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年度扶貧工作彙報

節日慶典 閱讀(1.25W)

康縣扶貧開發工作情況彙報

年度扶貧工作彙報

近年來,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市扶貧部門及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援下,以黨的精神為行動指南,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1236”扶貧攻堅行動意見,以“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為契機,緊盯貧困鄉村,瞄準貧困人口,以扶貧工作統攬農村工作全域性,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突破口,創新工作機制,強化工作措施,堅持整村推進、整鄉推進、貧困連片開發同步進行,全面推進,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積累了一定經驗,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困難與問題,現簡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縣,1991年被確定為省列貧困縣,1992年進入“兩西”扶持縣,1994年被確定為國列貧困縣,2001年被列為國家扶貧重點縣,2011年被納入秦巴山連片特困片區縣。全縣共21個鄉鎮、350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238個,佔行政村總數的68%,特困村72個,2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6萬人,耕地31萬畝,人均耕地1.76畝。2015年全縣人均有糧780斤,人均純收入3278元,大口徑財政收入2.3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2億元。2015年有貧

1

困戶1.6萬戶,貧困人口6.46萬人,貧困發生率37.5%。自2000年以來,全縣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2.9億元,實施扶貧整村推進專案130個,實施整片整流域推進專案6個。

二、2015年及今年扶貧部門所做的工作

2015年,縣扶貧主管部門按照省市及縣委、政府的安排,全力實施扶貧專案,狠抓扶貧各項措施落實,具體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了老虎埡流域扶貧開發專案、城關鎮整村推進專案、8個整村推進專案和麵上專案的實施。完成村內道路硬化23.6公里,新修沙化路31.2公里,新修便民橋6座,實施危房改造723戶,新修護村護地河堤2300米,實施“三改”專案155戶。實施核桃專案4070畝、茶葉1350 畝、栽植櫻桃165畝、種植魔芋400畝,實施互助金專案11個,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員3600人,技能培訓700人。二是千方百計動員,全面完成了973名“兩後生”培訓任務。三是兩上北京積極爭取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幫扶資金299萬元,解決辦公樓維修和銅線鄉低埡扶貧旅遊節點建設資金無處著落的問題。四是抓了扶貧宣傳工作。2015年,我縣釆取多形式充分利用各種宣傳載體和途徑開展扶貧宣傳,在《甘肅扶貧資訊網》報送康縣扶貧資訊398條,採用136條,居全省之首;在《甘肅日報》、《甘肅經濟日報》、《光明日報》、《隴南報》發表康縣扶貧開發文章13篇;在公路主幹道沿線製作安裝大幅扶貧開發宣傳牌12個,尤其在省委、省

2

政府《關於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的意見》出臺後,《康縣報》、《康縣新聞》等多家主流媒體對康縣扶貧攻堅工作進行了輪番報到,聲勢強大,成效明顯,為順利推進扶貧攻堅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五是抓了建檔立卡工作。省市有關會議結束後,縣扶貧辦及時彙報縣委、縣政府,並在10月中旬召開了由21個鄉鎮鄉鎮長、鄉鎮扶貧專幹、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扶貧系統全體職工參加的全縣2012年度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及資訊動態管理工作安排部署會,專題安排了此項工作並對鄉鎮扶貧專幹進行了培訓。縣扶貧辦按照縣上《關於認真開展2012年度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及資訊動態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給每個鄉鎮下派了建檔立卡指導員,並從監察、扶貧部門抽調科級幹部組成四個督查組,對全縣21個鄉鎮的建檔立卡工作進行巡迴督查。目前,全縣2012年度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及資訊動態管理工作已順利通過省、市審查,全面完成工作任務。六是全力抓了財政扶貧資金審計存在問題的整改工作。進一步加大資金監督檢查力度,制定下發了《康縣財政扶貧資金專項檢查抽查方案》、《關於認真開展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管理專項檢查的緊急通知》和《關於進一步做好財政扶貧資金自查自糾的通知》。縣上從組織、紀檢、審計、財政、扶貧、發改等部門抽調業務骨幹,分三組對近幾年涉及財政扶貧資金的21鄉鎮、15個縣直部門、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7個企業進行全面檢查。對審計檢查中發現的八個

3

問題現已全面進行了整改。七是抓了規劃編制工作。按時編制完成了《康縣五年基本消除貧困實施規劃》、《康縣陽壩貧困片區扶貧攻堅規劃》、《康縣店子貧困片區扶貧攻堅規劃》和《康縣豆坪貧困片區扶貧攻堅規劃》。規劃覆蓋全縣14個鄉鎮、128個村,其中,特困村52個,專案涉及基礎設施、產業開發、勞務移民、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

2015年,我們著力抓了六件具體工作:一是籌備召開了2015年全縣扶貧攻堅大會。二是篩選申報了2015年第二批財政扶貧專案。三是抓緊實施了尾欠專案和2015年第二批專案。四是抓了竣工專案的驗收報帳工作。五是配合抓了財政扶貧資金的審計及整改工作,做到即知即改,邊審計邊整改。六是啟動了今年扶貧整村推進專案,如王壩鄉何家莊村,豆坪鄉成溝村、西溝村,豆壩鄉味石村,陽壩鎮二坪村、陰壩村等。

三、主要做法與成效

近年來,在扶貧開發上,我縣堅持群眾參與與國家支援相結合、“造血”與“輸血”相結合、改變落後面貌與增加群眾收入相結合、扶貧與扶智相結合,統籌兼顧,整體推進全縣扶貧攻堅工作。具體做法上:一是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落實工作責任。重新調整縣扶貧攻堅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由縣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充分發揮領導小組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核心領導作用,堅持每月聽取一次

4

,每季度研究一次扶貧攻堅工作,每半年召開一次扶貧攻堅工作現場觀摩會,分析研究問題,總結推廣經驗;建立縣級領導包抓、部門幫扶和幹部包戶的工作責任制,縣上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包抓重點流域,嚴格落實副縣級領導幹部每人包抓一個貧困鄉鎮和一個特困村,縣直每個部門包抓一個貧困村,每個科級幹部包抓8戶貧困戶,每個一般幹部包抓6戶貧困戶的包抓機制,確保了扶貧開發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二是堅持扶貧整村整鄉整流域推進。多年來,我縣將整村整鄉整流域推進扶貧開發作為解決區域貧困與個體貧困並存問題、增加貧困群眾經濟收入的最有效途徑,瞄準最貧困的鄉村和流域,在政策、資金、物資等諸多方面給予傾斜扶持,抓重點、攻難點,啃硬骨頭,堅持不零敲碎打,不撒胡椒麵,努力做到扶持一片,脫貧一片,見效一片,努力打造精品。近年來,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2.9億元,在130個村實施了參與式整村推進扶貧專案,專案覆蓋率達54.6%,佔重點村總數的一半以上,先後完成連片開發、整鄉整流域推進試點專案6個。通過專案建設,初步解決了專案村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看病難等突出問題;每個專案戶形成了一項以上能夠穩定增加收入的主導產業;家庭主要勞動力比較熟練地掌握了一至兩項種養業適用致富技術,並強化了集科技培訓、農家書屋、計劃生育、基層組織等為主的村級文化活動陣地建設,村級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專案村經濟社會得到全面可持續發展,呈現出了良好的扶貧效益。三是堅持扶貧整村推進與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深

5

度結合。全縣上下按照“生態為基,發展為需,民生為本”的扶貧開發理念,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脫貧致富和改變農村面貌的一個強有力抓手,扶貧整村推進專案列到哪裡,新農村就建到那裡。每年整合發改、交通、水務、住建、農發、國土、文化等部門的專案資金,集中攻堅,堅持扶貧整村推進打基礎,新農村建設提層次,打造精品,示範帶動,剜掉窮根,使財政扶貧資金成為“引子”,整合部門資金,吸引民間資金,發揮了政府投入“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通過專案整合,集中使用,把一個個貧困村建成美麗漂亮、宜居宜遊的新農村、旅遊村,贏得了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會在我縣的`召開。全縣目前已建和正建的新農村達到211個,佔總村數的60%,僅2015年全縣整合各類資金1.975億元,建設生態文明新農村68個。四是堅持把勞務經濟作為扶貧的主要措施常抓不懈。縣、鄉兩級黨委、政府和扶貧部門始終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一項戰略性措施來抓,緊緊圍繞培育勞務輸出大產業的目標,大力推行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培訓輸轉模式,由短期常識培訓向中長期技能培訓轉變,由粗放的勞動力培訓向精細的技術培訓轉變,由鬆散的輸出就業培訓向穩定的基地就業培訓轉變的“三個轉變”思路,著力提升貧困勞動力培訓輸轉層次。全縣上下通過“五抓”即抓宣傳、抓引導、抓培訓、抓服務、抓維權等措施,依託甘肅東方學院、秦隴技工學校、漢中機電學校、隴南衛校、隴南農校、隴南駕校、康縣黨校及職業中專等職業教育基地,加大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兩後生”的專業

6

技能培訓和組織輸轉。2015年全縣共輸轉勞動力6.5萬人,戶均達到1.4人以上,創勞務收入8.39億元,新增貧困家庭“兩後生”1534名,有1500多個貧困家庭子女接受了良好的職業技能教育並穩定就業,實現了培訓輸轉一人,脫貧致富一家的目標。五是堅持扶貧“造血”狠抓產業不動搖。歷屆縣委、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實施“整縣核桃、南茶北桑”戰略,大力發展核桃、茶葉、蠶桑三大主導產業和花椒、油橄欖、蔬菜、養殖、中藥材、食用菌等區域優勢產業。2015年,進一步增加投入,狠抓以核桃產業為主的經濟林綜合管理,多方籌資1376萬元,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89萬畝經濟林提質增效任務,其中,核桃54萬畝,花椒24.5萬畝,茶葉5萬畝,蠶桑4萬畝,油橄欖1.5萬畝。核桃產量達1760萬公斤,實現產值2.6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僅此一項就達1523元。同時,積極培育新產業,扶持發展了50個有規模、有效益的農業專業合作社和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增收基礎進一步夯實。六是堅持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積極開展定點幫扶工作。2015年,我縣始終把定點幫扶作為扶貧工作的一項主要內容,堅持“雙聯”行動和定點扶貧有機結合,聚八方之財,舉全社會之力,有資出資,有智出智,有專案出項目,定點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央、省、市、縣幫扶單位達到114個,幫扶幹部2037名,幫扶貧困戶12198戶,累計投入物資資金1153.8萬元,在基礎設施、產業開發、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技能培訓等方面進行了重點扶持,取得了良好的幫扶效果。七是堅持狠抓

7

專案實施進度和質量,強化資金監管,確保財政扶貧資金安全高效執行。為了加快專案實施進度,提高專案建設質量,確保扶貧資金真正發揮效益,多次組織召開監理單位及施工企業負責人蔘加的扶貧專案建設排程會,專題安排部署專案建設任務,通報問題,評比名次,提出要求;分年度清理了往年未開工專案和“半拉子”工程,制定了措施辦法,加快竣工驗收進度。2015年,縣委、政府先後七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全縣財政扶貧資金監管工作,制定下發了《康縣財政扶貧資金專項檢查抽查方案》、《關於認真開展財政扶貧資金使用管理專項檢查的緊急通知》和《關於進一步做好財政扶貧資金自查自糾的通知》,並從組織、紀檢、審計、財政、扶貧、發改等部門抽調業務骨幹,分三組對近年來涉及財政扶貧資金的21個鄉鎮、15個縣直部門、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7個企業進行了全面自查和整改,使財政扶貧資金髮揮了應有的作用和效益。2015年度省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考核順利通過。

通過以上重點措施落實,全縣大扶貧及以扶貧統攬農村各項工作的格局已經形成,全縣各級組織和廣大幹部抓扶貧的熱情高漲,2017年全縣整體脫貧的意識越來越濃厚,扶貧成效凸顯,全縣貧困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貧困人口大幅下降,農民人均純收入顯著提高,貧困人口由1991年的14.25 萬人下降到2015年的6.46 萬人,貧困面由1991年的80%下降到2015年的37.5%,在貧困標準提高近三倍的情況下,貧困發生率下降了42.5個百分點。經濟收入明顯增長,農民人

8

均純收入由1991年的296元增加到2015年的3278元,增長達11倍,近8萬貧困群眾解決了溫飽,逐步走上了脫貧致富的路子。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社會各項事業和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四、 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縣扶貧開發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全縣貧困落後面貌發生了歷史性改變,但受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發、生產條件落後等客觀因素的制約,仍然呈現出“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貧困比重大”的貧困特徵,扶貧攻堅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自然條件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全縣350個行政村、1640個自然村中,有22個行政村、580個自然村不通公路,涉及人口14609人;6萬多畝耕地、600多個村莊,需修建河堤577公里;19.81萬畝耕地需灌溉設施配套;7萬多人的飲水還不夠安全。特別是生活在南部深山、林緣地帶的貧困群體,生存環境極為惡劣,基礎設施落後,公共服務欠缺,人居環境惡化,發展再生產的要素資源匱乏,人口素質普遍低下,經濟收入門路狹窄,其中許多人只有通過移民搬遷才能解決溫飽,扶貧攻堅難度大、成本高。二是致貧因素複雜,農村溫飽不穩定問題突出。目前,除自然條件惡劣、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性投入不足、人口素質偏低等長期性因素外,致貧致困的突發性因素依然很

9

多,一遇天災病患、婚喪嫁娶就暖而變寒、飽而變飢,已脫貧的人口也將重新變為貧困人口,這部分人口長期處於脫貧和返貧的交替之中。三是低水平溫飽掩蓋了農村扶貧物件規模。由於低水平的溫飽掩蓋了絕對貧困的實際狀況,導致農村低保覆蓋面一直比較小。2015年底,全縣農村低保面為20.4%,僅佔農村貧困人口的55.6%,還遠未實現應保盡保,大部分困難群眾仍難以享受到國家救助政策。四是扶貧專案投資規模小,建設標準低,10萬元以上基礎設施要求招投標不符合實際,專案勘察費、設計費、招投標代理費、監理費、審計費等中間費用沒有來源,無法支付,給扶貧專案的實施增添了很大的難度。現有的投資規模對於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差、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的扶貧攻堅重點村,只是杯水車薪,給貧困村解決不了多少問題,扶貧專案實施後效果不明顯,與群眾的願望差距較大。五是部分專案安排不盡合理。如近幾年整村推進專案中安排的扶貧貸款貼息,一方面因貧困農戶承貸能力差,貸不出來款,貸款貼息就無法落實,另一方面扶貧貸款貼息不是全額貼息,而“雙聯”惠農貸款、婦女小額貸款實行貸款利息全貼,農戶對申請扶貧貸款貼息積極性不高,致使部分資金閒置,專案無法實施,每年造成扶貧資金滯留。而一些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如交通、水利等急需建設的基礎設施卻因資金短缺得不到根本改善,造成部分扶貧專案與實際脫節,與群眾願望不一致。“兩後生”

10

培訓任務過重,許多“兩後生”不願意再培訓,熱衷於打工掙錢。“兩後生”培訓補助打入“一折通”後,雖然解決了國家補助不能直接到“兩後生”家庭的問題,但不利於調動培訓機構的積極性,導致工作不好開展。

五、意見及建議

(一)建議提高扶貧專案投資標準和額度,整村推進每村投資最低不少於300萬元,整鄉推進專案投資最低不少於1000萬元。將農村危舊房改造專案投資提高到與住建部門一個標準;將新修沙化路、拓寬改造村組道路和硬化村組道路投資提高到與交通部門一個標準。本著“扶持一片、見效一片,扶持一村、變化一村”的理念,將財政扶貧資金集中投向實施片區開發、整鄉推進、整村推進的重點貧困村。

(二)建議將貸款貼息計劃額度予以壓縮,增加基礎設施專案投資,對貧困戶種養業貸款利息實行全貼,確保專案落到實處,發揮資金最大效益。

(三) 建議加大專案管理費投資力度,解決基礎設施專案待攤費用沒人管,無處著落的問題。

(四) 建議將基礎設施專案的招標規模提高到5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不再招投標。

(五) 建議將基礎設施專案審計標準提高到5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不再進行工程審計,以減少審計工作量和解決扶貧專案資金滯留問題。

(六) 建議從省級層面協調解決鄉鎮扶貧專幹編制配備問題,以解決鄉鎮無人員編制和專幹不專的問題。

六、今後工作打算

(一)抓好貧困片區扶貧攻堅工作,繼續實施整村推進、整鄉推進、貧困連片扶貧專案,進一步提升扶貧開發層次和水平。整村推進是扶貧開發的新路子,堅持以整村推進專案建設為載體,積極探索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全力實施以陽壩、店子、豆坪等三個片區扶貧攻堅專案;繼續實施整村推進、整鄉推進專案,重點解決貧困村不通路、不通電、飲水、住房不安全的問題;進一步提升農村學校、村級衛生室和文化陣地配套設施,以更高的質量、標準和品位,大力推進村容村貌改善、建設與管理,真正使貧困村社變成宜居、宜遊、宜商、宜投資的生態文明新農村。

(二)以增加貧困家庭收入為目的,加大富民產業培育力度,進一步增強扶貧開發後勁。堅持把富民產業培育作為由救助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轉變、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的重要措施,順應天時,趨利避害,強力扶持。按照“整縣核桃、南茶北桑”戰略,繼續圍繞三大主導產業,四大區域產業和四大地方產品,大力發展核桃、蠶桑、茶葉、中藥材,扶持養豬、養羊、養雞、養蜂、特種水產養殖大戶,著力發展種植、養殖、加工營銷專業合作社。緊緊圍繞富民產業,大力發展與之相配套的加工企業,按市場需求發展產

業,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加速富民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和工業化發展,切實走出一條以富民產業發展帶動脫貧致富的產業化扶貧之路。

(三)進一步加大勞務技能培訓力度,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要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一項戰略措施來抓。大力推行培訓、就業、維權“三位一體”的培訓輸轉模式,有力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切實增強扶貧開發實效。一是著眼於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加大技能培訓力度;二是對留守勞動力開展以核桃樹綜合管理、食用菌栽培、養殖等為主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三是抓好以貧困家庭“兩後生”輸轉為主的職業培訓;四是積極爭取實施 “雨露計劃”專案。

(四)繼續抓好以“聯村聯戶、為民富民”為主體的社會幫扶工作。按照省委“聯村聯戶、為民富民”活動的要求,加大社會幫扶力度,創新幫扶工作方式,優化發展環境,不斷提高社會幫扶成效。一要進一步加強與國家、省級幫扶單位和中國建築總公司等央企的聯絡,積極彙報銜接專案,爭取更多的扶貧專案資金;二是要根據扶貧開發的總體目標和任務,把行業部門扶貧納入發展規劃,按照“統一規劃,集中使用、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對相關部門的專案資金進行整合,優先向貧困鄉村傾斜,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各部門幫扶工作目標責任制,強化年度考核和工

作評價,確保行業扶貧工作取得實效;三是要不斷開拓社會幫扶新領域,研究論徵一批新專案,搭建社會幫扶平臺,鼓勵和支援社會團體、民營企業和個人到貧困鄉村開發資源,興辦龍頭企業,帶動當地貧困農戶就業和發展增收產業;四是創新扶貧機制,拓寬工作視野,積極探索旅遊扶貧、慈善扶貧、文化扶貧、智力扶貧、資訊扶貧等新途徑,組織開展扶貧志願者行動,積極推行“組團式”、“結對子”幫扶,豐富扶貧內容。

(五)切實加強扶貧資金監管,著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在扶貧資金管理使用上,要認真總結歷年來的工作經驗,繼續創新實施“兩嚴”、“三專”、“四個確保”資金管理機制。兩嚴:即嚴格撥款流程,嚴禁改變資金計劃;三專:即扶貧資金專戶儲存、專人管理、專款專用;四個確保:即確保資金封閉執行,確保資金直接到專案,確保核算直接到專案,確保資金緊跟專案走。在具體工作上,要嚴格實行預撥報帳制,明確報帳主體,規範報賬資料,縣扶貧辦、財政局要根據各類專案特點制定嚴格的報賬程式,明確和規範報賬所需資料。要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的監督與檢查,堅持監督檢查工作常態化,堅持常抓不懈,警鐘長鳴,一抓到底,確保財政扶貧資金安全高效執行。

(六)認真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學習,狠抓扶貧隊伍自身建設。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始終

把順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作為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堅持把教育實踐活動與深入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有機結合起來,一切以群眾滿意為標準,使群眾關心的焦點、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通過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和扶貧專案、資金使用管理規章制度,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管錢的制度體系;用整改落實促進扶貧工作落實,用扶貧工作成效檢驗整改落實成果。進一步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努力提高全體幹部職工的思想素質,不斷增強全域性觀念、奉獻意識和力爭上游的信心;加強業務學習,創新工作方法,努力實現高效優質服務;加強機關建設,嚴明組織紀律,改進工作作風,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打造出一支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扶貧幹部隊伍,為全縣扶貧開發跨越式發展和扶貧攻堅任務圓滿完成,提供人力支撐。

康縣扶貧攻堅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

二0一四年五月六日

年度扶貧工作彙報 [篇2]

按照省、市扶貧辦對開展社會扶貧工作的要求,我縣扶貧辦2015年度的社會扶貧工作本著整合各部門資金,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為宗旨,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動員和組織機關、黨員幹部和非公有制經濟積極參與,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較好地做好了社會扶貧工作。現就此項工作彙報如下:

一、省、市、縣三級直屬機關定點扶貧工作

整合社會扶貧資源,樹立“大扶貧”觀念,是新階段社會扶貧工作的重點,也是扶貧開發工作中深具潛力的重要方面。一是爭取到了中國扶貧基金會冰凍災害救援物資26萬元。今年1月12日到2月4日,**出現歷史罕見冰凍災害,給農村經濟和群眾財產帶來巨大損失。我們積極向中國扶貧基金會爭取冰凍災害救援物資,在我們的努力下,中國扶貧基金會及時援助26萬元支援我縣抗災自救,其中**鄉救災糧食6萬元、**鄉**救災化肥20萬元。二是**省委黨校第32期青幹班學員按照省委、省政府“兩辦”關於組織有關單位開展定點扶貧的檔案精神,來我縣**鄉結對幫扶。6月4日,省委黨校第32期青幹班全體學員在常務副校長的帶領下,冒著烈日酷暑,來到**縣**鄉中心國小開展獻愛心捐助貧困學生活動。結對幫扶20名貧困學生,並決定將一直幫扶這些貧困學生至中學畢業,並解決學校一些基礎設施。三是落實黨政部門和企業定點包扶重點村工作。在縣直單位機關開展以“黨旗引領致富路,攜手共建新農村”為主題的定點包扶貧困村工作,確保全縣“十一五”8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每個村都有一個縣直機關單位或企業定點幫扶,掛點單位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想方設法為重點村建設獻計獻策。四是縣級領導及縣直機關定點扶貧重點村縣委辦公室專門下發*辦字[200*]**號文,開展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和縣委組織部聯合在全縣黨員幹部中開展“1+1”結對幫扶貧困戶活動,全縣結成470對幫扶對子。要求每人不低於400元的捐贈。動員廣大村民自覺參與扶貧開發,8個重點村整村推進建設

二、非公有制經濟參與扶貧情況

我縣8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全部安排已入庫扶貧貼息貸款企業對口幫扶。扶貧貼息企業盡最大努力安排貧困村勞力就業,嚴格兌現扶貧承諾。扶貧承諾實行公開、公示制,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

2015年獲扶貧貸款貼息的企業有兩家,分別為**寶深達紡織有限公司,**三益服裝發展有限公司和躍鳴食品公司,貼息額度***萬元,其中的30%將分別用於孫坊月塘村,航埠鎮航埠村的扶貧事業。

三、積極引導扶持村民發展生產,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我縣八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開發村,他們各具特色,陳坊村發展木竹加工業,爭取林業部門中、幼林撫育及闊葉林封山專案,實現人平均增收**元;航埠村引進上海客商投資種植樹莓、引導村民種植黃杞子;南門村村民劉勇在扶貧部門的幫助下,養豬**多頭,一年脫貧致富;七分村支部書記合股興辦糧食加工廠、機制磚廠,解決貧困勞力**人就業。曹坊、張家兩村還發展板栗、茶樹等種植業,大力扶持村民養殖麻雞,村民的脫貧致富步伐明顯加快。

四、存在問題

1、部門資金難以整合,縣直機關掛點幫扶資金大都用於貧困村建設點。

2、貧困村自然條件差,底子薄,有限的資金一時難以發生較大的變化。

五、二0xx年工作思路

2015年的整村推進工作重點是抓新農村建設。我縣扶貧辦將藉助全社會幫扶建設貧困村的東風,爭取各級領導重視,整合各部門資金,廣泛動員非公有制經濟,受益村民積極參與,捐資出力,努力創造全社會參與扶貧開發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