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元宵節的習俗及養生知識

節日慶典 閱讀(3.13W)

元宵節的習俗及養生知識1

元宵節吃湯圓的寓意是吉祥如意、闔家團圓,還有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和對家鄉故土的思念。

元宵節的習俗及養生知識

1、專家表示,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天上明月,碗裡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元宵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2、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3、元宵節吃湯圓,除了寓意喜慶閤家團團圓圓,還有禦寒、補脾胃、益肺氣之養生功效。元宵湯圓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綱目》中指出,糯米是補脾胃、益肺氣之谷。糯米味甘、性溫,吃後能補養人體氣血,滋養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雖然已過,但天氣乍暖還寒,寒冷天最容易虧損的就是胃氣。古人在正月十五鬧元宵時用糯米材料製作湯圓,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圓容易下鍋不會散開,還因糯米具有禦寒方面的特性。

4、元宵時吃糯米湯圓,溫暖脾胃,人氣息就會變得相當順暢,以致周身發熱,起到禦寒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寒者。此外,糯米還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煙酸等豐富營養,可以說糯米湯圓正是溫補強壯的食品。

元宵節的習俗及養生知識2

1、要注意攝養精神

春氣通於肝,肝喜調達疏洩,惡抑鬱。要保持情緒穩定。《少有經》上說:“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養生之都契也。”靜心養性,使肝氣有升有節,有益身心,勿使肝氣生髮太過或不升而鬱結。

2、要注意提高免疫力

做適當的體育運動,提高免疫力。慢跑、多伸伸懶腰,也可以練一些簡易養生功,如:“雨水正月坐功”、“劃圓功”、“閉氣發汗功”(治感冒)等。

3、要注意高熱量食物

很多糖尿病病人對無糖元宵感興趣,覺得沒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還有些減肥者也挑選無糖元宵。其實,無糖並不意味著低熱量,也不意味著低血糖反應。因為元宵中的糯米粉升高血糖非常快,和白糖相差無幾。哪怕沒有加糖,吃它也一樣不利於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病人要十分小心。再說,裡面沒有糖不等於少放油,那麼多的飽和脂肪酸,甚至還有反式脂肪酸,對控制血脂不利,對減肥也沒什麼幫助。所以,第五個建議是,如果擔心其中的糖和油,只要少吃就好了,不要迷信無糖產品。

4、要注意元宵不易炸著吃

油炸元宵比較香脆,比較適合孩子的胃口,一些媽媽喜歡炸給孩子吃。然而專家指出,油炸會使本身油脂量就不低的元宵油脂比例更高,因此不提倡這樣吃。油炸元宵較硬,也會損傷胃及食道黏膜。

5、要注意變質元宵不能吃

一旦發現元宵的顏色改變便不能食用。由於糯米中含有的水量較多,元宵買回家後長時間不吃很容易出現變質的情況,另外,糯米粉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呈粉紅色的紅酵母菌菌落,它汙染糯米粉後,遇到適當的溼度、溫度便大量繁殖。

元宵節的習俗及養生知識3

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正月十五吃元宵,以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所以元宵節又稱為“燈節”。

猜燈謎

作為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猜燈謎從古代就開始流傳。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燈謎不僅增添節日氣氛,還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耍龍燈

耍龍燈又稱舞龍、龍燈舞,是中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中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為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傳統舞蹈

舞獅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

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走百病

“走百病”,又稱“遛百病”、“散百病”。舊時,每當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晚,特別是正月十六一整天,婦女們便三五成群,結伴出遊,她們一邊賞燈散步,一邊遛彎兒“走”除百病。這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能幫助消化,祛病免疫,所以又叫作“踏太平”。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