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計劃>

一年級數學第一學期的教學計劃範文

工作計劃 閱讀(2.75W)

範文1

一年級數學第一學期的教學計劃範文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學重點

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四、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收資訊,而是應該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為了讓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主動建構、理解數學概念,獲得數學方法,發展用數學進行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應該: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等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了素材

(4)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5)聯絡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數和計算的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是緊密聯絡著的。認數是計算的前提,計算又有助於加深對數的認識。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採取逐步擴大數的範圍,同時結合數的認識學習一些基本的計算,比較容易理解,也有利於鞏固所學的計算。

3、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數概念的建立,對兒童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兒童入學時都已經會數甚至會讀、寫20以內的各數,但是對於數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認數教學中,都要教學數的基數含義、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序數含義、數的組成等內容。同時注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4、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師不急於評價各種演算法的優劣,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注意體現因題而異可以採用不同的演算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計算方法。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兒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入學前已經有了一些關於物體形狀和圖形的感性經驗。國小低年級的幾何教學,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逐步發展起空間觀念。因此,教學時應該注意利用兒童已有的經驗,通過大量、豐富的觀察、操作、遊戲等活動,豐富學生對物體的形狀和圖形的感性認識,體驗圖形的一些特徵,激發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大量感知的過程中,逐步體會什麼是空間與圖形,利用這些知識我們能做什麼,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數學是為了能用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為此,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廣泛聯絡,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逐步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國小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儘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基於這一觀點,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

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就成為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時,從兒童認識的發生、發展規律來看,兒童是通過活動在其心理結構和周圍的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中構建知識的。積極主動的活動是兒童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

8、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努力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主要表現在: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並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願望,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2)儘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資訊。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得資訊,加深知識的理解。

(3)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五、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1、實物(動物、水果等)圖畫卡片、數字卡片、符號(等號、大於號、小於號)、圖形卡片這些都可以供學生認數、計算和分類等內容時操作用。

2、口算練習卡片

3、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這是為使學生達到計算熟練用的學具。

4、數的組成練習卡片這是為使學生掌握數的組成的練習材料

5、計數器這是演示20以內的數和計算用的一種教具。

6、絨板這是用來演示數數、計算和分類等內容用的教具。

7、鐘面

8、方木塊可以用來數數和演示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9、小棒本學期每個學生要準備20根小棒。

10、數位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用。

六、課時安排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學安排了61課時的教學內容,正課16周,總複習4課時。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

一、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3課時)

五、分類(2課時)

六、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4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七、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課時

八、認識鐘錶(2課時)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4課時

3.5、4、3、2加幾………………………………………………………………3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1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範文2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教學重點

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四、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收資訊,而是應該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為了讓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主動建構、理解數學概念,獲得數學方法,發展用數學進行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應該: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儘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數”等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了素材

(4)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5)聯絡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數和計算的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是緊密聯絡著的。認數是計算的前提,計算又有助於加深對數的認識。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採取逐步擴大數的範圍,同時結合數的認識學習一些基本的計算,比較容易理解,也有利於鞏固所學的計算。

3、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數概念的建立,對兒童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兒童入學時都已經會數甚至會讀、寫20以內的各數,但是對於數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認數教學中,都要教學數的基數含義、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序數含義、數的組成等內容。同時注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4、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師不急於評價各種演算法的優劣,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注意體現因題而異可以採用不同的演算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計算方法。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兒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入學前已經有了一些關於物體形狀和圖形的感性經驗。國小低年級的幾何教學,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逐步發展起空間觀念。因此,教學時應該注意利用兒童已有的經驗,通過大量、豐富的觀察、操作、遊戲等活動,豐富學生對物體的形狀和圖形的感性認識,體驗圖形的一些特徵,激發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大量感知的過程中,逐步體會什麼是空間與圖形,利用這些知識我們能做什麼,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數學是為了能用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為此,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廣泛聯絡,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逐步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注重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要點之一。國小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儘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