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7註冊岩土工程師園路型別鋪裝時應注意的問題

教育考試 閱讀(1.89W)

岩土工程師主要是研究基礎部分的一些設計可行性的問題,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註冊岩土工程師園路型別鋪裝時應注意的問題,希望大家喜歡。

2017註冊岩土工程師園路型別鋪裝時應注意的問題
  註冊岩土工程師園路型別鋪裝時應注意的問題

這裡所說的園路,是指綠地中的道路、廣場等各種鋪裝地坪。它是園林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是園林的骨架、網路。園路的規劃佈置,往往反映不同的園林面貌和風格。例如,我國蘇州古典園林,講究峰迴路轉,曲折迂迴而西歐古典園林凡爾賽宮,講究平面幾何形狀。下面是筆者在設計公園、人工森林所考慮的幾方面問題,供讀者參考討論。

園路的功能園路和多數城市道路不同之處,在於除了組織交通、運輸;還有其景觀上要求:組織遊覽線路;提供休憩地面,園路、廣場的鋪裝、線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園林景觀一部分。總之,園路引導遊人到景區,沿路組織遊人休憩觀景,園路本身也成為觀賞物件。

回想杭州胡緒渭先生在講解花港觀魚牡丹園時,對“梅影坡”的分析論述是極有啟發意義的;對著梅樁,鋪砌其倒影的地面。此情此景,讓人浮相聯翩,流連忘返。園路的型別和尺度一般綠地的園路分為幾種:

主要道路。聯絡全園,必須考慮通行、生產、救護、消防、遊覽車輛。寬7~8米。

次要道路。溝通各景點、建築,通輕型車輛及人力車。寬3~4米。

林蔭道、濱江道和各種廣場。

休閒小徑、健康步道。雙人行走1.2~1.5米,單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過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達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為園林一景。

這裡要強調的有三點:

一是,園路的鋪裝寬度和園路的空間尺度,是有聯絡但又不同的兩個概念。舊城區道路狹窄,街道綠地不多,因此路面有多寬,它的空間也有多大。而園路是綠地中的一部分,它的空間尺寸既包含有路面的鋪裝寬度,也有四周地形地貌的影響。不能以鋪裝寬度代替空間尺度要求。一般園林綠地通車頻率並不高,人流也分散,不必為追求景觀的氣魄、雄偉而隨意擴大路面鋪砌範圍,減少綠地面積,增加工程投資。倒是應該注意園路兩側空間的變化,疏密相間,留有透視線,並有適當緩衝草地,以開闊視野,並藉以解決節假日、集會人流的集散問題。園林中最有氣魄、最雄偉的是綠色植物景觀,而不應該是人工構築物。

二是,園路和廣場的尺度、分佈密度應該是人流密度客觀、合理的反映。上述的路寬,是一般情況下的參考值。路是走出來的,從另一方面說明,人多的地方,如遊樂場、入口大門等,尺度和密度應該是大一些;休閒散步區域,相反要小一些,達不到這個要求,綠地就極易損壞。60~70年代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公園草地,被喻為金子鋪出來的,就是這個原因。現在很多規劃設計,反過來誇大第五立面、鋪砌地坪的作用,增加建設投資,也導致終日暴晒,行人屈指可數,於生態不利,不能不說是一種弊病。

當然,這也和園林綠地的性質、風格、地位有關係。例如,動物園比一般休息公園園路的尺度、密度要大一些;市區比郊區公園大一些;中國古典園林由於建築密集,鋪裝地往往也大一些。建築物和裝置的鋪裝地面,是導遊路線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園路,是園路的延伸和補充。

三是,在大型新建綠地,如郊區人工森林公園,因為規模巨集大,幾千畝至萬畝,要分清輕重緩急,逐步建設園路。建園伊始,只要道路能達到生產、運輸的要求,例如,每200~500米,其密度就可以了。隨著園林面貌的逐步形成,再建設其他園路和小徑、設施,以節約投資。初期建設也以只建園路路基最為合理有利,如南匯的濱海人工森林公園。

園路的線型:

(1)規劃中的園路,有自由、曲線的方式,也有規則、直線的方式,形成兩種不同的園林風格。當然採用一種方式為主的同時,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補充。仔細觀察,上海楊浦公園整體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規則式的;復興公園則相反,雁蕩路、毛氈大花壇是規則式,而後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這樣相互補充也無不當。不管採取什麼式樣,園路忌諱斷頭路、回頭路。除非有一個明顯的終點景觀和建築。

(2)園路並不是對著中軸,兩邊平行一成不變的,園路可以是不對稱的。最典型例子是浦東世紀大道:100米的路幅,中心線向南移了10米,北側人行道寬44米,種了6排行道樹。南側人行道寬24米,種了兩排行道樹;人行道的寬度加起來是車行道的兩倍多。

(3)園路也可以根據功能需要採用變斷面的型式。如轉折處不同寬狹;坐凳、椅處外延邊界;路旁的過路亭;還有園路和小廣場相結合等等。這樣寬狹不一,曲直相濟,反倒使園路多變,生動起來,做到一條路上休閒、停留和人行、運動相結合,各得其所。

(4)園路的轉彎曲折。這在天然條件好的園林用地並不成問題:因地形地貌而迂迴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話下。而上海一般就不是這樣。為了延長遊覽路線,增加遊覽趣味,提高綠地的利用率,園路往往設計成婉蜒起伏狀態,但是上海園林用地的變化不大,往往一馬平川而根據不足。這時就必須人為地創造一些條件來配合園路的轉折和起伏。例如,在轉折處佈置一些山石、樹木,或者地勢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綠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彎、五步一曲,為曲而曲,脫離綠地而存在。陳從周說:“園林中曲與直是相對的,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計成的話要做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

(5)園路的交叉要注意幾點:

避免多路交叉。這樣路況複雜,導向不明。

儘量靠近正交。銳角過小,車輛不易轉彎,人行要穿綠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寬度、鋪裝、走向上應有明顯區別。

要有景色和特點。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對景,讓人記憶猶新而不忘。

(6)園路在山坡時,坡度≥6,要順著等高線作盤山路狀,考慮自行車時坡度≤8,汽車≤15;如果考慮人力三輪車,坡度還小,為≤3.人行坡度≥10%時,要考慮設計臺階。園路和等高線斜交,來回曲折,增加觀賞點和觀賞面,未嘗不是好事。

(7)安排好殘廢人所到範圍和用路。園路的鋪裝建議採塊料-砂、石、木、預製品等面層,砂土基層即屬該型別園路。這是上可透氣,下可滲水的園林——生態——環保道路。之所以如此建議,是基於下面幾點考慮:

(1)符合綠地生態要求。可透氣滲水,極有利於樹木的生長,同時減少溝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補充。

(2)與園林景觀相協調。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跡。尤其是郊區人工森林這種型別綠地,粗獷一些並無不當。

(3)新建園林,尤其上海園林,往往因地形變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園路、廣場處於新填土之上。

(4)園林綠地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要不斷補充完善。這種路面鋪裝適於分期建設,甚至臨時放個過路溝管,抬高區域性路面,也極容易不必如剛性路面那樣開腸剖肚。

(5)園林綠地除建設期間外,園路車流頻率不高,重型車也不多。

(6)是我國園林傳統做法的繼承和延伸。塊料路面的鋪砌要注意幾點:

廣場內同一空間,園路同一走向,用一種式樣的鋪裝較好。這樣幾個不同地方不同的鋪砌,組成全園,達到統一中求變化的目的。實際上,這是以園路的鋪裝來表達園路的不同性質、用途和區域。

一種型別鋪裝內,可用不同大小、材質和拼裝方式的塊料來組成,關鍵是用什麼鋪裝在什麼地方。例如,主要幹道、交通性強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線條簡潔大方,便於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種石料,變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徑、小空間、休閒林蔭道,可豐富多采一些,如我國古典園林。要深入研究園路所在其他園林要素的特徵,以創造富於特色、膾炙人口的鋪裝來。例如,杭州的竹徑通幽,蘇州五峰仙館與鶴所間的仙鶴圖與環境融洽一體,詩情畫意,躍然紙上。計成在《園冶》中對此早有論述";惟所堂廣廈中,鋪一慨磨磚,如路徑盤蹊,長砌多般亂石,中庭式宜疊勝,近砌亦可迴文,八角嵌方選鵝子鋪成蜀錦。

塊料的大小、形狀,除了要與環境、空間相協調,還要適於自由曲折的線型鋪砌,這是施工簡易的關鍵;表面粗細適度,粗要可行兒童車,走高跟鞋,細不致雨天滑倒跌傷、塊料尺寸模數,要與路面寬度相協調;使用不同材質塊料拼砌,色彩、質感、形狀等,對比要強烈。

塊料路面的邊緣,要加固。損壞往往從這裡開始。□側石問題。園路是否放側石,各有己見。筆者認為要依實而議定:①看使用清掃機械是否需要有靠邊;②所使用砌塊拼砌後,邊緣是否整齊;③側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園路邊緣的目的;④最重要的,是園路兩側綠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綠化尚未成型時,須以側石防止水土沖刷。

建議多采用自然材質塊料。接近自然,樸實無華,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甚至於舊料、廢料略經加工也可利用為寶。日本有種路面是散鋪粗砂,我們過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崗岩板也廣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如今拆房的舊磚瓦,何嘗不是傳統園路的好材料。按虹橋花園使用情況,厚150毫米以上塊石路面(通車),包含至鋪砌完成,價150元/平方米以內,彈街石價100元/平方米以內(以上未包含前期已施工碎石墊層)足比使用砼路而便宜。

  岩土工程師備考複習講義

1、當需驗算下臥層強度時,對樁尖以下壓縮範圍內的粘性土宜進行三軸不固結不排水剪下試驗;

2、對需估算沉降的樁基工程,應進行壓縮試驗,試驗最大壓力應大於上覆自重壓力與附加壓力之和;

3、需查明土層的應力歷史,並進行固結沉降計算時,應進行高壓固結試驗,提供Pc、Cc,Cs值;需測算沉降速率時,尚應進行固結係數的測定,提供Cv和Ch值;

4、當樁端持力層為基岩時,應採取巖樣進行飽和單軸抗壓強度試驗,必要時尚應進行軟化試驗;對軟巖和極軟巖,可進行天然溼度的單軸抗壓強度試驗。對於破碎和極破碎的岩石,宜進行原位測試,亦可進行點荷載試驗。

  岩土工程師複習知識點

老Q說:搞基坑設計必須要精通岩土工程勘察

我2006年6月研究生畢業後,就到江蘇常州做基坑設計工作。稍微熟悉幾個工程後就可以獨立做基坑設計了,但我就是看不懂勘察報告(學岩土工程的看不懂勘察報告也正常),選不利的孔還可以,但是取設計引數就不行了,每次都要請單位的總工來定,對粉土、粘土什麼的更是沒有什麼印象,一次在專家評審會上,有個專家說,區域性有粉土夾層,我卻找不到。從此我知道,不只是基坑設計,想搞好岩土工程,不精通岩土工程勘察是行不通的。到了年底,正好也對此單位不滿,我就換了一家小單位,我當時主要是想可以做做勘察。

就這樣我到了浙江,從事岩土工程勘察和基坑設計,到現在我已經做了一百多項工程的勘察,對土有了一定的概念,做起基坑設計來也得心應手了,有些設計引數我也敢做適當的調整。大家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就是勘察報告提的用於基坑設計的引數不合理,有時偏於保守,有時偏於不安全,我現在就能判斷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好多的時候我都調整引數,並且得到了評審專家的認可。其實,做岩土工程勘察,關鍵是對土有一些感性認識,而這一點對我們搞岩土工程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老Q說:一定要把周邊的環境搞清楚

我每次設計基坑,不管大小,都要去現場親自踏勘,主要是看周圍有沒有房屋、道路、管線等,我覺得最可怕的'是汙水管和雨水管,這兩類管道施工質量差,長年滲漏,導致土質變差,我遇到幾個工程都是由汙水管或雨水管漏水導致塌方,考慮方案時要慎重,要留有餘地,做好相應的措施。煤氣管線和電纜,即使知道埋深,也要慎重使用土釘牆方案,要知道現在幹活的都是民工,他們施工的鋼管鬼知道打到哪裡去了。去年參與一個工程,大概知道煤氣管線埋深2.5米,一家杭州的單位就用了土釘牆的方案,我則採用了排樁的方案,一根土釘也沒敢用,我和甲方說民工施工時,他不可能按2.5米去控制的,鋼管有打到煤氣管線的可能,最終建設單位還是採用了我的方案。離民宅近的,儘量使用可靠度高的方案,如排樁或樁加內支撐(民宅採用樁基礎的除外)等。

老Q說:切記要抓大放小

一個基坑總歸有一些區段風險較小,一些區段風險較大,在我們的頭腦中要有一個概念,重要的地方不能出一點問題,這些地方要做的相當結實,否則一旦出了事故,後果很嚴重,而其它地方不重要的,則省點,塌了大不了用挖機挖挖土就行了,一般來說這樣做建設單位都能接受。如果有的建設單位一味的想省錢,要求這要求那的,這樣的基坑不如不做,因為最終吃吃虧的是我們搞設計的。

老Q說:要經常深入現場,取得第一手的資料

對自己設計的工程,一定要從頭到尾跟蹤,每一個工程對我們設計人員來說都是個原型觀測的好機會,經常去工地,一是增加感性認識,二是看看施工質量。尤其是出事故的地段,一定要進行總結,吸取教訓。成功的案例是我們增長實力的籌碼,工地上經常有不按設計施工的,甚至比較冒險,但最終可能沒什麼事,這樣我們也心裡有數了。比較你設計的是1:1放坡,但實際挖成了1:0.5,結果也沒什麼事,這樣,我們心裡就有數了,以後再設計類似的基坑心裡就有數了。

老Q說:搞基坑設計的不能犯概念性的錯誤

記得同濟大學的俞調梅教授說過,搞岩土是90%的經驗10%的理論,搞混凝土的是50%的經驗50%的理論,搞鋼結構的是10%的經驗90%的理論,說明岩土工程中經驗是多少重要。成功的經驗是建立在正確的概念之上的,有的時候土釘短點、樁的鋼筋少配幾根問題不大,可怕的是不該用土釘牆的地方用了土釘牆,對變形要求嚴的地方用了懸臂樁,那麼再長的土釘,再多的配筋也沒用的。

杭州湘湖地鐵車站的基坑事故,我覺得設計方面就犯了概念上的錯誤,第一是地下連續牆底部沒有穿過淤泥質土,更難以想象的是竟把被動區的加固給取消了;第二是第一道支撐用的鋼支撐,支撐端部與地下連續牆沒有形成固結,結果連續牆頂部向後仰的時候也鋼支撐脫開了,如果第一道是鋼筋混凝土支撐,估計情況可能會好一些的。正確概念的確立,來源於大量的工程的實踐和一定的理論功底,二者缺一不可。

老Q說:初學基坑設計的人可以試試“工程類比法”

剛入行的人,可能經驗不多,心裡沒底,我建議採用“工程類比法”,可以收集一些當地成功案例的方案,仔細研究;或從網上下載一些類似地質條件的基坑例項,一些會議的論文集也不錯,這些例項都有一定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