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實用】優化方案3篇

工作方案 閱讀(2.09W)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化方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優化方案3篇

優化方案 篇1

個人特質編輯

1、制度意識,制度優化。對企業管理制度的功能、作用機制和結構有全面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有通過建立規範的制度來提高組織運作效率的意識。

2、制度知識。對國內外先進企業的管理制度有廣泛地瞭解,探究各種管理制度的原理、作用及其優劣所在。

3、組織分析。密切關注企業內外部各種因素對企業運作的影響,及時瞭解與掌握組織管理運作制度的缺口和不盡人意的地方。

4、制度完善。根據執行情況對制度進行客觀的評估,對有缺陷或因工作任務的變化而需要改進的制度,及時進行修改、補充或重建,保持行政管理工作正常、高效地開展。

等級描述編輯

A-1級:對於企業的制度認識不足,對於國內外先進企業的制度很少了解;對於企業管理運作制度的缺陷不聞不問,沒有制度完善的責任感。

A-0級:對於企業的制度有一定的認識,學習過不少國內外先進企業的制度,並加以借鑑學習;能夠通過制定相關制度,規範制度,提高效率;對於公司制度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地加以修改與完善。

A+1級:能夠通過制定相關制度,逐步規範工作與流程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能夠對其他企業的做法加以借鑑學習;能夠在工作中留意制度缺陷和漏洞,積極反饋,便於制度的及時完善;在實施某項制度時,能都領會制度的主旨,根據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實行。

A+2級:敏銳的洞察力,卓越的分析能力,能夠分析和洞察組織內部管理制度中的缺口和薄弱環節,並有針對性地通過制度的建設、補充,不斷優化企業管理制度體系,提升和強化行政管理效力。

企業制度體系通常存在以下問題:其一,制度未實現歸口管理,並建立相應的管理流程。其二,制度未建立統一的框架,層次不清,介面不明。由此,政出多門,制度之間難免衝突,與業務實際不符,或難以對業務開展提供指引。

明確制度歸口管理部門之後,制度體系梳理及優化可從以下五個步驟展開:

1.制度資料收集與分析。

制度體系優化之初,需要對企業現行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總結、分析,通過收集現行制度資料,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標準、程式檔案、補充性管理規定、管理辦法、作業細則、紅標頭檔案、通知等檔案,提煉制度主體所界定管理、業務活動,備註制度與業務實際的適用性,管理制度《制度優化》。

2.制度體系框架設計。

制度是企業戰略目標、盈利模式落地的載體之一,通過制度授權,使流程效率得以發揮。因此,制度體系框架設計首先需要根據組織、部門職能或流程分解,形成制度框架的橫向分類;其次,根據制度對具體工作的作用,形成制度框架的縱向分級。

例如,關於制度的橫向分類,從企業領導決策管理、戰略管理、顧客與市場管理、資源管理、生產運營管理、績效管理等六大管理系統出發,專案組劃分了決策管理、組織治理、戰略管理、顧客關係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資訊管理、科技管理、相關方關係管理、安全管理、環境保護管理、績效管理、知識管理等20個制度模組。

關於制度的縱向分級,專案組確定了管理制度、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三個層級,並根據制度規範管理事項的包含關係界定製度層級,明確了該制度在體系中的座標,解決了僅僅以制度名稱劃分制度層級,以及所謂制度、規定、辦法、細則等概念問題。

3.制度優化方案確定。

根據制度體系優化建立統一制度的目標,制度優化從制度結構、制度內容、格式規範、制度管理等方面展開。

制度結構方面,在前期制度資料收集、分析的基礎上,將現行制度納入制度體系框架中,判斷各制度模組下框架是否完整、內容是否獨立,確定制度新增、結構調整、制度廢止等方案。

制度內容方面,從現行制度與業務實際的適用性以及優化空間大孝制度執行主體以及權責是否明確,確定制度內容修訂方案。

格式規範方面,需要通過標準格式界定製度的關鍵要素,因此不同性質、各層級制度要素和表述規範都將明確界定。比如,專案組界定一級管理制度包含適用範圍、規範性引用檔案、術語、職責、程式活動、檢查與考核、報告和記錄、附錄等八個要素,並將流程圖與記錄表單作為制度附件。

制度管理方面,需明確制度建立、維護、檢查與考核等管理流程。

4.制度優化編撰。

根據以上四個方面制度優化方案,專案組制定了制度彙編目錄、制度修訂建議及制度格式模板,組織相關部門人員編撰相關制度,並提出“格式規範、內容完整、PDCA”十二字寫作要訣。

格式規範指制度編寫要素齊全、表述規範;內容完整指以差異性內容分別描述制度規範各管理事項;PDCA是以PDCA迴圈對各管理、業務活動進行描述的一種方法。

5.制度審定,統一編號,彙編成冊。

由此,根據以上五個步驟開展制度體系梳理及優化,保證了制度與公司業務的一致性,提高了制度的實操性與流程執行效率。

優化方案 篇2

引言

基於鐵路運輸增加運量和節能減排的考慮,車輛的輕量化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外關於優化設計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早,專家Van Campen D.H.,Schoofs A.J.G等早在1994年就提出了結構優化設計及試驗設計的理論。伴隨軟硬體技術的進步,尤其是多學科優化軟體Isight的普及,國內很多專家、學者針對軌道車輛裝置的優化設計進行了研究:北京交通大學的胡博以CRH3-EC01車體型材厚度尺寸為設計變數對車體進行了輕量化研究,實現減重7.0%;大連交通大學的丁彥闖等建立了鐵路客車轉向架構架引數化模型,以鋼板厚度為設計變數,最終實現構架減重6.29%;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馬夢林對伊朗地鐵車輛牽引樑的結構進行了拓撲優化設計,在滿足各工況強度要求的基礎上實現了材料的合理分佈;北京交通大學索雪峰對動車組M2S 車下懸掛裝置進行了佈局優化,使車體在不需要配重的條件下達到了平衡。但是對於軌道車輛核心部件的車載櫃體還缺乏相關的研究。

車載櫃體如牽引變流器、輔助變流器、高壓箱、供電箱、制動電阻等是實現軌道車輛正常執行的重要部件。出於可靠性方面的考慮,在進行輕量化設計的同時,車載櫃體還需滿足結構強度、振動模態、疲勞壽命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提出了一種車載櫃體的優化整合設計方法,即採用專業前處理軟體建立車載櫃體的有限元模型,然後在優化軟體Isight中整合靜強度模擬、模態模擬,以板厚作為優化變數,利用Pointer專家系統優化技術尋找最優方案,並通過成熟的疲勞計算程式對優化方案進行驗證,最終實現了對車載櫃體的優化設計。

模型描述

車載櫃體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包括櫃體骨架、安裝器件、門元件、線纜、母排、緊韌體等,其中骨架和安裝器件佔櫃體總質量的85%以上,進行輕量化設計時需著重考慮。安裝器件關係到車載櫃體的功率、容量等電學效能,需要通過控制系統模擬和電磁模擬進行優化。骨架由鈑金件焊接而成,因此表徵鈑金件母材特性的板厚引數可作為車載櫃體優化設計的重要引數。

優化演算法

進行車載櫃體的優化設計時,除了需要有可靠的優化模型外,還需要選擇效率和計算精度都比較高的優化演算法。按照優化過程中對約束的處理方法、樣本選擇方法等不同,優化演算法可以分為梯度法、直接法和全域性優化法3類:

(1)梯度法利用了函式的導數、梯度等數學特徵,是解決目標函式和約束函式為非線性、連續、可微函式這類問題的理想方法。計算時,首先計算初始點周圍的梯度,然後根據沿梯度最大方向選擇下一設計點,以同樣方法依次選擇下一設計點,直至最終確定最優解。對於連續及單峰的設計空間,該方法能有效地找到梯度下降最快方向;但最優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初始點的選擇,易陷於區域性最優解,通常用於在某一設計點周圍搜尋區域性最優解。Isight中的梯度優化演算法有連續二次規劃法、廣義梯度下降法、修正可行方向法及多功能優化系統技術等。

(2)直接法只需利用直接計算得到的函式值來評估尋優方向,無需計算梯度,即不需要連續的設計空間,且引數型別無限制;通過評估基準點周圍某種模式下的效能指數確定搜尋方向,搜尋階段可以設定較大步長,比較適合解決中等規模(10~50 個)設計變數的問題;但不支援平行計算,需要的計算時間較長,且最優結果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於初始值。Isight中直接法有下山單純型演算法、Hookes Jeeves演算法等。

優化設計案例

問題提出

它在軌道車輛的電傳動系統中起到控制高壓線路通斷的作用,總質量為87.5 kg,骨架部分材料為不鏽鋼,屈服極限為205 MPa。模態模擬顯示櫃體一階固有頻率為22.0 Hz,靜強度模擬的最大Von Mises應力和疲勞模擬最大1 應力如表1 所示。可以看出,最大V o nMises 應力遠低於材料屈服極限,總體損傷小於1 ,具有很大裕量,可以進行輕量化設計以降低成本。

優化過程整合

依據標準規定,車載櫃體需進行靜強度模擬、模態模擬、隨機振動疲勞模擬。靜強度模擬、模態模擬一般需要幾分鐘到幾十分鐘的計算時間;而基於模態疊加法的隨機振動疲勞模擬一般需要8 h 以上的計算時間,並且一個工況的輸出檔案達數百GB,因此不宜將其嵌入優化流程中。可將靜強度模擬和模態模擬整合到優化軟體中尋找最優方案,再通過隨機振動疲勞模擬驗證方案的可行性。

結語

通過在Isight軟體中建立基於有限元模擬的優化流程,實現了車載櫃體的優化設計,實現了前處理軟體、Isight、Abaqus及ANSYS這 4個軟體之間的資料傳遞。該方法同樣適用於基於相同標準的其他模型的優化設計。

通過對某車載櫃體進行優化設計,實現減重11.5%,並且驗證是可行的,達到了優化的目的。這對今後的櫃體設計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並可推廣應用到其他屏櫃類產品。

上述優化整合方法採用了與結構模擬相同的有限元模型,在軟硬體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可以同時進行結構模擬和優化設計,大大縮短了產品的設計週期 ;另外優化中還可加入D O E 工具,減小設計變數的樣本空間,提高優化模擬的效率。

優化方案 篇3

摘要:物資管理系統是企業物資管理資訊化的重要支撐系統,建設統一的物資管理資訊化平臺,統一資料編碼、規範流程,實現企業內外部資訊的實時共享和有效利用,實現工作的標準化、規範化、流程化,建立精益的物資管理業務體系,需要公司系統規劃、統籌考慮、全盤佈局,關注重點問題,優化解決方案,以達到物資管理提質增效的目的。本文從物資管理系統需求框架、存在問題及分析應對等方面,全面對公司物資管理資訊化系統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建設原則;關鍵點分析;重點問題解析;優化方案

為提升企業運營管理基礎能力,以“提質增效”為管理核心,公司全面梳理採購管理、庫存管理、供應商管理、財務管理等公司管理的基礎、薄弱環節,建設統一的物資管理資訊化平臺,解決不同部門之間業務協同問題,實現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統一,消除各類“資訊孤島”,實現公司範圍內資訊的良好互通與共享,及時掌握物資保障及經費執行情況,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支援。

1、物資管理資訊化系統建設階段與要求。

專案管理是資訊化系統策劃與實施的保障,良好的專案管理是貫穿系統建設始終的,能夠協調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保障系統整個開發和建設過程進度可控、預算可控、需求滿足可控;專案小組為保證專案成功,需要從5個方面開展有策略的專案管理工作:

a、有一個正式的實施計劃;

b、一個實際的時間跨度;

c、舉行定期專案狀況會議;

d、有一位支援專案的高效的專案領導;

e、由相關人員組成的團隊成員。

充分地內部調研和外部調研,最終目的是為系統《需求方案》的合理性、充分性和完整性負責,這個過程是允許迴圈迭代的,充分地前期調研論證是為保證後期專案有序推進的重要基礎;立項、招標過程是將《需求方案》轉化為《需求實現方案》的重要手段,務必要謹慎、字斟句酌,確保最終的服務提供者和服務方案能夠將需求轉化為現實;以此來保證系統最終的成功執行和順利驗收。

2、物資管理資訊化系統框架與功能要求。

在公司整個ERP系統、MES系統未完整搭建的現狀下,實現物資管理的資訊化,基本滿足公司目前物資管理需求。每個模組基本的功能業務框架及需求分析如下:

(1)採購管理。

採購管理模組為產品製造提供配套物資保證,採購管理主要功能需求包括:採購需求、採購計劃、價格審批管理、採購訂單、採購到貨檢驗、採購發票管理等。根據採購申請、需求合併、採購計劃、確定貨源、詢價報價等多個環節的處理後產生採購訂單,向《合格供應目錄》內的供應商購買物料;供應商生產備貨,發到工廠倉庫後進行採購收貨質檢,並接收供應商開具的採購發票進行合同核銷;最後轉到存貨系統進行存貨核算以及轉到應付系統進行付款結算。各個功能可相互參照,也可手工錄入,減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

(2)供應商管理。

該模組可實現供應商分類管理,實現合格供方的稽核與積極評價功能、自定義稽核流程;支援管理供應商資質檔案管理(文件或圖片形式),支援提取合格供方目錄;實現供應商有效管控,物資採購採用合格供方提供供貨範圍內的物料。提供對供應商監督評價資訊的錄入、查詢功能;實現供應商評價功能,可對供應商從技術指標或引數、供貨質量、完成進度(按期到貨率)、供應商性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系統可提供量化的統計資料以供參考;實現供應商貨源清單、供應商按期到貨率、供應商供貨質量分析、供應商供貨進度跟蹤。

(3)庫存管理。

庫存管理子系統可以多維度管理庫存物料,主要有貨位管理、批次管理、序列號管理和出入庫管理、預警管理、盤點管理。可以從類別、庫別、貨位、批次、專案等不同的角度來管理庫存物品的數量、庫存成本和資金佔用情況。可以按不同的需要反映庫存的分佈情況,同時,庫存管理還能滿足傳統的收發存彙總表,能夠定義分部門統計等功能。支援工程專案或訂單為主線的庫存管理模式,系統支援專案庫存、通用庫存、訂單庫存的.管理;支援多種計量單位之間的自動轉換,並自動識別標準轉換和特殊轉換,可實現採購、生產、財務等子系統與庫存管理的整合應用,使物流、資訊流、資金流高度一致。

(4)條碼管理。

利用條碼標識技術在採購到貨、庫房盤點、出入庫等環節進行資料採集、分析和處理,並提供高效的追溯功能,快速地追溯產品具體資訊資料。支援不同包裝、定義不同的編碼規則;支援離線、聯機兩種工作模式;支援離線掃描裝置、支援多單據掃描結果和貨物移動單據的自動匹配;支援根據條碼查詢對應的貨物當前所在的位置;支援基於條碼的庫房盤點管理等。

3、物資管理資訊化系統實施階段重點問題解析。

(1)資料規範性與標準化問題在實際標準執行應用過程中,很多資料偏離編碼標準的要求和規定,存在很多資料不符合標準要求或者資料重複。主要體現在資料輸入不規範、資料編碼資訊不完整、資料屬性不準確等問題。

(2)計量單位靈活轉換問題。

基本計量單位(定額計量單位)、採購計量單位、庫房計量單位(發放計量單位)進行靈活有效的轉換,是影響系統高效執行的一個問題。車間在需求申請賦碼階段計量單位基於車間的實際定額需求確定,比如油漆m,計量單位可以是升,也可以是kg;比如綁紮帶,計量單位可以是個,也可以是m;而後期採購環節對於計量單位的要求,往往不完全與定額管理計量單位一致。

(3)單據資訊實時追溯問題。

目前,在物資管理系統中,資料追溯和資訊共享層面存在較大問題。系統能夠實現各單據之間的參照引用,但是彼此參照完之後的單據資訊卻無法進行追溯,參照的單據上沒有被參照單據的可追溯資訊(如單據編號等),無法實現資訊追溯。導致系統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因資料追溯的問題,造成很多資訊傳遞和查詢障礙。

(4)業務流程簡化與優化問題。

在公司物資管理系統實際開發部署過程中,審批流程和資訊流轉過程過於僵化,呆板地將傳統線下的審批流程引入資訊化系統,很多審批環節冗餘,導致資訊重複的、多次的在不必要的環節進行重複的流轉或稽核確認。導致審批效率很慢,資料資訊無法基於系統快速流轉,很大精力耗費在不增值的流程等待上。

(5)供應商支援與配合問題。

供應商的支援程度對系統實施的影響至關重要。供應商的配合力度,顯然,對於物資管理系統供應商來說,在這幾個方面做得還是不足的,人員配備少、經驗缺乏、響應速度滯後。

4、物資管理資訊化系統問題優化方案與實施。

(1)優化資料編碼標準化管理模式。

基於公司實際情況,優化資料編碼管理許可權的設定,實現基礎資料過程管理規範化流程,規範基礎資料(標準編碼)的申請、稽核、確認的流程管理。在系統應用初期應進行資料編碼的集中、統一、歸口管理,確保資料來源的準確、唯一,隨著後期系統應用成熟和編碼標準的不斷完善和細化,再逐步放權,以此來保證物資管理系統的應用能夠不因為資料的問題導致流程效率低下、單據質量不高、頻繁駁回的情況。

(2)制定計量單位優化管理策略。

在目前物資管理系統應用的限制條件下,改變系統使用策略,按如下兩步驟開展工作:

①目前,車間在提請採購申請前,將定額需求的物料及用量彙總完成後,按照採購環節要求在物資管理提出採購申請,同時,在賦碼申請階段加入採購計劃員的稽核,以確保所需物料的屬性資訊,包括計量單位資訊、包裝規格等資訊,是符合採購環節及庫房管理環節的計量單位需求的。

②後期,進入產品定型後,車間需求單位按照原來的《標準件彙總表管理規定》、《材料定額管理規定》的要求,提請《定額表》並經制造工程部審批完成後,由車間需求人員將定額表影印一份提交計劃管理室,計劃員將各類需求資訊按要求進行分類彙總後,結合採購管理室反饋的供應商的最小包裝規格、最小起訂量、銷售計量單位資訊以及庫房反饋的庫存資訊,在物資管理系統進行採購計劃的制定;採購計劃流轉到採購員賬號下,執行後續採購工作。

(3)打破壁壘,實現不同單據/模組間資訊追溯與共享。

通過系統設定,實現每一步驟的參照或者引用能夠在參照的表單中實現被參照物件資訊的記錄(如表單號等),確保通過檢視某單據時能夠一目瞭然知悉單據資訊的來源,以達到資訊追溯反查的目的。同理,在某個模組中生成的表單或者資料資訊,在另外的相關聯的模組或者系統中,能夠實現快速的呼叫,確保模組間、系統間資料的共享、共建、共用,最大化地確保資料來源的唯一性。

(4)根據各部門崗位職責,不斷放權、簡化審批流程。

資訊化管理系統實施過程中往往需要改變現有業務流程。傳統模式下,流程的冗餘,很多情況是考慮通過設定層層的審批環節,將責任無限度地分攤給每個審批環節,減少自己審批的責任和壓力。物資管理系統執行後,應根據不同崗位設定相應的職責、權利和義務,確保責權利統一一致,能不增加審批環節就省掉,能承擔的責任絕不推脫。

(5)強化系統實施使用者教育和培訓工作。

要採取以下措施增強使用者對資訊化系統的認同和接受,第一是頂層灌輸資訊化系統推行勢在必行,讓使用者在企業文化層面接受資訊化系統;第二是增加培訓數量,通過不定期組織培訓,針對問題答疑解惑的方式不斷提高系統使用者對系統的熟悉程度;第三是多樣化的系統學習方式,可以通過錄制操作視訊、編制操作手冊、針對性地使用案例詳解、或不定期組織系統使用溝通會的方式開展系統使用學習,使得使用者通過多渠道瞭解系統、習慣使用系統、接納系統。尤其重要的是,專案完成後要對系統進行更深層次的管理員培訓,確保系統開發人員撤離後,我們的系統管理員能夠快速地接收系統問題並進行系統的維護。

5、結語。

資訊化平臺的優劣影響後期各類功能和需求實現,全員參與、供應商配合是保障專案成功的重要因素。系統建設過程中出現問題是正常的,針對重點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並且迴圈迭代該過程是資訊化系統建設與推進的良方。結合公司物資管理系統建設過程解析,希望能夠為後續資訊化系統建設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