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彙報>

農業現代化推進工作彙報材料

彙報 閱讀(2.38W)

尊敬的主席、各位領導:

農業現代化推進工作彙報材料

根據安排,我就***鄉工業化、城鎮化帶動、農業現代化工作開展情況作如下彙報,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近年來,***鄉緊緊圍繞省委“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市委市政府“工業強市、城鎮化帶動、農業現代化”戰略部署,按照,“三四五”的發展思路,即:立足道路交通、礦產資源、立體氣候三大優勢;建成水城縣南部片區經濟文化、工業組團、交通樞紐、農產品交易四個中心;實施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科教興鄉五大戰略,加快工業發展速度、突出城鎮化帶動戰略、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力推動了全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為“十二五”規劃起好步、開好局打下良好基礎。

一、基本情況

***鄉位於水城縣西南部,距市中心區76公里,全鄉總面積104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54個村民組,11237戶,39167人,少數民族佔全鄉總人口的45%。近年來,我鄉致力於產業結構調整,工農並重,一、二、三產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調整為3∶90∶7,產業結構漸趨合理。同時抓大專案建設契機,加大城鎮化帶動戰略實施力度,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以打造經濟強鎮為核心,大力實施“工業化”推動戰略。一是抓好以煤電為主的工業經濟。緊緊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優勢,圍繞“建成水城南部工業組團中心”的定位,重點抓好煤電產業,舉全鄉之力做好***電廠、***煤業等大專案建設的協調服務工作。前三季度,***電廠發電量79.9億度,同比增長15%,產值19.73億元;原煤產量93萬噸,同比增長19%;產值2.5億元,同比增長18%。矸石磚廠4家,採石場1個,有地方煤礦一對即新龍煤礦,原設計能力年產原煤9萬噸,現技改擴為年產30萬噸,預計到2012年下半年技改完成進行投產。資源優勢逐步向經濟優勢轉化。二是抓專案帶動。緊抓煤電大專案、水盤高速公路建設契機,積極引導農戶發展第三產業,想方設法增加群眾收入,目前,全鄉各種商業、飲食業、服務業已發展到600餘家,各種運輸業發展到1300餘家。三是優化發展環境。結合“三個建設年”“四幫四促”活動的開展,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切實做好煤電大專案協調服務工作。明確由一名副鄉長牽頭,三名工作人員與原工作脫鉤,專門負責抓大企業協調服務工作。四是做好園區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目前***煤電化迴圈經濟產業園區正在規劃過程中,已向上級有關部門積極申報相關專案,同時對涉及區域內的群眾進行了相關宣傳,已成立了工業園區建設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專案立項後可立即投入實施。

(二)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逐步提升小城鎮服務功能。

按照省、市、縣關於城鎮化帶動戰略的有關要求,推進城鎮建設。***小城鎮的總體規劃是市政府委託市規劃局編制的,小城鎮人口規劃為3萬人,規劃面積為5.7平方公里。分為工業園區、安置商貿區、行政辦公區和商住區,四個功能區相互獨立,相互聯絡。自2003年12月***小鎮建設啟動以來,***鄉不斷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逐步完善城鎮設施,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一是道路建設。安置區道路已全面貫通,建成路基3.1公里,路面硬化2.8公里,雨汙管道約5.2公里,建成供水管網1平方公里,完成***老街改造2公里,完成電廠大件運輸路7公里,完成煤礦進場路3.5公里,完成***小城鎮主大街第一期土石方開挖120米。二是房屋建設。安置了煤電拆遷戶三期,共安置農戶430戶,完成建築面積約84100平方米,投資約4150萬元。在小城鎮範圍內新增商貿門面830多間。先後完成***中學、衛生院、黨政辦公大樓、法庭、派出所、地稅分局、計生服務站、綜合文化站等行政辦公樓建設,共完成建築面積約21000平方米,投資約2850萬元。三是提升服務功能。通過建成***水廠,實施電網改造、安裝路燈,設立垃圾箱、集鎮中心綠化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商貿、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四是加強城鎮管理。結合“雙創雙建”工作,招聘城-管人員8人,保潔員50人,實行衛生環境門前三包責任制,並建立長效機制,培養群眾自覺維護城鎮環境的良好習慣。

(三)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

一是抓結構調整。始終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作為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主渠道,繼續以姜、果、蔬、豬、蜂等種養殖業為重點,積極實施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及時足額發放各類涉農補貼。今年以來,種植早春蔬菜10000畝,產量達到15200噸,產值達2872萬元;種植生薑7000畝;種植馬鈴薯15000畝;調進兩雜良種45.5噸,化肥1500噸,農藥0.5噸,地膜52噸。母豬存欄4739頭,出欄仔豬2.5萬頭;生豬存欄41711頭,出欄肥豬1.8萬頭;家禽存欄7.1萬羽,出欄8萬羽;肉類總產量501噸;養蜂3500餘箱。

二是抓區域佈局,促農業增效。根據交通、氣候、水資源及銷路等綜合因素,因地制宜進行合理的規劃和佈局。在交通便利的5個低海拔村大力規劃蔬菜種植;在4箇中海拔的村大力發展生薑種植;在鐵路沿線5個村發展經果林種植,在特色村擴大種養殖規模。在新聯村、新光村實施連片種植1500畝無藤瓜和辣椒種植基地,在店子村發展200畝茄子連片種植示範點,在雙井村規劃300畝優質玉米高產示範種植基地;採取公司+農戶+基地模式發展農業經濟,扶持組建並幫助申請註冊成功1個合作社,鄉內共有13個農村專業合作社。引導好農民選好品種,科學種植,做到品種調優、規模調大、結構調特,切實增加農業生產效益。

三是抓技術推廣,促質量提升。為強化技術推廣,提高科技含量,不斷加強農技科技培訓力度,十一五期間,完成農技普及培訓1.2萬人次,完成“綠證”培訓21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350人,陽光工程培訓240人次,引導性培訓600人;由鄉農技人員現場作技術示範和講解;組織農技便民服務隊深入各村田間地頭,現場指導群眾科學種植;由農業服務中心和獸醫站技術人員實行定點指導,為農戶提供選種、種植、餵養、防疫等全程管理服務。有力提高了群眾的科技意識和技術水平。

四是抓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完成泥著落水庫、長征水庫、馬場水庫等除險加固及相關附屬設施配套工程,完成雙井村楊家河河堤治理工作;組織群眾挖井370口,建池104個,鋪設管道線60公里,建成***水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群眾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困難;建成沼氣池1436口,受益農戶6000餘人;爭取上級資金430萬元,在新聯村、新光村、新光村實施泥著落水庫渠系灌溉工程,保障了3500畝早春蔬菜種植基地用水。

三、主要問題

通過努力,***鄉工業園區建設和城鎮化帶動戰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離上級和群眾的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主要是:一是***工業園區未完成規劃,如何定位尚在討論階段;二是城鎮建設資金缺乏,相應的城鎮配套設施不完善;三是農業基礎脆弱,用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的資金嚴重不足,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格局還很難形成。

四、下步打算

針對存在的問題,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緊緊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這一主基調,突出重點,努力實施工業強鄉戰略、城鎮化帶動戰略、農業現代化戰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做大提升二產,大力實施“工業強鄉”戰略。立足優勢條件,圍繞“工業強鄉”目標,著力擴大經濟總量。繼續按照“服務大專案、促進大發展”的服務戰略,進一步強化煤電大專案協調服務和水盤高速公路建設服務,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全面落實“兩加一推”主基調,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優勢,重點抓好煤電產業,確保***電廠、***煤業正常投產營運,使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速度進一步加快。積極做好***煤電化迴圈經濟產業園區建設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努力將***建成以煤礦、瓦斯發電、火電、煤化工、建材等為支撐產業的工業基地。

(二)強推拓寬三產,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掀起新一輪小城鎮建設高-潮。一是統籌抓好小城鎮規劃建設。圍繞既定規劃內容,重點做好小城鎮總體規劃修編,落實***工業園區建設詳細規劃,儘快形成鄉、村兩級城鎮規劃框架,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堅持把強化產業支撐作為拉動城鎮發展的根本動力,將工業園區作為城鎮擴容的新組團和新的增長點,以產業集聚引導人口集聚,通過二、三產業發展擴大就業容量,推動農村人員向城鎮轉移,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二是著力提升城鎮整體功能。樹立經營城鎮的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完善巨集發投資公司建設,通過市場運作盤活城鎮基礎設施和閒置資產,對城鎮無形、有形資產進行轉讓、拍賣、租賃,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逐步建立“投資-回收-積累-再投資”的良性運作機制。堅持大力培育支柱產業,引導民營企業向城鎮靠攏,加快發展鄉鎮工業、商貿業、服務業,加強各類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建設,不斷繁榮城鎮經濟。通過外爭、內籌、搭建融資平臺等措施,多渠道籌集城鎮建設資金,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著力打造特色城鎮,把***小城鎮建設成為集行政辦公、商住、金融、農貿、民族風情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綜合型城鎮。進一步抓好“雙創雙建”工作,切實提升小城鎮服務功能和建設品位,樹立集鎮新形象。三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搶抓***煤電大專案、水盤高速公路、***工業園區建設的契機,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積極利用交通、區位等優勢,大力發展以交通運輸、餐飲、娛樂、休閒、物流等為主的服務業。進一步提高第三產業在全鄉經濟中的比重,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三)調整優化一產,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發展戰略。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鎮支援農村的方針,按照“調結構、惠民生、促增長”的要求,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一是大力實施糧食增產工程。按照中央、省、市、縣的部署和要求,大力發展糧食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加大良種良法推廣力度,加強田間管理,努力提高糧食總產,確保糧食安全。二是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充分利用***的氣候、交通、區位等優勢,在經濟作物種植上做文章,繼續做好早春蔬菜、生薑、經果林基地建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培育生態效益農業為主攻方向,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豬、牛、羊、兔、雞、蜂、果、菜等種養殖業,積極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大力培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市場“亮點”,開闢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子,形成佈局合理、產業化程度高的農業產業格局。三是努力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進一步加大創業幫扶力度,支援農村各類能人創業致富、帶動致富,營造政府支援創業、社會鼓勵創業、民眾勇於創業的氛圍,積極培植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積極主動對接上級政策,爭取更多專案投入,夯實發展基礎。結合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專案的實施,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以水、電、路、通訊為重點,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鄉容鄉貌,優化人居環境。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和勞務輸出力度,增加農民非農產業收入。

(四)加快城鎮轉型升級,大力實施“城鄉一體化”戰略。

堅持統籌城鄉、科學發展不動搖,不斷加快規劃一體化、產業集約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居民化步伐。一是逐步轉型發展模式。按照“內外互補、轉型發展”的思路,逐步將鄉域經濟由單一依賴煤炭資源的“黑色經濟”、“地下經濟”向全面發展壯大果蔬種植業的“綠色經濟”、“地上經濟”轉變。二是擴大中心輻射範圍。按照“發展周邊、服務城鎮”的思路,加大小城鎮周邊村建設力度,加快融合,通過中心輻射帶動周邊發展。三是提升城鎮帶動能力。加快小城鎮和工業園區建設程序,擴大城鎮容量,增強小城鎮承載工業、帶動農業、繁榮三產、聚集人口的能力。四是加大扶貧攻堅力度。把邊遠村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採取政策扶持、專案傾斜、社會幫扶等措施,深入實施整村推進,進行連片開發,加大邊遠村移民搬遷力度,推進城鎮設施和功能向農村延伸覆蓋,夯實城鄉一體化發展基礎。

農業現代化推進工作彙報材料[篇2]

農業現代化是具有先進的科學技術、現代的物質裝備、高效的組織方式、完善的服務體系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擁有較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的現代農業發展形態,也是從根本上改造傳統農業,把農業建成具有顯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的過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江蘇作為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客觀要求,是全省實現“兩個率先”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江蘇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三農”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全省連續六年保持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好勢頭。糧食持續增產,2017年全省糧食總產達到646億斤,實現連續六年增產的歷史性突破,單產創歷史新高;高效農業比重持續提高,全省高效農業面積超過2400萬畝,高效農業佔耕地面積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農業增加值位居全國前列;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4元,提前一年實現省定小康目標。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為江蘇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要充分發揮江蘇經濟發達、產業基礎較好的優勢,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實現“五個轉變”。

一是農業增長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勞動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資本投入轉變。傳統農業主要依靠土地和勞動力等資源要素實現增長,現代農業必須依靠科技和投資實現新增長。我省土地資源緊缺,人均耕地不足1畝,僅為全國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二,但經濟發達、科技力量雄厚,必須依靠科技、人才、資本的.優勢,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土地集約型、科技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農業,走出一條集約型農業發展道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是農業生產由主要依賴自然生產向發展可控的設施生產轉變。設施農業打破了季節、時空的界限,產出效益相當於傳統農業的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是一種典型的高效農業形態。江蘇是全國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要確保糧食穩定發展、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必須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綜合運用生物技術、環境技術、工程技術,發展壯大高效設施農業產業群,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三是農業經營由分散的家庭經營向專業的適度規模經營轉變。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第二個飛躍”的重要途徑。要加快發展合作經營型規模經營,培育農民合作組織,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分散的作業統一起來、分散的經營聯合起來,解決一家一戶做不了、做不好的問題,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加快發展土地集中型規模經營,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等形式,促進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集中。加快發展統一服務型規模經營,積極鼓勵興辦種苗、植保、農機、農資等專業化服務組織,實行統一種子種苗、統一技術推廣、統一機收機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植保服務,提高家庭經營集約化水平。

四是農業發展由注重農業的一產向促進農業的一產、二產、三產協調發展轉變。推進農業一、二、三產協調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是提升農業整體效益、增強農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著力做強一產,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提高土地單位面積產出效益;做大二產,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做活三產,構建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突破農產品流通,積極發展農業服務業。

五是農業功能由以農產品生產為主向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並重轉變。依託農業綠色特質和農村特色地域文化,以農業景點、農事體驗、農展節慶等為載體,利用人文歷史、民俗古蹟、旅遊景觀,整合農業生產要素、農耕文化、田園風光和山水資源,積極挖掘農業文化內涵,加快發展都市農業、休閒觀光農業、生態旅遊農業,充分發揮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把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江蘇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全省農業產出效益、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物質裝備、農業生態環境、農業支援保障水平有顯著提高。到2020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3300億元左右,高效設施農業面積比重提高到20%,高效設施漁業面積比重26%,高標準農田比重60%,主要農作物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85%,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70%,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80%,農戶參加各類合作經濟組織比重80%,農民人均純收入18000元。

為此,我們在工作舉措上,要突出推進“兩個化”、加強“三大載體”建設。推進“兩個化”,即糧食高產技術普及化,提高糧食單產,穩定糧食生產;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高效設施農業,提高農業效益,增加務農收入。建設“三大載體”,一是現代農業園區。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創新管理機制和模式,大力發展產業特色鮮明、科技含量高、產出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二是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集中、集聚、叢集發展,培育一批帶動農業產業發展,有特色、有規模的農產品加工集中區。三是農產品市場體系。根據優勢特色產業佈局,建設一批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積極發展連鎖配送、專賣直供、網上銷售等現代流通業態,加快構建完善的農產品市場體系,促進農產品流通和銷售。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必須突出工作重點,加強政策扶持,加大推進力度,狠抓措施落實,確保取得實效。我們要繼續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產出效益;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強農業產業競爭力;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升農業科技貢獻份額;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業發展條件;強化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深化農村改革創新,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現代化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戰略任務。我們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切實增強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率先發展的責任感,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更大力度地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努力實現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跨越,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的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