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彙報>

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彙報(精選10篇)

彙報 閱讀(3.12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整合,進行彙報,彙報通常是指向上級報告工作所完成的書面報告,那麼,優秀的彙報內容都是怎麼寫的?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彙報,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彙報(精選10篇)

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彙報 1

自20xx年林改以來,潁東區委、區政府積極引導林下經濟發展,隨著配套改革的不斷推進,參與群眾逐漸增多,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各種型別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不斷湧現,林下經濟迎來了嶄新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一、取得的成績

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一大批懂經營、有文化的新型農民相繼將眼光投向林業,他們依託各鄉鎮的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形成了各自的獨特產業,使全區的林下經濟呈現出“遍地開花、百花齊放”的局面。

老廟鎮馬圩村仇大莊的林、藕、魚模式;冉廟鄉利用茨淮新河林帶實施林草牧模式;插花鎮茨淮新河的林藥種植模式;棗莊鎮的太陽紅石榴+旅遊觀光的經營模式等等。目前,全區林牧草發展2000畝、林藥發展3000畝、林下育苗510畝、林漁藕發展260畝、林菜發展400畝等;現有存欄量雞50萬隻、鴨10萬隻、鵝5萬隻,各類養殖戶300餘戶,年產值5600萬 元。其中彭寧在茨淮新河兩岸間種桔梗等中藥材在阜陽電視臺田野風光節目播放,被廣泛宣傳。老廟鎮廟南村楊樹片林中散養貴妃雞、土雞,被中央電視臺和阜陽電視臺播放。棗莊鎮劉莊村在楊樹片林中養殖的土雞取名為“林海跑雞”,並註冊了商標,被市區各大媒體宣傳報道。

已建成碧翠湖、棗莊鎮八里湖等一批生態林家樂。今年春季,林業部門又與立華鑫業集團合作,在大型養殖場的禽舍之間連片栽植楊樹,林木為禽舍遮陰,雞糞肥田促進林木生長。這種方式解決了大型養殖場佔用農地的`矛盾,又增加了有林地面積,促進了林業發展。

二、採取措施

(一)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發展林下經濟必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潁東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林情、民情,突出特色,制定《潁東區林下經濟發展規劃意見》,確定發展林下經濟的模式與規模。

(二)加強領導,部門協作。區委、區政府要求有關部門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全面深化林改、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為更好加強部門合作,協調解決全區林下經濟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潁東區成立林下經濟工作指揮部,明確分工、落實責任。

(三)示範帶動,規範發展。隨著我區林下經濟的不斷髮展,形成了一批有實力、懂技術、善經營的林下產業種植養殖大戶,培育了一批競爭力強、帶動面廣的龍頭企業和產業叢集,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太陽紅石榴專業合作社”,形成產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體系。努力打造了“林海跑雞”、“太陽紅石榴”、“望凱棗”等一批特色知名品牌。加強林下經濟合作組織建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強化行業內部協調、行業自律和自我規範,維護經營秩序和公平競爭。

(四)推廣科技專案,推動林下經濟發展。為更好的發展林下經濟,20xx年,我區對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1萬畝林地實施森林撫育專案。通過森林撫育,在不減少森林生態服務功能的同時,為發展林下經濟創造適宜的硬環境。今年,我區實施了楊樹優質豐產經營技術推廣示範專案,新栽高標準楊樹豐產林2千畝,為我區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三、下步林下經濟發展重點

綜合考慮《潁東區“十二五”林業發展規劃》,因地制宜,確定我區“十二五”期間林下經濟發展重點:

(一)增加茨淮新河堤壩林藥種植面積。

(二)擴大“林海跑雞”、貴妃雞養殖規模。

(三)建立立華禽業現代化林禽複合經營模式。

(四)發展森林蔬菜(人工培植),利用口孜鎮曹莊村“潁河”牌商標,在口孜鎮、袁寨鎮、楊樓孜鎮大力發展林下蔬菜種植。

(五)建設茨淮新河桃花園、棗園等森林觀光與採摘旅遊景點,擴大和提升碧翠湖、棗莊鎮八里湖經營規模。

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彙報 2

根據會議安排,現將我縣林業和林下經濟工作情況彙報如下。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鳳岡縣總面積1883平方公里,20xx年末總人口43萬人,其中林農38萬人。我縣和多數兄弟縣市一樣,是一個典型的生態農業經濟縣,全縣礦產資源和水能資源貧乏,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全縣林地面積169萬畝,活立木蓄積6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0%。近年來,鳳岡林業充分發揮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主力軍和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基礎作用,全面強化以森林為主體的生態環境建設,全力發展林下經濟促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奮力推進以茶葉、木本花卉為主體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實現了林業建設與農業產業的良性互動。我縣也先後榮膺了“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全國食品安全示範縣”、“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區”、“中國富鋅富硒有機茶之鄉”、“全國農村能源建設示範縣”、“中國生態旅遊百強縣”和貴州首家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範區等成果和殊榮。

一、著力培育綠色生態大環境,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的戰略理念不動搖

近年來,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一系列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我縣切實加快了林業建設的步伐並全面加強了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針對違法收購、販運木材,非法販運珍稀動植物等違法犯罪活動日益加劇,森林資源的保護難度逐步增加。對此,我縣從強化源頭管理和從嚴打擊入手,全面加強了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出臺了《鳳岡縣人民政府保護森林資源問責制》,《鳳岡縣森林資源源頭管理辦法》,明確職責、強化監管,有效建立林政管理和森林資源保護的長效機制。僅20xx年一年就查處林業行政案件312宗,行政處罰行為人470餘人;刑事案件34宗,刑事拘留43人、取保14人、逮捕25人、起訴23人。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全縣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有效實現了森林面積、林木蓄積和林分質量的林業三大指標同步增長,森林覆蓋率由1995年的22.8%提高到了現在的60%,年均增長2個百分點,森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和發展,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正因為有著對綠色的執著和以良好的生態為基礎,1998年,我縣跳出了資源侷限論的束縛,理性選擇了“建設生態家園、開發綠色產業”的發展戰略,吹響了發展生態經濟的號角。通過不懈努力,綠色戰略縱深推進,全縣“生態經濟”蓬勃發展,以茶葉為代表的綠色產業逐年壯大,實現了經濟較快增長與生態良好保護的有機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發展格局。加快林業發展,培育和打造綠色生態大環境已深化和提升到我縣“立縣之本”的戰略高度。同時,更為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最為關鍵的森林基礎和資源條件。

二、深入推進林業資源“三資轉換”程序,全力提升林業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20xx年,我縣在完成集體林權主體改革工作、明晰產權的階段任務後,如何解決森林資源變現難、貸款難的突出問題,切實轉變林業產業開發與保護不同步,廣大林農“有林無業”的現狀成為了我縣林權配套改革工作的首要任務,並擺上了縣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對此,我縣充分利用開展農村改革試驗試點工作的契機,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一是探索和明晰了以森林、林地為重點的資源變資本、資本變資金的“三資”轉化路徑和林權改革的總體思路,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村資源和要素的市場化、資本化水平,有效改變農村資產在制度層面上的封閉現狀。二是以我局為主體,相繼組建了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和農村資源收儲管理中心,為森林、林地等林業資源要素流動搭建了交易平臺。三是規範交易程式和相關制度。我縣相繼配套出臺了《鳳岡縣農村資產評估管理工作實施方案》、《鳳岡縣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辦法》、《鳳岡縣茶園資產評估辦法》、《鳳岡縣農村資源資產收儲管理辦法》《鳳岡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農村產權交易辦法》《鳳岡縣現代農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等系列配套改革方案和辦法,有力保障了林權配套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和實施效果。通過林權制度改革和加速推進“三資轉化”程序,有效撬動了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林業產業的建設。截止目前,全縣共開展森林、茶園等資源評估面積1萬畝,評估金額12450萬 元,抵押貸款22宗,抵押面積10524畝,貸款金額4178萬 元;流轉確權林地面積2200畝,流轉金額2378萬 元。投入林業建設的社會投資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前的0.92億 元增加到10.58億 元。對林業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為下步林下經濟發展探索了方向、創造了條件。

三、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全力提升林業產業綜合效益和促進林業產業化發展

茯苓俗稱雲苓、鬆苓,是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種植物, 形狀象甘薯,它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被譽為中國傳統藥物的“白銀”,可食用可入藥,具有滲溼、健脾、寧心、保肝、增強人體免疫能力等功能,暢銷日本、新加坡、和美洲等地,據醫療部門統計,全國正常年銷售幹茯苓2萬噸。而我縣馬尾松林分佔全縣商品林林分的80%以上,每年採伐限額為7萬立方米,漫山遍野便留下數萬計的松樹伐樁,松樹伐樁長時間不腐爛,給新一輪造林帶來很多不便,還會導致白蟻和其他病蟲害產生,給森林帶來極大的危害,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為進一步鞏固林權制度改革成果,我們用豐富的馬尾松資源進行廢物再利用,採用松樹伐樁種植茯苓,既可改變生態環境,又可促進農民增收,20xx年我縣從湖南引進茯苓種植技術在松樹伐樁上種植成功,20xx年成立了富源茯苓有限責公司,在全縣推廣茯苓種植。

目前我縣實施龍頭帶動、示範帶動、公司+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來促進林下經濟規模發展,即:富源公司負責提供菌種,提

供技術指導,回收鮮茯苓進行初加工,林工商公司負責發動農戶種植、傳授種植技術和種植管理,公司的'原材料既有了保障,又解決了農民的後顧之憂,實現了雙贏。20xx―20xx年全縣共種植茯苓鬆兜33萬個,可實現產值3960萬 元。輻射全縣14個鄉鎮,帶動農戶4000多戶,在琊川鎮建起了茯苓加工廠,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建設內容為:加工廠房、創庫、辦公樓、道路、消防綠化、供電及給排水等設施,總投資3500萬 元。

茯苓是一項投資少、產量高、收入可觀的林下經濟產業。以每兜直徑為16釐米的松樹兜為例,每年我縣採伐松樹在20萬株以上,平均每個樹兜產鮮茯苓20公斤,最低保護價6 元/公斤,市場價可達12 元/公斤,產值在2400萬 元至4800萬 元,純利潤在2000萬 元至4400萬 元,實現加工增值700萬 元以上。茯苓種植還具有一定社會效益,其種植勞動強度低,不用經常護理,省時、省力、省鬆材,利用農閒時節種植並不影響農戶的正常務農,現在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在家的多數是老弱婦幼,茯苓加工廠的建起正好給家裡的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還可促使外出人員返鄉就業,既照顧好了老人和小孩,又可就地創收。

決定一個專案成敗的主要因素是資源和市場。每年7萬立方米的採伐計劃完全能夠滿足生產的需要。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改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保健養生、迴歸自然、返璞歸真的意識增強,對綠色食品、純天然食品的需求與日劇增,使我國傳統中藥材在世界倍受青睞,

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彙報 3

近年來,一些地區以市場為導向,狠抓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土地和林業資源優勢,探索出了一條林下養殖的致富之路。通過林下養殖,降低飼養成本,增加土地的附加值和林地的經濟收入,努力打造一個休閒、觀光的旅遊之地。實現了生態建設與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相結合。

古樓鎮位於合川西北部,距主城區24公里,國道212線、嘉陵江穿境而過。幅員面積49.8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687畝,轄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戶數9190戶,人口27644人,其中農村人口25824人。全鎮共有林地面積21700畝,其中退耕還林3800餘畝。我鎮從1984年開始種植枇杷,目前枇杷種植面積已達1.55萬畝,155萬株,有50畝以上的枇杷大戶21戶,種植枇杷農戶5500戶。枇杷園已全部成林,具備林下養殖的基本條件。為了綜合利用枇杷林地,延伸枇杷產業鏈,切實增加枇杷種植業主及果農的經濟收入,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加大宣傳、示範引導

20xx年通過枇杷種植業主唐剛林、劉克林等示範養殖土雞已初見成效的基礎上,以點帶面,積極動員其他枇杷園業

主及果農參與林下養殖。經過多次宣傳,現已動員種植大戶10戶,一般農戶260戶參與林下養殖土雞專案的實施,林下散養土雞、鵝面積1600餘畝,土雞存欄15000只,鵝存欄3000只;今年出欄土雞8萬多隻,年出欄鵝10000只。

二、 做好服務,重點幫扶

積極爭取區林業局、區農委、區畜牧局、區科委等部門的支援,結合我鎮實際,養殖戶每養一隻雞補助1 元,每養一隻鵝1.5 元到戶。邀請畜牧專家為枇杷業主及果農舉行養殖技術培訓5次,由鎮畜牧獸醫站技術人員在疫病防疫、飼養技術等方面對枇杷園業主及果農進行“一對一”的幫扶,發放養殖技術資料1000餘份,使土雞、鵝成活率達90%以上,幫助業主把好養殖技術關。

三、 良性迴圈,節約成本

通過林下養殖,既節約了業主在除草、施肥上的勞動成本,也改善了土壤結構,進一步提高枇杷品質和產量。利用林下養殖,我們飼養的土雞、鵝只要是以玉米、米糠、稻穀等做飼養的主料,再以枇杷園的自然草地以放牧的形式自然覓食,既節約了飼料成本,又提高土雞、鵝的肉質,使其肉質鮮美、湯味純正。

實施林下養殖,將傳統的養殖方式與現代畜牧業有機結合,開闢了畜牧養殖新渠道,可以在有限的土地空間內實現增值,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生產優質肉、蛋滿足市場需求。由於採用了傳統的飼養方式與現代養殖方式的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資源,減少了化學藥品和抗生素的使用,生產出相對安全的畜禽及其產品。在原有的枇杷林下散養採食的養殖方法,可以還原動物自然採食的`天然屬性。從動物保健的角度看,是有利於動物的自然生長和生心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機率,從而提高肉質品質和動物原有的肉汁香味以及禽蛋的蛋白質和香醇度,這是規模化飼料養殖無法達到的境界,這也就是“土雞”與飼料飼養雞口味不同的原因。從飼養方式來看,這一新興養殖專案發展前景廣闊,林下養殖採用散養方式,家禽主要採食野草、蚱蜢、蚯蚓等天然活性餌料,配上玉米、米糠、稻穀等農家雜糧,加之雞、鵝、鴨活動範圍大,使之品質具有結實、味美、脂肪少、無公害等優點,所以“土雞味”濃,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2.消滅蟲害,減少疾病發生,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林下養殖的畜禽可以不斷採食林間雜草、低矮的灌木,禽類還可以啄食害蟲,從而減少了林木病蟲害的發生。

3.提高經果林的經濟效益。利用養殖的雞、鵝等排洩物,提高果園的肥力和經果林的掛果率,從而提高水果產量。雞的消化道比較短,其長度僅僅為自身體長的7陪,而羊、牛、的消化道為其自身體長的30倍左右,馬為其自身體長的16倍。所以食料在雞的消化道內保全的時間是很短的,對食料的消化也是很不完全的,對消化吸收率也是很低的,這就決定了雞糞中還包含著很多未消化完全的營養成份,據測定:雞糞中包含:幹物質89.8%,粗蛋白28.8%,粗纖維12.7%,可消化蛋白14.4%,無氮浸出物28.8%,磷2.6%,鈣8.7%。組氨酸0.23%,蛋氨酸0.11%,亮氨酸0.87%,賴氨酸0.53%,苯丙氨酸0.46%。由此可見雞糞中的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尤其雞糞中的粗蛋白比較多,還有包含豐富的有機物,可以成為非常好的綠色有機肥,提供給枇杷林地,從而提高果品的品質以及豐富的營養成份。

4.投入少,效益高。由於畜禽自由採食雜草和低矮的灌木及害蟲,減少了飼料的投入量,加上減少了養殖的人工,飼養成本將大大下降。其一,飼養上的比較,以一隻雞4斤為例,全飼料飼養一隻需要飼料成本17 元,雛雞2 元,消毒、藥物等2 元;以每斤7 元計算,一隻雞28 元,飼養一隻飼料雞有7 元的利潤;而飼養一隻林下養殖的土雞,所需飼料成本15 元,小雞成本14 元,消毒、藥物等2 元,以每斤12 元計算,一隻雞48 元,飼養一隻林下養殖的土雞有17 元利潤。其二,以排洩物來比較,飼養飼料雞所生產的汙水對環境的汙染需要每隻雞的處理費用1 元,且糞便用來有機肥賣0.5 元,需要人工物力等施肥0.5 元,還需投入0.5 元進行汙水處理。而飼養林下養殖的土雞,糞便直接排洩在林下,果樹也需要有機肥無需人工施肥的物力等費用,林下養殖在放牧的情況下,對樹林的雜草進行覓食,節約了業主以往對雜草的清除的人工費用等所產生的經濟利益,每隻雞約5 元。所以使得種植、養殖雙向節約達10 元以上。

5.減少環境汙染。畜禽在林間採食過程中,其排洩物比較分散,便於自然降解,更是改善土壤結構,豐富土壤成份,是促進植物的生長豐富果品營養成份和改善果品品質的重要途徑。減少了對環境的汙染。

6.緩解林牧矛盾,緩解農牧用地矛盾。

目前,前期的林下養殖業主已嚐到甜頭,其土禽產品銷售範圍已覆蓋到包括四川、重慶省市的各大城市,其中本地食府有大家比較熟悉的公認的健康美味的如:湯王府、碧碧魷魚雞、向紅燒雞公、三分田私房菜等餐飲企業都是採用的我鎮林下養殖的禽產品。市場前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火爆現象。我們不難看出,在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和生態公益林管護機制改革的背景下,為發展“林下經濟”創造了有利條件,引導群眾發展林下種養等多種經營,鼓勵村民一戶帶多戶、多戶傳一村發展林下經濟,並逐步形成養殖趨勢,生態林下養殖雞、鴨、鵝,成功走出一條家庭致富、產業轉型以及生態環保的多贏之路。短期見效的林下養殖,讓農民沒有後顧之憂,這個“以短養長”的路子,更是讓“寸土寸金”的土地效益得到了更大的發揮。

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彙報 4

今年我縣棉花生產是以科技興棉,節本增效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以市場為導向,以高產建立為重點,依靠科技推廣全縣棉花向優質、高產、高效方向發展。

全縣植棉面積3.3萬畝(其中春棉0.3萬畝、夏棉3萬畝)。畝產皮棉72公斤,總產237.6萬公斤。種植品種主要有春棉以銀山8號、予雜35,夏棉以中50、銀山9號、百棉2號為主。重大技術應用情況:3.2萬畝抗蟲棉;0.2萬畝雜交棉;3萬畝脫絨包衣面積;0.25萬畝地膜覆蓋;麥棉連作面積2.9萬畝;高效間作套種面積0.2萬畝。棉花高產建立面積1.03萬畝(其中節水灌溉實驗110畝)畝產皮棉88.5公斤,總產91.155萬公斤。百畝核心攻關田畝產94.5公斤。較前三年68.1公斤提高28%,達到了農業部提出的比前三年平均單產增產20%的預期目標,圓滿完成了棉花高產建立工作。回顧一年來,總結如下:

棉花生長情況

主要病蟲害發生種類有棉薊馬、棉盲蝽象、棉鈴蟲、棉蚜、棉炭疽病、棉枯黃萎病、棉紅葉莖枯病。防治辦法做到:首先做好預測預報,一旦達到防治指標,以各種資訊傳遞方式迅速傳送到棉農手中,如電視廣播、資訊平臺等,然後迅速在全縣範圍內掀起防治高潮,全縣棉田沒有因病蟲防治不力而造成損失。

關鍵技術不放鬆,實現高產又高效。一是種植優良品種,春棉以銀山8,予雜35為主,面積為0.3萬畝,夏棉以中50、銀山,9號、百棉2號為主,面積有3萬畝。二是麥收後促早技術配套實施:早間苗、早定苗、促苗穩長;早施肥、澆水,搭好豐產架子;早中耕鬆土、破除土壤板結,剷除雜草,促壯苗早發;早打頂,減少無效花蕾,增加優質鈴。三是科學化控。按葉齡模式化控,看天看地看苗情酌情施藥。四是科學施肥:克服重氮輕磷忽視鉀的錯誤施肥方法,實行配方施肥。五是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科學防治。

高產典型:林區,植棉10畝畝產皮棉93.2公斤,鄉範保民種4畝,畝產皮棉98.5公斤。鄉種3.5畝,畝產皮棉95公斤。這些高產典型在當地都起到帶頭輻射作用。

工作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棉花生產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

二是認真制定實施方案和規劃;

三是科學制定技術規程;

四是做到方案到位、宣傳到位、技術服務到位、物資配送到位、檔案管理到位。

共發放技術資料1萬餘份,高產建立技術手冊500餘份,舉辦培訓班30場次,培訓農戶1000餘戶,高產建立核心田每畝補助3公斤棉種和200多 元農藥及25公斤配方肥。

現場觀摩:8月30日省農業廳經作站,省棉辦,省農科院經作所,中國農科院灌溉研究所,市農業局,市棉辦的領導和有關專家親蒞我縣高產建立點現場觀摩棉田生長情況,對我縣棉花生產給予充分肯定。

氣候特點:5月下旬,6月份光照溫度正常對棉花出苗、苗期生長髮育極為有利;7、8月光照充足,降水正常,溫度適中,有利於棉花生長髮育,為棉花多結優質鈴打下了基礎;9月份光照、溫度正常對棉桃生長髮育非常有利;10月上旬光照充足,溫度適宜為棉鈴吐絮創造了有利時機。

明年棉花生產形勢分析

由於種棉投工較多,風險較大,棉花抗拒自然災害較弱,發生自然災害頻繁,投資大,價格低,效益低,棉農迫切希望有一個較好的市場行情,趨於合理的棉花價格,棉農有利可圖才種植棉花,雖然今年棉花種植面積略有減少,但棉紡企業用棉不會減少,將會持續發生求大於供的局面,價格將有所提高,用棉企業原材料價格上漲勢必會影響企業效益。一旦超過用棉企業的.承受能力,價格上漲空間將有所縮小。總之,農民種地是看效益,在目前花生價格下跌、玉米價格持平的情況下,棉花如果價格不上漲,棉農明年種植棉花的積極性將會受挫。如果價格上調,宜植棉地區還會擴大種植面積。

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彙報 5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農牧局的精心指導下,我鄉全面貫徹落實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鄉旱作農業以“擴面積、提質量、求效益”為目標,以推廣種植全膜壟側馬鈴薯和優質飼草為重點,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全面完成了確定的各專案標任務。現將我鄉旱作農業完成情況總結如下:

基本情況

我鄉轄9個行政村47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805戶,人口10805人。今年縣上下達我鄉6000畝全膜壟側馬鈴薯種植任務,並要求建立一個2000畝示範點,一個1000畝的示範點,一個500畝連片種植示範點。飼草料種植任務2.2萬畝(其中小黑麥種植1萬畝,其他牧草種植0.8萬畝,飼料種植0.4萬畝)。

截止4月15日,我鄉已完成頂凌覆膜面積8015畝,佔任務數的133%,戶均覆膜面積達到2.85畝,在村建成了3102畝的馬鈴薯全膜壟側栽培集中連片示範點,村1004畝的示範點。村705畝示範點。全鄉共種植小黑麥、甜燕麥、豌豆等飼草料面積2.2萬畝,其中在村建成千畝優質牧草種植示範點1處。

主要做法與經驗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靠實工作責任。為確保完成旱作農業種植任務,鄉上成立了由副鄉長俞樹軍任組長,各村分管領導和包村幹部及村負責人為成員的鄉村兩級旱作農業種植工作領導小組,並實行鄉領導包村抓點、一般幹部包村包戶、技術幹部包技術的目標管理責任制。與各村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把旱作農業種植工作作為各村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將任務細化分解到村組,量化到農戶,通過全面丈量面積,核實資料,按丈量面積發放地膜,並建檔立卡、登記造冊,為旱作農業專案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是制定實施方案,廣泛宣傳發動。任務下達後,我鄉迅速召開鄉重點工作安排會議,特別將旱作農業作為我鄉當前工作的中心工作來抓,並制定了《鄉20xx年旱作農業專案實施方案》,確定了專門領導,抽調精兵強將,全面推進專案實施。同時組織安排包村幹部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算賬對比,講政策,做工作,有效地激發和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旱作農業專案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三是強化技術服務,促進專案實施。專案實施以來,鄉上抽調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包村蹲點,全力配合各村開展工作。一是配合各村積極發動群眾、規劃地塊、落實農戶和種植面積。二是加強施肥、起壟、覆膜、點種、病蟲害防治以及後期田間管理等方面的技術指導和質量把關,確保種得好,長勢好。三是狠抓技術培訓,進一步強化旱作區農民科技意識,樹立主動抗旱、科學抗旱的理念,使先進的旱作農業綜合新技術由被動推廣轉變為主動應用,使農民成為全膜壟作種植的行家裡手。緊緊圍繞全膜壟作栽培技術,採取現場培訓、播放錄影、印發明白冊等形式,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技術培訓。目前已辦培訓班20場,現場會45場次,發放明白紙2800張,技術手冊1000冊,邀請技術人員1人次,共4428人次農戶參與不同形式的培訓,保證了示範區每戶有1人掌握旱作農業技術,大幅度提高了技術的宣傳普及率,為專案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四是制定補助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針對我鄉旱作區群眾經濟收入水平低、自身投入能力有限的實際,縣上每畝給予60 元的良種補貼,加大了對旱作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為切實解決群眾在農資購買、洋芋籽種短缺、人工覆膜緩慢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調運優良籽種164噸,人畜力起壟機1臺,調運地膜48噸,其中;農牧局調運36噸,鄉上自籌12噸,為推動栽培種植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是加強督促檢查,確保任務落實。專案實施以來,得到了縣上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關注與大力支援。相關部門領導多次前來我鄉督查指導工作,有力地促進了種植任務的落實。鄉上多次召開會議落實頂凌覆膜工作,包村幹部蹲點督促頂凌覆膜工作,有效地促進了工作進展。

(二)取得的主要經驗

一是領導重視是前提。在推廣旱作農業的過程中,縣上相關部門領導多次到我鄉視察指導農業工作,鄉黨委、政府領導深入到我鄉農業生產一線進行督促指導,為我鄉旱作農業推廣和發展給予了巨大支援。基於此,我鄉農業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規模逐年擴大,效益不斷提高。

二是資金支援是載體。農村群眾特別是旱作農業區群眾生活總體上都比較困難,生產資料購置能力普遍不足,發展規模旱作農業更是缺少資金,通過縣鄉兩級整合資金、爭取雙聯單位幫扶等方式,進行一定的資金支援和引導,能夠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對於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是群眾基礎是關鍵。群眾是農業生產的具體實踐者。只有加強對群眾的宣傳講解和效益對比,盡最大可能讓群眾見到農業新技術、新措施帶來的好處,才能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才能使群眾主動和愉快地接受農業新技術,接受政府的各項推廣措施。

四是政府推動是動力。由於受文化知識等方面的影響,每一項農業科技的推廣起初階段都比較艱難,都會經歷宣傳引導、逐步認知、普遍接受、進而大面積推廣這樣一個過程。這其中,政府的強力推動是一個必備的`條件。

五是技術服務是保障。在旱作農業推廣發展過程中,加強技術指導與服務,對技術人員和廣大農民進行專題培訓,有利於解決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技術難題,發揮農業科技的綜合效應。

六是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和種薯繁育基地。在村調運馬鈴薯微型薯進行連片種植,發展自己的良種和種薯繁育基地。

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鄉旱作農業推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群眾種植馬鈴薯積極性較高,縣上統一供應的地膜滿足不了需求,二是連片種植面積增大,超出部分給群眾無法補助。

對此,我們將以這次督查為新的起點,查漏補缺,對旱作農業推廣工作再動員、再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嚴格按照技術規範操作,在加快專案建設進度的同時,確保覆膜質量,為旱作農業專案發揮最大效益奠定堅實基礎。

明年的工作打算

20xx年,我鄉將緊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這一目標,繼續深入推廣旱作農業技術,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我們要緊緊抓住縣上對我鄉旱作農業區投入力度加大的機會,努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發展步伐,將旱作農業生產轉變為當地農民種植業增收的主要途徑,促進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一是加強種署質量管理,初步建成能夠滿足當地良種供應的繁育基地。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和種薯質量管理制度是馬鈴薯產業化健康發展的基礎,沒有健全的種薯繁育體系就很難大幅度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就不能保證馬鈴薯生產的持續發展。從馬鈴薯產業長遠發展的觀點看,必須通過從根本上建立自己的種薯繁育體系,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條件,建立質量穩定的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才能真正促進我鄉馬鈴薯向產業化方向發展。二是繼續加大推廣力度,提高技術普及率。通過辦班講課、播放錄影、辦板報、搞觀摩、開展田間現場培訓、印發明白紙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培訓形式,讓技術培訓活動走出“點”,面向“面”,切實提高馬鈴薯高產抗旱栽培技術的普及率。

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彙報 6

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個主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迎接挑戰,銳意創新,紮實工作,全面完成了今年預期工作目標和任務,實現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種植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花卉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糧食產量實現連續五年豐收。今年我縣糧食總產實現10.7億斤,這是xx年以來連續五年突破10億斤,實現連續5年獲得豐產,其中水稻產量達到5.9億斤,玉米4.8億斤。

——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明顯加大。今年我縣農作物播種面積130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1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9萬畝,糧經比例7:3。經濟作物中花生面積突破計劃面積10萬畝,達到11.9萬畝,大豆麵積6.1萬畝,花卉面積0.5萬畝,五味子等其它經濟作物0.5萬畝。

——種植業產值實現11.8億 元,其中糧食作物9.1億 元,油料作物1.7億 元,花卉等其它經濟作物1億 元,較去年增加1.25億 元,尤其是花卉產值較去年增加0.15億 元。

一、20xx年主要工作

(一)以糧食穩定增產為目標,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工作。

20xx年,按照農業部、省委和省政府“把糧食生產工作擺在突出位置”的精神,按照“穩糧食、調結構、提質量、促增收”的要求,著力抓早、立足抓實,採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春季低溫冷害等災害影響,積極應對農資價格上漲,部分糧食品種價格下滑等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促進糧食穩定增產的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顯著成效。

1、加強春耕備耕工作指導和服務。今年我們面臨春播短,備耕壓力大以及糧食生產成本上升、農產品價格下降、種糧效益降低等困難,及時提出備耕工作的4個早字:早計劃、早準備、早培訓、早行動,備耕和科技培訓兩手同時抓。我們對備耕物資、備耕資金等進行了調研,按照上級業務部門工作部署,積極與供銷社、金融系統建立了聯絡工作和資訊共享機制,定期互通備耕進展情況和春耕貸款情況,確保了備耕物資的數量和質量,有效地應對了以水稻為主的糧食價格下滑、農民手中餘糧變現難等不利因素,保障了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2、完成全縣良種補貼工作。今年國家增加了良種補貼額度,除水稻仍實行每畝地15 元的普惠制外,專用玉米又增加了26萬畝的良種補貼面積,專用玉米良種補貼面積達到36萬畝,覆蓋率達到90%。為將這項惠農政策落實好,我們以縣政府名義下發了《水稻良種補貼發放實施方案》、《專用玉米良種補貼專案實施方案》。水稻良種補貼在插秧前和插秧後分兩次統計核實面積,專用玉米以專案方式組織實施,經過調研確認了10個專用玉米品種和4家供種企業,對第一批專業玉米採取統一供種,第二批專業玉米補貼由於到位較晚,決定採取發放資金的後補貼方式,對農民進行補貼。通過良種推廣專案的實施,實現了良種與良法相結合,增產又增收。全縣共發放良種補貼1305萬 元。同時還在鄉建立了3個玉米品種比較試驗田,為明年我縣專用玉米品種選擇提供依據。

3、全面開展糧食高產建立活動。20xx年是全國糧食高產建立活動年,我縣以此契機,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建立活動,共安排12個萬畝糧食高產建立示範區,其中,國家玉米示範區落實在鄉,省級玉米示範區落在滿都戶鎮和鄉,省級水稻示範區落在劉二堡鎮和冷子堡鎮,市級玉米示範區落在肖寨門鎮、於家房鎮、朱家房鎮和鄉,縣級示範區安排在老大房鄉、鎮、城郊鄉,玉米示範區平均畝產為703公斤,較全縣平均畝產685公斤高18公斤,通過進村入戶培訓,發放技術資料,召開現場會,有力地開展了標準化生產,在示範區帶動下,全縣平均畝產較去年畝增產60公斤,共增產玉米2400萬公斤;水稻示範區平均單產646.5公斤,較去年增產16.5公斤。我們不僅建立了健全的專案檔案,還按生育時期計算機想報送田間長勢、農事活動進度簡報,收到省市好評。同時在遼中鎮和鄉建設了千畝水稻免耕栽培示範區,推動農業節本、增效、生態技術的普及應用。

4、完成糧豐工程——玉米深鬆示範專案。在鄉建立千畝和百畝玉米深鬆示範田,採用深鬆、增密、增施有機肥、生物防治等技術,經省農科院、農業大學專家測產,百畝高產田平均單產為886公斤,千畝示範田平均畝產852公斤,在示範區的輻射帶動下,全縣玉米單產創新高,迎來了我縣第五個豐收年。

(二)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

根據副省長在全省種植業高效生產現場會上提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工作思路,我縣在種植作物、種植品種上加大調整力度。

1、經濟作物面積增加。一是花生面積大幅增加,由去年的不足5萬畝,增加到今年的11.9萬畝,實現規模化種植,大豆麵積增加,由去年的1.5萬畝增加到6.1萬畝;二是花卉生產穩步前進,花卉面積達到5000畝,年產花卉1.1億枝,產值0.95億 元,較去年增加0.15億 元,主栽玫瑰、百合、非洲菊等;三是五味子等作物發展到5000畝,目前五味子已有500多畝地進入盛果期,畝產鮮果xx-3000斤,市場銷售價2.5—5 元,主要銷往大梨樹。

2、農作物品種向優質、高效、專用方向發展。水稻以遼星一號為主,覆蓋率80%,玉米以東單60、東單70等專用玉米為主,花生主推白沙1016佔80%,魯花11、花育20等,花卉玫瑰由檔次低的紅衣主教向高檔的'網玫超玫發展,非洲菊的種植面積超過了500畝,今年花卉效益較好,明年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3、鼓勵新品種引進,做好種球種苗申報驗收工作。市政府鼓勵花卉產業發展,對花卉東方百合系列種球、籽球進行補貼,我們大力宣傳,積極組織申報、驗收,預計全縣將得到296.65萬 元的花卉新品種補貼。

(三)抓好五大生產基地建設,促進農業規模化生產。

結合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案和良種補貼專案,建立優質稻米生產基地40萬畝,專用玉米生產基地36萬畝,採用標準化生產模式,強化食品安全管理,在鄉鎮等建立花生生產基地10萬畝,種植品種白沙1016及魯花11、花育20等,在等鄉鎮建立花卉生產基地5000畝,種植品種有玫瑰、百合、非洲菊等,同時加強對5000畝五味子生產基地的管理。

(四)以專案為載體,全面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圍繞富民小區建設、新品種推廣、良種補貼、高產建立示範區建設專案,整合農技培訓資源,吸納農事企業和農民科技人才,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舉辦集中培訓273場次,電視講座20次,電視專題18期,發放技術資料10萬份,發放光碟2500張,共培訓農民9.8萬人,使培訓率達85%。其中重點抓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科技之冬培訓活動,今年我縣有15個村750人成為新型農民培訓專案示範戶,通過培訓獲得了綠色證書。還組織了30名縣級農技人員去上級進修培訓,提高了農技人員師資水平。另外今年有1000名農民通過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職業技能培訓轉移到非農領域,有992人已就業二、三產業,有力的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

新型農民培訓和陽光工程培訓都是通過招標形式確定培訓基地、由學校自主招生、國家、省、市、縣補貼形式執行。通過這兩個專案的實施有效的調動了農業中心和農機校兩個基層單位的積極性,使其發揮培訓職能作用。

(五)搞好測土配方施肥,加強農田保護,減少環境汙染。今年我縣完成測土配方施肥任務40萬畝,使全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100萬畝。全縣年化肥施用量3.813萬噸(純量),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減少化肥施用量1899噸(純量),實際施用量達到3.6714萬噸,減少投入4.91%,減少我縣農田的化肥汙染,確保耕地質量。另外還推廣水稻免耕技術、秸杆反應堆技術和秸杆還田技術,努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六)搭建產銷平臺,促進訂單農業發展。組織和參加各種農展會4次,其中農博會有22家企業28種產品參展,為企業搭建購銷展示平臺,促進我縣農產品對外交流、提高農產品安全和品牌意識,提高訂單對農業生產的促進作用。

(七)辦好“莊稼院”欄目,讓農民更致富。今年協助市電視臺“莊稼院”欄目組拍攝我縣農民致富、結構調整、縣域發展規劃等電視專題片共12期,我們提供典型,協助拍攝,讓農民致富資訊更快更好地傳到千家萬戶,真正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二、存在主要問題

20xx年我縣種植業生產取得了良好成績,但應看到我縣種植業水平應還很落後,一是產業基礎鏈條短,缺乏支撐。花生,去年價格從2.3 元飆升到3.3 元,農民種植積極性上升,今年發展到11.9萬畝,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價格由2.5 元降到1.5 元,前期農民惜售,後期有行無市,仍有50%以上的花生滯留手中,農民花生種植積極性降低,價格不穩使產業基地失去支撐,基地缺乏健康的銷售機制做保障。二是農民種糧效益低、賣糧難。今年由於農資價格大幅上漲,水稻、玉米、花生等主要農作物投入分別達到760 元、410 元和700多 元,而目前銷售價格是每斤分別為0.95 元、0.62 元和1.5 元,農民種植效益低,出現賣糧難問題,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將受到影響。三是農民培訓缺乏經費保障。我們一產業勞動力有11.52萬 元,縣、鄉財政緊張,沒有經費支援,而新型農民培訓只有少數農民得到培訓,而普及性培訓難以開展,急需農業技術培訓經費支撐。

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彙報 7

20xx年我鄉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三大目標,不斷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積極整合各種專案資金,大力發展喜涼性作物馬鈴薯,把其作為特色農業的重點與支柱進行培育,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穩步發展。

一、任務完成情況

1、種植任務完成情況。今年,全鄉落實馬鈴薯種植2480畝。

2、產量任務完整情況。今年我鄉馬鈴薯種植任務完成、栽培技術培訓到位、病蟲害防治做到了統防統治,今年單產較上年略有增產,共完成3648噸。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鄉黨委、政府將馬鈴薯種植作為20xx年全鎮的工作重點和突破點,成立馬鈴薯產業化發展領導小組,加大工作力度,重點打造,重拳出擊,確保任務全面落實,加大對馬鈴薯種植的支援和幫扶力度,保證政令暢通。

(二)加大投入。一是爭取上級扶持資金,協調銀行對基地農戶提供小額低息貸款,支援馬鈴薯發展,創新機制吸引社會閒散資金投入馬鈴薯生產中來。二是引導馬鈴薯產業的建設,特別是金馬澱粉等幾家粉廠的擴大經營。

(三)增強培訓。在馬鈴薯的各個技術環節都有綜合服務中心的`技術人員都召開培訓會,使種植戶都明白優質馬鈴薯的種植技術。

(四)大力推進我鄉優質馬鈴薯的發展。

1、大力推進種薯良種化。全鄉都種由縣農業局提供的優良品種。

2、大力推進種植規模化。在各個村都要求集中種植。

3、大力推進生產標準化。要求全鄉標準化種植面積到80%以上。

4、大力推進經營產業化。主要以金馬澱粉廠等幾家澱粉廠為主,加大馬鈴薯的收購、制粉及銷售。

三、嚴格考核

實行階段考核和經常督促檢查相結合,全面檢查和單項考核相結合,加大考核力度,凡按期或提前完成目標任務的,鄉政府予以表彰,對沒有按時完成任務的,想政府將根據責任大小取消相關人及單位年度評先、評優等,保證工作順利進行。

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彙報 8

一、存在問題

1.缺乏專業性。缺乏專業人員,都是兼職教師帶領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缺乏專業人員指導,都是老師們憑藉自己的的經驗,自學或向有經驗的家長請教。

2.時間上不足。老師們都是兼職語數老師,無論是時間還是精力上都有限。

3.場地不足。學校場地有限,沒有開展勞動教育的專門的場地,只能每個班在所發的花盆裡進行勞動種植實踐教育活動。

二、建議

1.與專業的種植機構聯絡或請種植方面專業的人員進行培訓指導;

2.在樓頂開闢新的種植基地;

3.配備一名專職的勞動教育教師進行指導管理。

三、做法

1.從一年級班級建立開始,學校就分給每班30個大花盆,放到學校指定的“種植園”區域,四季輪種農作物,直至六年級畢業。

2.“種植園”實行責任包乾制,全體學生互相協作,在共同承擔勞動職責、共同分享勞動果實。

3.各班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日常的培土、播種、捉蟲、澆水、收穫等勞動實踐,通過繪畫、徵文、演講、手抄報、實踐活動記錄卡進行記錄和展現出來。

4.“採摘節”是蔬菜成熟時節舉行的'校園節日活動,是各年級勞動成果的大展示,它結合拍賣,所得款項由班主任進行安排,可以用來進行愛心捐贈,也可以用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5.“美味佳廚”是收穫節舉辦的另一個活動,各班學生把採摘節上拍賣剩下的蔬菜或水果進行廚藝加工,做出各式各樣的菜品或水果拼盤,展示孩子們家校勞動教育的成果,感受勞動的價值與豐收的快樂,讓孩子們在參與中強化社會責任。

四、成效

1.成功的開闢出了一塊有機土栽培基地。

2.分年段開發勞動教育校本教材。

3.挖掘了學校、家庭、社會的勞動教育資源。

4.探索勞動教育與其它學科的融入,構建勞動教育課程活動體系。

5.學生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達到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彙報 9

我區資源林政管理工作在上級領導和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援下,以保護林業資源為宗旨,以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林業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行為為首要任務,以提高林業執法人員整體素質和執法水平為目標,按照“嚴管林”的要求,突出“嚴”,狠抓“管”,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不斷加強管護力度。重點抓了林業法律法規培訓與宣傳、林木採伐管理、木材流通管理、木材經營加工單位清理整頓等項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1、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保護森林資源意識

為切實提高廣大幹部和群眾依法護林意識,我們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動員活動。廣泛宣傳《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林地保護管理條例》等林業法規。利用過路橫幅、牆體標語、印發宣傳材料和技術資料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林業法律法規。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增強全民法制意識和生態優患意識,使廣大幹部群眾在思想上不斷提高依法護林認識,行動上正確處理發展經濟、保護資源、建設生態三者之間的關係,形成全社會關注林業,全民建設生態的良好氛圍。

2、依法行政、強化管理,提高林業行政水平,規範森林資源管理工作。

全區現有具備林政執法資格人員54名,所有林業行政人員均經培訓合格後,持證上崗。為增強執法人員的法制意識和業務工

作能力,定期開展執法人員業務培訓學習。全面推行林業行政管理目標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依法落實行政責任追究制和監督制度。公開林業行政許可專案、辦事流程、辦理時限和公開承諾等專案,廣泛接受社會監

3、加強林政管理,規範木材市場經營。

為鞏固林業建設成果,保護森林資源,維護林區穩定,依法打擊非法收購、經營、加工、運輸木竹及其製品的違法和犯罪行為。對無證收購、經營、加工木材的經營戶進行逐戶清理、登記、限期清運。對無證運輸木材的經營戶進行查扣並依法處罰。目前,我區公益林區內無證收購、經營、加工木材的現象得到了徹底根治,亂砍濫伐林木現象也得到了徹底遏制。在全區範圍內基本上實現了木材及其製品的收購、經營、加工、運輸的規範秩序,保障了我區森林資源安全,促進了林區的安定和諧。

4、嚴格程式,限額採伐。

嚴格控制林木過量採伐,是保護森林資源的有效途徑。為規範木材採伐申報、審批程式,並使採伐跡地得到有效的更新,我局在下達給各個鄉鎮的年度木材採伐限額檔案中明確規定了木材採伐所必備的條件和執行的程式,各林權持有人申請採伐必須經行政村、鄉鎮(街)同意後逐級申報,並報送更新作設計書、更新造林承諾書。一年來,我區共辦理採伐證114份,採伐蓄積8049立方米。採伐總量嚴格控制在限額以內。

5、加強林地保護,依法用地。

近年來,隨著工業園區專案及工程建設專案的增加,徵

佔用林地的面積等數都大幅上升。為依法保護好現有的林業用地,做到合法、合理使用林地,杜絕林地無序流失,林業局加大了對徵佔用林地申報、審批的管理力度。對在建專案依法審查其合法性,凡是取得專案批覆檔案並需要徵佔用林地的專案,林業局均依法勘驗,幫助其申報辦理徵佔用林地手續,並徵收森林植被恢復費。凡是未採取得專案批覆檔案並需要徵佔用林地的專案,林業局均依法下達停止侵佔林地建法通知書。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區共辦理徵佔用林地上報審批11起。收繳森林植被恢復費283.7106萬元。

6、檢查監督,強化公益林區管護責任。

金安區共區劃國家級、省級公益林24萬畝,主要分部在南部四個山區鄉鎮、中部一個丘陵區鄉和一個國有燕山林地。為強化對公益林的管護,我局除加強對落實管護責任,補償資金髮放的稽核把關外,還開展了針對生態公益林管護,補償資金髮放使用的專項監督檢查,重點查護林佔是否到位、到崗,愛護責任是否到人,資金髮放是否及時到位、到戶,是否存在未經審批亂佔、偷佔公益林區林地等違法行為。

7、活化機制,全面推行林權制度改革。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事關我區林業的改革與發展大局,對農村經濟發展、農村社會穩定以及建立園林城市工作具有重大意義。按照省、市林業部門統一部署,我區堅持“誰造誰有、誰經營誰受益”,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進一步明晰產權,落實

責任主體,保障林農權益。目前,全區的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錄已全面結束。我區林權制度改革形式的推行,極大調動了林權所有者從事林業生產的積極性,有效解決了林業生產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為我區林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我區共引進社會造林資金5780餘萬元,發展苗木花卉7800多畝。

8、存在問題

一年來,經過全體林政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我區在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上有了長足進步,也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群眾的認可,但同時也暴露出許多不足。

1、我區林地地類情況複雜,管理難度大。鄉鎮林業站力量單薄。單靠林業主管部門現有力量無法保證在採伐管理源頭、流通領域上進行全面監測到位。

2、林政執法、資源管理水平有待加強。林業主管部門擔負著保護森林資源安全的重要職責,林政執法、資源管理隊伍又是保護森林資源安全的主力軍。林政執法、資源管理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保護森林資源成果的大小。應不斷加強法律、法規、政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加大培訓力度,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林政執法、資源管理隊伍。

9、下一年工作重點

繼續認真貫徹《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安徽省森林條例》。把20xx年作為全區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年,強化資源林政的管理,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嚴格執行木材生產限額計劃,嚴格按照 “十二五”限額計劃進行採伐管理,堅持憑證採伐,完善林木採伐的管理措施,加大對林木採伐的監管力度,堅決查處亂砍濫伐林木的.行為。

2、強化伐區更新造林監管工作,提高森林質量和功能。以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為目標,樹立“即要管採伐、又要管種植”的思想,加大伐區採伐後的更新造林的監管力度。實行伐區更新造林責任追究制度。

3、加強林地保護管理。重點加強建設工程徵佔用林地的稽核報批,依法查處未批就佔、未批就建、少批多佔、超範圍或異地使用林地的行為。堅決制止亂佔林地的行為,依法嚴格保護林地資源。

4、抓好資源林政管理的其他工作。一是做好木材和林副產品經營加工管理。明確木材經營加工的准入條件,減少木材經營加工的投機行為,支援和鼓勵木材經營加工企業投資建基地。二是加強野生樹木採挖移植與管理力度。嚴厲打擊在林區內私挖濫採林木的違法行為。三是進一步落實鄉(鎮、街道)林業站、木材檢查站在資源林政管理工作中的責任,積極推行資源林政獎懲制度,增強鄉(鎮、街道)林業站及木材檢查站主動管理的責任意識。四是採取多種方式,加大林政資源政策法規的宣傳,重點做好林木採伐管理、林地管理、野生樹木採挖、森林保護等方面的宣傳。五是加大對破壞森林資源案件的查處力度,依法打擊破壞森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彙報 10

xxx林業局十二五期間資源林政管理工作總結 xxx林業局在十二五期間,嚴格按照各項林業法律法規,在xxx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林業部門的大力支援下,積極以生態立縣為目標,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積極開展林業生產,提供快捷、高效、優質、熱情服務。

十二五期間xxx林業局所獲得的榮譽:20xx年1月由國家林業局駐xxx自治區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頒發的“全區森林資源管理監督工作先進集體”; 2012年8月由國家林業局頒發的“全國生態建設x出貢獻獎先進集體”,2013年9月由xxx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的“xxx自治區生態建設先進集體”。

現將我局十二五期間資源林政管理工作彙報如下:

一、林地林權管理工作。

1、林地管理

嚴格林地管理,杜絕違法佔地現象的發生。不得擅自開墾或改變林地用途。對擅自改變林地用途和非法開墾林地以及放牧毀林等違法行為,由xxx森林公安分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每個年度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專項徵佔用林地清理整頓工作,對自治區督辦的非法徵佔用林地案件,進行跟蹤複核,按照法律程式對歷年所有違法徵佔用林地集中清理。針對個別地方存在的亂開濫墾林地現象,組織開展“治理濫開荒、保護林地資源”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破壞林地的違法行為。

十二五期間共上報徵佔林地專案37個,佔地面積達到169.8288公頃,永久佔地166.0224公頃,臨時佔地3.8064公頃。其中,20xx年3個專案,佔地4.1873公頃;2012年4個專案,佔地49.1782公頃;2013年10個專案,佔地11.84公頃;2014年14個專案,佔地97.9617公頃;2015年6個專案,佔地6.6616公頃;十二五期間徵佔地植被恢復面積333公頃。

2、林權管理

按照《林木和林地權屬登記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令第1號)的規定,嚴格公示程式,做到公示到位,公示過程公平、公正、公開,做到人、地、帳相符,圖、表、冊一致。在確權發證工作中,對有爭議林地堅決不予辦理。十二五期間全縣共發放林權證3.6萬本,權屬集體的0.0205萬本,個體3.5795萬本。林權檔案管理逐步實現電子化,每本林權證都具備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做到有案可查。

林權抵押工作有序開展。結合農村信用社的抵押借款規定,林農的林權證可以進行抵押貸款。我縣其他金融部門沒有開展此項業務。十二五期間,我縣共受理林權抵押業務28宗,林地抵押面積7004畝,貸款金額1584萬元。

二、森林採伐利用

1、森林採伐

加大對林木採伐和更新的監督力度,嚴厲打擊濫伐行為,採取定期不定期的方法對採伐及更新情況進行檢查,避免森林資源非法流失。皆伐地塊更新造林的,必須按照更新手續的規定完成造林任務。對疏林地更新或低產林改造的必須辦理林地更新手續。十二五期間xxx林木採伐總蓄積量34056立方米,出材量20037立方米,發放採伐證527張。皆伐面積5998畝,皆伐蓄積量17987立方米,出材量10478立方米。其中,20xx年林木採伐總蓄積量2020立方米,出材量1174立方米,發放採伐證54張。皆伐面積1376畝,皆伐蓄積量1375立方米,出材量793立方米;2012年林木採伐總蓄積量2728立方米,出材量1411立方米,發放採伐證39張。皆伐面積659畝,皆伐蓄積量2053立方米,出材量1057立方米;2013年林木採伐總蓄積量3673立方米,出材量2117立方米,發放採伐證90張。皆伐面積281畝,皆伐蓄積量822立方米,出材量439立方米;2014年林木採伐總蓄積量13534立方米,出材量8078立方米,發放採伐證195張。皆伐面積1977畝,皆伐蓄積量7980立方米,出材量4747立方米;2015年林木採伐總蓄積量12101立方米,出材量7257立方米,發放採伐證149張。皆伐面積1705畝,皆伐蓄積量5757立方米,出材量3442立方米。

每年在9月份左右對皆伐更新地塊進行檢查驗收,看是否及時更新造林。通過檢查驗收,發現有的地塊屬林糧間作

且行距過大,超過設計標準。對更新不及時的和不合格的已經交送到森林公安,由森林公安做出處罰。

2、森林採伐加工與利用

全縣木材加工經營小型企業27家,其中經營類5家,加工類22家,主要以帶鋸加工為主,木材產品為板方和板條,因xxx國土面積小,森林資源整體量少,無大型木材加工企業。因木材價格一路走低,有的加工企業已經停產或者轉產。因加工企業少,採伐的原木資源外流比較多,本地木材加工量很小。

三、森林資源監測及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和使用情況

1、森林資源監測

在做好林地管理和採伐管理的同時,積極做好全縣森林資源監測工作。每年與各鄉鎮簽訂森林資源管理責任狀,標明各鄉鎮每年到年底林地保有量和森林保有量的紅線,絕不能突破紅線底線。截止到2014年,我縣森林覆蓋率達到27.69%。

加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抽調專人對轄區內的.野生動物每年進行普查一次,在野生動物生長密集地區採取保護措施,對野生動物銷售點進行不定期檢查,打擊濫獵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

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控工作。切實加強監測預報、檢疫、防治工作,組織各鄉鎮監測員對全縣200多萬畝林地實施全方面監測。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同時,對全縣林業有害生物進行普查。

加強防火工作,包片領導劃分,量化、細化防火責任,層層簽訂森林防火責任狀,逐級落實好領導責任、包片責任、部門責任、崗位責任和地塊責任,確保責任到位。強化各鄉鎮、林場防火隊伍,增強實戰技能,保證撲火隊伍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2、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編制及使用情況

20xx年,全面開展xxx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工作,在2009年,我縣森林保有量127466.2公頃,林地保有量193644.2公頃。按照xxx20xx—2020年的林地整體規劃目標,到2020年,全縣森林保有量136603.6公頃,林地保有量193644.2公頃。2013年11月27日,xxx人民政府認可並下發了《xxx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通知》),檔案中明確提出強化建設,增加總量的整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