所取得的成就欣慰的同時,令人們更為關注的是我國 目前 這種高經濟增長的態勢還能維持多久,國外有不少學者認為中國在未來20 ~30 年中還能保持高經濟增長,林毅夫和國內的一些學者也持有這一觀點,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

林毅夫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來自於以下的分析:在決定一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各種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技術進步。技術進步有兩種實現方式:(1) 自己投資進行 研究 和開發;(2) 向其它國家 學習 、模仿,或者說花錢購買先進技術以實現本國的技術進步。技術開發研究的特點是成功率很低,一般而言,95% 的科研投資沒有取得任何成果,而在取得成果的技術中也僅有一小部分具有商業價值, 因此發明技術的成本通常很高;相對而言,模仿和購買技術所需的成本就要低得多。發達國家由於處於技術的最前沿,因此必須通過自己從事研究和開發才能實現技術進步,因而這些國家實現技術進步的成本高、時間長;而象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由於同發達國家在技術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在選擇技術進步的實現方式上就具有後進優勢,可以選擇成本低、時間短的模仿或購買的方式實現技術進步。因此象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由於技術變遷的成本高,如果能長期維持3% 左右的增長率就已經很難得了,而技術進步實現方式上的優勢則使我國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保持象目前這樣水平的高增長速度並不困難。至於我國能保持多長時間的經濟高速增長,則取決於我國同技術水平最高的國家間的技術差距。

《對我國未來發展的展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