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元宵節的風俗

節日慶典 閱讀(2.98W)

元宵節的風俗1

每個節日都會有它不同的風俗與習慣,每個節日的味道也截然不同,你知道元宵節的味道是什麼樣嗎?

元宵節的風俗

元宵節我是在奶奶家度過的,在那裡我體驗到了不同的生活,這段難忘的記憶也在我的內心留下了幾顆閃亮的星星。

一到奶奶家,一股麵糰的香氣就撲面而來。見我進來,奶奶連忙用兩隻沾著麵粉的手招我過去。我一看便一驚,桌子上是滿滿的食材,一個大盆子中竟然有一團麵糰。“來來來,奶奶教你炸湯圓!”奶奶邊說邊用手從大面團上抓下一小塊,先用手壓平後包成一個圓,只留出一個小口,再將一大勺黑乎乎的黑芝麻糖漿灌進去,最後用手將小口封住,一個小巧可人的圓子便做好了,白色的表皮下透著些許誘人的淡灰色。

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立刻投入這項看似十分簡單的“工作”。可是包圓子似乎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包的圓子奇形怪狀,不但難看,還會“露餡兒”。“不要著急,慢慢來,總會好起來的。”奶奶慈祥的聲音在我耳邊一直鼓勵著我,我不斷地摸索嘗試,終於我包圓子也變得有模有樣起來。

接下來便是令人期待的炸圓子環節了,這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奶奶將油燒開,金黃的油鍋熱氣騰騰,不斷冒著泡泡,一個個白色的.小圓子落下去如同跳水運動“圓”,激起一連串的小水花,還發出“呲啦呲啦”的響聲。奶奶用兩根長長的筷子上下翻動著,白色的小圓子表面漸漸開始泛黃,那誘人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又過了十幾分鍾,圓子表面如同換上了一件新外衣,渾身變得金黃透亮。奶奶用勺子將圓子一個個撈出來放在盤中,我忍不住抓起一個就往嘴裡塞,燙得直呼氣,奶奶見狀笑道:“哎!慢點呀,別燙著!”待圓子有些冷卻後,我小心翼翼地夾起一個,咬破那金黃酥脆的外皮,一股濃郁的香氣就在我嘴裡瀰漫開來,突然我感覺嘴中一甜,原來是嚐到了“藏”在圓子裡的黑芝麻餡兒,就著脆脆的外皮一起咀嚼,香甜可口的味道彷彿令人置身仙境。我不由自主地閉上了眼睛,等到圓子滑落腹中,嘴裡仍有餘香,使我回味無窮。

元宵節的味道是香甜的,但我更明白,這其中也飽含著奶奶對我濃濃的溫情與愛。

元宵節的風俗2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汕頭市的一個小鄉村,那裡雖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尤其是家鄉的元宵節走會活動,更是村裡的一道亮麗風景。

據村裡的老人說,每到元宵,天上的神仙會下凡,為凡人送福氣、送運氣,所以我們這兒的走會活動也稱“營老爺”。因為每隔四年才舉辦一次,所以全村人都會準時參加,非常看重。還有五里八鄉來看熱鬧的,人潮把大街小巷捂得嚴嚴實實,那場面蔚為壯觀。

為了這個活動,在臘月的初旬,村民們便開始張羅著製作各式各樣的`花燈,準備懸掛街旁渲染氣氛。

眨眼間,到了正月十五。天剛泛起一絲亮光,廣場上已是人山人海。小販們也湊熱鬧擺攤營業——有賣小吃的,有賣玩具的,有賣日雜品的,小孩兒則在人縫裡穿梭嬉戲……

八點整,走會活動便正式開始了。各排大鼓聚在一塊,鼓手們個個精神抖擻;再往後是表演隊,隊員們身著五顏六色的服裝,煞是好看。隨著一聲哨子響,鞭炮、鑼鼓齊鳴,響徹雲霄,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鑼鼓所到之處,都會有群眾前來觀看英歌舞,沒有加入遊神隊伍的,大都尾隨而行,自動組成一個方陣,歡笑著一路走去,不圖看精彩的節目,只圖熱鬧歡騰。

遊神完畢後,大家各回各家。孩子們匆匆飯畢,便飛奔到廣場上瘋玩。大人們也不閒著,把家中打掃得一塵不染,又張羅著在前庭後院掛上一個又一個小燈籠。

夜幕降臨,人們紛紛到街上賞花燈。那一盞盞精緻的花燈,在夜景的襯托下,格外璀璨,照亮了村裡的每一個角落。不知是哪些人家在放煙花,看哪,朵朵絢麗的花兒在空中綻放,交相輝映,真是美不勝收!

我愛家鄉的元宵節,那獨特的“營老爺”活動,承載著村民們的美好願望,願這太平盛世,年年歲歲,長長久久!

元宵節的風俗3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就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就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這就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就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的風俗4

元宵節那天晚上,我隨爸爸來到臨浦體育廣場上觀賞龍燈馬燈。可誰知道,等了許久也不見哪兒有燈的影子。我想一定是爸爸記錯了地方。無奈,我們只好站在廣場中央,期待著噴水池能給我們帶來歡笑。

還真別說,當水柱飛踴而出時,倒也挺好看。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一會兒粗,一會兒細。有時斜著噴,有時豎著噴,真可謂變化多端,讓人眼花繚亂。而且,在這些水柱之間,還不時有人從裡面鑽出來,身體、頭髮都被淋個透溼,可他們卻不停地笑,惹得旁邊看得人也跟著不住地笑……

“句——啪”突然,天空中閃爍著五顏六色的煙花。於是大家紛紛抬頭看著這些製造快樂的小天使。

“圓的`、方的,紅的、紫的,多美麗的煙花呀,真像黑夜裡的彩虹。”我禁不住大聲喊起來。

興奮的我,蹦來跳去。忽然覺得腳下有什麼東西好舒服!低頭一看,原來是鵝卵石。在煙花映照下,簡直成了一顆顆耀眼的珍珠瑪瑙。

大約過了個把小時,煙花結束了。我們也離開了廣場,來到峙山公園。登上山頂,眼前有一座寺塔。於是便有了想去瞧瞧的意願。誰知,來到塔門前,卻見有人在賣票收錢,所以我的希望也就落了空。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不停地埋怨著龍燈馬燈沒見著,寺塔沒瞧成。不過看到五彩繽紛的煙花,這也足夠讓我幸福一整夜了。

元宵節的風俗5

“咚咚咚,咚咚咚”,外面鑼鼓喧天、張燈結綵。今天是元宵佳節,我要看燈去!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了大街上。只見大街上人山人海,各式各樣的花燈早已擺放好,把整個大街照得如同白晝。我被吸引到一隻金光閃閃的牛燈那裡。這隻“金牛”頭戴一朵大紅花,牛角上掛著中國結,非常喜慶。在中國,耕牛象徵著五穀豐登,象徵著勤勞。站在“金牛”前,我許了一個願:祝願農民伯伯今年又有一個好收成,祝願我們祖國的經濟牛氣沖天。

我又向西邊走去。嗬!好漂亮呀!只見一個個走馬燈呈現在我眼前。走馬燈上裝飾著蓮花、菊花,還掛著好多盞紅燈籠,非常精緻,格外漂亮。我們的祖國不就像一匹在草原上奔騰的駿馬嗎?

我順著人流往前走。那邊人頭湧動,那麼多人在幹什麼呀?我快步走過去,好不容易才擠到裡面。原來是秧歌隊呀!人們打扮成孫悟空、豬八戒、唐僧等好多人物,演繹著取經路上的種種傳奇。我覺得創作者構思巧妙,獨具匠心。這一神話故事的`再現,不正是鼓舞人們在世界經濟蕭條時勇於克服困難、奮鬥進取嗎?

正在我欣賞這精彩的表演時,又被一陣陣悠揚的音樂和一陣陣歡歌笑語吸引過去。我看到前面搭建了一個漂亮的舞臺,臺下人頭攢動,觀眾圍得是裡三層外三層。臺上,演員們正在唱歌跳舞,好不精彩,好不熱鬧!他們在歌唱祖國取得的偉大成就,歌唱人民富裕安康的新生活。同時,也在祝願祖國未來20xx年裡取得更輝煌的成績。

看著這一幕幕場景,我感慨萬分。20xx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週年,這30年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單是2008年中國就發生了很多大事,備受世界矚目。百年一遇的雪災,5·12汶川大地震,祖國蒙受空前災難,遭受了重大損失。但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眾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國人民永不言敗的精神。“神舟七號”發射成功,並出色地完成了高難度的太空行走,展示了我們祖國高超的科技水平。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輝煌的20xx年過去了,我們進入嶄新的20xx年,祝願家鄉五穀豐登,祖國蓬勃發展,世界友好和平!

元宵節的風俗6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四處傷害人類和牲畜,人們組成一個隊伍去打它們。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被不知情的獵人射死了。

天帝十分憤怒,立即傳旨讓天兵在正月十五這天到人間放火,把人們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知道了,她不忍心,立即來轉告人類,人們大驚失色。最終,一位老者想出了個辦法:正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這樣天帝就會以為人們被燒死了。

在正月十五這天,天帝往下一看,人間一片火光沖天,天帝笑著走了。人們為了慶祝騙過天帝,每年正月十五大家都會掛燈籠,放煙火來慶祝這個日子。

元宵節的重頭戲都在晚上。到了下午,天剛剛黑的時候,這一條街都燈火通明,舉行猜燈謎的活動。每一條燈謎都貼在燈上,如果有人猜出來的話,就把那條燈謎摘下來。小孩們都很愛比誰猜的燈謎多,最多可以獎勵一個糖果大禮包。

看完花燈就到了我家鄉最具有特色的風俗:吃元宵,我們經常在家自己做。首先先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一點的立方塊。媽媽和舅媽在那兒做著,我們這群小朋友卻等不及要吃了,紛紛上前幫忙。我們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裡,倒上江米粉,“篩”起來了。那個大機器抖動著身子,媽媽告訴我們:“餡料在相互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粘到了餡料的表面形成了元宵。”媽媽邊說邊清理桌子,“元宵寓意著團圓吉利,表達了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

桌上的菜和元宵漸漸減少,我挺著肚子倚在牆邊,筷子浪漫地擺成了個十字。

“離家三裡遠,別是一鄉風。”雖然我在大城市學習,但我應不忘初心,好好學習,長大後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

元宵節的風俗7

關於最全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由來已久,現在一般認為是起源於漢朝。漢代皇帝信奉佛教,佛教有在正月十五點燈觀舍利子祈福的習慣,換地推崇佛教,就命令從宮廷到民間在這一日都點燈。這就逐漸形成了元宵節的雛形。後來漢武帝將祭祀“太一”的活動也定在了這一天,有了祭祀神靈的活動加持,元宵節開始被人們重視。

元宵節作為一個節日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成長擴充套件。形成於漢代,在唐代時因為國力強盛,不論京城還是城鎮都流行掛燈,滿城火樹銀花是唐朝人最喜歡的繁花盛景。元宵節作為燈節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宋朝的元宵節已經發展成最熱鬧的狂歡節,彩燈無數,煙花如星雨。

元宵節作為新年的延續,是過年慶祝活動的'最後一個高潮,觀燈、吃元宵、放煙花、舞獅子等,大家慶祝大地回春,也是預先慶祝一年風調雨順。

關於最全元宵節風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2、鬧花燈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

3、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4、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華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5、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

6、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7、劃旱船

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划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於中國很多地區。

8、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9、逐鼠

逐鼠是一項元宵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始於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10、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11、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12、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元宵節的風俗8

什麼是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古代稱為“上元”,其夜則稱“元夜”、“元夕”或“元宵”。我國古代的歷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係,每月十五日必逢滿月,叫做“望”。滿月象徵著團圓美滿,在正月十五人們迎來了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這一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據《史記?樂書》記載,早在西漢初期,宮廷中就有了正月十五祭祀太乙神(天帝),祈求福佑的禮儀活動。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

元宵節花燈,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著春天的到來,人們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以示祝賀。

元宵節民間風俗習慣

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象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的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這也是人們用來消災祈健康的一種活動。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在元宵節之夜,很多婦女就會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就樣就能祛病延年。元宵節這天單身的朋友利於多走動,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情感運勢。

捏生肖

捏生肖是山東榮城的風俗習慣。一般以黃豆細面作材料,生肖的姿態可以即興發揮,只是都要配上一些蔬菜的種子和葉子,象徵“五穀豐登”。生肖背上都背一個燈碗,碗中盛油,再插上一根纏著棉絮的小棍兒,俗稱為“要捻”。到元宵夜盛在盤子裡一齊點燃,大家圍著觀看,希望爆出燈花,燈花越大越吉利,預示來年大豐收。並且,誰的生肖燈燃得時間最長,就預示著新的一年將鴻運當頭、健康平安。

元宵養生“3宜”

1、宜“春捂”

雖然過了最冷的冬季,迎來了春季,但保暖工作還不能鬆懈。在這段時間天氣變化不定,並且也是全年寒潮來襲最多的時節之一,我們常說的“倒春寒”就是最好的例子,其寒冷程度不比冬季差,更何況在民間還有“春寒凍死牛”的說法。

因此,即使春季氣溫有所回升,但衣服還是不宜脫減,還是要穿得和冬季一樣厚,還得繼續進行春捂防春寒,以免讓身體受寒生病。更何況春節流感比較流行,很多人冬季沒感冒,但到了春季卻感冒了,這就說明了對防寒保暖工作的忽視,從而給身體健康造成了傷害,這樣也更加說明了“春捂”的重要性。

2、宜適當運動

在元宵這段時間還很寒冷,但已經是春季了,氣溫會緩慢的上升,這時候進行適當的運動是很有必要的。適當的運動能夠幫助提高身體的免疫力,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打好身體基礎和預防感冒生病的情況的發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還很冷,運動的時候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如果身體出汗了要即使洗澡並更換衣服。如果覺得外面太冷,可以在室內做一些簡單的運動來鍛鍊身體,也可以做一些伸展運動,來喚醒身體,提高身體機能。

3、宜養精神

在春季,是養肝的好時節,這時候春氣通於肝,肝喜調達疏洩,惡抑鬱,也就是說這時候要注意養好自己的精神,以此來達到養肝,調養身心,促進身體健康的作用。

在冬季,很多人難免情緒壓抑,精神容易萎靡,但春季是萬物甦醒,春回大地的時節,這時候人的情緒和精神都會有好轉,這時候把握時機養好精神,對身心健康很有幫助。

而要想養好精神,平時要少生氣、少憂愁、少思慮、少嫉妒等等,要靜心養性,這樣才能使得肝氣通暢,有益身心,為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元宵節的風俗9

窗外下著濛濛細雨,風輕輕地不停飛過。雖然是快到春天了,但還是有些寒冷。

我和妹妹都還在酣睡中,但外婆可睡不下了,早上四五點起來做起了菜羹。菜羹中的食材比較隨意,但絕不能少。可以放各種蔬菜,各種菇類,各種肉……切成丁,讓菜羹變得更加很濃稠香美,嚐起來鹹鹹的,熱乎乎的。寒冷的早晨有這樣的`早餐,是多麼的幸福啊!

外婆在樓下慢慢攪著菜羹,發出的香氣把我和妹妹從睡夢中喚醒。我猛地跳起來,胡亂把衣服穿好,也不管寒冷了,衝下樓後就聽到菜羹在鍋中“啵啵啵”的沸騰。香氣不斷從鍋裡湧出,直撲我的臉龐,我興沖沖地問外婆:“菜羹好了沒?”外婆慢悠悠地說:“還沒好。”等一會兒才好。

隨後妹妹也跑了下來,揉了揉睡朦朧的眼睛,奔到鍋前說:“菜羹真香!”外婆又說:“是啊!熬的越久越香。”妹妹搬了把椅子踩在上面,掀開鍋蓋,熱氣向上一衝,妹妹眯住眼睛,看到鍋中的豆子都被煮爛了,肉也煮得十分鬆軟,青菜已不知了去處。水很少,很濃稠,香氣迷人。

妹妹看好後說“那讓它多熬一會兒吧”便拉著我的手出去玩了。過了幾分鐘又跑回外婆旁邊問:“好了嗎?”“沒有。”於是又出去玩了。過了兩三分鐘又回來問。外婆依舊說沒好。妹妹來來回回好幾次,外婆總是說沒好。等到爸爸媽媽睡眼朦朧地走下來,外婆才喊開飯了。菜羹熬得更加濃稠,是比飯店裡的還要好。桌上總有剩下的幾顆湯圓吃不掉。妹妹舔舔碗中的菜羹,又舔舔嘴巴,舔舔嘴脣上的剩菜,滿意地拍拍肚皮跑出去玩了。我和爸爸媽媽,外公外婆是吃得不能再吃了,癱坐在椅子上。

這菜羹據說是以前戚繼光抵禦倭寇時,沒有了軍糧,百姓們把自己家的糧食拿出來,燉成一鍋給戚繼光和戰士們吃。於是這菜羹就流傳了下來。

再出門,去外面逛逛。天已退去了紫黑色,換上了金黃色的錦衣。這幾碗菜羹提前溫暖了春天。

元宵節的風俗10

元宵節起源於西漢王朝。相傳漢惠帝死後飛揚跋扈呂后篡權,任用了大量呂氏親信,宦官當權。呂后死後,公元前179年,漢文帝在老忠臣協助下登基,博採眾議,在正月十五這天,一舉掃除了諸呂殘餘勢力。因古代“夜”與“宵”同義。正月又叫“元月”,為了紀念正月十五這一天,漢文帝就將此日定為“元宵節”。從此,經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時,為顯示大唐興盛,國泰民安,逐沿用舊俗,每到“元宵節”這天,張燈結綵,歡慶狂歡,“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使這一節日更加興盛。

每個地方都有過元宵節習俗,下面我就把我所在城市過元宵節習俗寫個大家,好嗎?

每當過元宵節,人們都會想起一句古話;“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一天,是讓在五湖四海親戚、朋友相聚時候。在這一天裡每個人都要吃上一碗熱騰騰湯圓。路邊彩燈各式各樣,張燈結綵。有魚燈、有白菜燈、有蓮花燈、有龍鳳燈等等。區政府廣場霓虹燈裝點得向仙境一樣,再舉頭望去,那在天空中你追我趕禮花。就彷彿飛到在某種境界中。

啊!多美元宵節呀!

元宵節的風俗11

元宵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常年幽居於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定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來燒長安,要想逃過劫難,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漢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終於與家人團聚。就這樣形成了元宵節,在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在這一天,我們家也要包湯圓,在揉完面後,就輪到我大展身手了!

我把面揉成一個個小劑子,用勺底在麵糰上壓出一個坑,再舀一勺紅糖塞進去,然後把面劑子搓成球,最後貼著鍋邊小心地放進去,一個湯圓就做好了!

在做了許多個這樣的湯圓後,終於到了品嚐湯圓的時候了,只見一個個香甜軟糯的湯圓被盛到了碗中,讓人垂涎三尺。

“唔,這是什麼?”我從嘴裡吐出一個硬幣,“湯圓裡怎麼會有硬幣?”

“湯圓裡包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寓意,包芝麻代表芝麻開花節節高,包紅糖寓意甜甜蜜蜜,包花生寓意早生貴子,包硬幣寓意財源滾滾。”爸爸笑了笑,“看來你要走大運嘍!”

“那湯圓和元宵有什麼區別呢?”我追問道。

“湯圓是包出來的,表皮光滑黏糯,元宵是滾出來的,表皮乾燥鬆軟。湯圓是把糯米粉和成麵糰,包上各種餡並搓圓,元宵是先做好固體的餡並切成小塊,蘸水後在放滿糯米粉的篩漏上滾成球。”媽媽回答了我。

吃完飯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賞花燈。有的是帶褶皺的`圓形花燈,像炸得焦黃的丸子,有的是紙折的長條形花燈,賽兩條游龍,有的剪成了動物模樣,好似一張張立體年畫……

團圓、熱鬧、快樂的元宵節就這樣結束了。

元宵節的風俗12

"我的家鄉在江南,元宵節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節是每年的第一個滿月之日,也就是農曆正月十五。我從小聽爸媽講,吃元宵是一個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有很多關於元宵的歷史傳說。宋代周必大的《元宵煮浮圓子詩》裡也寫道“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吃元宵,意喻著每個家庭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在江南,最好吃的“元宵”當屬寧波產的了,據說是從宋代開始流行開來的。“元宵”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江南做生意的人還叫“元寶”呢。元宵也就是湯圓,有甜的和鹹的,素的和葷的,風味各異。可湯煮,可油炸,可蒸食。

元宵,我最喜歡吃媽媽做的`,一年之中也只有元宵節,媽媽才會親自做一次,平時吃的都是在超市裡買的寧波湯圓。我家的湯圓有芝麻餡的,有豆沙餡的,媽媽做的豆沙餡裡還加了玫瑰和棗泥,芝麻餡加了桂花,少了甜膩,多了花味的清香,還有紅棗的清甜,營養豐富又可口。

今年的元宵節,我們一家人做湯圓,我也動手學習包和煮,吃元宵自然就增添了很多樂趣。元宵節前一天,媽媽就準備好了餡,爸爸準備好了皮,我們包好放冰箱裡凍著。元宵節的清晨,我負責煮好,給爸媽端上兩碗。別說煮湯圓也有講究,媽媽說要開水下鍋,不然會黏糊一起。我按照媽媽說的方法,把一個個凍的硬硬的小白胖子放進沸水裡,看見鍋裡的小白胖子一個擠著一個,從下沉到浮起來,從硬變成軟。白裡透紅的一看便知是豆沙餡的,是媽媽愛吃的;白裡透黑的,是我最愛吃的黑芝麻餡的。一個個湯圓翻滾著,我吞了吞口水,早晨的胃口就這樣被這香甜味打開了……

我喜歡元宵的香甜可口,喜歡元宵的白如羊脂,但我更喜歡吃元宵的那份歡樂與祝福。祝福祖國大江南北,家家戶戶,健康平安,幸福團圓。"

元宵節的風俗13

時光飛轉,正月十五又在元宵的香甜中匆忙地來趕赴這團圓的盛會。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這個歷久彌香的傳統佳節不但沒褪色,而且愈發的蓬蓽生輝。

元宵之夜,千家萬戶都被團圓的喜悅所包圍著。大家一家人圍坐在桌子邊上,碗裡漂浮著白白皙嫩的元宵,騰騰熱氣暖著每一個人的心。父親指著它們說:“吃元宵的知識也有不少,四個四喜臨門,八個代表八面玲瓏,十個代表十全十美。它們可是寄託著大家無數的心願呢!”攜帶這部分美好的祝福,品著嘴裡入口即化的'甜蜜,大家家的猜燈謎比賽也拉開了帷幕。

母親不緊不慢地讀出了謎面:“天女散花,打一新詞。”我腦筋一轉,竟與父親同時報出了正確答案:“高花費!”母親讚許地址點頭:“很好嘛,腦袋非常靈活,每個人獎一個元宵!”我暗自得意:這個我在網上看過,現學現用。下面,我也嘗試了一回考官的滋味:“無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詞。”這下可把父母給難倒了,我搖頭晃腦地公佈了謎底:“哈哈,不知曉了吧!是‘感謝’。”聽了這個答案,他們你看我,我看你了一會兒,隨即,銀鈴般的笑聲便久久縈繞在我家上空。這個時候,絢爛的煙花綻開了笑靨,映得人間溢彩流光。彷彿在點綴元宵佳節,又彷彿是在慶賀虎虎生威的嶄新的一年。

元宵節歷史悠久,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是國內很有名的傳統節日。它的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進步而擴充套件的。起初只不過白晝為市,夜間燃燈,到了清代才增加了舞龍、舞獅、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流傳到今天。這個傳統節日是大家情感的一種載體。它讓平常不可以常常見面的親朋好友們能有一個機會聚在一塊,共享天倫。傳統食物元宵那圓圓胖胖的形象就是含義著一家人能幸福美滿,那餡兒也被人甜到了心裡,不由地對將來一年充滿了期望與信心。

元宵,你是國內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你讓無數外國友人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古色古香;元宵,你是聯結大家情感的一座橋樑,你讓常年出家在外的人感受到了親情與友情的溫馨;元宵,你是閃耀在雄雞心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你讓炎黃子孫為古老而富有魔力的祖國感到驕傲與自豪!啊,我愛大家的節日——元宵!

元宵節的風俗14

按照溫州的習俗,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總要舉行一次燈會。

在正月初七、初八,溫州各地便進入燈會準備。在永嘉郡城,除了小巷子外,都要搭建“鬆棚”。話說這燈會,是溫州正月裡規模最大的群眾性民俗文化活動。

燈會真熱鬧。各個鋪子都要掛出幾十甚至幾百盞燈來:珠燈、挑燈、漁燈、百鳥燈、布龍、首飾龍、拼字龍……琳琅滿目,讓人看不過來。萬千燈火加上夜色的繁華,交織成了燈火輝煌、人聲鼎沸的景象。

燈會中最有意思的就屬鰲江大龍,這可是燈會裡的重頭戲。許多外地人跑到鰲江來,就是為了來看抬大龍。據說這大龍是鰲江人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魚蝦滿倉或是慶祝豐年而盛行的,它兼具歷史、人文與藝術價值,還在20xx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這大龍約有三四間房那麼大,要一百多號人來抬。抬龍者身穿紅服,頭戴金帽,十分顯眼。龍口中的舌苔上躺著一顆明珠,上脣的背面是一座小亭子。龍身有著金燦燦的鱗片,與抬龍者的金帽相映成趣。四周黑壓壓一片:男人、女人、小孩、老人,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到處是相機“咔嚓”“咔嚓”的聲音,到處是閃光燈發出的亮光,到處是議論聲。

在燈會中,總會有小販擺攤兒賣湯圓。湯圓可是元宵節非吃不可的食物,象徵著“團團圓圓”。把湯圓下進鍋裡,讓它們在鍋裡“咕嚕咕嚕”地待著,單看它那白白胖胖的樣兒,聞聞那種清甜的香味,就夠你口水直流三千尺了;何況是,一大碗一大碗地盛上,大勺大勺往嘴裡送呢!把一兩粒湯圓送進嘴裡,頓時脣齒留香,生出甜甜糯糯的感覺來,咬開湯圓的皮,裡面便流出湯圓的餡兒。可能是芝麻的.、紫薯的、花生的、還可能是紅棗的……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無論它是什麼餡兒,都非常之美味。

元宵節就這樣在湯圓的香味、在燈火、在大龍的歡送中走向尾聲,但我們仍然期待著下一個元宵節。

元宵節的風俗15

愉快的寒假過去了,然而正月十五觀花燈的情景仍然浮現在我的眼前,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那天傍晚夜幕降臨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跟著父母到勝溪湖森林公園觀花燈了。來到勝溪湖森林公園門口,我就目瞪口呆了:路上的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如果你要過馬路,那就得等很長時間。還有街道兩旁幾乎沒有人走的地方了,全都停滿了車。

我們進了大門,迎面而來的是“鼓樂隊”。他們雖然不是真人,但是你聽,那鑼鼓仍然敲得鏗鏘有力,打得有條不紊。看,幾頭獅子正在陣陣鼓樂聲中時而搖頭擺尾、爭奪繡球,玩耍遊戲,時而豎起身子,騰空而起,威風凜凜......

繼續往前走,只見小道上人山人海,花燈輝煌,熱鬧非凡。花燈的樣式可多啦,有孔雀燈、二龍戲珠、老鷹燈、金牛爭霸燈,有氣勢巨集偉的九曲黃河陣,栩栩如生的九龍壁,還有造型新穎的“三國演義”、“西遊記”、“二十四孝”。各式各樣的花燈絢麗多彩、不計其數,真是令人眼花繚亂啊!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福娃燈。雖然奧運會已經過去了,但是那壯觀的景象卻永久地刻在了我心中。它仍然是中國人民的驕傲!這個福娃燈由五個奧運福娃組成,它們分別是: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貝貝是條小魚,晶晶是隻大熊貓,歡歡是個火娃娃,迎迎是隻藏羚羊,妮妮是隻小燕子,大意是“北京歡迎你”。在彩燈的照耀下,五福娃向我們頻頻點頭、招手,好像在祝福大家牛年吉祥!有的孩子跑到上面玩耍嬉戲,大人則手舉照相機或手機把這一美景拍下來。

還有九龍壁也很不錯:九條龍栩栩如生,神采各異,巨龍的騰飛也象徵著我們孝義市在飛快地發展著。

月亮漸漸西下,但觀燈的人們仍然絡繹不絕,各種彩燈象滿天繁星大放光芒,這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情意濃啊!

又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元宵節,大街上張燈結綵,到處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一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公共汽車早已被擠得水洩不通。

好不容易來到了廣場。哇!眼前的景色讓我驚呆了,各種各樣的花燈。設計新奇。造型各異。你瞧,那荷花,粉紅色的花瓣就像仙女的裙子,荷葉展綠疊翠。渾圓寬闊。碧盤滾珠。皎潔無暇。

因為今年是牛年,所以大部分花燈都以牛為主題。你看,那頭滿身金黃的金牛,頭微微抬起,仰望著夜空,好像在欣賞著這輪皎潔。圓潤的明月,美麗的夜空,祝福人們在牛年裡牛氣沖天,財源滾滾,心想事成。

我們慢慢地往前走,一盞盞絢麗多彩的花燈相繼展現在我們眼前:天女散花,可愛的米老鼠,柳州全景,紅鯉魚……真是美不勝收!

看著這些花燈,我真佩服設計師獨特的想象和精湛的手工。

九點多鐘,在廣場上,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哇!好像的夜空。

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想一顆顆拖著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夜深裡,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正月十五晚上8點剛過,職工家屬們就扶老攜幼,呼朋引伴,聚集到礦鐵路涵洞附近和水上公園南門處,準備提前“搶佔”有利地形,選擇最佳角度觀賞即將拉開帷幕的焰火晚會。大家不時仰望夜空,低頭看看手錶,盼望著“焰火時刻”的到來。

8點30分,我礦迎元宵焰火晚會正式拉開帷幕。色彩繽紛的煙花如同春花怒放,把鳳凰山礦夜空裝點得璀璨奪目,霎時間,整個礦山變得流光溢彩,宛如一個光的世界。每一組煙花的綻放都引來一陣歡呼與驚歎,一組又一組煙花變幻著的色彩無不牽動著人們的目光,引發著人們的想象與思考。

焰火晚會結束後,我礦還在水山公園點燃了象徵希望和和諧的萬響長鞭。

本次焰火晚會旨在慶祝元宵佳節的到來,充分展示20xx年我礦各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讓全礦職工家屬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元宵節。此次焰火晚會持續近30分鐘,共燃放煙花千餘枚。整個焰火晚會秩序井然,沒有發生任何不安全事故。

正月十五晚上8點剛過,職工家屬們就扶老攜幼,呼朋引伴,聚集到礦鐵路涵洞附近和水上公園南門處,準備提前“搶佔”有利地形,選擇最佳角度觀賞即將拉開帷幕的焰火晚會。大家不時仰望夜空,低頭看看手錶,盼望著“焰火時刻”的到來。

8點30分,我礦迎元宵焰火晚會正式拉開帷幕。色彩繽紛的煙花如同春花怒放,把鳳凰山礦夜空裝點得璀璨奪目,霎時間,整個礦山變得流光溢彩,宛如一個光的世界。每一組煙花的綻放都引來一陣歡呼與驚歎,一組又一組煙花變幻著的色彩無不牽動著人們的目光,引發著人們的想象與思考。

焰火晚會結束後,我礦還在水山公園點燃了象徵希望和和諧的萬響長鞭。

本次焰火晚會旨在慶祝元宵佳節的到來,充分展示20xx年我礦各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讓全礦職工家屬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元宵節。此次焰火晚會持續近30分鐘,共燃放煙花千餘枚。整個焰火晚會秩序井然,沒有發生任何不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