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關於植樹節的由來及意義

生活經驗 閱讀(1.53W)

每年今天是我們國家植樹節。這一天,人們就會一起植樹造林,保護森林,並組織植樹活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植樹節的由來及意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植樹節的由來及意義

植樹節來歷

3月12日,是中國植樹節。

中國植樹節,因時代演變,先後作了三次改定。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人。辛亥革命後,民國4年(1915年),在孫中山倡議下,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准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

民國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後,4月7日由國民政府政府通令全國:“嗣後舊曆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8年(1929年)2月9日農礦部又以部令公佈《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農礦部長易培基遵照孫中山先生遺訓,積極提倡造林,於民國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國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週間為“造林運動宣傳週”,於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北方地區以3月初旬,寒氣未消,還不適於栽樹之故,特規定植樹式仍於3月12日舉行外,造林宣傳運動周延至清明節行之。並由該部公佈《各省各特別市各縣造林運動宣傳週辦大綱》7條,以便全國照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9年2月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林業總局局長羅玉川提請審議《森林法(試行草案)》和對“決定以每年3月12日為我國植樹節”進行說明後,大會予以通過。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次年,國務院頒佈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實施辦法》。

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差異較大,各地適合植樹時間也不相同。因此,許多省市還規定了自己植樹日、植樹周、植樹月。

植樹節意義(1)

植樹造林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還可以起到擴大大山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田野、調節天空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巨集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那樣我們人類生存環境將會得到不斷改善。

植樹節意義(2)

在城市,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汙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味,如臭椿、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碳功能。當城市綠化面積達到一定程度上,大氣汙染可得到有效控制。

植樹節意義(3)

春季正是植樹造林季節。植樹造林不僅能夠美化環境,還能提高空氣質量、改善氣候狀況,可謂一舉多得,茂密樹葉可以遮蓋陽光照射。此外,植物蒸騰作用維持也需要吸收大量熱量。

植樹節意義(4)

植樹造林是改造人類創造良好環境、為後人造福做了一件大事,參加植樹活動是一種義務、責任。如果全社會都應積極行動起來,造林、家園、土地變得更綠、更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