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成都中元節的五大習俗

節日慶典 閱讀(3.09W)

中元節作為中國傳統紀念性節日,中國傳統祭祀節日延續和傳承了中華文明中很多優秀部分。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成都中元節習俗,希望大家希望!

成都中元節的五大習俗

  成都中元節習俗

1、家祭

在老成都,幾乎家家都有一塊用紅紙和木牌做的祖宗神位,以示為人不忘根本。而傳統的老成都中元節從農曆七月初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七月十五日。從七月七年級開始,每天清晨,家中的男性成員會給祖宗神位上一炷香。而在七月十二日,或七月十四日,任選一天作為正日子,全家老小齊聚,舉行家祭。重頭戲是晚上的祭祖儀式。

老成都民風比較開放包容,家中的女人們也可以幫忙操持祭祀所需的瓜果香燭等,而在我國的其他部分地區,但凡中元祭祖,是絕對不能讓女人沾的。首先擺好桌椅碗筷,煞有介事地請先人“入席”。隨後,由一家之長點上香燭,帶領全家老少向祖宗牌位行禮,磕頭作揖。接下來,也是由一家之長領頭向祖先們述事。這時候,家中的長輩也免不了向族中晚輩諄諄教誨“都是有了前人的努力,才有我們的今天,不可忘本啊。”之後開始吃飯。

2、燒袱紙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

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紮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戶,還捨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後端到屋外焚化。

3、賞孤

除了向祖先燒祭袱子外,善良的成都人還要“賞孤”。這裡的“孤”指的是無名英烈,以及客死他鄉或無人祭祀的可憐人。賞孤通常在戶外的田埂路邊,點上香燭,將袱子分成小垛,擺上幾碗飯,幾杯水酒,最重要的是準備“刀頭”。所謂“刀頭”是指豬的肋骨和後腿之間最好的肉。

老成都規模最大的“賞孤”賞錢活動是在東門大橋橋洞外,因當時那裡有座無名英雄紀念碑。每逢中元節,便有出川抗戰的戰士家屬以及其他市井平民來到此地賞孤,自發地告慰先烈們的在天之靈。而原本位於華興街的忠烈祠,則是官方祭奠歷代先賢之地,每到中元節就會舉行大型的紀念活動。

4、城隍出駕

此外,在老成都還有一項習俗,叫城隍出駕,也是中元節的風俗之一。民間認為陰曹地府的假期結束時,城隍老爺要親自出駕巡街來收鬼魂歸地府了。

舊時成都城隍廟在今成都市金華街中段的北面,佔地大約百來畝。每到七月十五城隍老爺出駕時,這裡就會聚集很多人,摩肩接踵,看各種由人扮演的妖魔鬼怪招搖過市。

5、放河燈

家祭賞孤結束後,夜也逐漸深沉,老成都的中元節也迎來最後的高潮——放河燈。放荷燈亦稱放河燈,其含意是導引鬼魂進入極樂世界或及早託生轉世。荷燈之樣式,其上半部皆為彩紙疊成之蓮花兒,下半部之載體各異,或西瓜或冬瓜或南瓜或倭瓜,取其半並掏空瓤肉,中插點燃之蠟燭,於夜幕初降時放入河湖。

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祕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中元節的傳說

傳說一:“有目連僧者,法力巨集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盂蘭實際是佛教的節日,“盂蘭”為梵文,意為救倒懸、解痛苦。

據“佛說盂蘭盆”經記載,當時佛陀的弟子目揵連尊者,以神通力發現其去世的母親在餓鬼道受苦,目揵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痛苦萬分。目揵連焦急憂慮,於是去問佛陀應如何救渡。

佛陀告訴目揵連尊者說:“你母親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的慳貪,縱使你神通第一也無法解救她的苦難,必須靠十方眾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脫!”

到七月十五日那天,是解夏日,又是“佛歡喜日”,亦是眾僧自恣日。所謂自恣就是自己檢點,如發覺自己有過失,應對人露懺悔:如任何人犯過,亦應對僧眾懺悔。當日一切聖聖眾,均精持律儀,身,口,意三業清淨,這時候設齋供僧,功德最為殊勝。

故此佛陀咐矚目揵連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準備飯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燒香燃燈,將世上最珍貴的食物都放在盂蘭盆內,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眾僧唸咒加持,祈福消災,使在世人增長福慧,先亡超度。

後來目揵連尊者得到佛陀教化在七月十五日設盆供養及齋僧,合各大德威神之力,使母親得以脫離餓鬼之苦。

根據經中佛所示,如果能在功德、勝會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令現世父母、六親眷屬,能脫離三塗,衣食豐足。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脫離餓鬼之苦,生於人天中,福樂無極。如父母在,更能福樂百年、長壽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所以身為佛子,為修孝道,應常念及過去仍未解脫之先祖父母,於盂蘭超幽法會中供養上師大德,燃燈供佛作大功德,以報父母之恩乃利樂解脫十方孤魂餓鬼眾生。

傳說二:

每年農曆7月14日是中元節又叫鬼節或著叫盂蘭節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節日。中元節源自道,後來佛教改為現現在俗稱的鬼節。盂蘭節在印度語中意指“倒懸”,“倒懸”指的的是釋迦十大第子目蓮的母親死後後受餓鬼之苦,不能吃東西。後後來得到釋迦幫助。用百味五果供養十方神佛並藉功德救母親。所以現在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農曆7月舉行普渡會,現在叫鬼節。一般來說古時候都不願在這個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傳說三:

關於鬼節的來歷,傳說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裡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

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開啟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希望早日託生。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鬼節”。鬼節這天,人們要燒紙錢,擺供品祭奠故去親人的亡靈。

  中元節吃什麼

1、吃瀨粉

在中元節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東莞最出名是燒鵝瀨。燒鵝瀨,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隻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製。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後加上一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

2、蒸麵羊

舊京及華北地區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這一民俗的另一說法是,母親為出嫁的閨女用白麵塑一雙羊,當然還要蒸熟,而且羊頭還要纏掛上紅布條。孃家要組成一支小型送羊隊伍到新姑爺家,由新姑爺動手切開面羊,並將切下的第一塊用紅繩拴掛在客廳中,這塊“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來新面羊時才能取下來。這其中的講究是“陳羊見新羊,年年有餘糧。”新姑爺切完羊後,要吃羊頭,出嫁的閨女則吃羊腳,其他的分送男方長輩鄰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慶吉祥。

3、吃花饃

七月十五節前,民間婦女盛行麵塑活動,晉北地區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有人數,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

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麵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餘。

4、吃鴨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麼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況且雞爪呈耙狀,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積下惡怨,不肯回到原處),所以選腳掌扁平的鴨子也在情理之中了。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中元節吃鴨是因為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於是,活著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鬼節就吃鴨子。

5、吃扁食

在江蘇省的東縣鄉,很多鄉民在中元節當天都會吃扁食(一種以麵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現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餃子,其實扁食和餃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餃子的區別,首先在皮,其次在餡。

以皮而論,餃子皮較厚,而扁食皮薄如蟬翼,晶瑩剔透。餃子餡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麼點,因此餃子的個頭也比較小,一碗餃子雖說也有十多個,但在碗中卻只佔到三分之一,其餘全是湯,並且餃子的餡較為單一,多為豬肉加些素菜和調料。而扁食就大不一樣了,不僅肉類、菜類均可入餡,連雞、鴨、魚、蟹、饊子、嫩黃豆等等都可入餡,且特別講究搭配,雞脯配芹菜,豬肉配薺菜,雞蛋配韭菜等等。

6、吃“餃餅”

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節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於春捲的食物。相傳,餃餅筒是濟公所留下來的:濟公在國清寺為僧時,見每一餐都剩下許多菜,覺得很浪費,就把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裡供下一餐再食用,這種做法受到了眾僧的喜愛,便流傳至民間。

製作餃餅筒,要先將餡炒好放在一邊備用。常見的餡有豬肉、豬肝、雞蛋絲、豆腐皮、冬筍、豆麵、芹菜、豆芽、海帶、魚乾等。再將事先準備好的麵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張薄薄圓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後將食材按順序裹在糊拉汰皮裡,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則就不好看了。餃餅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黃色並油光發亮。

另外,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被當地人稱為“掐嘴節”,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