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計劃>

三年級品德下學期計劃

工作計劃 閱讀(2.06W)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品德下學期計劃

三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本班絕大部分會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教材,在承接三年級上冊教材內容和特點的基礎上,將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啟蒙教育作為基本出發點,以學生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為主線,在教育內容上將愛的教育與人際交往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教材在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方面,強調了讓學生在對社會基本關係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形成學生待人處事基本觀念和與之相對應的道德意識,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並將兒童道德意識和道德價值觀念的形成 1

作為教科書的著力點,三年級下期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

三、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知識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3、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 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 2

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學習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資訊,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三)情感 、態度 、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有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絡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本學期工作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抓好教育質量,夯實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學生特長;積極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切實減輕中國小生負擔。

四、教學方法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要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行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在教學中,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4、拓展教學空間

教學空間不限於學校和課堂,要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2017年3月3日

三年級品德下學期計劃 [篇2]

一、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四個單元,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定主題。

2、突出養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 。

4、突出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體現一定的開放性。

二、教學具體目標

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三年級品德下學期計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