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包頭的結婚習俗有什麼

節日慶典 閱讀(1.8W)

包頭是內蒙古自治區的最大城市,是中國的一個二線城市。不同的地區都有著許多自己的特點地方習俗,內蒙古也都有著許多自己的特點,包頭更是少不了一些特色。那麼,包頭的結婚習俗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包頭的結婚習俗有什麼

  包頭的結婚習俗(一)求婚

男方先請“胡達”(媒人)到女方家提親說媒。女方若有意時,男方及其父母要多次攜帶哈達、奶酒、糖果、磚茶之類禮品到女方家求婚。多次求婚才答應,則主貴;少次求婚就答應,則卑賤。

  包頭的結婚習俗(二)訂婚

土默特蒙古族分小訂、大訂。小訂時,男方置備雙數磚茶、點心、豆餡饅頭、一隻全羊以及給女方的首飾、衣料等物由媒人送到女家。小訂數月後或年餘舉行大訂,大訂時送禮有所增加。通常男家彩禮甚微,而女家陪送卻不少,有“娶起聘不起”之說。宴席畢,媒人朗誦聯姻祝辭,討問女方的生肖八字,以便選擇迎娶吉日。新中國成立後,男女婚姻自主,訂婚從簡。

  包頭的結婚習俗(三)下聘

娶親前夕,男方要給女方家送聘禮。富戶每種禮品多達八個九數或九個九數;極貧者不能具九數則湊奇數一、三、五、七頭(只)不等。陪嫁物一般為隨身衣服、衣箱、馬鞍等。富戶還另贈以牲畜、車輛、被褥以及四季衣服。

  包頭的結婚習俗(四)娶親

舊時,婚禮前一天,新郎頭戴紅纓帽,身著長袍,負弓帶箭足登馬靴,與武士裝束伴郎騎馬前行,成雙數的'其餘迎親賓客騎馬跟騾馱或轎或車隨行。至女家門前,將牽來碰門羊等禮物交予女家。女家迎親人用鼻菸壺迎接;新娘嫂子手端木碗,用手蘸少許牛奶在新郎弓箭上抹一下。進院前,伴郎要給新娘嫂子敬酒3杯。進屋時,新郎將弓箭掛在門外。入座後,女家先茶後飯招待。飯畢,男方走禮人用鼻菸壺向女家親朋行禮。接著新郎、伴郎按長次或座位順序給女家親朋敬酒、行跪拜請安禮。敬酒一遍後,新娘嫂子給新郎繫腰帶。敬第二遍酒後獻哈達,每獻哈達一次,新郎、伴郎行禮一次。敬第三遍酒,走禮人要求大家共同舉杯,新郎、伴郎下跪,走禮人請求大家乾杯。傍晚,女家把來客請到屋裡,新郎、伴郎由女家走禮人領著認親。認親畢,男家向女家討新娘名字。如果新娘名字與男家近親名字相同或同佔一字,還須更名。晚間,食罷“五叉”和腥湯粥,進行飲酒彈唱,熱鬧非常。第二日新娘出閣前,新郎、伴郎要向神佛和新娘祖先行大禮,並進行一項“掰羊脖”禮儀:新娘嫂子們事前故意在煮熟的羊脖間穿一木棍,不讓新郎一下掰開;而伴郎則用刀偷偷將木棍和筋割斷,以便新郎一掰就開,以示新郎有臂力、對新娘有誠意。接著,新娘由其兄抱上轎(車),娶親送親者上馬,新郎抽弓搭箭,先射岳家窗戶一箭,再射一箭從新娘坐轎(車)頂飛過。然後一行人驅馬奔向男家。新中國成立後,娶親縟節繁禮漸減。娶親送親人由過去騎馬坐轎改為乘自行車、摩托或小汽車。沿黃河一帶走禮、繫腰帶、討名字等儀式至今仍保留。

  包頭的結婚習俗(五)迎親

娶送親隊伍行進到離男家一二里路時,送親車馬停站,娶親一行人策馬先回,然後再折返與走禮人迎親。迎親人施禮、敬酒畢,再次返回。送親車馬再行一程停下。迎親人再次迎接,這樣往返3趟。最後一次新郎、伴郎上馬繞新娘轎(車)正轉3圈返回。隨後,送親小夥子們驅馬追趕,搶奪新郎伴郎帽子。如果奪其帽,席問男家向女家賠情,並飲酒唱歌。送親人行至男家院門,鞭炮齊鳴。新娘姐姐或嫂子從院內跑出,將盤內羊頭和食物倒於轎(車)底下,並繞轎(車)一圈跑回。喜轎進院停下,新娘由其兄抱下轎(車),由攙扶人簇擁著踩氈走向喜房。新娘走到門口,梳頭娘右肩搭一條哈達站門旁,女家把預先準備的哈達搭其左肩上。當新娘走人喜房後,男女兩家爭奪門坎上氈子,搶到者為勝。新娘稍事休息,梳頭娘給新娘梳頭。梳頭時,新郎、新娘背靠背坐著,梳頭娘把新娘長髮搭在新郎頭上梳三下,接著把新娘髮辮改梳成“連垂”。新中國建立後,迎親不請梳頭娘,由三次迎親改為一次,新郎、伴郎隨同走禮人用鼻菸壺到每位送親人前點一下即可;掰羊頭、搶帽子等儀式有時仍進行。

  包頭的結婚習俗(六)宴席

宴席開始後,走禮人手執酒具,新郎嫂子或姐姐領著新郎、新娘逐桌敬酒,行禮認親席間,琴絃伴著歌唱聲、猜拳行令聲以及向新娘討喜糖喧鬧聲不絕於耳,充滿歡樂喜慶氣氛。

包頭的結婚習俗(七)鬧洞房

夜晚宴席畢,親友歡聚,邊飲酒邊彈唱,唱“蠻漢調”、“爬山歌”、“二人臺”等,歌詞內容豐富多彩,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合唱,其中以男女對唱為主,往往唱到夜半更深,乃至通宵達旦。小河套蒙古族,過去多唱一些民間流傳蒙古敘事民歌,如《阿日特物太》、《哈彥席勒》等。

  包頭的結婚習俗(八)住對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