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關於春節由來作文

節日慶典 閱讀(1.18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春節由來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春節由來作文

關於春節由來作文1

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富有的特色傳統節日。

從農曆二十三送灶爺上天開始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結束,其間人們殺雞宰鵝,請菩薩祭祖宗,放鞭炮,穿新衣,互至新年問候。小孩在除夕這天還可以拿到長輩們給的壓歲錢,真是熱鬧極了!

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獸”的怪物,頭長觸角,十分凶猛。年獸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來,來找些東西吃看到什麼就吃什麼。因此每到除夕夜人們就跑到深山,以躲避年獸。

有一年村裡來了一個乞丐婆婆,到了除夕夜她看到村裡的人都慌慌張張的跑到了深山裡面去了。她看了很奇怪就問跑的人為什麼要跑,那人就告訴她年獸要來了,不走就要被它吃掉了。聽了跑路人的話,乞丐婆婆就對他說:“只要讓我在你家裡待一天我就可以把年獸趕走了。”跑路人答應了,但自己還是跑到了深山裡面。到了半夜年獸來到了村裡,發現村子裡有戶人家門前貼著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院子裡還傳出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年獸嚇的渾身發抖,身就跑的無影無蹤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還有鞭炮聲了。

後來人們從山裡回來,看到自己的村莊和豬狗都在就問乞丐婆婆是怎麼回事,她就把所做的事情告訴了村民。後來每年人們都用相同的方法來對付年獸,久而久之年獸就再也不敢出來了,但人們把這種儀式保留了下來。

但這只是傳說,其實春節就是一個聚會,一個辭舊迎新的聚會,一個期盼來年紅紅火火的聚會,一個團團圓圓開開心心的聚會。

關於春節由來作文2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凶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晒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裡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曆正月七年級改名為“春節”。

關於春節由來作文3

上次講了春節壓歲錢的由來,大家還記得嗎?記得的話,我就要講講這一節:春節的由來。春節的由來可漫長了來聽我慢慢介紹吧!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傳說早在新石器時期堯舜時就有過“春節”的風俗。

有說“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臘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舊歲交替之際慶祝豐收和祭祀祖先的風俗活動,可以認為是“年”的雛形。但“年”的名稱出現卻較晚,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據《爾雅》記載,堯舜時稱年為“載”,夏代稱年為“歲”,商代稱年為“祀”,直到周代才稱為“年”)。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在歷史上的不同朝代,年的時間不一樣。夏代以一月為一年之首;商代以十二月為歲首,周代以十一月為歲首,秦代以十月為歲首。西漢時,漢武帝下詔推行太初曆,才明確規定一月七年級為歲首,以之為夏曆新年)。年的時間到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漢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繼位,決定重修曆法使之統一,司馬遷建議創立了太初曆,把春節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們所採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但農曆正月七年級為“元旦”的年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襲下來。

這就是春節的由來如果想聽春節的習俗就聽下期。

關於春節由來作文4

春節,是我們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

相傳古時候,人世間出現了一個名叫夕的怪獸。平時在洞穴裡睡大覺,可是一到陰曆臘月最後一天,就跑出來找吃的,到處行凶作惡。後來,人們去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間來除夕,玉帝聽說夕在人間造孽,就把除夕的事交給了神農辦理,神農有個兒子叫年,年自告奮勇領命去人間除夕,於是取來兩件寶貝:一條紅綾子和一個竹筒。就在臘月最後一天,年與夕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搏鬥,年在村老百姓的配合下,先用紅綾子將夕打敗,後來,又用掏出竹筒,對著夕點燃起來,隨著劈劈啪啪的爆響,夕最終被年和人們除掉了。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年除夕,把正月七年級叫做年。家家掛紅綾,爆竹筒,甩響鞭,拜年慶賀。後來,人們把紅綾換成了紅紙,貼在門上,演變成為對聯;爆竹筒和甩響鞭也演變成為放鞭炮。

除夕這一天,我和爸爸把家裡的舊符全都換成迎新對聯,接著每頭門貼上“福”字。這讓我想起王安石“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媽媽在廚房準備晚餐,飯桌上的食物比平時豐盛很多,有豬頭肉、雞、魚、餃子等等,美味可口的食物讓我直流口水。睡覺前爸爸還給我們發紅包,裡面是壓歲錢,因為紅色象徵活力、愉快、好運。

春節是我非常憧憬的一個節日,家人團聚讓我感到很幸福,真令人難忘啊!

關於春節由來作文5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而是在“臘日”,既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曆,才把陰曆年叫“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前後。

春節是我國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楞,正月實一古稱無日、元辰、元、元旦等,俗稱年七年級,還有上日、正朝、三、三朝、三始、三元等別稱,意即正月七年級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春節,顧名思義就是開始。開始來了,永珍更新,愚意著新一輪的播種收穫時節又要到來。人們沒有什麼理由不來歡歡樂樂的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日來臨之前就早早的在門簾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期待著節日的來臨。

春節的`另一個名稱叫過年。“年”是什麼呢?是一種給人們帶來災難的想象中的怪物。“年”一來。樹木凋謝,百草不生,但“年”一“過”卻恰恰相反,會萬物生長,鮮花遍地,生機勃勃。“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用紅紙照,於是有了燃鞭炮,貼春聯的習俗。

春節是個親人團聚的節日,這一點和西方的聖誕節很相似,離家的孩子這是要不遠千里回到父母家裡,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團年”。傳統的慶祝則以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喜慶氣氛要持續一個月。正月七年級前有祭灶、祭祖、掃除汙穢,三十日要貼門神、對聯、掛旗、吃餃、放鞭炮,除夕“守發”等儀式,正月七年級晚輩要向長輩拜年,然後至親友家賀年,親友等一次見面時,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互相祝賀。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

關於春節由來作文6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七年級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七年級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七年級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七年級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關於春節由來作文7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凶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