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彙報>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彙報材料

彙報 閱讀(2.51W)

今年以來,我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縣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各項工作正常有序開展,現將我鎮2012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彙報如下: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彙報材料

一、基本情況

谷裡鎮位於黔西縣東部,距縣城17公里,經貴畢高等級公路距貴陽102公里,距畢節135公里,總面積6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584畝,其中田5991畝;全鎮轄16個村1個社群,共8283戶、33264人,森林覆蓋率達41%。境內礦產資源豐富,除探明煤炭上表儲量達2.5億噸外,還有大量的矽、鋁、鐵等礦產。谷裡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明朝洪武年間,奢香夫人設立“龍場九驛”,谷裡驛就是其中之一。同時,谷裡鎮素有“煤海茶鄉”之稱,現有生產型煤井7對,2011年累計生產原煤149萬噸;擁有規範種植的茶園近萬畝,其中“谷裡毛尖”更是享譽省內外的優質明前茶。

二、2011年完成情況

我鎮按照全縣農業產業化要求,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著力建設茶葉、金瓜、大蔥、辣椒、青蒿、馬鈴薯、經果林等示範基地。在貴畢路和運煤大道沿線流轉土地種植經濟作物,完成了500畝二金條辣椒,2022畝日本鋼蔥,1000畝金瓜種植任務。在烏木、牛角等村流轉土地種植青蒿,完成了3139畝青蒿種植任務。在五里、新金、天橋等村流轉土地種植福鼎大百茶,完成了4135畝福鼎大白茶種植任務。帶動農戶種植早熟馬鈴薯、大蒜、白菜等作物,完成了5000餘畝早熟馬鈴薯,2000餘畝大蒜,5000餘畝白菜種植任務。 三、2012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工作目標:按照全縣農業產業化“54321”工程及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要求,沿襲去年“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以無性系福鼎大白茶推廣、青蒿和蔬菜種植為突破口,完善產業鏈,推進產業化,增強產業的整體競爭優勢,實現谷裡產業化發展

的新飛躍。主要目標是:一是完成縣下達的`8000畝茶葉示範園種植任務;二是完成萬畝青蒿和萬畝蔬菜示範園基地建設;三是完成經果林和烤煙種植。

(二)主要做法:為確保我鎮茶葉種植工作順利進行,將種植任務進行分解落實,我鎮成立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領導小組和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全體幹部共同抓,一級抓一級,級級抓落實的強大合力,讓責任落實到人。在茶葉種植方面,繼2011年我鎮完成4135畝茶葉種植任務後,繼續與黔西藝鑫有限公司合作,擬在五里、新金等村完成8000畝茶葉種植任務。目前,已平整土地4500餘畝,已栽種茶葉2500餘畝,其他各項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當中,預計4月底基本完成全部種植任務;在蔬菜種植方面,繼續沿襲“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在貴畢路沿線涉及的香山、中獅、龍井等村建設萬畝蔬菜核心示範基地,主要種植1000畝二金條辣椒和1000畝大蔥。目前,土地平整工程已全部完成,育苗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4月份開始移栽;在青蒿種植方面,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在烏木、牛角、健全等村流轉土地9800餘畝種植青蒿,著力建設萬畝青蒿示範基地。現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育苗工作正在進行,預計三月底開始移栽;在經果林種植方面,我鎮擬在五里、天橋、中獅、龍井等村流轉土地3833畝,規劃種植葡萄500餘畝、核桃3333畝,截至目前,已完成100畝葡萄種植任務、2200畝核桃種植任務,預計4月底全部完成。在烤煙種植方面。我鎮擬在新陽、仙鵝等村規劃種植烤煙3000餘畝,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進行當中。

四、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雖然已取得階段性的成績,但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一是財政資金緊,建設難度大;二是種植面積小,集中度、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低;三是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低。針對這些問題,我鎮將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加大投資力度,整合資金,拓展融資渠道,打破資金短缺這個“瓶頸”制約因子,開展培訓班、專題講座、技術諮詢、外出學習等不同形式,對幹部、種植戶進行重點培訓,提高科技到位率,做大做強我鎮農業產業示範園。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彙報材料 [篇2]

各位領導、同志們:

下面我把***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做以簡要彙報。 我鎮圍繞農業產業調整振興,立足實際,發展***特色,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鞏固發展大蒜、西瓜兩大主導產業,擴大棚菜生產面積,積極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農民多業增收。按照產業集聚發展的要求,逐步形成了“東部西瓜飄香,西部大蒜成方,中間棚菜興旺”的農業區域化發展格局。

一、棚菜生產情況。上半年我鎮共新建大拱棚27個,其中望魯店前村7個、東村2個、崔莊3個、蔡劉1個、周皋5個、賀莊9個(種植的葡萄),已初見效益。目前全鎮大拱棚保有數量298個,以前村、周皋為中心,西瓜種植形成規模。高標準冬暖棚107個,主要集中在史河、崔莊和小王樓,以種植黃瓜、辣椒、西紅柿、絲瓜為主,年效益在5萬元以上。今年全鎮麥後留地60畝,其中小王樓村留地50畝,計劃建棚20個,現正在宣傳發動。

二、棉花良種補貼情況。我鎮共落實棉花面積2112.2畝,棉花良種補貼到戶清冊已張榜公示,7月4日結束,公示7天,現正錄入微機形成電子版並上報。

三、下步農業結構調整打算

1、實施增收新舉措,提升大蒜、西瓜和棚菜生產規模和質量

(1)立足科技促增收。組織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向群眾傳授農作物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知識,推廣配方施肥, 1

推廣新品種,建立萬畝大蒜豐產田。通過積極引進西瓜優良品種,推廣棚外架膜、棚內5膜覆蓋等保護性種植技術,實現農民低投入、高產出、穩增收、快致富。在棚菜生產上,鞏固完善現有的冬暖式大棚、大拱棚和小拱棚,定期組織技術人員加強指導。下步將依託史河村建設有機蔬菜生產基地。

(2)立足龍頭促增收。繼續鼓勵當地能人增建恆溫庫和蔬菜脫水廠,進一步延伸和拓寬產業化鏈條,積極培育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組建農產品運銷隊伍,培養農村經紀人,幫助農民銷售各類農產品。發揮本鎮大蒜、蒜薹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的優勢,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不斷提高品牌效應和經濟效益。

(3)立足改革促增收。我鎮已成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成了高標準土地流轉交易大廳,依法加強對土地流轉及規模經營的指導服務和監督管理。目前全鎮通過轉包、出租等形式,共流轉土地7200多畝,流轉土地大部分用於大蒜、棚菜、特色養殖等高效農業生產。前趙村民趙傳旗、逯金亮流轉本村及大崔村土地1000多畝,周楊村村民周長富流轉土地70多畝,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下步以村為單位,建立健全土地流轉檔案,進一步規範土地流轉制度。堅持“成方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促進土地向專業合作社、種田能手和農機大戶集中,積極發展百畝方、百畝園、特產村,走出一條“農民增收、產業壯大、互利雙贏”的新路子。

2、制定激勵措施,加快農業產業化程序

(1)完善企業+基地+訂單+農戶、協會+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實現本鎮大蒜、蒜薹就地貯存、加工、升值。

2

(2)力爭引進一家大蒜精深加工企業,拉長產業鏈條。

(3)積極爭取上級扶持,修復擴建 “魯西瓜菜市場”,完善功能,使其成為具有一定交易規模的農貿市場,為西瓜集約銷售和棚菜銷售奠定基礎。

(4)圍繞大蒜、西瓜兩大主導產業,對特色村、人均超過1畝、1.5畝的村、種植大戶以及西瓜生產規模村實行重獎。

(5)繼續實行“訂單農業”,加快土地流轉。今年秋季繼續協調各恆溫庫與基地村蒜農簽訂大蒜種植合同,雙向選擇,明確購銷關係,用合同來引導種植,規範管理。

(6)鼓勵農民更新優良蒜種,推廣配方施肥,進一步提高大蒜品質。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堅持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頭戲,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擴大主導產業規模,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切實提高農民收入。

彙報完畢,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2012年7月4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