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彙報>

學校衛生工作檢查情況彙報

彙報 閱讀(2.26W)

歡迎各位領導蒞臨我校檢查指導。黑山南關校是縣委縣政府、黑山鎮黨委政府聯手傾力打造、市委書記王文權親筆題詞的高標準新校。前身是黑山鎮國小,由中東西三所學校2011年9月1日合併而成。坐落縣城二環南路100號,佔地面積45890平方米,建築面積17000餘平方米。現有教職員工218人,教學班67個,共有學生3223人。全體師生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全面貫徹《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全面開展學校衛生工作。力爭達到校園環境優美、整潔;學生衛生意識增強,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衛生工作效果突出,具體做法如下:

學校衛生工作檢查情況彙報

堅持“一心三點”,即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中心,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彰顯亮點。

實行“兩轉變五到位”。兩轉變即1、轉變工作模式。由縱深式管理轉變成扁平式管理。2、轉變工作作風。實行“一線工作法”。即 “問題在一線發現,困難在一線解決,典型在一線推廣,任務在一線落實,經驗在一線總結”。堅持“四實作風”(摸實情、說實話、辦實事、講實效)。 五到位即:

一、領導到位

我校高度重視學校衛生工作,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衛生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和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領導小 1

組。做到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學校還多次派出相關領導和校醫參加由教育局組織的各種衛生會議和學習培訓,以提高領導小組的管理水平。

二、制度到位

近年來,我們學校共制訂了《學校衛生工作制度》、《學校衛生安全制度》、《學校衛生檢查制度》、《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十八項衛生管理制度。同時也做到了由各領導小組負責抓好制度的落實和檢查工作。

三、管理到位

1、衛生習慣抓養成。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學校狠抓學生習慣養成教育,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進行強化養成訓練,開展“文明形象比比看”活動培養學生勤剪指甲、勤洗手、勤理髮的習慣;通過開展衛生星評比活動培養學生自覺守紀的習慣等等。我校被評為錦州市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先進校。

2、環境衛生抓保潔。學校每週星期五下午第三節課進行全校衛生大掃除,每天早、間操、中午、晚放學進行四次小掃。大掃除與每天小掃除由學校德育處都進行全面細緻的檢查,並將檢查情況以公示的形式向全校通報。通過大掃與小掃相結合,打掃與檢查相結合,校園環境始終整潔如初。

3、瞭解體質抓體檢。認真配合縣體衛所對全體在校學生進行行全面檢查,並建立學生體檢檔案。有關情況及時作 2

好反饋。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4、食品衛生抓安全。

一是嚴格責任分工。成立以校長為首的學校食堂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每學期初,學校都會專門召開食堂工作會議,針對各項具體工作制定計劃、明確職責,層層簽訂責任狀。從採購、保管、加工、分餐等所有管理環節入手進行細化並狠抓落實。讓食堂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為確保無一例食物中毒的發生。

二是嚴格執行國家《食品衛生法》,制定各項衛生安全制度和措施,並做到了有檢查、有記錄,有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工作人員自覺按要求上崗和操作,其它各項衛生制度和規定落實到人頭。

三是嚴格把好食品進貨關,實行統一採購定點進貨,對採購的食品索取三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生產許可證)影印件和質量檢驗報告,進出貨手續齊全,帳冊相符。加工做到燒熟煮透,並做好食品留樣和留樣記錄工作。

四是嚴格把好消毒關。每次用餐後所有的餐具、廚具都進行高溫蒸汽消毒(100℃十分鐘),消滅細菌傳染途徑。

五是嚴格把好監督關。我們成立了由校領導、家長代表、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等組成的食品安全監督小組,定期舉行碰頭會,監督收費標準、衛生安全、飯菜質量、開支結構等。並形成一項制度。定期和不定期與學校食品安全監督小組、

學生代表進行座談、溝通,聽取意見,並做到有反饋,有措施,有改進。建立食堂財務和菜譜公開制度,財務實行每月一公示,菜譜實行每週一公示。

六是嚴格把好質量關。為維護師生的合法利益和身心健康,我校堅持“公益性”原則,按照“非營利性”要求,進行食堂成本單獨核算,以保證食堂日常運轉經費收支平衡為目標,合理確定午餐價格。保證飯菜的數量和質量,努力做到葷素合理搭配,品種豐富多樣,滿足學生身體健康成長的需要。我們還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愛心營養餐”,解決後顧之憂,幫助他安心學習。 堅持以食品衛生安全為中心,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為教師服務、為教育事業服務。

四、宣傳到位

學校衛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校歷來高度重視衛生教育工作,衛生教育我們著手抓:一是我們每週一的周前會議都必講衛生工作;二是利用校宣傳櫥窗、班級板報舉辦教育專刊。特別是針對預防近視以及春、秋傳染病,我校通過各種宣傳渠道向學生、家長進行宣傳,如校廣播站、校訊通以及印發告家長書等等。

《學校衛生工作檢查情況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