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元旦有哪些風俗習慣盤點介紹

節日慶典 閱讀(1.6W)

元旦是新年的開始,世界上很多國家把1月1日作為元旦,各國在這一天都會提前做好元旦放假安排,慶祝元旦習俗也各式各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世界各地元旦的風俗習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元旦有哪些風俗習慣盤點介紹

  世界各地元旦的風俗習慣

英國:元旦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這一點跟中國的春節習俗相似。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除夕拜訪親人等元旦習俗。

日本: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陽,接著去神社參拜,或互相向親友問好。他們稱元旦為“正日”。在這一天,他們的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麵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3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即在新年第一天,不許對人生氣,發脾氣。一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要相抱大哭。這是因為,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達自己對歲月的感嘆。更有些地區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這段時間都不進食。

巴拉圭:巴拉人為了慶祝元旦的到來,在每年最後五天定為“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元旦佳節。

蒙古:在蒙古,元旦一到來,蒙古老人就會裝扮成牧羊人,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

保加利亞:在元旦這一天,在親朋好友家用餐時,如果誰打噴嚏,他就會給主人一家帶來幸福,主人就會把自家的一隻羊、牛或馬駒送給他,以祝願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巴西:在巴西,元旦這天舉行登山“尋福”活動。在這一天,人們高舉火把,蜂擁登山,爭先恐後不畏艱險地尋找罕見的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巴西農村還有一個獨特的風俗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這天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特別,他們則以禁笑來過元旦。他們一年有18個月,每個月20天。每年的最後五天就是元旦,這5天時間是不準笑的。

巴基斯坦:在元旦這天,人們手拿紅粉,出門見到親友,道喝新喜,互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新年吉祥如意。

阿根廷:阿根廷人則把水當成是最聖潔的。每逢元旦,便以“新年浴”洗去身上的一切汙穢。

阿富汗:每年元旦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此外還有蘇格蘭、西班牙、比利時、土耳其、阿根廷、古巴、哥倫比亞、泰國、德國、埃及、朝鮮、新加坡、義大利、伊朗、法國、瑞士、希臘、羅馬尼亞等等的一些國家他們會做元旦放假安排,元旦習俗也都非常有特色。

  中國各省市元旦的風俗習慣

一、福建省

廈門人元旦出門前,都得當空拜禱玉皇大帝,稱為“祭神”。清晨祭神用鮮花素果,中午祭神則用牲醴,及一碗春飯。春飯就是在白飯上插上紅紙做的春花。閩音 “春”與“剩”諧音,春飯是取其“年年有餘”的好口彩彩。漳州初四稱為“接尪”,除了進廟燒香外,還要預備一個糖果糕餅盒,叫做“薦盒”、供上在廳上迎神下降。

二、江蘇省

江寧縣元旦貴家於房門口貼畫雄雞。吳縣多於元旦至通元寺禮拜觀音大士。蘇州習俗:元旦一早開門要於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級”。清晨出門,要遵循黃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併到城隍、土地等廟去燒香,必歷經十廟乃止,稱為“燒十廟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爐中燒巨煤墼,稱為“歡喜團”。準安人傳說,吃湯糰可以接財神,所以從大年七年級清晨就開始下湯糰,直到元宵,天天都有湯糰吃。武進縣婦女元旦剪松柏枝,繞以紅絲,戴在髮髻上,據說可以長壽。

三、四川省

成都人元旦不吃飯,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麵以祈求閤家團圓,福壽綿長。劉閣等地於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團年飯。成都人則於人日遊西郊的杜甫草堂。長壽縣元旦於門外燃九支臘燭,稱為“九品燭”,以敬天地。

四、浙江省

烏程縣元旦以長竿束草於上,點火燃燒,並敲鑼打鼓,稱為“慶田蠶”。又點天燈於竿上,直至三月三日止。寧波元旦祭祖後要吃豆粥。晚上要關門前,再於一次“關門炮”。紹興新年以“茶碗茶”待客,裡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桔,同時用茶葉蛋待客,稱為“捧元寶”。

  元旦的由來

每年公曆的1月1日,是新的一年的初始,中國人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元旦"一詞至今在中國已沿用4000多年。

"元旦"一詞,是中國古代的"土產".在中國夏朝時候產生了"夏曆",就是現在的"農曆",規定以農曆的正月七年級為"元旦".

在中國漢語中,"元旦"是個合成詞,"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天亮或早晨。殷商時代的青銅器皿上,就已有"旦"的象形字。"旦"的上面是個"日",表示一輪圓圓的太陽;下面是個"一",表示地平線。"日"與"一"合在一起,即太陽躍出地平線,冉冉東昇。古人創造"元旦"一詞,含義很美,奇巧精妙。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決定採用公曆,把1912年1月1日定為民國元年一月一日,但當時還不叫"元旦".

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從新中國成立之日起,我國曆法採用世界通用的公曆紀元。從此,正式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七年級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