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貧困村扶貧工作彙報

節日慶典 閱讀(2.72W)

xx村位於大王鎮以北,大冶湖南岸,北靠馬家湖,東靠大灣湖。版圖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1207畝(其中水田600畝),林地100畝,養殖水面50畝,村民生活貧困,人年均收入5200元。70%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屬典型的湖區貧困村。全村6個自然灣,7個村民小組,523戶,2443人,現有貧困戶121戶381人,佔總人口16%。

貧困村扶貧工作彙報

根據我村實際,將入戶調查、摸底登記的121戶貧困戶分成三大類,依託引進休閒農業企業,針對每一類扶貧物件的實際情況量身定製精準扶貧方案:

1、因病、因老的54戶有部分勞動力的,利用企業資助和扶貧幫助,發放雞、鴨、羊、豚餵養,由春臺生態園老闆按訂單約定的價格回收,確保收入穩定。

2、對精神病、呆傻的23戶喪失勞動能力的,以企業資助和扶貧資金為股本入股農業企業、確保每年獲得固定紅利。

3、其餘44戶,是因病致貧的,讀高中、大學的小孩多,但有勞動能力、無就業崗位的,幫助引導就業培訓幫助尋找企業就業,實現增加收入脫貧。

為使精準脫貧落到實處,村委一班人將壓實責任,強化“五個一”工作措施抓落實:

1、每一個村幹部負責兩個組,結對幫扶10個貧困戶。

2、每一個黨員和退休老幹部負責結對幫扶兩戶貧困戶。

3、每一個貧困戶制定一個扶貧明白卡,明確幫扶資訊。

4、每一個季度檢查一次,督辦結對幫扶工作落實情況。

5、給每一個貧困戶落實一個就業崗位。

貧困村扶貧工作彙報 [篇2]

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二十字”方針為目標,認真做好規劃、落實措施,從整治“髒、亂、差”入手,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隨時關注應屆畢業生網的工作彙報欄目更新,你就能知道更多與有關的知識哦!

一、村的基本情況:

穿洞村位於禾豐鄉東北部,北與城關鎮群興村、魚上村接壤,東、南與南江鄉毛家院、龍廣村毗鄰,南連禾豐鄉長紅村,西連禾豐鄉田衝村,距鄉政府所在地23公里,距xx縣城7公里,貴開高等級公路、開哨縣級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極為便利。全村國土面積17.5平方公里,耕地2883畝,其中田958畝,土1925畝,轄14個村民組,共558戶2086人,其中少數民族473人,佔總人口的23%;全村共有黨員64人,下設4個黨小組,村黨支部、村委會、村民監督委員會等基層組織機構已建立健全並正常行使職權。2011年全村實現了“脫貧摘帽”,農民人均純收入423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22萬元。

20xx年9月16日,省委書記慄戰書曾到穿洞村暗訪調研。同年10月10日,省委副書記、省長趙克志親筆批示省政府督查室“四幫四促”幫扶穿洞村。10月14日,省委棠委、xx市委書記李軍回訪穿洞村,要求全村上下更加緊密團結,搶抓新農村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機遇。省、市主要領導的殷切關懷和期盼,給全村老百姓極大的鼓舞,積極投入到經濟發展中,穿洞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是理清了發展思路。村黨支部通過調查研究,結合穿洞村實際情況,制定了穿洞村“十二五”發展規劃及目標。“遵紀守法講誠信,乾淨整潔房屋新,寨寨花開樹成蔭,水電路氣加通訊,讀書看病不出村,永跟黨走不變心,人人都是好標兵。”已成為新時期穿洞新農村建設的理念和目標。

二是加大農業產業調整力度。201x年以來,依託村農產品專業種植合作社,以“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積極引導和鼓勵全村老百姓發展無公害蔬菜、果樹、特色生豬等種養殖專案,目前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1500畝,果樹600畝;生豬養殖年出欄1500頭。

三是村容村貌極大改善,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201x年,以“100村莊整治”為契機,我村對208戶房屋進行立面改造;垃圾集中處理池3個;新建花池580﹐;組織村民種植行道樹500餘株。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讓群眾感受到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帶來的實惠,從而形成全民共同參與的工作合力,有利的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四是轉變工作方式。一是抓教育,轉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藉助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開展了果樹種植、生豬養殖、廚師培訓等技術培訓。修繕了農家書屋,購置書架2個,共有藏書500餘冊,種養殖技術光碟200餘張,為群眾學習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提供了方便之門。二是抓建立,淳化鄉情民風。在“十星級”文明戶評選、“五好”家庭評比,開展了講公德、除陋習、樹新風、爭做文明穿洞的人主題實踐活動,全村有2戶被評為市級“十星級”文明戶,2戶被評為“五好”家庭。如今全村群眾思富,民心思進,呈現出民風純正,安定團結的和諧局面。

二、村的貧困狀況:

穿洞村屬省級一類貧困鄉二類貧困村,2015年村人均年收入為3800元,村集體收入1萬元。主要貧困原因:

水資源嚴重缺乏,特大幹旱灌溉用水及人畜飲水困難。

2、土地能力差,廣種薄收,耕地質量差,工程性缺水較為突出,農業發展仍停留在傳統耕作上。

3、沒有一家駐村企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存在重大困難。

4、危房還存在一部分,極少數人家還居住60年代建築的房屋。村落住房總體佈局混亂,人畜混雜,部分村民組村容村貌不好,人居環境差。

5、村民綜合素質低,勞動技能差,缺乏技術和長遠發展的創業眼光和自立精神,長期以小農經濟為經濟支柱,存在找機會短期致富的意識,“等、靠、要”思想嚴重。

6、村衛生室建設落後,醫療裝置欠缺,缺乏醫療技術人員,群眾看病困難。

7、部分村民組交通條件差,影響制約群眾生產生活。

8、村文化室有待進一步建設,群眾文化娛樂條件極差。

三、產業發展情況:

(一)種植業

1、烤煙種植500畝,計劃交售1100擔,完成數量300.011擔,佔完成任務的32.61%。

2、蔬菜種植500畝,由於生產技術的欠缺,管理不善,計劃交售750噸,實際交售200噸。

3、玉米制種種植面積1500畝,計劃交售20萬斤。

4、果樹種植面積100畝,現未產生效益。

幫扶措施

(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村集體經濟的持續發展。

一是整修村農田排灌渠道和修築機耕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二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山地利用價值。

(二)加強村容、村貌環境整治,民改善村民居住環境。

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二十字”方針為目標,認真做好規劃、落實措施,從整治“髒、亂、差”入手,開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一是對舊蓄糞池和亂堆放的垃圾進行清理,植樹綠化,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群眾健康生活水平;二是對村道和涵橋進行檢查,改善村道路交通環境,為村民出入提供便利;三是投入資金扶持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開展住房改造。對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的住房,視不同的實際狀況,採取不同措施,制訂改造方案。

(三)加強對貧困戶的扶貧工作力度,加快脫貧步伐加快脫貧步伐。 按照上級關於“幫扶到戶、責任到人”工作要求,積極協調籌集資金,幫助貧困戶提高生產技術,發展生產,加快脫貧步伐。一是協調上級有關部門向貧困戶發放扶貧啟動資金及生產物資。二是為村貧困戶、種養能手舉辦技術培訓。要他們充分認識到要脫貧致富,不單靠“需血”,更重要的是靠“造血”,因此根據村實際情況,從提高農民種養技能和種養觀念入手。

存在的問題

多年的扶貧工作不僅改善了我村的面貌和貧困群眾的風貌,也為我村發展創新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精神動力,但嚴峻的現實還是不容我們樂觀,據統計我村仍有貧困人口103人,仍有230於人居住在深山區、地質災害頻發區的群眾需要搬遷。特別是扶貧過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我們去面對解決。

一、扶貧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由於數量上的限制,仍有3個村民組未實施道路路硬化工程,這些未實施整村民組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落後,發展投入不足等問題。即使已經實施了整村推進專案的村民組,因資金太少仍然存在有限的扶貧資金與落後的生產生活條件這一難以調和的矛盾。特別是專案經費存在尾欠,留下了不同程度的遺留問題,這些遺留的債務有的欠農民工工資,有欠工程隊材料款,有的欠移民後扶款,有的欠村幹部在信用社的貸款等。因為集體經濟缺乏收入,債務無法化解,導致村幹部工作很難開展,並嚴重影響基層穩定。此外,產業扶貧資金相對欠缺。因為現階段整村推進扶貧的重點是改進落後的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但產業扶貧包括貧困人口的勞動技能培訓還不夠,規模效益不明顯。有的不僅不能發揮很好的產業效益,反而勞民傷財。因為產業扶貧欠缺,貧困村發展後勁不足,往往扶一輪貧後貧困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二、扶貧資金和農業開發專案資金難形成合力

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多年來不斷加大農村水利、交通、能源、農田改造、農業開發等基礎建設投入力度的同時,專門增設扶貧開發專項資金。就現階段而言,扶貧資金側重支援外延發展摸式,而其他農業資金則側重支援內涵挖潛模式,共同目標都是促進農業增量、增效,農民增收,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中央財政每年投入農業開發專案大部分與扶貧開發專案接近,甚至類同,但由於管理辦法、管理部門不同,難以形成合力。條塊分割、資金分散導致了農業缺口專案、拼湊專案難以避免,極大地影響了財政農業投入資金整體效益的發揮。

三、扶貧政策自身設計存在一定缺陷,導致政策執行難以到位

一是扶貧補助標準偏低。比如移民搬遷扶貧,我省補助的標準是每人3500元。現在農村即使蓋100平米的平房,最低也需30000元,僅靠這點補助,貧困戶依然無法搬遷。這樣導致移民扶貧專案偏離貧困區域和目標群體,如有自籌能力的農戶才能搬遷獲得補助,而一些特困農戶卻由於無法自籌搬遷以至不能獲得扶持。二整村推進專案建設扶助標準偏低,加大工作壓力和工作難度,使一些專案在專案計劃和專案實施上採取“報長建短”、“報大建小”、“報新建舊”或者降低建設標準的方式;三是扶貧專案除扶貧培訓、扶貧到戶貼息貸款無需繳納稅費外,其它專案基本上都要繳納稅費,且存在重複收取稅費問題。一些扶貧專案實施時所需的物資如水泥、鋼材等,採購已繳納了應徵稅額,但卻因報賬時必須按工程總造價到稅務部門開具大額發票,又得再繳納一次稅費。扶貧專案稅費收取不規範導致了扶貧資金的流失,幹部、群眾對此意見很大。

四、整村推進與農民個體脫貧不甚協調

整村推進扶貧模式的確立從指導思想上是要實現整村脫貧,形成整村致富的氛圍。但我村的收入差距有不斷擴大的趨勢。整村推進的扶貧專案中幾乎一致是修路、建溝渠、打井等基礎設施的扶貧工程,但對貧困戶個體的脫貧扶持似有不足。目前整村推進扶貧模式,對絕對貧困戶的扶貧力度在弱化,這個問題不受到重視,整村推進的目標就很難實現,且會造成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貧富差距在不斷擴大,這與整村推進的宗旨是相悖的。這是因為整村推進中基礎設施改善的受益度與農戶經濟基礎成正比。相對富裕的農民更有機會利用基礎設施改善的機會發展家庭經濟。

五、貧困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不夠高,參與程度比較低

雖然這幾年我村積極探索參與式扶貧,但實際工作中仍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單向度的政府行為,參與只是被動的投工投勞和自籌資金,主觀能動性和發展決策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挖掘,這種狀況會造成以下一些問題:一是扶貧專案在實施和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群眾監督;二是由於貧困群眾對政府組織實施的專案責任感不強,因此缺乏對這些專案進行後續管理和維護的積極性,造成了扶貧行為的短期性和扶貧資源的浪費;三是扶貧專案的設計脫離了貧困農戶的'實際需求,影響了扶貧的效果,這同樣也造成了扶貧資源的浪費。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是政府部門對扶貧專案的設計、實施和管理習慣於包辦代替,排斥群眾參與;二是政府長期的包辦代替,養成群眾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三是當前農村大部分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家裡的基本是婦女、老人和孩子,由於勞動力不足,很難組織群眾參與。

六、下步打算

1、實行分類指導,做到瞄準式扶貧,有的是放進行扶貧。按照現行模式,繼續實施整村推進是一個很好的分類指導方式,不斷與上級領導部門協調,加大資金投入額度,以保證我村專案建設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使專案短期內發生巨大變化。對貧困農戶貧困人口的脫貧進行分類指導。在科學確定貧困物件的基礎上,加快"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基本生活靠農村低保,脫貧致富靠扶貧政策,真正體現“真扶貧、扶真貧”。

2、建立健全扶貧資金投入和管理機制。要進一步加大國家、省、市、縣、鄉對我村扶貧資金的投入力度,鞏固存量,力爭增量。同時,提高一些扶貧專案的扶助標準。由於我村餘下的貧困區域的生產生活條件都比較惡劣,在這些地方修建基礎設施如道路、飲水工程等專案建設難度非常大,而且當前專案建設所需物資、勞務價格也不斷上漲,專案單位投資越來越高,因此,要進一步提高專案建設資金標準,儘量按實際投資安排專案資金,減少甚至取消到戶專案要求農戶特別是特困農戶自籌的資金,減輕貧困群眾負擔,統一規範扶貧專案稅費收取。針對當前扶貧專案稅費收取名目繁多、稅率不一、管理混亂等現象,建議上級儘快統一規範。扶貧資金扶持的都是貧困區域和弱勢群體,因此除國家硬性規定不能免除的稅費外,所有扶貧專案尤其是直接扶持貧困農戶的專案,都應免稅。

3、做大做強扶貧產業,為貧困群眾穩產增收打牢基礎。做大做強扶貧產業,首先要扶持做大做強扶貧龍頭企業,發揮扶貧龍頭企業對對我村主導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採取加大扶貧貼息貸款發放數額和覆蓋面及落實有關減免稅費優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對扶貧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貧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抓好扶貧龍頭企業與我村優勢產業及貧困農戶的對接,推行“公司+基地+農戶”或“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經營模式,促使企業與農戶形成互相依賴的產業鏈和利益共同體,實現貧困農戶和企業共同發展、共同促進。

貧困村扶貧工作彙報 [篇3]

一、xx鄉的基本情況

全鄉轄8個行政村,1個社群,40個村民小組,5459戶、20725人(其中:農業人口17778人),耕地面積17814畝。經篩選識別,全鄉貧困村識別4個,分別是太白村、金壇罐村、和平村、峰頂山村,貧困戶識別867戶、2444人。按貧困屬性分,全鄉因病致貧的貧困戶628戶、1713人;因殘致貧的貧困戶15戶,42人;因學致貧73戶、95人;因技術致貧71戶、230人;因缺勞動力致貧65戶、204人;因缺資金致貧57戶、134人。2015年全鄉已脫貧118戶、325人,2015年全鄉預脫貧88戶、275人。

二、市區幫扶亮點

1、熱心走訪群眾。以同親人拉家常的方法,市駐村組多次深入和平村、峰頂山村、太白村、金壇罐村走訪老黨員、困難群眾、殘疾人、五保戶家中瞭解他們的困難和意願。同時多次召開座談會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掌握群眾關心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因地制宜,制定幫扶計劃,落實幫扶責任,明確工作時限,實現結對幫扶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2、主動爭取專案 。在深入摸底調查的基礎上,駐村工作組針對貧困村的氣候、區位和地貌等條件,因地制宜,在和平村種植優質水稻11773畝;在金壇罐村新栽植塔樂科血橙120畝;在和平村、重勝寨村種植萬源優質秋洋芋500畝;在和平村新發展青脆李500畝,優質魔芋300畝,核桃200畝;在重勝寨成片種植晚秋蔬菜300畝,新建了江友蔬菜專業合作社。同時抓好重勝寨村500畝蔬菜基地和50畝葡萄基地、高石口村150畝獼猴桃基地鞏固發展和太白村、金壇罐村和萬家觀村850畝烏梅的管護。主動抓好畜牧業發展,在太白村新建梨園養殖專業合作社1個,實現年銷售雞10萬隻。在金壇罐村和重勝寨村建立畜牧小區2個,鞏固和培育生豬養殖大戶15戶,全年生豬出欄可達到3000頭,牛出欄100餘頭。

3、加強基本公共工程建設。駐村幫扶部門針對所駐村農民群眾在生產、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從農民群眾最關注的事情抓起,從農民群眾最希望辦又無力辦的事情做起,在交通、水利、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工程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自2015年以來,共引進、投入資金1500餘萬元硬化村社道路39公里,全面實現了社社通水泥路,在太白村、萬家觀村、碉樓村新修泥碎石路6條共計5.7公里。整治金壇罐村和重勝寨村公路危橋2座,修建便民橋9座,新修生產路1.6公里,整治病害堰塘25口,整治維修渠道9條共計8000餘米,投資18.5萬元在金壇罐村新建提灌站1處,市交通局投資20萬元,對太白村村組道路進行硬化,市教育局投資110餘萬重新翻修了和平村國小。同時,規劃新建渠道7.7公里,新建飲水工程4處,新建清水池5口,和平村、金壇罐村、太白村共1600畝土地整理專案也在今年開始實施。

4、狠抓教育培訓。市農業局和區農業局多次到我鄉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重點圍繞“現代農業創業指導、水稻新品種及機插秧技術、當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商品有機肥及有機糧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現代化生產技術”等實用知識開展系統培訓。自2015年以來我鄉有2000餘人參加了農業技能培訓。

三、我鄉工作措施

1、建檔立卡到戶到人。我鄉按照“建檔立卡”工作的要求,全面開展了貧困家庭的調查摸底,建立了貧困家庭檔案867戶2444人,完善扶貧物件動態識別機制,通過專案規劃到戶、資金扶持到戶、產業發展到戶、素質提升到人、幫扶責任到人、檔案建立到人,確保扶貧到戶政策全面落實。為實施分類扶貧、制定幫扶計劃和措施、確定扶貧內容、方法、途徑和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提供可靠依據。

2、結對幫扶到村到戶。按照“六個到村到戶”精準幫扶要求,結合“走基層、解民憂、聚民心”活動和“走基層、結窮親、交富友”活動,在工行達州市分行對峰頂山村進行幫扶,區直工委對太白村幫扶,市紀委和區紀委幫扶對和平村和金壇罐村進行幫扶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從鄉機關、鄉屬各單位、村(社群)選派鄉村幹部、醫生、教師、黨員等共267名幫扶人員,組建了8個駐村工作隊,每名幹部至少幫扶3-5人,形成結對幫扶機制。嚴格幫扶工作制度。制定出臺了《達州市達川區xx鄉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每個幫扶責任人必須掌握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找準幫扶辦法,制定幫扶計劃,做到“不脫貧不收隊”。

3、加大對非貧困村社扶持力度。成立了以鄉長為組長的非貧困村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非貧困村的扶貧工作,並按照貧困村的標準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幫扶政策,明確責任人。

4、強化監管,確保扶貧資金專項到位。我鄉嚴格執行國家扶貧專項資金管理措施和專案資金縣級報賬制的規定,在資金使用上,嚴把“選項、立項、申報、審批、發放、效益”六道關,實行扶貧專案資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一公開”(即不準挪用、不準擠佔、不準截留、不準優親厚友,堅持上榜公開);在資金管理上,實行扶貧資金專戶管理,建立健全報賬制,確保專款專用;在資金監督上,實行專案資金動態管理,鎮鄉村及各扶貧專案均指定專人負責,總結資金使用情況,發揮財政監督審計和社會監督的作用,杜絕擠佔、挪用等違規違紀行為發生,保證了扶貧專案資金的合法、合理、有效使用。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年以來雖然我鄉的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基本公共工程依然相對薄弱。從基本公共工程上看,我鄉地處偏僻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自然災害較多,貧困人群的生產生活水平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澇條件不足,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近年來,雖然通過扶貧專案建設,基本公共工程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滿足當前及今後的發展需要。二是人口素質較低。在走訪農戶中發現,貧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觀念陳舊,科技認識不強,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脫貧難度較大。三是扶貧資金投入仍顯不足。目前,我鄉的扶貧資金主要是依靠扶貧辦專案資金和各市、區直幫扶單位的支援,貧困村籌資較為困難。四是返貧現象比較突出。目前我鄉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另外,每年都會出現一部分已經脫貧的人群,由於脫貧基礎不穩,因病、因災、因學等原因又重新返貧。

五、下步措施

1、加大專案建設。繼續扶持扶貧重點村開發專案建設,使重點村的基本公共工程得到進一步完善,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經濟收入和生活質量得到增加和提高。

2、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大力開展貧困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充分利用民生工程新型農民培訓,認真做好貧困人口的職業教育、務工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確保達到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和培訓一門技術,振興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的目標。

3、加大資金投入。由於公路等基本公共工程建設和救災減災投入巨大,歷史債務較重,用財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還清歷史債務極為困難,建議能綜合考慮鄉級擔當能力,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分別給予幫助支援,化解歷史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