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閩北地區的中元節有哪些習俗

節日慶典 閱讀(3.15W)

中元節是祭祖的日子,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習俗,那麼在閩北在這天會有什麼樣的習俗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閩北中元節習俗,希望大家喜歡!

閩北地區的中元節有哪些習俗

  閩北中元節習俗

南平市城區的居民們多數都在七月半那天祭祖。居住在樓房的家庭,在家裡掛有祖先照片的地方擺飯桌,上面擺各種祭品、酒菜等等,後輩兒孫面向祖先跪拜、行禮,而後把分別寫有歷代近祖名字的數個錢袋(內裝摺疊成元寶形的“錢”)拿到居住的樓下路邊焚燒,請祖先分別領取後上路。

南平地區a村,當地幾戶大姓之一的Wa姓、H姓於中元節集體祭祖。Wa姓舊曆七月十二日、H姓七月十五日。儀式從清晨5點開始,族內60歲以上的男性集中在各姓的祠堂內舉行,沒有女性和兒童參加。祭祖儀式前後以及當日傍晚不舉行有關安撫遊魂的儀式。同村的另一個大姓Ch姓七月半不舉行集體祭祖,只分別在各家門口於同一時間帶開始面對門口擺桌子、放供品、敬酒、在門口外給祖先燒紙錢。有的人家按死去的近祖人數分成數小堆焚燒,婦女們解釋說這是分別給每個祖先寄錢。

相鄰的b村Wu姓已在此居住700多年。長房、二房的兒孫們分兩天於舊曆七月十一、十二日做“七月半”,在祖厝祭祖:點香、供酒·菜、燒錢。當日的儀式裡沒有在大門外燒金祭祀祖先以外的神靈、鬼魂的行為。這個村裡的人們把未婚病死或其他原因夭折的男女叫做“半路鬼”,認為他們沒有後人祭祀,到處遊蕩。半路鬼時時會撞到某個人身上。通過這個人的口報出自己的姓名和經歷,這時才需要擺酒、飯等等祭祀它,半路鬼得到滿足後就會自己走掉。

同地區南山鎮a村舊曆七月十五“過七月半”、“祖先節”,殺鴨、做糕、備酒及水果類供在“祖宗牌”前面“敬給祖先”,並燒紙錢給祖先。

建陽縣a村的“七月半”、也叫“鬼節”,有供祖宗、謝鬼神兩個內容:清晨在大廳的“神桌”上以香燭、茶酒、雞、魚、肉、水果、大米圓子等供祖宗,燒“陰鈔”給祖先。是日晚上家家戶戶在路口點燭、燃魚、燒紙、放鞭炮以“謝鬼神”。

武夷山地區CH村“七月半”祭祀祖先時,對“歸宗(死的婉轉說法)在家裡”和“歸宗在外面”的家人分開在七月十四和十五晚上兩次祭祀。具體做法是在祖先牌前面點香、供飯菜、“焚紙(燒紙錢)”,祭供“祖公”“祖媽”。兩類祭祀物件都是自家的祖先,因此整個儀式過程裡沒有在大門外面祭供酒菜的做法。

  閩東中元節習俗

閩東福州的“做半段”

中元節,為福州傳統時令節俗。農村稱為“七月半”,俗稱“做半段”。半段,指一年之半。被列為僅次於過年的大節,由古代“郊社”演變而來。農民在夏收之後,趁農閒舉行祭田、祭祖儀式,酬謝管理土地的神明和開闢田園的祖先,也含有慶祝豐收的意義。古時中元節只是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是用素筵祭祀,並規定不能在別人家中過夜。後來從素食發展為葷食,從本家人發展到宴請賓客,從祭田、祭祖發展到超渡“無主鬼魂”,把“七月半”變成迷信的鬼節,大搞普渡。俗習在這一天各鄉村為了互相邀請,各定宴客時間,只要是七月,不論那一天都可以過節。富足之家以客多為榮,連續飲宴數天,甚至請評話、演閩劇以娛賓客,耗費巨大。

福州郊縣的鄉村早已有約定俗成的村慶活動——做半段。這村慶日多在每年夏收夏種或秋收秋種之後的農閒時間裡,且皆定在農曆七月以後。例如,鼓嶺七月初七,義序八月初四,城門八月初八,淮安九月十五……都是各村的村慶日。有的大村裡的村慶日還特意分為兩天。例如福州東郊五里亭的後浦村,前半村定在八月廿一,後半村定在十月十六。村慶日恰在農曆年過了一半以後,這一年的時間已過“半個階段”了,所以村慶活動就被稱為“做半段”。這時天氣晴朗,氣候宜人,農村多閒日,正適合於社交活動。所有相鄰鄉村的做半段日子都錯開來,時間不一起,每村一年一次,為的是各村可以互相邀請,村慶活動不停,節慶氣氛熱鬧,歷久不歇。

村民十分重視做半段,為了使村慶辦得隆重而體面,他們早在上半年做好宴請的物資籌備工作,養肥了雞鴨豬等禽畜、釀好了米酒;路上相遇,也總在相互提醒或轉告:“要來做半段哇!”村裡的`孩子們更是巴望著做半段。 村頭村尾汽燈明亮,表示村慶的酒宴開始了。這時,誰家的客人多,誰家就被認為好客,社交廣,“會做人”,也會被人瞧得起。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全村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划拳喝酒聲此落彼起。親戚朋友聚在一塊,暢敘親情友誼,讓累了半年的身心輕鬆一下。宴席上,或商談買賣生意,或話桑麻,慶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好年景,籌劃明春農事,期盼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酒過數巡,皓月當空,客人酒足菜飽盡了興要告辭了。村口的路上,人聲鼎沸,互致珍重,踏著月光,便“家家扶得醉人歸”了。遠道的客人則留宿,不在話下。

“做半段”這村慶活動,作為一種社交活動的載體和形式,密切了村與村間的聯絡,增進了親朋好友的情誼。沒有送禮,不收紅包,不搞封建迷信活動;今天你來吃我的,明日我去吃你的,彼此機會均等,每人一年只辦一次,洋溢著人們之間的親情愛意,既有山野淳樸的風情,又有田泥濃郁的氣息。

福州YX村下屬七個自然村分兩部分,舊曆八月九年級日兩個村、初四日五個村“做半段”。基本程式為上午在大廳祭擺酒·菜、燃香燭、放炮、燒金祭祀“地主”、“公婆媽”,午後在大門外擺酒·菜、燃香燭、放炮、燒金祭“下界爺”。這一天儀式的一個特點是外孫要來看望外公、外婆或帶祭品祭祀過世的外公外婆。

午飯、晚飯時宴請親朋,且宴請的範圍極廣。由於這個節不拘於血緣親緣往來的限制,親戚、朋友、同事都可來參加,以至於朋友的朋友以及兒女們的同學等等都被邀請,來客甚多。村民們說八月節比過春節還熱鬧,就是指交際圈大、來客多而言的。

  閩西中元節習俗

閩西地區的七月半

永定地區將舊曆七月十五日稱作“七月半”,也俗稱“鬼節”,村落及土樓的人們“白天敬祖先、晚上祭鬼神”,白天到祖祠、祖堂擺酒食、齋果祭祖先,晚上放河燈並焚燒“金銀”施捨給無家可歸的鬼魂。現在一些地方已經不做祭祀儀式而演變為親朋好友互相走動。

長汀縣CF村舊曆七月十三至十六日接“太公、太婆”回家過節,同時打醮祭孤魂野鬼;DL村七月半接太公太婆回家,八月七年級“祭野鬼”(指本村人死在村子外面的);DT村七月十五晚上在自家廳堂給“太公太婆”燒金銀,傍晚到大門外路旁給野鬼(這裡指死後沒有入祠堂的人或沒有子孫祭祀的魂)“燒路香”。

寧化縣的七月十五稱“鬼節”或“陰節”,是給祖先寄錢的日子。當日中午至下午,各家在房屋的大廳擺桌,供茶酒、三牲、葷素菜、燒香點燭供奉祖先,傍晚各家到屋外道旁焚燒冥幣給野魂們,請它不要搶祖先的錢。

連城縣城關七月十四、鄉下七月十五過“七月半”。相傳古時因市上豬肉供不應求,官司打到縣衙門,於是縣官判定城關鄉下錯開一天。過去各家在大廳放三牲供奉祖先,晚餐時請祖先入席、晚餐後焚香燭、冥幣放鞭炮送行,同時“插路香”施餓鬼。近年來開始出現此日不做祭祀儀式的傾向。

清流縣習俗“七月半”當日午後,各戶在自家門前或路口置放三牲、酒菜、焚燒紙錢“祭祀親人的鬼魂”。宋代至民國36年,曾經每三年一次由縣衙主辦普渡道場祭渡孤魂野鬼。現在已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