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七年級清明節大全故鄉的清明節

節日慶典 閱讀(1.64W)

傍晚的時候,兒子終於從外面回來了,頭上戴了用青青柳條編織的草帽,手裡舉著一束粉紅的桃花。臉上飛揚著滿足與興奮:“爸、媽,我回來了!”他將古董架上那個落滿灰塵的花瓶裝滿水,一邊輕輕地將花束插在花瓶裡,一邊衝著我們說:“今天玩的真開心啊!清明節我和朋友們還要去郊遊、去放風箏呢!”

七年級清明節大全故鄉的清明節

清明節?喔!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要到了!要不是兒子這麼一說,我還真未留意馬上就是清明節了呢!看著那一束散發著淡淡幽香的含苞欲放的桃花,我忽然憶起童年時在故鄉度過的一個又一個清明節。在那個遙遠的小山村,我的父老鄉親又該忙著插柳了吧?

記得小時候,我老家村東的鯉龍河兩岸搖曳著許許多多的柳樹,每年清明時節,春波乍現,料峭的春風裡便有茸茸的嫩黃嫩綠的柳芽冒出來,枝柯都象咕嘟著小嘴巴,不幾天,暖洋洋的風一吹,再趕上一場夜雨,那些柔嫩的枝條便軟軟地垂下來,在晚風裡斜斜地拂盪,婆娑起舞。

清明這天,天剛矇矇亮,生產隊長就站在村口那盤石碾上,將雙手喇叭般支在嘴上,面對著半個村子喊:“上工了!——,到河邊栽樹了!” 嘹亮的聲音在村子裡迴盪。不一會,整個生產隊的男女勞力便按照頭一天隊長的安排,各自攜了工具,排著長長的隊伍到河邊去栽樹。那時侯鯉龍河岸邊的村莊每年都要在沙灘栽樹,但卻從來不用樹苗,他們是將大柳樹上的札枝砍下來,修裁成米多長的枝幹,然後直接插到沙灘裡去。鯉龍河的水土非常適合柳樹生長,別看這些樹苗沒有根,但卻都能夠很快蓬蓬勃勃地生長起來。

我們一幫孩子跟在栽樹人的後面到大沙河裡去,那碧玉妝成的柳枝搖盪著我們幼小卻充滿幻想的心。等大人們“嗖嗖嗖”地爬上樹梢,用斧頭砍下那些札亂的樹枝,我們就一哄而上,任意地折著自己喜歡的嫩柳枝,隨手擰出或長或短、或粗或細的柳笛兒。那短笛吱吱,清脆悠揚;那長笛嘟嘟,嗚咽低迴。我們盡情地吹奏著自己手裡各式的柳笛,嗚嗚哇哇,一會兒,平展的沙灘上就象來了合奏隊。我們用那些細小的枝條纏成草帽戴在頭上,然後抱一些回到家,母親便把它們一簇簇分開來,有的插在屋簷、門框上,有的則放到磨眼、鍋臺上。 吃罷了早飯,揣上母親為我們染的紅雞蛋綠雞蛋,帶著自制的或者從集市上買來的風箏,興沖沖地來到野外的麥田或空地裡。孩子們迎著風,手舉風箏,一邊小跑,一邊放線,當那風箏的翅膀和尾巴都漸漸被風吹起來,只要一鬆手,風箏便順風扶搖直上,一會兒便升上了高空。各式各樣的風箏在藍天中臨風翱翔。一收一放地牽著它,欣賞著它在天空中迎風飄舞的颯颯風姿,不禁心曠神怡。

因為老家是風箏之鄉,清明時節放風箏是一項十分活躍的活動,集市上各式各樣的風箏都有人出售,有孫悟空、豬八戒型;有蜜蜂、蝴蝶型;有雄鷹、飛鳥型真是應有盡有,但那時侯我家很貧困,父親根本不捨得花錢為我們買個好看的風箏,我的風箏都是自己製作的六角、八角型,它造型樸素,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先用幾根竹片紮成框架,然後用紙糊上,再貼兩條寸把寬、尺把長的紙尾巴就大功告成了。我悄悄從母親的針線笸籮裡,拿兩個她用來納鞋底的白絲線球,我的風箏就可以高高地在天空中飛翔了!

清明節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上墳,祭奠祖先。這是清明節最溫情而又最令人憂傷的民俗。清明前一天民間叫做寒食,鄉人們一大早起來便匆匆地趕到自己的祖墳上去為安息在黃土地下的祖先掃墓,其實也不是掃,只不過是在墳墓上添上新土,修繕一下那堆黃土的形狀而已,天過正午才是祭奠的時間。女人們將祭品準備妥當:一盤點心,一盤水果,一盤水餃,一壺老酒,一刀黃紙。然後就是男人們拽著子孫去上墳,一般是不用女人到墳上的,這大概就是農村重男輕女最明顯的體現吧!供品擺到墳前,上墳的人在墳頭壓上一張黃紙,然後垂手靜立墳前默哀一會兒之後,就跪在地上燒紙,口裡一邊唸叨著讓祖宗收錢使,一邊企求祖宗保佑全家老少平安,那神情,無比的虔誠恭敬,滿懷了深深的思念

如今的鯉龍河,過去那寬寬的河面早已瘦成一條彎彎的線,沙灘被採沙人挖的一片狼籍,

寬闊的長滿柳樹的岸也已變成窄窄一條堤壩,沿岸的柳樹也少見了。我那兒時的夥伴有的在小村裡娶妻生子,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歲月的風沙過早地將他們磨蝕成乾瘦的小老頭了;有的則象鄉村放飛的風箏愈飛愈遠,最後飄落到遙遠的城市,留給鄉村的只是那棉線一樣縷縷的牽扯不斷的無盡的思念。那些牽了兒孫的手去祖墳上祭奠祖宗的老人,多半也讓一堆黃土掩埋了,就象我的父親,他曾多次拽著我去給他的父親上墳,現在也只能由我牽了兒子的手去祭奠他了

又是一年清明節,該是“遊子尋春半出城”的日子了,飄落到這座小城裡的我突然感到莫明的孤獨,在這裡,我沒有過多的親人,也沒有過多的朋友,我不願到到外面去,但我期望著兒子能夠走出去,放飛他心中的夢!

七年級清明節大全故鄉的清明節 [篇2]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在>我的家鄉,清明節除了祭奠祖先外,更有說不完的樂趣。

頂雞蛋是我們在清明節這天孩子的必玩專案。兩個孩子,各自持一個雞蛋相互撞在一起,誰的破裂就失敗了。比賽時,孩子們會圍在一起為自己支援的>小夥伴助威吶喊,贏得一方興高采烈,覺得充滿面子,失敗的一方則想盡辦法尋找一個更優秀的雞蛋贏回這局,當然失敗了一方的雞蛋仍然是屬於自己的。

盪鞦韆。這是清明節種最富有挑戰性的習俗。在農村裡,大人們在兩顆蔥鬱的大樹間繫上一根繩子,這就變成了孩子們天然的遊樂場,當你走在村間的小路上,時不時就會聽到孩子們傳來的歡聲笑語,那種淳樸的樂趣足以讓所有人砰然心動。記得小時候我怕高,總不敢玩,但是,哥哥們全然不顧我的意思,總是將我抓到鞦韆上推的很高很高,現在想起來是那樣溫馨>幸福。

摘榆錢。清明時分,萬物開始回春,這時榆錢樹上掛滿了鮮嫩的綠葉,這時候是男孩子們展現自我的時刻了。女孩們會央求男孩子們為他們摘下樹葉,這時候男孩們會鼓起全部力氣,象只小猴子般爬上樹去,將一串串晶瑩剔透的榆錢葉投到女孩的懷裡,女孩們歡天喜地,男孩子們則“趾高氣昂”,當然千萬別忘記品嚐榆錢頁那粘粘的、清香甜潤的味道還有那香噴噴的蒸榆錢窩窩。

可惜的是,清明節裡很多風俗正在被人們漸漸淡化或者遺忘,使得一些簡單的風俗趨於疏遠,雖然,我們家鄉傳統的風俗樂趣較之今天發達的文化生活方式,顯得過於簡單、落後,但是,那裡面存著更多的質樸的純真,我們有必要儲存它,傳承它,清明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理應珍視他,傳承他,讓我們的兒孫也能夠體味到那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