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實用】三月三作文合集9篇

節日慶典 閱讀(1.53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月三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三月三作文合集9篇

三月三作文 篇1

一天早上爺爺說帶我去地裡割薺菜,我說:“為什麼要去割薺菜呢?”爺爺說:“因為今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人人都要吃地菜煮雞蛋。”

聽說三月三是地菜煮雞蛋的節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人們說這是一種傳說,有二種諺語是“農曆三月三,薺菜當靈丹”,“春食薺菜賽仙丹”。

王母娘娘說要派觀音娘娘去幫他用薺菜煮雞蛋,因為農曆三月三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每個人都要吃地菜煮雞蛋。

後來,我就和爺爺去地裡割薺菜,割完薺菜爺爺說帶我回家洗菜,我們割了很多。

我和爺爺把薺菜一把把的洗完了。

爺爺就要我和弟弟一起去賣薺菜,我就去叫弟弟,我們就去推車。

走在路上就有人賣了,一元五角二把,那些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看見我們小孩推著車子在路上賣,很難賣完她們就幫我們買幾把,我們在路上就賣完了,我和弟弟賣了200元錢,我們太開心了。

還是要多謝謝那些爺爺、奶奶、叔叔、和阿姨們,不然的話我們就賣不完了。

三月三作文 篇2

農曆三月三,也叫上巳節。就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參與三月三活動,廣西首次在三月三節日放假兩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群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就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就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麼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進屋裡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瞭解:相傳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裡的壯族男女青年穿著豔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臺上載歌載舞。圩臺周圍人山人海,煞就是熱鬧。我好奇地望著舞臺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麼結果一條心?”小夥子唱答“就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鬥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人民對於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

三月三作文 篇3

今年,我第一次到鄉下祖母家去過三月三,農曆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節日。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特出名,我是早有耳聞的。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個詞,我嘴都讒了。

到了祖母家,我叫祖母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式給我看,祖母笑了笑就答應了。開始,祖母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晒乾浸入一定量的水中,祖母還說,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繼續做。第二天,祖母把葉渣撈出來濾淨,(滑雪作文)然後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

祖母接著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後放入清水裡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

緊接著,祖母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祖母還告訴我說,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祖母這麼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祖母說,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裡蒸十幾分鍾,就能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說著說著,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飯啊!

可是當祖母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夥伴已經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去趕歌圩呀。我和小夥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說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裡,我知道了壯族人民是很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也不例外。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青年男女肩並著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眾,真是熱鬧非凡啊!

三月三作文 篇4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群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麼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進屋裡歇息,避雨。

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瞭解:相傳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裡的壯族男女青年穿著豔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臺上載歌載舞。圩臺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

我好奇地望著舞臺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麼結果一條心?”小夥子唱答“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

還有很多鬥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人民對於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

三月三作文 篇5

來昆明瞭,看過好多次風箏。

幾乎每次都是步行回住處。南屏街是必經由的。次數多了,總覺得經常看到風箏。風箏高高地飛,遠遠地飛,掌控風箏線輪的主人總在碧雞坊一側站著,悠然愜意,幾分自得喜色也觀察得出。也總會有遊人駐足仰望,行經的路人時而也舉頭望望,不明就理的過路人,看到別人抬頭向高空望著,也總會隨著仰望人的方向抬頭看去,有時還會伸出一隻手放在額上,有時是陽光在那個方向,有時是限於視力遠近,需要遮上一遮,好攏住眼力,以看得清楚明白些。

後來,到了南屏街的天空,也總會抬頭望望,看看有沒有風箏。

碧雞坊是門樓式木構牌坊,飛簷翹角,勢欲騰飛,氣勢雄偉,與她結構相當、相隔約數十米的是金馬坊。金馬在東,碧雞為西。相傳,太陽將落未落,餘輝照射到西邊的碧雞坊,倒影投在東面的街上,這時,月亮又剛從東方升起,月光照在金馬坊,銀光閃閃,倒影投到西面街上,兩個影子,漸移漸近,最終交接到一起,互相輝映,從而出現“金碧輝煌”的奇觀。據說,這是由地球、月球、太陽運轉的角度關係才出現的。而這樣的角度關係,六十年才會有一次。

風箏裡有一些美好的童年,每次經由南屏街總會不自覺地抬頭望望,也許我以為我的目光接觸到了風箏,會穿越時間,那樣,就可以看到當年一起放風箏的小夥伴,自由自在的,在平曠的田間,大腳大腳地踩著田裡的草子,跑啊跑啊的,比賽哪個的飛得高放得遠……

草子,是我們家鄉方言,學名叫“紫雲英”。水稻快收割了,在田裡撒上紫雲英,來年春天,它長大了,嫩的部分收割回家,用砍豬草用的菜刀鍘得細細的,放到院壩裡一個坑中,撒上很多很多的鹽,這樣可以放得久一些,就不用天天去到山上找豬草了,可以隔一天去一次了,餘下來的時間就可以做點別的農活。割剩下來老一些的,及它長在土裡的根,田裡當肥料用,是一種很好的肥料。

紫雲英也可以摘回家吵著吃,味道很好,但不能吃得太多。我小時候就迫著爺爺為我吵了一回。在我們那,草子是餵豬和當肥料用的,幾乎沒人吃,我也一直以為不能吃。後來,一次爺爺說起以前糧食不夠吃的年代的事(爺爺常常給我講以前的事,講災年荒年的為多。我那時經常吃不完飯,剩下很多。)說到了他們當時吃的東西時就有說了紫雲英。當時,爺爺正在弄飯,我在灶口坐著給爺爺燒火。爺爺說草子可以吃,我驚訝後,就纏著爺爺給我做一次。爺爺說,現在家裡沒有。我說,我去後面田裡摘一點。爺爺家屋後右側小路走上五十來米有我家的水稻田,那裡成片成片的,綠油油的。我跑去家門時,爺爺讓我挑嫩的摘,還讓我多摘點。我不停往菜籃子裡壓,壓滿了,這才回家。結果,經過爺爺二次摘選,一炒後,就只有一小盤了。我問爺爺,爺爺說,你摘得不夠嫩,也不能多吃,再一個是,草子很鬆,看著多,一經過火炒,會縮去很多水分,所以就少了。菜籃子,是爺爺自己編織的,用纏在紙箱上固定紙箱用的塑料條編的。爺爺奶奶開了個小賣鋪,賣一些山裡人用的生活用品,要進貨,就會有紙箱子,這個菜籃子花了很多紙箱子。

我的第一支風箏,就是爺爺給我做的。

爺爺有一把破篾刀,爺爺經常用它。破好的篾條,爺爺就用來編籮筐,編撮箕。留下自家用的,其餘的趕集時就拿去賣。

爺爺做的風箏,是用四根篾條搭成骨架,骨架用奶奶縫衣物用的黑棉線繫住的,有時也用白棉線。風箏的身體,爺爺給我二毛錢讓我自己去買回來的大張白紙做的。把骨架和白紙粘住在一起的,是爺爺自己做的漿糊。風箏線輪是爺爺用四根小木頭做的,像穀子進倉前抽去空殼穀子用的“風檫”柄,但又有點小小區別。一般的線輪,放線的時候很快,收線時就得一隻手挽著,慢吞吞的。爺爺做的這個線輪,有兩個手柄,放收都很快,尤其是收線的時候,兩隻手分別握住兩端的手柄,不停地快速轉動,風箏線就不停地繞回了線輪。也有一個不好點,手轉動快了,轉動久了,會累,有酸酸的感覺。不過,比起一般的單柄線輪說來,那是可以忽略了的。後來,大學時班上組織放風箏活動,我就深受其累,收了好長時間才把線一圈圈繞回線輪上。那個線輪是塑料的,又小,繞一圈完全忽略不計,我放得又很遠,線輪上已經沒多餘的了,這樣一圈一圈纏回,若不是女友說拿回去做紀念,我就扯斷線讓它飛了,任憑它自由遊走。

爺爺給我做了一次風箏後,我就自己做了。有時候是自己一個人在家裡做,有時候是好幾個人一起在誰家院壩上做。自己做自己的,偶有不清楚了,也會說上幾句。起先,我們做的.風箏都是紙做的,放到空中收回時,風箏總會潤潤的。要上學,我們就放學後再聚攏在一起放,比賽哪個的遠哪個的高,往往玩到花很大眼力才看得見天上的風箏了,才依依不捨慢吞吞地收線,這時,收回來風箏往往會有一點點潤潤的。我們放風箏不拘三月三那一天,我們很早就起始放了,只要有風,我們就放,往往放一兩個月。甚而天公不作美,沒風,我們也放,這時,我們就跑到開闊些的地方,一邊跑一邊放。不能快跑,跑快了,風箏骨架受不住,往後曲折得厲害了,不但飛不上天,反會一個咕咚直栽下地來。

稻田還沒耕犁的,我們就選中成片成片有稻田的地方,跑跑停停,然後再倒退地走走,看著風箏在天上飛,如此多次,直到風箏飛得很高,停住不動依然會高高地飛。我們就坐在田滕上,看著風箏,小腳不住地抖動,很自豪的樣子。因為,照例,是會有一些技藝不高的小夥伴是奈何跑了很久也放不飛天的。跑跑停停,再倒退著走的另一個原因,山區再平坦,也是相對的,每一塊稻田和另一塊稻田相差的高低,有的有大人高,這些得注意看,繞開它們。估摸自己可以跳下去的,可以跳下去,接著再跑再走再停,直到下一個田坎,直到風箏真正飛上了天。

我有一次,洋洋得意自己風箏飛得最遠,不想,突然,它就打起了旋旋,任憑我如何扯動線如何調控,它就是不停住。不跑的話,風箏就定會落在前面的山上,那個山上樹木高大,一旦落在上面了,想找回也不可奈何了。於是,我就急忙倒退著跑,時而斜斜著跑,一邊看路,一邊看風箏。太急了一點,忘了跑得越快,風箏栽下來的速度也越快。栽下來的越快,我就越急,越急,我就忘了回頭看路,結果,翻倒在一個稻田裡,離我先前的那塊稻田的田坎足足有我兩個人多高。幸好,我氣運好,傷了幾處,掉了點皮。我拍了拍衣服上的草子葉,動了動腳和手,爬上田坎時,我沿著線找風箏。找到風箏時,它正掛在一個高高地大椿木樹的頂上,落在的樹枝太小了點,大樹又遠遠大於我的攀爬能力。我看著它,偶爾動上一動,很久。夥伴們在旁邊嘰嘰咕咕,我都沒怎麼聽進去。

那時,我做的風箏已升級成塑料畫的了,塑料畫是我偷老媽貼在家中牆上裝飾用的一副山水畫,很好看,為此,還給老媽一頓好打。做的時候我很用心,這可是痛苦換來的。我用這個風箏也快半個月了,每次都飛得很遠,也很高。雖然不是最高,但肯定是最遠,因為我的線輪上的線最多,每次我都放完。風箏線,我是從爺爺奶奶的小賣鋪裡偷來的,足足五個白棉線。我總感覺白棉線和黑棉線比起來,結實的多了。白棉線我費很大力氣,才會扯斷它;黑棉線,我就不用費扯白線那樣大的氣力,所以,我線輪上一直是白棉線。線輪,這次,也是我自己做的,我從後山偷砍了兩根小杉木,選擇杉木因為杉木輕,往裡頭釘釘子好連線四根小木棍時,不容易破裂。這是我自己做風箏線輪時,多次用不同的木料後得出來的觀察和實踐思考的結果。不對的地方是,杉木是自己栽的,去砍的話,就是偷了,其他稍稍適合做線輪的小木棍,山上滿坡滿坡都是,是野生的,全村人可以自由砍回。後來,長大了,上了國中,我才知道,砍杉木不經批准,自己家栽的你自己砍了用,數量超過定額又不申請,是會罰款的,重一點的還會受到法律制裁。我的一個遠親外公,因為自己建房要用杉木,不申請,砍的數量又大了點,不僅沒收了木料,還罰了很大一筆款,若不是有點關係,又去走動了走動,聽村裡人說,是要去做幾個月牢的。

捱了老媽一頓揍換來的風箏,半個月後就在大樹樹巔上了,偶爾經過那顆在別人菜園子裡大椿木,看著我的風箏動上一動。風大點時,來回舞動,經過時,聲音聲聲入耳。後來讀了高中,學了莊子的《逍遙遊》,看到“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中的大椿,每次讀心裡總會有些異樣。後來,我才知道,“記得那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記載了我的童年,大椿木也記載了我的童年,也記載了我的小夥伴。

後來老媽和老爸都外出打工了,沒有了老媽在家,爺爺又管不了我,即使管了,爺爺他也防不住,每年春風一暖,甚而春風還沒吹起,我就著手偷撕家裡的塑料張貼畫了,但心裡還是擔心老媽會突然回來,偷撕得很節制。偷來的張貼畫,拿來和小夥伴們一起做風箏。我們自由自在的,在平曠的田間,大腳大腳地踩著田裡的草子,跑啊跑啊的,比賽哪個的飛得高放得遠……

我們那時經常一邊放著風箏,一邊大聲地唱著那首如今看來是兒歌的《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 風箏飛滿天 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 走回到童年

記得那年三月三 一夜難閤眼 望著牆角糊好的風箏 不覺亮了天

叫醒村裡的小夥伴 一同到村邊 懷抱畫著小鳥的風箏 人人笑開眼

抓把泥土試試風 放開長長的線 風箏帶著天真的笑聲 和白雲去做伴

記得那年三月三 一夜難閤眼 望著牆角糊好的風箏 不覺亮了天

如今每逢春風暖 常念三月三 還有畫著小鳥的風箏 和那小夥伴

風箏懂得我的心 朝我把頭點 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 永把我陪伴

風箏懂得我的心 朝我把頭點 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 永把我陪伴

……”

家裡的塑料張貼畫,一年一年少了,後來全沒了,老媽也始終沒回來揍我,也沒來掐我的屁股蛋子。等到老媽回來了,我已經考上了大學。老媽不會再打我了,也不會再掐我的屁股蛋子了。……

三月三作文 篇6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就是我們壯族人民傳統的盛大節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宰羊、蒸糯米飯、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剛矇矇亮,媽媽就已經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飯倒進大圓盆裡,熱騰騰地活像是一個鮮花競豔的花盤。我吃了幾口糯米飯,就來到媽媽身邊,幫她選蛋煮蛋。媽媽說:“煮蛋的時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鍋裡開裂。等水開後,你在一旁用筷子將蛋上下翻一翻,好讓它們受到均勻的熱度,蛋在鍋裡就安然無恙了。”媽媽說完就忙別的去了。我照著媽媽說的煮好蛋,並把這些蛋塗上七彩顏色,碼在竹籃裡就像是一籃五顏六色的貝殼。

你可知道,碰蛋比賽就是三月三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我和妹妹揀了幾個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夥伴們展開碰蛋大戰。

村裡的夥伴也紛紛來到村口。我們有的把蛋放在衣兜裡,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裡“打起架”來;有的把蛋放進毛線網袋裡,掛到胸前;有的兩手中各拿一個蛋,興沖沖地跑來。碰蛋開始了,村口頓時熱鬧起來,小夥伴們這一群那一夥地圍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個蛋被碰破了,人群裡爆發出一陣歡笑聲。

我和妹妹拿了四個雞蛋、四個鴨蛋,和小夥伴碰了起來,結果三贏五輸,我們把碰破的蛋一個個剝開皮吃掉了。小夥伴們也在剝蛋,大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用塗滿各種顏色的手抹著沾在嘴邊的蛋,笑了。

我們回到家裡,只見媽媽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熱氣騰騰的魚、肉、菜擺滿一桌。這時,爸爸笑盈盈地拎來了幾瓶好酒,同邀來的親戚好友開懷暢飲。一桌人高高興興地吃飯、喝酒,歡笑聲在屋裡迴盪著。

三月三作文 篇7

今年,我第一次到鄉下外婆家去過三月三,農曆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節日。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特出名,我是早有耳聞的。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個詞,我嘴都讒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式給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應了。開始,外婆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晒乾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還說,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夠繼續做。

第二天,外婆把葉渣撈出來濾淨,然後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著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後放入清水裡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

緊接著,外婆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外婆還告訴我說,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外婆這麼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說,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裡蒸十幾分鍾,就能夠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說著說著,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夠吃到五色糯米飯啊!可是當外婆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夥伴已經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去趕歌圩呀。

我和小夥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說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裡,我知道了壯族人民是很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也不例外。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青年男女肩並著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眾,真是熱鬧非凡啊!

三月三作文 篇8

三月三,是我們壯家掃墓的節日。

我的家鄉在廣西扶綏縣,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我的母親回岜盆老家去掃墓。一大清早,爺爺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飯。紅色,是用紅藍草染成的;黃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楓葉染成的;紫色,是用紫葉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鈑香噴噴、亮晶晶,一聞到那股清甜的香味,總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團放到嘴裡。

三月三是登高看風景的日子。掃完墓,大人們就帶著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圍的風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學的逐羊景區和游泳山泉銀泉山莊,還可隱約望見遠處的縣城,風光美極了。

三月三也是我們壯族唱山歌的節日。青年男女成群結隊來到歌坡唱起情歌,穿著壯族節日盛裝的大伯大嬸們也聚集在這裡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喲尼羅……你來看羅!左江兩岸好風光哩……”錄相播放到市裡的電視上,她們還得過市裡的獎狀呢!

我喜歡家鄉,我喜歡家鄉的三月三。

三月三作文 篇9

農曆三月三,也叫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參與三月三的活動,廣西首次在三月三節日放假兩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中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群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而成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麼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進屋裡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三月三的民俗有了更多的瞭解:相傳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裡的壯族男女青年穿著豔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臺上載歌載舞。圩臺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我好奇地望著舞臺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麼結果一條心?”小夥子唱答“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鬥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人民對於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卻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