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精選23篇)

工作方案 閱讀(1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保不齊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為了儘可能減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響,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精選23篇)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1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突發流行性疾病和傳染病的預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對於存在的瞞報和忽略等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幼兒園成立突發性疾病和傳染防治領導小組,針對可能出現的傳染情況,建立預警機制和醫療救治機制,要堅決做到快速、及時、完善、穩妥的處理,強化人力、物力、財力儲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最大限度保證幼兒園師生的安全。為規範有序地做好春蕾幼兒園開園前準備工作,確保幼兒園順利開園,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組織結構成立xx幼兒園準備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

副組長:

成員:各班幼兒教師

二、開學準備工作要求

(一)做好園舍環境準備

1.重點做好園舍環境衛生整治。開展消毒、滅鼠、清除越冬蛛網、蟲卵專項行動,對校園物體表面、室內空氣和地面進行消毒並做好記錄,清洗消毒玩教具,保持室內通風換氣,開學前徹底清潔每個教室及其他用房。

2.保障自備水源防護安全。在衛生健康部門指導下做好供水設施(自備水源、二次供水設施、食堂蓄水池、飲水機等)的清潔、消毒工作。通過自備水源、二次供水設施提供的幼兒生活飲用水,開學前經監測合格後方能使用。

3.加強園所食堂管理。食堂從業人員須全部持有效健康證明上崗,嚴格做好其健康體檢和晨檢工作。食堂進貨嚴格落實索證索票制度,不得采購來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不得采購野生動物。

(二)做好教職工培訓準備

1.通過線上學習方式,組織教職工瞭解掌握疫情防控、幼兒園衛生保健要求與措施、家園溝通方法、幼兒心理干預與支援等知識,提高業務水平,為新學期工作做準備。

2.做好人員缺口預案。預判受疫情影響而出現的教職工缺口或者其他異常情況,提前採取措施,確保保教工作正常開展,及時將相關情況報教育行政部門。

(三)做好防控設施準備

1.在幼兒園保健室附近設立觀察室,用於臨時留觀患兒,不在園內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2.安排醫務人員並配備測溫裝置,嚴格落實晨午檢制度、師生因病缺勤追蹤及報告制度,做到傳染病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處置。

(四)做好家園溝通準備

幼兒園要高度重視家園溝通工作,周密細緻安排開學後的'幼兒接送、請假及幼兒物品管理等工作,提前制定需家長配合支援的有關工作指引,採用多種方式溝通,形成家園合力,共同保障幼兒園工作秩序。對留置家中或外地繼續觀察的在園幼兒,幼兒園應與其家長保持密切聯絡,傳遞關愛與支援,待其解除觀察確保健康後再入園。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2

為了提高我縣學校對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控制能力,減輕或消除引起的危害,保障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法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檔案,結合我縣學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應急工作預案。

一、工作目標

(一)普及各類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自己防範意識。

(二)完善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資訊監測報告網路,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三)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採取措施,把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二、工作原則

(一)預防為主、常備不懈。宣傳普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的防範意識和校園公共衛生水平。加強日常監測,發現預警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

(二)依法管理、統一領導。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縣衛計局、教體局成立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做好防控工作。

(三)快速反應、運轉高效。建立預警和醫療救治快速反應機制,強化人力、物力、財力的儲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三、組織管理

學校成立由校長負責的學校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落實學校疫情及突發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職責如下:

(一)根據縣政府和縣衛計局、教體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應急預案制訂本校的傳染病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二)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防治責任制,檢查、督促學校各部門各項突發事件防治措施落實情況。

(三)廣泛深入地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突發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科學防病能力。

(四)建立學生缺課登記制度和傳染病流行期間的晨檢制度,及時掌握師生的身體狀況,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督促其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五)開展校園環境整治和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後勤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衛生條件,保證學校教室、宿舍、食堂、廁所及其他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

(六)確保學生喝上安全飲用水,吃上放心飯菜。

(七)及時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教體局彙報學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情況,並積極配合衛計局做好對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報告

(一)嚴格執行學校重大公共衛生報告程式,學校一旦發生集體性食物中毒、甲類傳染病病例、乙類傳染病暴發、以及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相關知情教師或部門應立即向學校醫務室報告,學校醫務室在第一時間向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報告,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應在2小時內用書面傳真形式(或電話)向教體局報告,並同時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隱瞞、緩報、謊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三)在學校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對疫情實行日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並確保資訊暢通。

五、應急處置措施

(一)一般突發事件。所在地區發生屬於一般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三級應急響應。

1.各班啟動報告和零報告制度。

2.學校做好進入應急狀態的準備,各部門落實各項防治措施。學校內如尚無疫情發生,聽從縣政府及衛計局、教體局的管理。

3.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教室、食堂等公共場所必須加強通風換氣,並採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對廁所、食堂應加強消毒,並加強除“四害”工作。

4.嚴格執行出入校門管理制度。

(二)重大突發事件。所在地區發生屬於重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二級應急響應。除對接觸者實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級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採取以下措施:

1.教導處負責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師生自己保護認識和防護能力。

2.教室領導負責對全體學生每日定時測量體溫,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3.對重大傳染病的密切接觸者,學校要配合醫療衛生機構做好隔窗、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進出校門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員進入校園。

(三)特大突發事件。所在地區發生屬於特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一級應急響應。在二、三級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採取以下措施:

1.教室領導對缺課原因,及時上報。

2.學校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動。

3.學校負責對教室、活動室、食堂、圖書堂、廁所等場地使用期間每日進行消毒,通風換氣。

(四)校內疫情。一旦發生傳染病流行,應在縣疾控中心的指導下,啟動傳染病防控應急預案:

1.主任、年級組長或在場教師要立即把事件通知學校的.傳染病防控應急總指揮部。

2.校長及值班領導要立即趕到現場,統一指揮,並在第一時間報告政府、衛計紀部門等;並做好疫情的續報工作,在傳染病流行得到控制後,要將該事件的詳細情況和處理結果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3.教室領導負責傳染病流行時加強對發熱症狀的同學及時處理並立即將發病學生送往醫院,協助醫療衛生機構治療,聯絡學生父母,安撫他們的情緒,取得父母的合作。

4.安排衛生消毒相關事宜及後勤保障。

5.教導處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維護校園穩定。

6.學校領導和教師(非密切接觸者)要堅守崗位,加強與學生和父母的聯絡。

7.突發傳染病疫情得到控制後,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正常教學秩序。

8.對傳染病防控工作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要進行整改,防止事件再發生。

六、應急保障

學校要安排必要的經費,用於增添相關裝置,配備所需藥品,改善學校衛生基礎設施和條件,尤其是改善學生食堂、廁所、宿舍衛生條件,為學生提供安全衛生的飲用水和洗漱設施,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給予充分的保障,確保學校公共衛生防控措施的落實。

七、善後與恢復工作

傳染病暴發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完成後,工作重點應馬上轉向善後與恢復行動,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學校正常教學和生活秩序。

(一)會同有關部門對所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對導致事件發生的有關責任人和責任單位,依法追究責任。

(二)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及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學校和教體局應認真做好或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有關人員的善後工作。

(三)對突發事件反映出的相關問題、存在的衛生隱患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並進行整改。加強經常性的宣傳教育,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

(四)儘快恢復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對因傳染病流行而致暫時集體停課的,必須對教室、閱覽室、食堂、廁所等場所進行徹底清掃消毒後,方能復課;因傳染病暫時停學的學生,必須在恢復健康,並經有關衛生部門確定沒有傳染性後方可復學;因水源汙染造成傳染病流行的學校,其水源必須經衛生部門檢測合格後,方可重新啟用。

八、責任追究

教體局與學校要對所發生傳染病暴發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對導致事件發生的有關責任人和責任單位,依法追究責任。對在學校傳染病暴發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報告、調查、控制處理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3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確保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能夠及時、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應急處理工作,保障轄區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依據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我院和轄區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一、成立應急處理指揮小組

由xxx擔任組長,xxx、xxx擔任副組長,成員xxx、xxx、xxx、xxx、xxx、xxx。應急處理指揮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防保辦公室。

1.組織、協調衛生技術力量,防止和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和蔓延。

2.負責轄區內救護車輛的統一調配使用。

3.組織評估臨床治療病人、預防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措施效果,完善各項防治方案。

4.負責突發衛生事件的各項監督檢查工作。

5.組織開展衛生科普知識的宣傳等工作。

二、工作機構及職責。

1.衛生院對轄區內的的突發事件實施監督管理。防保科承擔責任範圍內的突發事件管理任務。

2.防保科在衛生院的領導下,楊春海、楊年娥、鍾漢清、王化麗負責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疫情報告,醫療機構、留驗站的隔離、消毒、防護和醫療廢棄物的處理,公共場所消毒,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疫點的環境消毒,生產、經營和使用的消毒產品、防護用品的質量等進行監督檢查。

3.由幸永平負責用救護車對突發事件發生時病人的轉運工作,並建立安全的轉診制度。縣人民醫院為我縣突發事件定點醫院,承擔全區突發事件的防治工作任務。

4.衛生院設立發熱門診和留觀室,實行首診負責制。

5.楊春海、楊年娥承擔本單位和責任地區的突發事件預防控制和疫情管理工作。

三、應急處理

1.衛生院在接到下級衛生部門的報告後,應立即瞭解情況,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動態,確定事件類別、性質和嚴重程度,並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需要,組織應急救治隊伍和有關技術人員赴現場,指導和協助當地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及時向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報告。

2.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實行首診負責制,並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

3.對需要醫學觀察的立即收入專門的觀察室,並做好隔離防護和會診;對需要轉送至指定醫療機構診治的確診病人、疑似病人,各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安排專用車輛運送,並將病人病歷記錄的影印件轉送至接受的醫療機構。

4.對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採取醫學觀察措施,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應當予以配合。

5.採取衛生防護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汙染。對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汙染的場所、物品,實施必要的衛生處理。

6.負責病人的診斷、治療和收治管理工作。收治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要依法報告區衛生防疫站。

7.由王炳初、鍾漢清負責做好醫務人員的培訓和個人防護。

8.對重大中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危害範圍做出判斷,判明引起事件的毒物種類及數量,提出現場處置方案,指導和組織群眾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自身防護。

9.事發2小時之內向鎮人民政府報告和縣衛生局報告。

10.加強值班制度,實行24小時值班制,保證資訊聯絡暢通。

11.迅速啟動各發熱門診、留觀室,進入應急狀態,做好監測和收治病人的準備。

12.卓尚銑負責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消毒和防護用品的準備,藥房做好醫療救治藥品、藥械的準備。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4

為確保我校能夠及時、有序、高效地應對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保障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根據有關法規,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工作目標

減少傷亡,控制蔓延與發展,最大限度地減輕事件所造成的損失。

二、組織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應急措施

1、建立每日報告制度。各班級每天向辦公室報告本班出現的公共衛生事件的病例或疑似病例,在病例診斷改變、病人治癒出院或死亡數、與患者接觸或密切接觸者等詳細資訊,辦公室定時向市教育局報告本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情況。

2、避免人群聚集和流動。不組織師生參加各類大型集體活動,學生的社會實踐等活動作相應調整,也不安排外出參加大型教研活動。嚴格學校門衛管理制度,加強對學校人員出入管理,加強對校內各種流動人員的管理,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校園,暫停各類培訓活動。

3、加強醫學觀察,醫務室嚴密注意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主要病症和可疑病症,及時報告和採取應急防治措施。做好藥物用具的準備工作,指導消毒和清潔衛生工作。

4、加強校園環境的清潔及消毒工作,對學生宿舍、食堂、圖書館、實驗室、廁所等人群聚集的場所按照相關要求,安排專人負責定期進行消毒,並保持空氣流通。

5、調整教學方式,根據市教育局的要求,堅守崗位,根據不同要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6、加強宣傳工作與輿論引導,尊重和滿足師生的知情要求,學校將主動、及時、準確地釋出國家有關部門及學校的'事件資訊,使學校資訊公開、透明,對學生和教職工進行正確引導,穩定師生的情緒、心態,消除師生員工不必要的緊張和恐懼心理。

四、具體應急反應

學校根據所在地衛生部門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預警級別,做出相應的應急反應。

1、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預警的反應

學校啟動預防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值班制度,指導、督促學校各處室、各班做好應急準備。按照當地政府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部署,開展學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防治工作,啟動相關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措施。大力開展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防病意識和能力。

2、公共衛生突發事件C級警情的響應

在預警的基礎上,學校立即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並進入應急狀態,督促各處室、各班落實各項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防治措施,按照當地政府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部署,啟動應急工作預案,開展學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防治工作,落實各項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防治應急措施。

3、公共衛生突發事件B警情的響應

公共衛生突發事件B級警情釋出後,在C級響應的基礎上,學校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取消一切校內外大型群體性活動,對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

4、公共衛生突發事件A級警情的響應

公共衛生突發事件A級警情釋出後,在B級響應的基礎上,學校根據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發生發展的形勢,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對學校的教育進行調整,採取停課放假和調整教育方式等緊急措施。

本預案啟動時間為:發生公共衛生事件時啟動本預案。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5

本制度所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包括:傳染病、飲用水汙染、食物中毒等事件。如有以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教師要根據事件嚴重程度及時做出恰當處理。

一、傳染病

(一)發生傳染病,對患傳染病和疑似傳染病者及早隔離,及時報告。報告的一般程度為班級教師向保健教師或安全主管人員彙報,保健教師或安全主管人員向園長彙報,由園長再向上級主管部門彙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包括:教育局、衛生局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等。如遇重大責任事故應立即報告市、區衛生局和婦幼保健所,然後再書面上報;責任事故應立即報告;一般事故做到2天內報告。

(二)對患病幼兒所在班級的其他幼兒進行檢疫、觀察,留觀期間不收新生、幼兒不混班不竄班活動。

(三)按照“發生傳染病後的消毒要求”,在保健教師指導下,保育員加強其所在班級的消毒工作,做好傳染病登記,複查復治工作,以及傳染病留驗觀察期過後的終末消毒,做好記錄。

(四)加強晨檢,認真做好傳染病針對性檢查,檢查具體內容參見《常見腸道傳染病隔離觀察要求》和《常見呼吸道傳染病隔離觀察要求》。

(五)留觀期滿後無新患者出現方可解除隔離;患者隔離期滿後須憑醫生證明方可回園或進班。

(六)工作人員及幼兒家中發現傳染病人時應及時報告園領導,採取必要措施。

二、飲用水汙染、食物中毒

(一)立即報告:立即停止食品加工活動,並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二)救治病人: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將病人送至醫療機構搶救治療。積極做好中毒學生的就醫部護工作,及時聯絡學生家長,如實向學生家長闡述事故經過,並認真做好學生家長的工作,爭取家長的配合、諒解。

(三)保護現場:保留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裝置和現場。

(四)配合調查:學校保健教師做好專項登記工作,包括:飲水汙染情況、班級、人數;因飲水而得病的`學生姓名、發病日期、主要症狀、處理情況等,並積極協助區衛生監督所、區疾控中心等部門做好調查工作,在區衛生監督所等部門的指導下做好相關工作。

(五)控制事態:落實衛生行政部門要求採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態控制在最小範圍。

(六)善後處理:食品衛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積極投入相關調解工作,與保險公司取得聯絡,協助做好理賠工作。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6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我校師生員工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師生健康的事件。為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特制定本預案:

一、健全領導機構,明確各自職責

學校校長為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的第一責任人,學校成立以校長徐玉蘭為組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副組長為孟菊根,組員是沈利君、龔秋月、餘金輝、周瑞。

組長徐玉蘭職責:負責召集領導小組會議,部署安排並領導協調處理落實本預案所有相關工作。負責指揮現場搶救、處置,向上級相關部門彙報、報警,接待上級來人及應對新聞媒體。

副組長孟菊根職責:分工負責協調相關部門落實學校安全應急預案,處理突發安全事故,完成事故處理的各項任務。協助組織、指揮現場搶救、處置、報警,負責處理好事件全過程的相關文字及圖片資料。

組員職責:具體負責學校各年級、各部門突發安全事故的處理、監控、報告等事宜,並保證領導小組指令的暢通。高效有序做好安全工作的宣傳、教育、落實、檢查、處理等,把安全事故的危害和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具體落實到個人為:

周瑞:協助做好在醫院接受治療師生的服務工作。

餘金輝:負責安排好其他學生,接待學生家長及其他到場群眾,維持現場秩序。

龔秋月:協助組織現場搶救、文字材料處理等工作。

沈利君:負責聯絡搶救車輛、器具,安排運送患病師生到醫院救治,並做好相關服務工作。

二、學校建立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監測網路,指定專門的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人(以下簡稱學校疫情報告人)。

學校疫情報告人為董銅鈴。疫情報告人必須有強烈的責任心,具有一定的傳染病防控相關知識。

學校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網路的組成:校領導、疫情報告人、班主任組成的疫情監測報告網路。

學校疫情報告人職責:

1、在校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單位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

2、協助本單位建立、健全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發現及報告相關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每天對全校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4、負責指導全校學生的晨檢工作。

三、重大傳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其他嚴重影響師生健康的事件的情形: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重大傳染病疫情:

1、發生鼠疫、肺炭疽和霍亂暴發;

2、動物間鼠疫、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

3、乙類、丙類傳染性疾病暴發或多例死亡;

4、發生罕見或已消滅的傳染病;

5、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或其他新發傳染病的疑似病倒;

6、可能造成嚴重影響師生健康和學校穩定的傳染病疫情,以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臨時規定的疫情。

(二)、重大食物中毒是指中毒人數超過30人或出現死亡1例以上的飲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三)、其他嚴重影響師生健康的事件包括:

1、有毒、有害化學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體急性中毒事件;

2、有潛在威脅的傳染病動物宿主,媒介生物發生異常;

3、醫源性感染暴發;

4、藥品引起的群體性反應或死亡事件;

5、預防接種引起的群體性反應或死亡事件;

6、嚴重威脅或危害師生健康的水、環境食品汙染和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學性物質丟失、洩露事件;

7、發生生物、化學、核輻射等恐怖襲擊事件;

8、上級衛生行政部門臨時規定的其他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四、學校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的內容、程式及時限

學校建立由教師、到學校疫情報告人、到學校領導的傳染病疫情發現、資訊登記與報告制度。

學校傳染病疫情常規監測

學校建立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晨檢應在學校疫情報告人的指導下進行,由班主任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瞭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症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要進行進一步排查,將學生因病缺勤、傳染病早期症狀、疑似傳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結果登記專用登記冊上,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

1、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同一班級,1天內有2例或者連續2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並有相似症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史時,第一發現者應立即報告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資訊。

(2)當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資訊。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症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資訊。

(4)學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資訊。

2、報告方式

當出現符合本工作方案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以網路向教委報告,同時向保健站報告。

五、監測與報告

1、各部門要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系統,及時發現潛在的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

2、發現疫情要立即報告給校長,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瞞報、緩報、漏報突發事件。對違反規定的部門和個人,要嚴格疫情報告責任追究制度,依法查處,追究責任。

3、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學校要立即採取有力措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對傳染病人和疑似傳染病病人,要採取嚴格的隔離,並立即與醫療部門聯絡到指定醫院治療。要加強對重點部位、重點人群、重點環節的預防控制,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疫情擴散。

4、疫情報告流程:班主任→保健教師→校長→衛生防病中心。

六、學校全面負責全校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工作

1、各職能部門都要高度重視衛生工作,強化衛生管理,明確責任,完善各項制度,防止各類傳染病傳播等突發事件的發生。

2、加強宣傳教育。德育組,要充分利用廣播、校園網、板報、櫥窗等校內各種宣傳手段,宣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及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知識和健康知識,培養師生良好的.健康意識和衛生習慣,提高自己防護能力。

3、認真做好室內外的環境衛生。

4、加強醫務室建設,積極發揮校醫室的功能作用。

5、總務處要加強食堂衛生管理,對食堂工作人員嚴格要求,規範操作,加強餐具的消毒工作,加強飲用水的衛生管理。

6、相應部門要按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要求,做好應急設施、藥品和醫療器械等物質儲備。

(二)、指揮與組織

1、突發事件發生後,應急預案的啟動立即報教委批准。應急預案啟動前,學校根據突發事件的實際情況,做好應急處理準備,並採取必要的應急措施。

2、突發事件發生後,學校按照上級政府的統一指揮,認真做好我校的應急處理工作,積極支援、配合其他部門和單位的應急處理工作。

七、責任追究

任何部門和個人違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規定,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追究其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7

一、適用範圍

本預案中的傳染病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法定管理的甲、乙、丙三類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造成可能會對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以及其它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

二、基本原則

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按照“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傳染病防治原則,提高警惕,加強監測,及時發現病例,採取有效的預防與治療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者,防止傳染病在學校的傳播和蔓延。

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並實施屬地管理和依法管理的原則。

三、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校長室)、宣傳組(政團隊和副校長辦公室)、監測與疫情處理組(各教研組組長、各班班主任)、健康教育組(政教處)和後勤保障處(總務處)。明確各人員的職責任務,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傳染病防控工作任務。

職責分工:

1、組長抓總體工作,副組長負責分管工作的落實。

2、總務處負責校園環境及衛生的整治、購置有關器械和藥品,消殺(除“四害”)以及防控物品保障等具體工作。

3、團少隊負責學校班級衛生工作檢查督促,各班晨、午檢的檢查監督與管理、指導疫情處理等。政教處做好平時防控的督查、資料統計、上報等臨時辦公室工作。

4、政教處、團委:充分利用學校宣傳陣地,組織在校內和班級宣傳,組織聯絡社群宣傳。

5、各教研組組長、各班班主任:負責班級晨、午檢和平時的監測,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學校,必要時要協助疫情處理等。

6、政教處:負責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使師生儘快掌握防控知識和技能。

7、校辦公室:負責學校與上級機關及其他單位的聯絡與溝通,以及相關資訊的上傳下達等工作。

四、工作職責

1、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小組。負責全校日常傳染病防治工作和全面協調、組織全校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2、負責建立、健全本單位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現、收集、彙總與報告管理工作制度;

3、負責指定專人或兼職教師負責本單位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資訊的收集、彙總與報告工作;

4、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本單位發生的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調查和處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門與衛生行政部門對學校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督導、檢查;

5、負責組織開展對本單位全體人員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

6、學校校長或者托幼機構主要領導是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的第一責任人。

五、預防:

1、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利用宣傳、櫥櫃、板報、廣播等宣傳方式開展健康教育,增加學校師生自己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自己保健能力。

2、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搞好校園公共場所環境衛生、消滅鼠害、滅蚊、蠅,對人員密集的教室、辦公室、進行定期消毒。

3、堅持晨、午檢制度。晨、午檢應在學校疫情報告人的指導下進行,由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瞭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症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要進行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

4、堅持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因病缺勤班主任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於因病缺勤的學生,應當瞭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給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接到報告後應及時追查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

5、做好疫苗針對性疾病的控制。學校應做好水痘、風疹、流感等既是學校多發、好發傳染病又是疫苗針對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大針對性疾病疫苗的宣傳和接種工作,以有效地建立學校的免疫屏障。

六、疫情報告:

1、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乙類傳染病中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城鎮於2小時內,農村於6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對其它乙類傳染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城鎮於6小時,農村於1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對丙類傳染病和其它傳染病,應當在24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2、傳染病暴發、流行時,責任疫情報告人應當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疫情。

七、控制

1、凡發現校醫務室無法確診的甲、乙類傳染病及疑似病人,均應立即安排轉醫院進一步明確診斷。校醫應跟蹤瞭解病人的診斷和治療情況。

2、對被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汙染的場所、物品,校醫務室指導相關人員做好終末消毒處理。與傳染病人和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校醫務室應採取必要的檢查和預防措施,並進行醫學觀察。

3、校醫務室要做好自身防護工作和醫務室內的消毒工作,儘量避免發生室內感染,造成傳染病的擴散。

八、應急準備

1、學校應逐步加強學校醫療救治、衛生防護工作的物質條件,做好“思想、組織、技術、物資”四落實,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2、定期對各班主任進行相關技能培訓,提高應對突發發事件的業務能力。

九、應急處理

1、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學校應立即以最快的通訊方式教育主管部門、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並做好應急處理準備。

2、學校在接到屬地政府、衛生局和疾控中心有關重大傳染病疫情的預警報告後,應按照屬地管理得原則,不折不扣地實施屬地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中心的應急預案。對上級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進行的指導和督察,給予積極支援和配合。

3、應急預案啟動後,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應按照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服從統一指揮,立即到達規定崗位。按照突發事件的情況,採取相關的應急措施。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需要,報請上級政府依法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4、突發事件發生後,在學校應急指揮系統統一領導下,校醫務室應立即對突發事件所涉及的病人提供現場救援與醫療救治。醫護救護力量不足時,應及時請求上級衛生部門給予支援。對易感人員採取應急接種、預防性用藥、群體防護措施。需要接受隔離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觸者,應當主動配合校醫及有關衛生部門採取的醫學措施。校醫務室嚴格執行各項管理規定,防止醫源性感染和校內感染。校醫應配合疾病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學的調查。

5、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學校執行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學校將對在重大傳染病疫情控制和醫療救治中有突出表現的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突發事件中玩忽職守、失職、瀆職、拒不接受工作任務,藉故推諉拖延,擅離職守,臨陣脫逃者,按規定給予相應的處罰,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8

第一部分總則

一、指導思想和目的

為貫徹落實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群(鄉鎮)應急預案編制指南(試行)的通知》(衛辦應急發[2006]215號)檔案精神,規範基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依法規範、科學有序、及時有效地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結合本院實際,制定我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二、工作原則

(1)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本院在上級人民政府和市衛生局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組織協調我院全員共同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2)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定期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危險因素的調查,及時發現各類危險因素,制定並落實相應的監測預警和預防控制措施;普及衛生知識,提高居民自救、互救、逃生技能,提高各類組織和居民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裝置的應急儲備工作。

(3)快速反應,依法處置

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系統建設;做到早發現、早報告、及時正確處理;普及法律知識,加強執法監督,保證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措施依法得到嚴格執行。(4)群專結合,科學防控

應明確職責分工,廣泛動員我院各科室各種力量,培育志願者隊伍,積極配合,協助專業防控機構,依法、科學、規範、有序地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強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屬地管理的原則,實現條塊間的有機結合。

第二部分組織機構

一、領導小組

成立南婁底鄉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組長由院長焦木軍擔任,副組長由防保科科長宋永倉擔任。(領導小組成員名單附後)。負責本院及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的指揮、組織和協調;監督檢查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履行職責情況。

二、社群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領導小組下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小分隊,負責協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處理和控制過程中的有關工作;協調做好社會穩定和安全保衛工作;負責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處置、救治,資訊的收集、分析及上報等工作;組織和動員群眾力量,開展自救和互救,參與群防群治。

第三部分日常工作措施

一、應急處理日常管理機構

承擔本院的應急處理日常管理工作,組織對本院及轄區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危險因素的調查和隱患排查;組織技術培訓;監督檢查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情況,組織應急藥品、物資準備工作。

二、社群衛生應急技術機構

南婁底鄉衛生院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技術機構負責本單位專業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醫務人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協助衛生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監督、檢查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情況;協助上級醫療機構開展病人的初診、轉診和應急醫療救治工作。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報告與通報

1、監測: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資訊報告管理辦法》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資訊報告管理工作規範(試行)》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執行、維護好法定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資訊監測報告網路;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資訊的日常監測;接受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和專業防治機構的業務指導,保證監測質量。

2、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隱患,也有權向上級政府部門舉報不履行或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部門、單位及個人。具體報告內容、程式、方式及時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資訊報告管理辦法》、《國家救災防病與公共衛生事件資訊報告管理規範》、《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資訊報告管理工作規範(試行)》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3、通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按照上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機構的授權,及時、準確、客觀、全面地向轄區居民和單位通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資訊和應對措施,保障各項應急工作順利開展。

第四部分疫情應急響應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和終止

1、應急反應原則:接到上級政府發出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時,衛生院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作出相應的應急響應,組織做好應急處理所需的人員與物資準備,採取必要的'預防控制措施,服從上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構的統一指揮和排程,支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2、應急反應措施

(1)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需要,組織本轄區各有關單位、村委會,協調人員、物資、交通工具、相關設施和裝置,參加應急處理工作。

(2)配合專業防治機構,對轄區內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提供相關資訊;協助衛生部門做好病人的隔離、醫學觀察工作。

(3)轄區內發生疑似食物或職業中毒時,及時向上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報告,並協助衛生、安監及其他相關部門做好中毒樣品的採集及其他各項公共衛生措施的落實工作,配合做好現場保護工作,組織群眾疏散,協助專業機構開展中毒原因調查。

(4)根據政府釋出的資訊和宣傳要求,在轄區內做好宣傳貫徹和解釋工作;組織相關單位和個人開展健康教育和應急知識、技能的培訓工作。

3、應急反應的終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應根據上級政府做出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終止決定,確定本轄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終止。

二、善後處理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配合上級部門,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評估、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報告和處理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一、資訊系統

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報告系統,為上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救治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監督機構提供相關資訊。

二、醫療救治隊伍

承擔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工作,並按照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設定隔離和留觀病床;承擔或協助技術部門開展相應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醫療救治和運轉工作。

三、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

負責並組織各村衛生室、、開展廣泛的衛生宣傳,充分動員社會和群眾的力量,利用廣播、宣傳車、宣傳材料等各種形式對轄區內各村村民廣泛開展宣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的普及教育,宣傳衛生科普知識,指導群眾依法、科學應對突發衛生事件。

附:南婁底鄉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名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小分隊名單。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9

為科學規範、高效有序地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工作,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辦法》和《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一、總則

1、預案所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嚴重水災、火災、特大車禍、爆炸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2、本預案是根據國家、省、市《非典疫情突發應急處置預案》等規章制度制定的。在執行中必須服從上級衛生主管部門的指揮。

3、結合整合衛生資源的要求,無條件服從上級衛生主管部門的調動和安排。

4、突發事件應急工作應當堅持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

5、醫院設立應對突發事件專項資金,所有專項資金列入本年度財務預算。用於組織開展防治突發事件相關科學研究,主要包括急救設施完善、急救人才培訓、突發事件流行病學調查、衛生防護等有關物資、裝置設施的儲備與完善等。

6、依據國家政策,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醫護人員,給予適當的補助和保健津貼;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做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因參與應急處理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卹。

二、預防與應急準備

1、為加強對突發事件的組織與領導,醫院成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及各類急救小組。院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對全院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有關部門

和小組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1)領導小組全權負責疫情突發後所有應急處理工作。

(2)為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下設臨時指揮部和工作組,各個工作組根據職能確定人數,並結合實際進行增減。

①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臨時指揮部負責領導全院現場搶險救災工作;負責督促、檢查急診和搶險救災的各項工作的落實。

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綜合醫療急救隊。

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綜合護理急救隊。

④食物中毒醫療急救隊。

⑤化學物中毒醫療急救隊。

⑥傳染病暴發流行醫療急救隊。

⑦重大創傷事故醫療急救隊。

⑧物品供應小組負責應對突發事件所需裝置、防護物品和藥品、衛生材料的供應。

⑨院內感染監控小組負責全院範圍內的消毒噴殺、感染監控工作。

⑩專業流調組負責流行病學調查,並積極配合市防疫站等部門做好全市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⑾醫護人員防護小組負責全院職工的防護工作,做好對職工和社會群眾的健康教育工作。

⑿後勤服務小組負責突發事件中醫護人員的生活、飲食等後勤服務。

2、建立突發事件預防控制體系。

(1)制定《突發事件監測與預警制度》,對早期發現的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依據《異常資訊報告制度》和程式及時報告。

(2)建立突發事件資訊的收集、分析、報告、通報制度。

(3)抓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業隊伍的建設和培訓。

(4)制定並實施對全院職工和社會群眾開展突發事件應急知識教育計劃,增強全社會對突發事件的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

(5)重點加強急救醫療服務網路的建設,配備相應的醫療救治藥物、技術、裝置和人員,提高院前急救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救治能力。

三、應急處理

1、突發事件發生後,院突發事件領導小組迅速對突發事件進行綜合評估,初步判斷突發事件的型別,明確是否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意見。

2、應急預案啟動後,各小組應當根據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服從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立即到達規定崗位,履行職責。

3、急診科及門診各科室應當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對在突發事件中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患者必須接診治療,並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轉送的患者,應當按照規定將患者及其病歷記錄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並結合疫情,採取相應衛生防護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汙染。

4、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需要,突發事件應急臨床指揮部有權緊急調集人員、儲備的物資、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裝置;必要時,配合市區行政部門進行人員疏散或者隔離,並可以依法對傳染病疫區實行封鎖。

5、感染科、保健科等部門應當對突發事件現場等採取控制措施,宣傳突發事件防治知識,及時對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損害的人群採取應急接種、預防性投藥、群體防護等措施。

6、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醫護人員,應當按照突發事件的要求,採取防護措施,並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工作。

7、醫務人員應當配合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部門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開展突發事件的調查、取樣、技術分析和檢驗。

8、對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立即上報衛生主管部門,並採取控制措施。

9、對收治的傳染病患者、疑似傳染病患者,依法報告屬地主管部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擴散。

四、突發事件資訊報告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規定,在2h內,向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1)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

(2)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3)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的;

(4)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的;

(5)發生重大火災、水災、特大爆炸、車禍及其他重大傷害事件。

2、疫情突發時,實行零報告制度,嚴格報告程式。接診醫師應立即彙報醫務處和預防保健科,主管部門彙報分管院長和院長,由預防保健科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不得緩報和瞞報。

3、突發事件報告電話。

五、法律責任

1、未依照本預案履行報告職責,對突發事件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的,對當事人及其所在科室、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依據突發事件要求,未完成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要的設施、裝置、藥品等物資供應和儲備的,對科室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在突發事件調查、控制、醫療救治工作中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的,對主要負責人、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處分;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其他嚴重危害後果的,依法給予開除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當場訓戒,口頭警告、行政處分、就地免職,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對疫情畏縮不前或臨陣脫逃的;

(2)不聽指揮、貽誤救治時間的;

(3)擅離職守或工作消極的;

(4)違反規程,草率馬虎,操作不當致使防控救治不力導致疫情蔓延、擴散的;

(5)拒絕接診患者的;

(6)拒不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排程的;

(7)洩露祕密或違反國家相關規定的。

六、附則

1、醫院各科室依據本預案制定相應的科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2、本預案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10

為了切實提高應對突發事件和突發衛生事件快速反應的應急處理能力,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事件及其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結合衛生院實際,特制定《xx村衛生室突發事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一、目的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根據《xx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我村實際,制定本預案。

二、建立村衛生應急管理小組

村委會成立由村委會成員及村衛生室醫生組成的衛生應急管理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xxx

成員:xx、xxx、xx、xx

xxx同事具體負責衛生應急資訊上報等日常工作。

三、應急管理小組職責

1、接到單位和村民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通報,及時報告鎮衛生院。

2、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涉及的內容和範圍,村衛生應急管理小組配合鎮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負責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控制、救治等工作,提出相應應急反應措施,全程負責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組織、協調、處置、善後工作。

3、做好傳染病預防和食品、生活飲用水、公共場所、企業的衛生工作,防範突發衛生事件的發生。

4、對公眾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關法律、法規和應急知識教育,並建立長效機制,開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動、全民愛國衛生運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對突發事件的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

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措施

1、本村範圍內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應當採取下列相應措施:

(1)立即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鎮人民政府及衛生院報告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的單位名稱、地址、時間、人數、可能發生染病等有關內容。

(2)立即停止村民群聚活動,停止可能造成傳染病暴發、區域性流行的.一切活動。

(3)在上級各部門未到達前,應急管理小組可根據具體情況,儘可能將患傳染病的村民或暫住人員隔離。

(4)積極協助醫療衛生機構救治群眾。

(5)協助鎮人民政府、衛生部門做好疫情資訊的收集和報告、人員的分散隔離、公共衛生措施的落實工作,向村民宣傳傳染病防治的相關知識。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11

1總則

1.1編制目的

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導和規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內交通衛生檢疫條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1.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其中,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並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省份,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並有擴散趨勢。

(3)涉及多個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並有擴散趨勢。

(4)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並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

(5)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6)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並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7)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4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社會安全等事件引起的嚴重影響公眾身心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其他突發公共事件中涉及的應急醫療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關預案。

1.5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提高全社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範意識,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裝置的應急儲備工作。對各類可能引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情況要及時進行分析、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分級管理。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3)依法規範,措施果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系統、規範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制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效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

(4)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要重視開展防範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訓,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提供科技保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通力合作、資源共享,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廣泛組織、動員公眾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

2應急組織體系及職責

2.1應急指揮機構

衛生部依照職責和本預案的規定,在國務院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並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提出成立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依照職責和本預案的規定,在本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並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向本級人民政府提出成立地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建議。

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本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建議和實際工作需要,決定是否成立國家和地方應急指揮部。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切實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2.1.1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

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負責對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作出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重大決策。指揮部成員單位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和應急處理的需要確定。

2.1.2省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

省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由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成,實行屬地管理的原則,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協調和指揮,作出處理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決策,決定要採取的措施。

2.2日常管理機構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設立衛生應急辦公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負責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軍隊、武警系統要參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日常管理機構的設定及職責,結合各自實際情況,指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或本系統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的協調、管理工作。

各市(地)級、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指定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2.3 專家諮詢委員會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諮詢委員會。

市(地)級和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可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需要,組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家諮詢委員會。

2.4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

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專業技術機構。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要結合本單位職責開展專業技術人員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培訓,提高快速應對能力和技術水平,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要服從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指揮和安排,開展應急處理工作。

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與報告

3.1監測

國家建立統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與報告網路體系。各級醫療、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和出入境檢疫機構負責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監測工作。

省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和要求,結合實際,組織開展重點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動監測。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監測工作的管理和監督,保證監測質量。

3.2預警

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提供的監測資訊,按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及時分析其對公眾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及時做出預警。

3.3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隱患,也有權向上級政府部門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部門、單位及個人。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機構、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衛生行政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檢驗檢疫機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環境保護監測機構、教育機構等有關單位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責任報告單位。執行職務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衛生人員、個體開業醫生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責任報告人。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責任報告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準確地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處置情況。

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和終止

4.1應急反應原則

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事發地的縣級、市(地)級、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作出相應級別應急反應。同時,要遵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實際情況和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時調整預警和反應級別,以有效控制事件,減少危害和影響。要根據不同類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和特點,注重分析事件的發展趨勢,對事態和影響不斷擴大的事件,應及時升級預警和反應級別;對範圍侷限、不會進一步擴散的事件,應相應降低反應級別,及時撤銷預警。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在學校、區域性或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等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高度重視,可相應提高報告和反應級別,確保迅速、有效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要採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

事發地之外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通報後,要及時通知相應的醫療衛生機構,組織做好應急處理所需的人員與物資準備,採取必要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本行政區域內發生,並服從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指揮和排程,支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地區的應急處理工作。

4.2應急反應措施

4.2.1各級人民政府

(1)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

(2)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需要,調集本行政區域內各類人員、物資、交通工具和相關設施、裝置參加應急處理工作。涉及危險化學品管理和運輸安全的,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相關規定,防止事故發生。

(3)劃定控制區域:甲類、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報經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宣佈疫區範圍;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對本行政區域內甲類傳染病疫區實施封鎖;封鎖大、中城市的疫區或者封鎖跨省(區、市)的疫區,以及封鎖疫區導致中斷幹線交通或者封鎖國境的,由國務院決定。對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事故,根據汙染食品擴散和職業危害因素波及的範圍,劃定控制區域。

(4)疫情控制措施:當地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行政區域內採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會、影劇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停工、停業、停課;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汙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等緊急措施;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和裝置。

(5)流動人口管理:對流動人口採取預防工作,落實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採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的措施,對密切接觸者根據情況採取集中或居家醫學觀察。

(6)實施交通衛生檢疫:組織鐵路、交通、民航、質檢等部門在交通站點和出入境口岸設定臨時交通衛生檢疫站,對出入境、進出疫區和執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運人員和物資、宿主動物進行檢疫查驗,對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觸者實施臨時隔離、留驗和向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機構移交。

(7)資訊釋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作好資訊釋出工作,資訊釋出要及時主動、準確把握,實事求是,正確引導輿論,注重社會效果。

(8)開展群防群治:街道、鄉(鎮)以及居委會、村委會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和其他部門、醫療機構,做好疫情資訊的收集、報告、人員分散隔離及公共衛生措施的實施工作。

(9)維護社會穩定:組織有關部門保障商品供應,平抑物價,防止哄搶;嚴厲打擊造謠傳謠、哄抬物價、囤積居奇、製假售假等違法犯罪和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

4.2.2衛生行政部門

(1)組織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調查與處理。

(2)組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諮詢委員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評估,提出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級別。

(3)應急控制措施:根據需要組織開展應急疫苗接種、預防服藥。

(4)督導檢查: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對全國或重點地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省、市(地)級以及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理工作進行督察和指導。

(5)釋出資訊與通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經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向社會發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資訊或公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向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以及軍隊有關部門通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對涉及跨境的疫情線索,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向有關國家和地區通報情況。

(6)制訂技術標準和規範: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組織力量制訂技術標準和規範,及時組織全國培訓。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

(7)普及衛生知識。針對事件性質,有針對性地開展衛生知識宣教,提高公眾健康意識和自己防護能力,消除公眾心理障礙,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8)進行事件評估:組織專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採取的措施、效果評價等。

4.2.3醫療機構

(1)開展病人接診、收治和轉運工作,實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開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

(2)協助疾控機構人員開展標本的採集、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3)做好醫院內現場控制、消毒隔離、個人防護、醫療垃圾和汙水處理工作,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汙染。

(4)做好傳染病和中毒病人的報告。對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引起身體傷害的病人,任何醫療機構不得拒絕接診。

(5)對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發傳染病做好病例分析與總結,積累診斷治療的經驗。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現場救援、病人轉運、後續治療相結合的原則進行處置。

(6)開展科研與國際交流:開展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診斷試劑、藥品、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研究。開展國際合作,加快病源查尋和病因診斷。

4.2.4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報告:國家、省、市(地)、縣級疾控機構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資訊收集、報告與分析工作。

(2)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疾控機構人員到達現場後,儘快制訂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和方案,地方專業技術人員按照計劃和方案,開展對突發事件累及人群的發病情況、分佈特點進行調查分析,提出並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調查,查明傳播鏈,並向相關地方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通報情況。

(3)實驗室檢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省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在地方專業機構的配合下,按有關技術規範採集足量、足夠的標本,分送省級和國家應急處理功能網路實驗室檢測,查詢致病原因。

(4)開展科研與國際交流:開展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診斷試劑、疫苗、消毒方法、醫療衛生防護用品等方面的研究。開展國際合作,加快病源查尋和病因診斷。

(5)制訂技術標準和規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助衛生行政部門制訂全國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的技術標準和規範。

(6)開展技術培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具體負責全國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業技術人員的應急培訓。各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

4.2.5衛生監督機構

(1)在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開展對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各項措施落實情況的督導、檢查。

(2)圍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開展食品衛生、環境衛生、職業衛生等的衛生監督和執法稽查。

(3)協助衛生行政部門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調查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的違法行為。

4.2.6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調動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技術力量,配合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做好口岸的應急處理工作。

(2)及時上報口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和情況變化。

4.2.7非事件發生地區的應急反應措施

未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地區應根據其他地區發生事件的性質、特點、發生區域和發展趨勢,分析本地區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保持與事件發生地區的聯絡,及時獲取相關資訊。

(2)組織做好本行政區域應急處理所需的人員與物資準備。

(3)加強相關疾病與健康監測和報告工作,必要時,建立專門報告制度。

(4)開展重點人群、重點場所和重點環節的監測和預防控制工作,防患於未然。

(5)開展防治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提高公眾自己保護意識和能力。

(6)根據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決定,開展交通衛生檢疫等。

4.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反應

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體標準見l.3)應急處理工作由國務院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衛生應急、資訊釋出、宣傳教育、科研攻關、國際交流與合作、應急物資與裝置的調集、後勤保障以及督導檢查等工作。國務院可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和應急處置工作,成立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協調指揮應急處置工作。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應按照國務院或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協調市(地)、縣(市)人民政府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特別重大級別以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超出本級應急處置能力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及時報請上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指導和支援。

4.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需符合以下條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或末例傳染病病例發生後經過最長潛伏期無新的病例出現。

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分析論證,提出終止應急反應的建議,報國務院或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批准後實施。

特別重大以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分析論證,提出終止應急反應的建議,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向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上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下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的請求,及時組織專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的分析論證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援。

5善後處理

5.1後期評估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有關人員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採取措施的效果評價、應急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及改進建議。評估報告上報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

5.2獎勵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對參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作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聯合表彰;民政部門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英勇獻身的人員,按有關規定追認為烈士。

5.3責任

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報告、調查、控制和處理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5.4撫卹和補助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對因參與應急處理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卹;對參加應急處理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應根據工作需要制訂合理的補助標準,給予補助。

5.5徵用物資、勞務的補償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結束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組織有關部門對應急處理期間緊急調集、徵用有關單位、企業、個人的物資和勞務進行合理評估,給予補償。

6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保障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應堅持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組織建設,組織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和預警工作,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隊伍建設和技術研究,建立健全國家統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體系,保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6.1技術保障

6.1.1資訊系統

國家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決策指揮系統的資訊、技術平臺,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相關資訊收集、處理、分析、釋出和傳遞等工作,採取分級負責的方式進行實施。

要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建設醫療救治資訊網路,實現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救治機構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之間的資訊共享。

6.1.2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國家建立統一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各省(區、市)、市(地)、縣(市)要加快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基層預防保健組織建設,強化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的責任;建立功能完善、反應迅速、運轉協調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健全覆蓋城鄉、靈敏高效、快速暢通的疫情資訊網路;改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實驗室裝置條件;加強疾病控制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置和實驗室檢測檢驗能力。

6.1.3應急醫療救治體系

按照“中央指導、地方負責、統籌兼顧、平戰結合、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的原則,逐步在全國範圍內建成包括急救機構、傳染病救治機構和化學中毒與核輻射救治基地在內的,符合國情、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反應靈敏、運轉協調、持續發展的醫療救治體系。

6.1.4衛生執法監督體系

國家建立統一的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明確職能,落實責任,規範執法監督行為,加強衛生執法監督隊伍建設。對衛生監督人員實行資格准入制度和在崗培訓制度,全面提高衛生執法監督的能力和水平。

6.1.5應急衛生救治隊伍

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按照“平戰結合、因地制宜,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統一管理、協調運轉”的原則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隊伍,並加強管理和培訓。

6.1.6演練

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統一規劃、分類實施、分級負責、突出重點、適應需求”的原則,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形式,組織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演練。

6.1.7科研和國際交流

國家有計劃地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防治科學研究,包括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實驗室病因檢測技術、藥物治療、疫苗和應急反應裝備、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防治等,尤其是開展新發、罕見傳染病快速診斷方法、診斷試劑以及相關的疫苗研究,做到技術上有所儲備。同時,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裝備和方法,提高我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整體水平。

6.2物資、經費保障

6.2.1物資儲備

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物資和生產能力儲備。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根據應急處理工作需要呼叫儲備物資。衛生應急儲備物資使用後要及時補充。

6.2.2經費保障

應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基礎設施專案建設經費,按規定落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專業技術機構的財政補助政策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經費。應根據需要對邊遠貧困地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給予經費支援。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積極通過國際、國內等多渠道籌集資金,用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6.3通訊與交通保障

各級應急醫療衛生救治隊伍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配備通訊裝置和交通工具。

6.4法律保障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加強調查研究,起草和制訂並不斷完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形成科學、完整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法律和規章體系。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規定,根據本預案要求,嚴格履行職責,實行責任制。對履行職責不力,造成工作損失的,要追究有關當事人的責任。

6.5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組織有關部門利用廣播、影視、報刊、網際網路、手冊等多種形式對社會公眾廣泛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的普及教育,宣傳衛生科普知識,指導群眾以科學的行為和方式對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充分發揮有關社會團體在普及衛生應急知識和衛生科普知識方面的作用。

7預案管理與更新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形勢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新、修訂和補充。

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需要和本預案的規定,制定本部門職責範圍內的具體工作預案。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規定,參照本預案並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制定本地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8附則

8.1名詞術語

重大傳染病疫情是指某種傳染病在短時間內發生、波及範圍廣泛,出現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發病率遠遠超過常年的發病率水平的情況。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時間內,某個相對集中的區域內同時或者相繼出現具有共同臨床表現病人,且病例不斷增加,範圍不斷擴大,又暫時不能明確診斷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是指由於食品汙染和職業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數眾多或者傷亡較重的中毒事件。

新傳染病是指全球首次發現的傳染病。

我國尚未發現傳染病是指埃博拉、猴痘、黃熱病、人變異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已經發現,在我國尚未發現過的傳染病。

我國已消滅傳染病是指天花、脊髓灰質炎等傳染病。

8.2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12

一、目的和依據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嚴重危害,指導和規範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健康與生命安全,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社群實際,制定本預案。

二、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在本社群範圍內突發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事件的處置。

三、實施原則

(一)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要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應當依據國家法律法規,積極開展突發事件的監測監控,預測分析,及時準確地發出預警。同時,設立專項資金和監測資金,做好物資、人員、技術準備工作,確保有效開展工作。

(二)統一指揮,機構落實

社群內成立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由社群黨支部書記任組長,社群主任、衛生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其他各單位負責人為成員。

(三)分級負責,責任到人

突發事件處置實行屬地管理和分級負責原則,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社群主要領導第一責任人,在社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根據職責分工,按照“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調查、及時救治、及時控制”的要求,密切配合,認真組織實施應急處置措施。

(四)科學防治,依法處置

各單位要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技術規範的要求,積極採用先進技術和手段,科學、依法、有效地開展預防控制和應急處置。

四、各部門職責

居委會:依據國家法律法規,積極開展突發事件的監測監控,預測分析,及時準確地發出預警;設立專項資金和監測資金,做好物資、人員、技術準備工作;督促各部門落實各項處置措施,並進行督查;組織人員,調派車輛,認真組織實施應急預案。

社群警務室和安全辦公室:在指揮部統一部署下,實施對坐車人員和物質的交通檢疫、物品查驗和消毒工作,防止傳染病通過交通工具傳播;做好疫區的交通運輸管理;打擊利用突發事件擾亂社會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負責現場控制、疫區封鎖和事件發生地交通控制及安全保衛工作;協助實施對傳染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措施;協助有關部門妥善處置事件引發的群眾性治安事件。

社群服務中心:做好家禽家畜疫病的防治工作;加強與衛生院的溝通,開展人畜共患疾病的監測和防治工作;加強農藥管理,指導和加強廣大農民的衛生知識宣傳和普及工作;清理整頓劇毒鼠藥市場,確保人民生命安全。

五、應急處置措施

在發生重大突發事件後,立即啟動本應急預案,並在社群應急辦統一指揮下,落實有關控制措施,全面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工作。

(一)嚴格執行重大緊急資訊限時報送制度。

1.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必須在2小時內報告街道和衛生服務中心;並續報有關情況及處置工作措施。

2.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村委會、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突發公共衛生情況及其隱患,有權向上級政府部門舉報不履行或不按規定履行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職責的`部門和個人。

(二)嚴格控制傳染源、截斷傳播途徑。加強對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與應急接種和預防服藥工作;做好疫源地消毒和個人防護,預防交叉感染。

(三)明確中毒原因,封存可疑物品。組織有關部門開展現場取樣、調查,分析中毒原因;查明突發食物中毒發生的經過、發病人員和死亡情況,對已擴散的中毒源進行追蹤,依法對可疑食品進行封存。

(四)組織醫療救治、減少事件損失。加強對醫療救治工作的統一領導,組織指揮衛生院做好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的隔離和治療,做好病人的搶救和轉運工作。

(五)加強衛生監督執法、確保措施落實。強化衛生監督執法,加大對疫情報告、傳染源管理、密切接觸者隔離、疫源地和醫院消毒,以及學校衛生、公共場所、飲食衛生的監督執法力度。

(六)做好衛生宣傳、消除社會恐慌。組織有關單位開展健康教育和衛生宣傳,提高群眾的防病意識,消除社會恐慌情緒。

(七)規範情況報告、保證資訊暢通。全面收集應急處置工作資訊,及時向各級政府和區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疫情處置進展情況,確保資訊報告及時、準確、真實。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13

為了提高幼兒園預防和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範各類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或者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體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檔案,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工作目標

1、普及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自己保護意識。

2、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資訊監測報告網路,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採取措施,確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在校園內蔓延。

二、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宣傳普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的防護意識和校園公共衛生水平,加強日常監測,發現病例及時採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的傳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行依法管理;對於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成立幼兒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與落實幼兒園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

建立預警和醫療救治快速反應機制,強化人力、物力、財力儲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證發現、報告、隔離、治療等環節緊密銜接,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快速反應,及時準確處置。

三、突發事件預防

1、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幼兒園衛生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應經常對食堂、教學環境與生活區環境進行自查,儘早發現問題,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2、增加幼兒園衛生投入,切實改善幼兒園衛生基礎設施和條件。

3、採取有效措施,強化幼兒園衛生規範化管理。1)食堂、自備水等必須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申領衛生許可證。食品從業人員必須持有效健康證、培訓上崗並注意個人衛生;對患有;五病;的人員必須100%的調離。

2)購銷和使用的食品應當定點採購並按規定驗收,禁止向孩子分發變質的食品和;三無;產品;食品加工過程和儲藏必須生熟分開;餐飲具必須採用高溫或藥物嚴格消毒,並有保潔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貯存和食品製作間必須具備完善的安全措施,並落實專人、專鎖、專保管責任制,強化安全防範措施,防止投毒事件發生。

4)加強幼兒園生活飲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汙染造成疾病傳播。5)加強廁所衛生管理,做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防止汙染環境和水源。

6)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重點搞好食堂衛生、教室衛生、和環境衛生,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7)幼兒園要切實履行職責,做好計劃免疫的宣傳工作,嚴格執行新生入學前預防接種證查驗和登記制度,提高學生疫苗接種率,防止疫苗相關性疾病的發生或流行。

4、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師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落實好健康教育課,普及公共衛生知識,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衛生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

2)結合季節性、突發性的傳染病的預防,通過黑板報、宣傳櫥窗、廣播以及校園網等宣傳途徑,大力宣傳、普及防治突發事件的相關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防治突發事件的能力。

3)進行食品衛生知識和預防食物中毒的專題教育,增強學生識別腐敗變質食品、;三無;產品、劣質食品的能力,教育學生不買街頭無照、無證商販出售的各類食品。

4)督促和組織師生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合理營養,不斷增強體質。

四、突發事件監測和報告

幼兒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內容包括:重大傳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學物品中毒)、汙染事故、免疫接種事故及嚴重異常反應,以及其它重大疑難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發事件監測

1、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系統。在學校建立考勤監測制度,指定專人對師生員工中的缺勤者進行逐一登記,查明缺勤原因。對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醫進行登記彙總並進行追蹤觀察,分析其發展趨勢,必要時採取進一步的措施。

2、重視資訊的收集。要與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建立聯絡,收集本地及周圍地區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情報,密切關注其動態變化,以便做好預防工作。

(二)突發事件報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逐級報告制度,並確保監測和預警系統的'正常執行,及時發現潛在隱患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突發事件期間,學校實行24小時值班制,並開通疫情監控聯絡電話。

2、嚴格執行學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程式。在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對疫情實行日報告制度和零報告制度。各部門應嚴格按程式逐級報告,確保資訊暢通。

出現甲類傳染病病例、乙類傳染病爆發、醫院感染爆發及其他突發衛生事件時,衛生室及學校有關部門應立即向本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報告,並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在2小時之內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向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3、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突發事件。

4、建立突發事件舉報制度。任何部門和個人有權向學校報告突發事件隱患,有權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舉報有關部門不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規定的職責的情況。

五、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

根據《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將突發事件的等級分為一般突發事件、重大突發事件和特大突發事件。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級次分類,結合學校的特點,在必要時啟動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

(—)傳染病

1、一般突發事件

①啟動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疫情通報。②幼兒園做好進入應急狀態的準備,落實各項防治措施。

③幼兒園內如尚無疫情發生,可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對集體活動要進行控制。④傳染病流行時要加強對發熱病人的追蹤管理: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教室、食堂等公共場所必須加強通風換氣,並採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對廁所、食堂及飲用水應加強消毒,並加強除;四害;工作。

⑤嚴格執行出入校門管理制度。

2、重大突發事件

①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印發宣傳資料,在園內張貼宣傳標語宣傳畫,外出和進入公共場所要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②對全體師生每日定時測量體溫,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③對重大傳染病的密切接觸者,學校要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隔離、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④加大進出校門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員進入校園。⑤學校根據情況,及時向師生員工通報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

3、特大突發事件

①實行封閉式校園管理,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校園。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員的流動情況,教職工外出必須向所在部門請假。外出學生和去疫區的人員返校後,必須進行醫學觀察。對缺勤者要逐一登記,及時查明缺勤原因。發現異常者勸其及時就醫或在家醫學觀察,暫停止學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動。幼兒園不得組織師生參加各類大型集體活動;幼兒園不安排教師外出參加教研活動:學生的社會實踐、社群服務等活動應暫緩進行。

④對教室、食堂、廁所等場地使用期間每日進行消毒,通風換氣。

(二)預防接種嚴重反應或事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事件。

1、迅速報告衛生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請求派遣專業人員進園,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時將受害師生送醫院接受救治。

3、儘快採取各項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態的發展。

4、總結經驗教訓,查漏補缺,杜絕隱患。必要時對事故和損害的責任人追究責任。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14

為了切實提高本園預防和控制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範各類公共衛生突發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國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幼兒園正常的教育秩序和校園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檔案,根據本園實際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和諧校園為宗旨,建立幼兒園安全應急處理機制,迅速、及時、積極的開展各項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有效保障師生及幼兒園生命財產安全,切實維護教育穩定和社會安定。

二、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xxx,全面負責全校安全工作。

副組長:xxx,負責教育教學、教室、圖書室安全工作。

xxx,負責用水用電、交通、防雷、消防、校園設施等安全工作。

xxx,負責消防、衛生、食堂安全等工作。

組員:xxx、xxx、xxx

xxx、xx、xxx,協助xx工作。

xxx、xx、xx,協助xxx工作。

xxx、xxx,協助xx工作。

三、現場指揮: :

正常工作日突發事件的指揮由園長負總責,保教主任、行政各負其責,協調各部門統一行動。

非正常工作日突發事件的指揮實行三級值班制度,即園級幹部值班、教職工值班、門衛值班。

四、突發事件逐層報告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緊急情況報告制度,嚴格落實值班人員,確保安全緊急情況資訊報送渠道暢通、運轉有序。

幼兒園發生安全緊急情況報告程式:值班人員—園長(110、120、119)—教育局上報時做到及時、準確、全面、不漏報、不虛報。報告內容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故的簡要情況,死亡人數、受傷人數、估計直接經濟損失等。

五、各類事故應急預案:

(一)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1)打“119”電話報警,同時報告上級教育部門。

(2)採取切斷電源、煤氣等緊急安全措施,避免繼發性危害。

(3)學校有關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要在第一時間親臨現場組織教職員工開展救人和滅火工作。並在消防隊伍到現場後,主動提供有關資訊,配合消防隊伍組織救人和滅火搶險。

(4)全力組織人員疏散和自救工作,按照平時消防演練逃生的線路迅速疏散。配合有關醫療部門和醫療機構妥善安置傷病員。採取有效的隔離措施,防止大火蔓延。

(5)及時採取人員疏散、封鎖現場、轉移重要財物等必要措施,注意人員、財產安全。

(6)劃出警戒範圍,嚴禁其他車輛和無關人員進入著火現場,以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同時也為火災消滅後的調查起火原因提供有力證據。

(7)如有傷者要及時送往醫院救治,如幼兒受傷,要及時通知家長。解決好師生等受災人員的安居問題。

(8)配合消防部門調查事故原因,維持秩序。

(二)食物中毒應急預案

(1)發現師生有類似食物中毒症狀時,應迅速送學校醫療室進行初診,同時撥打“120”電話或送醫院進行處理。

(2)迅速向上級部門及衛生防疫部門報告。

(3)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應活動。

(4)負責保護好現場,封存一切剩餘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裝置、保護好中毒現場和食品留樣,防止人為地破壞現場,等候衛生執法部門處理。

(5)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師生名單,並檢查他們的身體狀況。對已確定患病師生送醫院治療。

(6)及時通知家長並做好家長和家屬的工作。

(7)校醫室要配合衛生行政部門,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向患者瞭解食物中毒的.經過,可疑食品、中毒人數,並預測發展趨勢。

(8)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診治、調查事故、處理等工作。

(三)傳染病疫情應急預案

(1)在園幼兒或教職員工發現傳染病,立即上報上級部門和疾控中心。

(2)在園外,幼兒或教職工一旦出現非典、風疹、流腦、麻疹、流感等傳染性疾病,應及時就醫,不得帶病上學、上班。經醫院診斷排除傳染病後才能回園上課、上班。

(3)在園內發現傳染病的學生或教職工,學校應急小組領導立即親臨現場指揮,要求傳染病者立即戴防護口罩、手套,在第一時間內利用學校隔離室進行隔離觀察,並馬上打“120”電話,送定點傳染病醫院診治。

(4)通知學生家長或教職工家屬,由家長或家屬陪同去醫院,護送人員都要穿好防護服,戴口罩、手套。

(5)學校領導發現傳染病人後,迅速向全體師生公佈病情感染源及其採取的防護措施,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學校穩定。

(6)對傳染病病人所在班級教室或辦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對與傳染病人密切接觸的學生、教職工進行隔離觀察,並做好人員登記。防止疫情擴散,迅速切斷感染源。

(7)傳染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時,禁止任何同學、同事前往探望。

(8)如傳染病烈性感染,請示政府和教育部門,決定是否實行全校停課,並採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9)密切配合疾控中心進行疫情處理和流行病學調查,對傳染病人到過的場所、接觸過的人員,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進行隨訪,並採取必要的隔離觀察措施。

(四)雷電災害應急預案

(1)發生雷電災害時,迅速向上級部門和防雷主管部門報告。

(2)對造成人員損害應立即送醫院救治。及時通知家屬或家長。

(3)標記現場位置,協助主管部門對雷電災害進行調查與鑑定。

(4)檢查裝置或建築物損壞情況,並及時修理。

(五)校園交通事故應急預案

(1)交通事故發生後立即報警。領導小組成員和相關人員要立即趕赴事故現場,根據需要通知急救、醫療、消防等部門。

(2)報告上級部門。

(3)採取措施保護現場,有效控制肇事者,尋找證人。

(4)組織有關人員開展搶救。若交警在場,積極協助交警開展工作。若交警不在場,則由校醫室和相關人員對受傷師生立即採取救護措施,進行止血、包紮傷口,組織車輛立刻把受傷師生送到就近醫院搶救。

(5)通知家長和家屬,協助學生家長和教職工親屬及時與保險公司聯絡,做好保險賠付工作。

(6)配合交警等部門做好善後工作。

(六)突遇停電應急預案

(1)過道、樓梯口的應急燈自動開啟,電工和值班門衛開啟學校備用其它照明用具。

(2)參加興趣組的小朋友必須坐在課室的原來座位,不得喧譁、起鬨或走動。值班教師負責組織、管理好本班學生。

(3)值日行政迅速組織相關人員查明停電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4)若停電20分鐘後未能恢復正常供電,值日行政利用校園臨時廣播系統發出疏散訊號,值班老師負責指揮幼兒按順序進行疏散、離校。值班老師關好教室電源。

(5)電工做好供電裝置的檢修,將情況向學校彙報。

(七)樓梯間擁擠踩踏事故應急預案

(1)學校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要在第一時間親臨第一線指揮,迅速開展現場疏導和救護工作,並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2)組織醫護人員對受傷者進行人工呼吸、止血等應急搶救處置,儘快向醫療急救部門120報告求援,將傷病員送往醫院搶救,妥善安置傷病員。必要時請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支援幫助。

(3)迅速通知受傷人員親屬,及時向師生和親屬通報有關情況,確保師生和親屬情緒穩定。

(八)大型群體活動的公共安全事故處置措施

大型比賽以及運動會等活動前,對身體有問題的幼兒要勸其退出活動。課外體育活動及群體活動前老師要提醒身體不適的幼兒到場外休息,如果在幼兒運動會上或課外體育活動及群體活動時發生問題,應急措施是:

(1)活動組織者和安全管理工作負責人要維護現場秩序,根據室內、室外不同情況組織師生幼兒有序疏散,保護幼兒生命安全,盡力避免繼發性災害。

(2)幼兒園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要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親臨一線,靠前指揮,組織疏導、搶救傷員。要在第一時間向當地公安機關和教育主管部門報告。

(3)發生區域性損傷、輕微損傷或少量出血,馬上送幼兒園醫務室處理或送附近的醫院處理。

(4)發生嚴重損傷大量出血,或者出現昏迷休克,首先與校醫聯絡,對傷員做及時診斷處理,同時報告110、120請求急救,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傷員送到大醫院。

(5)及時通知家長或其監護人,以便及時作出救治決定,並做好安慰工作。

(6)保護現場、瞭解事故發生經過,調查事故原因,做好有關記錄並保護現場,採集有關證據,以利於對事故的調查處理。

(九)水汙染事故應急預案

(1)在園長向相關部門報告同時,領導小組副組長立即組織對校內已經飲用過汙染水的師生進行清理,小組成員對水源、設施、現場等進行保護,維持秩序。

(2)各班班主任按副組長指揮組織飲用過汙染水的學生到指定地點休息、觀察,等候醫護人員進行緊急救護;如有學生出現異常症狀,由小組成員進行初步處理;再由小組成員和班主任協助醫務人員進行緊急救護。

(3)小組成員負責協同其它教師聯絡家長並組織學生在教室休息。

(4)小組成員負責接待到校家長,並進行安撫、慰問。

(5)由副組長聯絡乾淨水源到學校,以滿足師生正常的飲水、生活需求。

(6)成立善後處理工作小組,安排行政和教師對受害人員家屬進行慰問安撫。

(7)領導小組協調各方面關係,協助相關部門查詢汙染原因,積極配合專業部門人士消除汙染,儘早恢復學校正常用水。

(十)突發自然災害(汛臺、地震、氣象等)事件應急預案

(1)事故發生時要保持鎮靜,沉著應對,立即向上級部門彙報情況。

(2)根據事故性質向公安、交警、消防、衛生防疫、交通管理等部門緊急求援。

(3)幼兒園廣播(或現場老師)指揮組織施救及教師自救,努力將人員傷亡減少到最低程度。

(4)安全小組要立即趕赴事故現場,聽取事故情況彙報,召集領導小組應急處理會議,採取應急措施迅速抽調搶險隊伍、物資,協同有關部門搶險救災,全力組織搶救,維持秩序,疏散師生到安全區域,對受傷人員展開救援救護。

(5)保護現場,監控險情,關注事態發展。

(6)配合有關部門調查取證,做好傷患人員的慰問工作,並及時與傷患人員家屬取得聯絡,做好對家屬的安撫解釋工作。

(7)校醫室做好衛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發生。

(8)安全小組負責災後的善後處置工作,及時調查災情損失情況,傷亡人員情況,並形成書面材料上報,做好受傷人員的救治和災後現場處理、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及重建等工作。配合有關部門進行事故的調查處理,做好事故的善後撫卹及處理工作,並與保險公司等單位取得聯絡,依法處理,協調賠償,努力維護學校和社會的穩定。

(十一)其他突如其來的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1)如社會人員到園對幼兒造成傷害時,要及時向班主任或幼兒園報告,其他班級要採取積極措施進行制止或疏散。

(2)班主任和幼兒園接到報告後,立即組織人員進行制止,並撥打110報警。

(3)對傷者應及時送醫院就診。

(4)及時上報教育部門。

(5)迅速配合公安部門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並做好有關材料的收集。

(6)通知受傷者的家長或家屬。

(7)妥善處理事故。

六、善後處理:

學校要切實做好死難、受傷幼兒家長的安撫、慰問工作,消除各種不安全因素,維護幼兒園穩定。對傷亡幼兒的賠償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執行。

七、調查與結案:

學校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按照屬地為主、分級負責的原則和緊急事件的等級,對突發緊急情況及時展開調查,查清事實,查明原因,限期報結。

事故的調查處理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依法處置的原則,任何人不得干涉事故的調查處理。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15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在學校內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師生員工身體健康嚴重傷害的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群體性異常反應、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師生員工身體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目標:

1、普及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自己防範意識。

2、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資訊監測報告網路,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採取措施,確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發生及在校園蔓延。

二、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

宣傳普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全體師生員工的防範意識和校園公共衛生水平,加強日常檢測,發現病例及時採取有效的預防與控制措施,迅速切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情的傳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疫情報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實行依法管理。在市教育局、衛生局的統一領導下,成立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領導小組,落實校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

建立預警和醫療救治快速反應機制,強化人力、物力、財力的儲備,增強應急處理能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三、組織管理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周光岑

副組長:黃平、劉英

組員:辦公室、德育處、體衛處、教務處、總務處、各年級等部門負責人,醫務室校醫

(二)學校職責

學校成立由校長負責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落實學校的突發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職責如下:

1、根據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應急預案制訂本校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防治責任制,檢查、督促學校各部門各項突發事件防治措施落實情況。

3、廣泛深入地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突發事件防治知識,提高師生員工的科學防病能力。

4、建立學生缺課登記制度和傳染病流行期間的晨檢制度,及時掌握師生的身體狀況,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早期表現的師生,應及時督促其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5、開展校園環境整治和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後勤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衛生條件,保證學校教室、宿舍、食堂、廁所及其他公共場所的清潔衛生。

6、確保學生喝上安全飲用水,吃上放心飯菜。

7、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和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彙報學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情況,並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做好對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分級

(一)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紅色

學校發生的鼠疫、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新傳染病以及我國已消滅傳染病等達到衛生部確定的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的。

(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I級)橙色

1、學校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超過100人並出現死亡病例,或出現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2、學校發生鼠疫、肺炭疽、霍亂等傳染病病例,發病人數以及疫情波及範圍達到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

3、學校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4、乙類、丙類傳染病在短期內爆發流行,發病人數以及疫情波及範圍達到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

5、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擴散到市以外的學校。

6、因預防接種或群體性預防服藥造成人員死亡。

7、因學校實驗室有毒物(藥)品洩露,造成人員急性中毒在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

8、因學校周邊環境汙染造成的各類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師生人數在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

9、發生在學校的,經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三)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II級)黃色

1、學校發生集體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超過100人,或出現死亡病例。

2、學校發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亂等傳染病病例,發病人數以及疫情波及範圍達到地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

3、乙類、丙類傳染病在短期內爆發流行,疫情侷限在市域內的學校,發病人數達到地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

4、在一個市域內的'學校發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5、發生在學校的因預防接種或預防性服藥造成的群體性心因性反應或不良反應。

6、因學校實驗室有毒物(藥)品洩露,造成人員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數在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7、因學校周邊環境汙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師生人數在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8、發生在學校的,經地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四)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V級)藍色

1、學校集體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數3099人,無死亡病例。

2、學校發生鼠疫、霍亂病例,發病人數以及疫情波及範圍達到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

3、因學校實驗室有毒物(藥)品洩露,造成人員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數在9人以下,無死亡病例。

4、因學校周邊環境汙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師生人數在9人以下,無死亡病例。

5、發生在學校的,經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6、鑑於學校公共衛生事件涉及青少年身體健康和安全,社會關注度較高,未達到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標準的公共衛生事件,均按照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應急反應。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16

1.緊急事件處理流程:

員工在工作中發現網路或系統故障後上報到財務經理,財務經理下派任務到IT管理員處由IT管理員到達現場確認問題級別,問題分為一般和嚴重兩種,一般問題不需上報;嚴重問題需上報公司“資訊化管理委員會”啟動緊急預案,由資訊化管理委員會組織協調公司IT和第三方維護單位處理故障問題。(如圖:)

人員處理具體實施細則

2.1、應急規劃原則

應急規劃關係到計算機系統使用的持續性,因此將重點放在防止IT服務中斷,以及中斷髮生後的系統恢復方面。系統中斷的範圍能夠從應用程式、系統或網路故障,一直到應用場所的完全消失。

應急規劃需考慮的可能出現的災難包括:

火災/爆炸/破壞/被竊

水災/自然災害/蟲災/建築物毀壞

行業行動/意外損壞

裝置丟失或故障-計算、網路或環境控制元件

軟體故障

2.2、資料丟失或損壞

如裝置故障或火災。經過實施一些對策(如備用網路連結裝置),能夠排除系統設計中脆弱部分造成的威脅,從而限制威脅對資訊服務所造成的影響。在出現重大威脅的情況下,用於保證系統持續性的應急規劃必須提供在備用位置完整恢復服務的設施。

2.3、電力故障:

機房的正常運轉在某些方面很大程度地取決於其它服務。電力故障的應急處理:機房主伺服器的供電是非常重要的,考慮配備UPS集中供電,能夠保證機房斷電後正常使用2小時。關鍵科室的電腦配備了後備式的UPS,能夠保證15分鐘的延遲使用。由後勤保障部保證服務的恢復即後備發電,協調保證關鍵計算機的供電。

2.4、軟體故障:

應用程式級別故障:應有24小時的電話支援。 I.伺服器

A.伺服器端軟體無法使用,檢視工作管理員和事件日誌,記錄出錯的資訊並判斷。

B.關閉相應的伺服器程序,並重新啟動該伺服器程序。

C.檢視資料庫連線是否正確。

D.檢視資料庫伺服器是否執行正常。

2.5、作業系統級別故障:

I、伺服器:

A.經判斷為伺服器作業系統層面的故障後,在採取任何措施之前,應該備份故障伺服器上所有相關資料,並確定經過備份資料能夠至少把伺服器恢復到故障發生時的.初始狀態(即保護現場),在確定任何一步操作有回覆的途徑之前,不應該進行該操作.

B.情況嚴重時啟用備用伺服器以系統服務不中斷.

C.檢視工作管理員,記錄資源使用狀況以及各個程序詳細情況,以備後續判斷.

D.根據故障原因可能採取的部分恢復措施有:

a.停止或者暫時停止部分系統服務以改進效能。b.關閉死鎖的程序,再重新啟動這些程序。c.備份登錄檔後,對登錄檔進行微調。(慎用)d.刪除部分引起故障的應用。e.在系統空閒時期重新啟動伺服器。f.聯絡第三方廠家現場或遠端支援

2.6、主資料庫故障:

2.6.1、視故障嚴重程度,啟用備用伺服器,提供應急的資料庫服務。

2.6.2、備份所有的資料庫檔案,在確定每步操作能夠有回覆的途徑之前,不宜進行該操作。

2.6.3、檢視作業系統的系統服務中的與SQL SERVER相關的資料庫服務,監聽服務等是否正確啟動,並重新啟動這些服務。

2.6.4、以上措施無效,重新啟動資料庫。

2.6.5、如果為資料庫資料檔案損壞,則對使用資料庫備份檔案對資料進行回覆操作。

2.6.6、以上措施無效,重建資料庫。

2.6.7、以上措施無效,備份資料庫檔案,刪除資料庫,重建資料庫,然後匯入備份的資料庫檔案.

2.6.8、聯絡售後服務商進行售後服務.

2.7、硬體故障:

伺服器

2.7.1、馬上使用備用伺服器,保證應用系統能夠正常服務。

2.7.2、聯絡供應商進行售後服務。

2.8、網路故障:

(特指由於佈線系統方面線路斷離,接觸不良,網路裝置等故障而引起的公司內區域網中斷) 網路單點故障的應急處理:有一定的線路備份,特別是關鍵部位設定應急線路,必要時啟動備份線路

A線路斷離: a.更換跳線b.更換資訊點

B網路裝置故障: a.更換備用網路裝置,保證日常工作的進行。 b.聯絡供應商更換或維修。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17

1、總則

1.1、編制目的

通過編制並實施本預案,有針對性的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與應急管理工作,制定和完善應急預案,不斷持續改進,對事故的發生有預測、有預警、有預案,確保事前防範充分,事故發生時能果斷有效地應對,加強突發事故處理的綜合能力,提高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和協調水平,保證對各類事故的預防和處置能力。專案部和相關人員應依據本預案對安全事故進行有效處置,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及其造成的損害,在最短時間內使專案部恢復正常執行,實現下列四個目標:

1、避免或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2、避免或最大限度減少財產損失;

3、避免或最大程度減輕環境汙染或生態破壞;

4、避免或最大限度減輕對監理公司的社會聲譽和公眾形象的負面影響。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內蒙古自治區安全生產條例》;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範》;

《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準》;

公司三標一體化管理體系檔案等等。

1.3、適用範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於XX有限公司總部、庫房及各專案部。

1.4、應急預案體系

公司應急預案體系包括:

1.4.1公司安全環境事故綜合應急預案;

1.4.2各職能部門、專案部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1.5、應急工作原則

1.5.1、居安思危,預防為主

高度重視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對重大安全隱患進行評估、治理,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與非常態相結合,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

1.5.2、以人為本,減少危害

切實履行企業的主體責任,把保障員工、人民群眾和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

1.5.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

在應急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落實行政領導責任制,切實履行業主的管理、監督、協調、服務職能,充分發揮專業應急機構的作用。

1.5.4、快速反應,協同應對

加強以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建立聯動協調製度,充分發揮地方各種應急隊伍的作用,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

2、事故風險描述

園林景觀施工面臨的是一個技術複雜、隱患眾多、事故多發的行業,它具有如下特點:

⑴、產品(建築物、構造物)形式多樣,標準化程度低。

⑵、產品位置固定,生產活動都是圍繞著建築物、構造物來進行的。

⑶、產品點多、面廣,施工流動性大。

⑷、產品形式高、大、深,露天高空作業多,施工週期長,受自然氣候條件影響大。

⑸、建築結構複雜,工藝變化大,規則性差。

⑹、手工操作為主,勞動強度大,機械化程度低。

高處墜落、中毒、火災、觸電、物體打擊、交通事故、機械傷害等是園林景觀施工最常發生的事故。高處墜落主要易發生在景觀小品施工中;中毒易發生在給苗木噴灑農藥的過程中;火災易發生在柴油等可燃液體的儲存或苗木廢棄物堆放中;坍塌多發生於施工現場的基坑、管溝、高支模、腳手架、邊坡施工等作業場所;觸電多發生於作業現場的臨時用電設施、供電線路、用電機具等漏電觸電傷害;物體打擊多發生於建築施工現場的交叉作業、機械執行、物料傳接、工具的存放等工作環境中的物件墜落傷害事故;交通運輸多發生在苗木運輸過程中;機械傷害多發生於作業現場的施工機械如樁機、發電機、物料提升機、塔吊及轉動機械裝置等使用過程中的因裝置故障、缺陷、操作不當等所造成的傷害。

對於上述建築施工過程中的多發事故型別,都可能造成的人員傷害、死亡及財產損失,嚴重的會造成群死群傷、重大財物損失等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後果。因此,必須高度重視並加強預防,做好各種應急救援準備,防範事故的發生和盡大限度減少事故損失。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組織機構

3.2、職責

3.2.1、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完善和修改;

(2)檢查、督促、指導專案監理部應急救援小組的建立或健全工作;

(3)關注、掌握施工單位在重點、特殊專案或部位的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演練的情況;

(4)設立公司辦公室為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實施的日常工作機構。負責對應急預案資訊跟蹤;及時掌握、指導專案監理部應急救援小組的建立或健全情況;及時掌握在監的特殊專案或部位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審情況;將發現、接報的重大安全問題或事故及時向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正、副組長彙報;

(5)指揮、協調專案部應急救援小組密切配合施工、建設單位對已發生的重大安全事故進行應急救援。

3.2.1、專案部應急救援小組主要職責

(1)貫徹落實公司“安全事故綜合應急救援預案”要求;

(2)根據工程特點編制《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現場處置方案》,評審其可行性與可操作性,並組織演練;

(3)要特別關注施工現場的重大危險源、重要環境因素或特殊部位的重點危險源、環境因素專項應急救援預案、現場處置方案的編制、演練情況,若發現有存在問題現場解決不了的,應及時向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救助,並要求建設單位、監理進行協調。

(4)應急救援小組副組長為“應急救援預案”的日常具體組織和實施者。當發現或存在問題在現場得不到解決時,應及時向組長或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報告;

(5)督促專案部各崗位負責人認真落實安全防範措施,加強對事故可能發生的部位或地點的巡查,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6)當事故發生時,組織專案部應急救援小組及時開展救援工作;

(7)迅速將事故情況報告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並按規定及時報告相關部門。

4、預警及資訊報告

4.1、預警

應急人員接到報警後,應迅速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報告的內容包括髮生事故的單位、時間、地點、性質、型別、受傷人員情況、事故損失情況、需要的急救措施及到達現場的路線方式,應急小組啟動應急預案,通知相關專業組趕赴現場,實施救援,並視情況向外部組織救援如鄰近單位、或政府報告如安監局、消防部門等。

4.2、資訊報告與處置

4.2.1、資訊報告與通知

①應急小組設立值班室,值班室設在辦公室,保證值班人員24小時開機。值班室明示應急組織通訊聯絡人及電話等。

②突發安全環境事故發生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立即迅速報告應急指揮小組。

③應急小組人員接警後,立即將警情傳遞給應急小組全體成員。

4.2.2、資訊上報

①事故發生後,應急小組應立即上報主管部門。

②資訊上報內容包括:單位發生事故概況;事故發生時間、部位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統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採取的措施等。

5、應急響應:

5.1、響應程式:

單位應急響應的過程為接警、應急啟動、控制及應急行動、擴大應急、應急終止、和後期處置。

5.2、處置程式

(1)單位各部門突發事故發生後,由現場應急指揮部根據事故情況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指揮與協調,通知有關部門、施工單位及應急搶救隊伍趕赴事故現場進行事故搶險救護工作。

(2)召集、調動搶救力量,各部門、專案部接到現場應急指揮部指令後,立即響應,派遣事故搶險人員、物資裝置等迅速到達指定位置聚集,並聽從應急組長的安排。

(3)現場指揮部或應急組長按本預案確立的基本原則、專家建議,迅速組織應急救援力量進行應急搶救,並且要與參加應急行動的部門、專案部保持通訊暢通。

(4)當現場現有應急力量和資源不能滿足應急行動要求時,及時向鄰近單位和上級主管單位報告請求支援。

(5)事故發生時,必須保護現場,對危險地區周邊進行警戒封閉,按本預案營救、急救傷員和保護財產。如若發生特殊險情時,應急指揮中心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依法及時採取應急處置措施。

(6)醫療衛生救助事故發生時,撥打120並及時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應急工作。

5.3、事故現場處置

5.3.1觸電事故現場處置

一旦發生觸電傷害事故,首先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方法是切斷電源開關,用絕緣物體將電源線從觸電者身上撥離或將觸電者撥離電源),其次將觸電者移至空氣流通好的地方,情況嚴重者,就地採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臟按壓法搶救,同時就近送醫院。

5.3.2高處墜落現場處置

急救員邊搶救邊就近送醫院。

5.3.3機械傷害事故現場處置

①對於一些微小傷,急救員可以進行簡單的止血、消炎、包紮。

②就近送醫院。

5.3.4中毒事故現場處置

一旦發生農藥或食物中毒事故,刺激病人喉部使其嘔吐,立即送醫院搶救,向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報告,保留剩餘農藥或食品以備檢驗。

5.3.5火災事故現場處置

①迅速切斷電源,以免事態擴大,切斷電源時應戴絕緣手套,使用有絕緣柄的工具。當火場離開關較遠時需剪斷電線時,火線和零線應分開錯位剪斷,以免在鉗口處造成短路,並防止電源線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員觸電。

②當電源線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時切斷時,一方面派人去供電端拉閘,一方面滅火時,人體的各部位與帶電體保持一定充分距離。

③撲滅電氣火災時要用絕緣效能好的滅火劑如干粉滅火機,二氧化碳滅火器、1211滅火器或乾燥砂子,嚴禁使用導電滅火劑撲救。

④一般情況發生火災,工地先用滅火器將火撲滅,情況嚴重立即打“119”報警、講清火險發生的地點、情況、報告人及單位等。

5.3.6交通事故現場處置

發生交通事故要及時撥打122報警,有人員傷亡時還要撥打120急救受傷員工或邊搶救邊就近送醫院,同時向保險公司報案。

5.4、應急結束

經應急處置後,應急小組確認滿足專項預案終止條件時,可下達應急終止指令。

應急結束後,將事故情況上報;向事故調查處理小組移交所需有關情況及檔案;寫出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總結報告。

6、資訊釋出

應急小組負責單位應急響應行動的.媒體採訪接待工作,確定接受的採訪單位和新聞釋出內容。也可授權生產副經理或辦公室負責採訪接待工作。

7、後期處置

7.1、事故處理完成後,主管部門寫出報告(總結):事故經過、事故發生原因、處理過程、經驗教訓、人員傷亡、損失大小情況、事故直接損失、間接經濟損失、獎罰人員名單等上報上級有關部門,並在辦公室存檔備案。

7.2、經事故調查報告批覆後,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對事故責任人的處理和事故防範措施積極落實,立即進行生產秩序恢復前的汙染物處理、必要裝置設施的搶修、人員情緒的安撫及搶險過程應急搶救能力評估和應急預案的修訂工作。

8、保障措施

8.1、通訊與資訊保障

應急小組及關聯單位、人員通訊聯絡電話:

本單位應急小組:XXX 聯絡人:XXX電話:XXX

轄區派出所:

火警:119

急救:120

8.2、應急隊伍保障

疏散、救援及後勤組由各部門主要人員組成。根據單位人員變化,每半年進行一次更新。

8.3、應急物資裝備保障

(1)滅火器材根據需要配備。

(2)交通車輛:責任人:xxx聯絡方式:電話:xx

救護車或應急交通運輸車輛(注:應急交通運輸車輛只能在單位周邊使用,隨時救急呼叫)司機手機電話:xxx

(3)應急救援裝置包括:應急救援裝置、急救物品根據需要配備。

8.4經費保障

應急專項經費由安全費用款項中支出,不得挪做他用。

8.5其他保障

應急小組辦公室設在公司辦公室

應急小組應日常備用一輛應急交通運輸車輛,或備用的車輛只承擔距單位較近的運輸任務,並留好司機手機電話,一旦應急事故發生,通知司機速回。

應急指揮中心應當常備醫療急救用品。

專(兼)職安全員應每週對公司或專案部的消防器材進行檢查、保養、維護。定期更換滅火器,日常維護消防裝置設施的有效使用,清除消防器材前及安全通道的遮擋物,保持消防器材應急使用及安全通道暢通。

9、培訓與演練

9.1、培訓

年初制定生產計劃時,同時制定應急突發事故培訓計劃。培訓方式包括:防火、疏散、觸電、施工現場可能出現的事故及有關搶救知識輔導、有獎知識問答、滅火器的使用等。要求每名員工有自己保護意識。

9.2、演練

各部門、專案部每年由公司辦公室組織至少開展一次事故應急演練。必須做到有方案、有記錄、有總評、有考核。演練結束後對演練進行評估及總結。

專案部每半年舉行一次由專案經理組織的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各組成員必須熟悉各自的職責,做到動作快、技術精、作風硬。根據實際演練情況,查詢不足,總結經驗,不斷完善事故應急預案。

演練結束後對演練進行評估及總結,及時修正及彌補應急突發事件搶救預案制定的缺陷。

10、應急組織紀律與獎懲

10.1、應急組織紀律

(1)應急組織機構的全體成員,應樹立“接到報警就是命令”的觀點。

(2)應當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

(3)在應急組織機構內,當正職休假,開會等外出時,副職必須承擔起正職應當承擔的責任。

(4)在搶險救災過程中,應當勇敢,科學、冷靜(而不能盲目、蠻幹)。遇到有毒有害物質或有其它潛在危險時,必須有防範措施或請專業隊伍進行搶險工作。

(5)在搶險救災過程中,必須聽從指揮。

10.2、獎勵

(1)在搶險救災過程中,表現勇敢、機智、成績突出人員應給予表揚或獎勵。

(2)在搶險救災中,受到傷害的員工,按照工傷條例處理。

10.3、處罰

(1)對於在搶險救災過程中,無故不到位或遲到及臨陣逃脫者,將給予處罰行政處分,

(2)在搶險救災過程中,不服命令的,將給予處罰。

11、附則

11.1、應急預案備案

本預案報經理審閱批准實施,留辦公室備案。如上級部門有要求送安監局備案。

11.2維護和更新

每次演練結束或根據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規的頒佈及人員設定變動情況及時修改、補充預案。

11.3制定與解釋

本預案由辦公室組織制定,由辦公室具體解釋。

11.4應急預案實施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18

一、總則

1.1 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環境汙染事故應急機制,提高企業應對涉及公共危機的突發環境汙染事故的能力,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護環境,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國家突法環境事故應急預案》及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預案。

1.3 事故分級

汙染事故級別劃分根據國家汙染事故劃分有關規定執行。

1.4 適用範圍

適應於全體員工、運輸方、處理方及外來人員。

1.5 工作原則

企業在建立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應急系統及其響應程式時,應本著實事求是、切實可行的方針,貫徹如下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建立環境事故風險防範體系,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隱患,提高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防範和處理能力,儘可能地避免噢突發環境汙染事故的發生,最大程度地保障公眾健康,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堅持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分級響應。接受政府環保部門的指導,使企業的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應急系統成為區域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企業各部門之間協同與合作,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3)堅持平戰結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做好應對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技術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演練,應急系統做到常備不懈,在應急時快速有效。

二、應急組織及職責

2.1、公司組建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在公司應急指揮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編為綜合協調組、搶險救災組、後勤保障組及醫療救助組四個行動小組。

2.2 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

總指揮:xxx 副指揮:xxx 綜合協調小組成員:xx xx 應急搶險小組成員:xx xx 醫療救助小組成員:xx xx 後勤保障小組成員:xx xx

2.3 各應急救援小組的職責

在發生事故時,各應急小組按各自職責分工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通過平時的演習、訓練,完善事故應急預案。各應急小組主要職責職如下:

2.3.1應急指揮小組

(1)第一時間接警,甄別是一般還是較大環境汙染事故,並根據事故情況,下達啟動應急預案指令,同時向相關職能管理部門上報事故發生情況;

(2)負責制定環境汙染事故的應急方案並組織現場實施;

(3)制定應急演習工作計劃、開展相關人員培訓;

(4)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動用應急隊伍,做好事故處置、控制 和善後工作,並及時向地方政府和上級應急處理指揮部報告,徵得上 級部門援助,消除汙染影響;

(5)落實環境汙染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的指令。

2.3.2綜合協調小組

(1)主要負責事故現場調查取證;調查分析主要汙染物種類、汙染程度和範圍,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

(2)承擔與當地區域或各職能管理部門的應急指揮機構的聯絡工 作,及時將事故發生情況及最新進展向有關部門彙報,並將上級指揮 機構的命令及時嚮應急指揮小組彙報;

(3)進行環境汙染事故經濟損失評估,並對應急預案進行及時總結,協助領導小組完成事故應急預案的修改或完善工作;

(4)負責編制環境汙染事故報告,並將事故報告向上級部門彙報。

2.3.3應急搶險小組

(1)在事故發生後,迅速派出人員進行搶險救災;負責在專業人員來到之前,進行事故預防和補救,儘可能減少損失;

(2) 根據事故發展情況,做出向上級主管部門請示支援的.決定。 2.3.4後勤保障小組

(1)負責應急設施或裝備的購置和妥善存放保管;

(2)在事故發生時及時將有關應急裝備、安全防護品、現場應急處置材料等應急物資運送到事故現場;

(3)負責廠區內的治安警戒、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廠內交通秩序;

(4)負責廠內車輛及裝備的排程。

2.3.5醫療救助小組

(1)負責事故現場的救助工作;

(2)發生重大汙染事故時,組織廠區人員安全撤離現場;

(3)協助領導小組做好事故遇難者的善後工作。

三、應急措施

3.1環境汙染事故源 本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危險廢物汙染,有可能為廢水、廢油、廢固等 “三廢”汙染事故。

主要部位有機修車間、鈑噴車間,噴漆房,原料倉庫、汙水池管道等部位洩露汙染環境。其洩露量視裝置的腐蝕程度,因工作壓力條件不同,操作過程和其他因素,洩漏事故起因也是多樣,一般事故可由崗位操作人員巡迴檢查及早發現,相應措施予以處理,重大事故操作人員及時發現,但一時難以控制,可能造成人員傷害,應處以下應急措施救援。

3.2危險廢物意外事故應急措施

廢水汙染物事故性排放主要表現為廢水外排的截汙管道破裂或汙水泵發生故障而造成汙水外洩,汙染周圍水環境。就以上情況提出以下防範措施。

(1)保證裝置良好執行,以降低水耗及各種廢水汙染物的發生量,確保汙水達標排放。

(2)排汙管道出現爆裂,及時報當地環保組織救援隊對排汙管進行搶修。

(3)一旦排汙管無法在廢水應急貯存時間內修復,總指揮必須下令指揮車間停產的準備工作。

廢油汙染事故性排放主要表現在機動車維修、拆解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廢機油、潤滑油、制動液等,隨意丟棄、販賣,造成環境的汙染。就以上情況提出以下防範措施。

(1)不同品種危險廢物分別存放在不同容器中,不得混合。並設有專門的危險廢物存放地,並有標識牌。

(2)各部門在裝置維修中產生的所有廢油全部倒入指定區域的廢油桶中,統一管理,統一回收。不得倒入廠內、外空地、草地及地下管網的檢查井中。灑漏在地面的廢油由責任部門用棉紗或報紙清除。 (3)統一回收的危險廢油交由有資質的回收機構進行二次回收處置。遇危險廢物運送道路因意外事故而不通暢時,及時報告公司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瞭解事故情況,若時間短則原地等待,如時間長則改道運送或返回有暫貯倉的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待道路修復暢通後運送。

廢固汙染事故性排放主要表現在車間維修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固廢不按指定定點存放,或運輸過程總拋灑、洩露,有可能滲入地下,汙染地下水。就以上情況提出以下防範措施。

(1)任何危險固體廢棄物亂堆亂放,都有可能滲入地下,汙染地下水,發現意外的第一線人員應及時報知行政部

(2)對亂堆亂放的,相關部門要及時清理、打掃乾淨,運到指定存放地點。

(3)事後由行政部寫出調查報告,上報公司總經理,並提出糾正預防措施。

(4)在運輸過程如發生拋灑、洩漏,運輸人員發現情況後及時處理控制,並對拋灑、洩漏的廢物進行清理回收。情況嚴重時立即通知行政部,行政部組織人員及時趕赴現場,採取針對性措施。

四、應急保障

4.1 資金保障

4.2 裝備保障

4.3 通訊保障

企業建立了環境安全應急指揮系統、環境應急處置系統和環境安全科學預警系統。配備無線通訊器材,確保本預案啟動時各應急部門之間的聯絡暢通。

4.4 人力資源保障

企業建立了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應急救援兼職隊,並對其進行定期培訓,保證在突發事故發生後,能迅速參與並完成搶救、排險、監測等現場處置工作。

4.5技術保障

建立環境安全預警系統,組建專家組,確保在啟動預警前、事件發生後相關環境專家能迅速到位,為指揮決策提供服務。

4.6宣傳、培訓與演練

4.6.1 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普及環境汙染事件預防常識,增強職工的防範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公眾的防範能力。

4.6.2 加強環境事故專業技術人員日常培訓和事故源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環境應急處置、檢驗、監測等專門人才。

4.6.3 定期組織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高防範和處置突發性環境汙染事故的技能,增強實戰能力。

4.7應急能力評價

為保障環境應急體系始終處於良好的備戰狀態,並實現持續改進,對各級環境應急機構的設定情況、制度和工作程式的建立與執行情況、隊伍的建設和人員培訓與考核情況、應急裝備和經費管理與使用情況等,在環境應急能力評價體系中實行自上而下的監督、檢查和考核工作機制。

五、後期處置

組織實施環境恢復計劃。

xxx有限公司

xx年x月x日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19

一、概述

當一定量的電流能量(靜電)通過人體,對人體造成損傷或功能障礙,甚至死亡的稱為電擊傷,俗稱觸電。日常生活中,勞動生產中偶有發生觸電傷害事件,重者可當場死亡,輕者如不及時搶救也危及生命,因此,如發生相應傷害應在第一時間內及時處理,以儘可能降低對人體的危害,為後期搶救蠃得時間。

二、領導小組

專案部成立相應的觸電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由專案經理擔任,另設副組長,組員由各科室負責人和其他部分人員組成。並根據專案部的`機構設定及各施工隊伍設立情況,分別成立應急小組,建立健全有關氣度,制定應急聯絡方法,並開展預防宣傳活動。專案部應急領導小組名單報分公司領導小組備案(名單附後)。職責如下:

㈠組長:接到警報後,應迅速瞭解事故情況,作出指示決策,下達應急搶險命令。 ㈡副組長:根據組長下達的搶險命令,組織人員開展搶險工作,並做好事故通報和事故處理工作。

㈢相關部門

①辦公室:值班電話設置於辦公室內,負責事故的接報;配合主管領導做好事故的評價及傳遞、上報等資訊處理工作;做好事故現場拍照、收集證據工作;根據領導指示、決策,做好上傳下達,協調有關工作事宜。

②其他職能部門/單位:根據現場搶救機構的指令,及時組織物資和技術人員,投入搶險工作。

三、電擊的表現

㈠輕者有頭暈、心悸、面色蒼白、四肢乏力;

㈡重者有尖叫後立即昏迷、抽搐、休克、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㈢面板區域性出現電灼傷,傷處焦化或炭化;

㈣電擊後綜合症,出現胸悶、手臂麻木不適。

四、現場急救

㈠立即切斷電源,未切斷電源時搶救人員切匆直接接觸電擊者;

㈡對呼吸停止者立即進行口對口或壓胸式人工呼吸;

㈢對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堅持進行可持續數小時,直到患者心跳復甦正常或確定死亡為止;

㈣搶救的同時急送醫院急救。

五、電擊傷的預防

㈠熟練掌握安全用電知識;

㈡非專業人員嚴禁帶電操作;

㈢工地設立安全電警示牌;

㈣帶電裝置掛設“有電危險”標識牌。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20

(1)觸電事故急救

人觸電後不一定會立即死亡,往往呈“假死”狀態,如現場搶救及時,方法得當,呈“假死”狀態的人就可以獲救。因此,現場急救對搶救觸電者是非常重要的。國外一些統計資料指出,觸電後1分鐘開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觸電後6分鐘開始救治者,10%有良好效果;觸電後12分鐘開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就很小。這說明搶救時間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爭分奪秒,及時搶救是至關重要的。平時要對職工進行觸電急救常識的宣傳教育,對於電氣裝置有關的人員還應進行必要的觸電急救訓練。

■ 脫離電源

人觸電後,可能由於痙攣或失去知覺等原因而緊抓帶電體,不能自行擺脫電源,這時,使觸電者儘快脫離電源是救活觸電者的首要前提。

對於低壓觸電事故,可採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1)如觸電地點附近有電源開關或電源插銷,可立即拉開開關或拔出插銷,斷開電源。

(2)如觸電地點附近沒有電源開關或電源插銷,可用有絕緣柄的電工鉗或乾燥木柄的斧頭切斷電線,斷開電源。

(3)當電線搭落在觸電者身上或被壓在身下,可用乾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木棒等絕緣物作為工具,拉開觸電者或拉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4)如觸電者衣服是乾燥的,又沒有緊纏在身上,可用一隻手抓住他的衣服,拉離電源;但因觸電者的身體是帶電的,其鞋的絕緣可能遭到破壞,救護人不得接觸觸電者的面板,也不能抓他的鞋。 對於高壓觸電事故,可採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1)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高壓停電聯絡電話為:

(2)帶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鞋,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按順序拉開開關。

(3)拋擲裸金屬線使線路短路接地,迫使保護裝臵動作,斷開電源。注意拋擲金屬線之前,先將金屬線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後拋擲另一端。注意拋擲的一端不可觸及觸電者和其他人。 在實踐過程中,要遵循下列注意事項:

(1)救護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屬及潮溼的物體作為救護工具。必須使用適當的絕緣工具。救護人最好用一隻手操作,以防自己觸電。

(2)防止觸電者脫離電源後可能的摔傷,特別在高處的情況下,應考慮防摔措施。

(3)如事故發生在夜間,應迅速解決臨時照明問題,以利於搶救,並避免擴大事故。

■ 現場急救方法

當觸電者脫離電源之後,應迅速根據具體情況作對症救護,同時向醫務部門呼救。

(1)對症救護

對於需要救治的觸電者,大體按以下三種情況分別處理:

① 如觸電者傷勢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發麻、全身無力,或觸電者在觸電過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經清醒過來,應使觸電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並請醫生前來診治或送往醫院。 ② 如觸電者傷勢較重,已失去知覺,但心臟跳動和呼吸還存在,應使觸電者舒適、安靜地平臥;周圍不圍人,使空氣流通,解開他的衣服以利呼吸,如天氣寒冷,要注意保溫;並速請醫生前來診治或送往醫院。

③ 如觸電者傷勢嚴重,呼吸停止或心臟跳動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擠壓,並速請醫生前來診治或送往醫院。應當注意,急救要儘快地進行,不能等候醫生的到來,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 (2)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是在觸電者呼吸停止後應用的急救方法。各種人工呼吸法中,以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效果最好,簡單易學,容易掌握。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搶救觸電者的步驟為:

① 迅速解開觸電人的衣領,鬆開上身的.緊身衣、圍巾等,使胸部能自由擴張,以免妨礙呼吸。

臵觸電人於向上仰臥位臵,將頸部放直,把頭側向一邊,掰開嘴巴,清除其口腔中的血塊和嘔吐物等。如舌根下陷,應把它拉出來,使呼吸道暢通。如觸電人牙關緊閉,可用小木片、金屬片等從嘴角伸入牙縫慢慢撬開,然後使其頭部儘量後仰,鼻孔朝天,這樣,舌部就不會阻塞氣流。 ② 救護人站在觸電人頭部左邊或右邊,用一隻手捏緊其鼻孔(不要漏氣),另一隻手將其下頜拉向前下方(或托住其後頸)使嘴巴張開(嘴上可蓋一塊紗布或薄布),準備接受吹氣。

③ 救護人作深吸氣後,緊貼觸電人的嘴巴向他大口吹氣,同時觀察其胸部是否膨脹,以確定吹氣是否有效和是否適度。

④ 救護人員吹氣完畢換氣時,應立即離開觸電人的嘴巴,並放鬆捏緊的鼻子,讓他自動呼氣。

按照以上步驟連續不斷地進行操作,每五秒鐘一次(即吹氣約2秒鐘、觸電人自動呼氣約3秒鐘)。對幼小兒童施行此法時,鼻子不必捏緊,任其漏氣,並注意不要使其胸部過分膨脹,以免肺泡破裂。如果一時難於把嘴掰開,可捏緊嘴巴,緊貼鼻孔吹氣,效果相仿。 除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外,還有兩種人工呼吸法,即俯臥壓背法和仰臥牽舉臂法。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不僅簡單易做,便於和胸外心臟擠壓同時進行,且換氣量也大得多。口對口(鼻)人工呼吸法每次換氣量約1000~1500ml,仰臥牽舉臂法約800ml,俯臥壓背法約400ml。

(3)胸外心臟擠壓法

是觸電者心臟跳動停止後的急救方法。採取人工胸處擠壓法搶救觸電者的步驟為:

① 使觸電人仰臥,鬆開衣服,清除口內雜物。觸電者揹著地處應是硬地或木板。 ② 救護人位於觸電人的一側,最好是跨騎在其骼骨(腰部下面腹部兩側的骨)部,兩手相疊(對兒童可用一隻手)。將掌根放在觸電者胸骨下三分之一部位,即把中指尖放在其頸部凹陷的下邊緣,即“當胸一手掌,中指對凹膛”,手掌的根部就是正確的壓點。

③ 找到正確的壓點後,自上而下均衡地用力向脊柱方向擠壓,壓出心臟裡的血液。對成年人的胸骨可壓下3~4cm。

④ 擠壓後,掌根要突然放鬆(但手掌不要離開胸壁),使觸電者胸部自動恢復原狀,心臟擴張後血液又回到心臟裡來。按以上步驟連續不斷地進行操作,每秒鐘一次,擠壓時定位必須準確。用力要適當,不可用力過大過猛,以免擠壓出胃中的食物,堵塞氣管,影響呼吸,或造成肋骨折斷,氣血胸和內臟損傷等。但也不能用力過小,而達不到擠壓的作用。

應當指出,心臟跳動和呼吸是相互聯絡的,一旦呼吸和心臟跳動都停止,應當同時進行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如現場僅一個人搶救,兩種方法應交替進行,每吹氣2~3次,再擠壓10~15次,且吹氣和擠壓的速度都應當提高。

在搶救過程中,如發現觸電者面板由紫變紅,瞳孔由大變小,則說明搶救受到了效果。如發現觸電者嘴脣稍有開合,或眼皮活動,或喉嗓間有咽東西的動作,則應注意其是否有自動心臟跳動和自動呼吸,觸電者能開始呼吸時,即可停止人工呼吸。如人工呼吸停止後,觸電者仍不能自己呼吸,則應立即再做人工呼吸。急救過程中,如觸電者身上出現屍斑或身體僵冷,經醫生作出無法救活的診斷後方可停止搶救。

■ 急救用藥要求

觸電急救用藥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 任何藥物都不能代替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

② 要慎重使用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有使停止跳動的心臟恢復跳動的作用;即使出現心室顫動,也可使細的顫動變成粗的顫動而有利於除顫。另一方面,腎上腺素可使心臟跳動不好變為心室顫動,由此導致心臟停止跳動而死亡。因此,使用腎上腺素要慎重,對於有心臟跳動的觸電者不能使用腎上腺素,只有經過心電圖儀鑑定心臟確已停止跳動且配備有心臟除顫裝臵時,才允許使用。使用腎上腺素要掌握好時機,在觸電者心臟跳動停止時,應先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待心臟和全身缺氧改善後再用。

(2)此外,對於與觸電同時發生的外傷,應分別情況酌情處理。對於不危及生命的輕度外傷,可放在觸電急救之後處理;對於嚴重的外傷,應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同時處理,如傷口出血,應予止血,為了防止傷口感染,最好予以包紮。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21

一、應急準備

1、組織機構及職責

(1)專案部觸電事故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 組長:專案經理

組員:生產負責人安全員各專業工長技術員質檢員值勤人員 值班電話:

(2)觸電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專案突發觸電事故的應急處理。

2、培訓和演練

(1)專案部安全員負責主持、組織全機關每年進行一次按觸,乜事故“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演練結束後由組長組織對“應急響應”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必要時對“應急響應”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演練、評價和更新的記錄應予以保持。 (2)施工管理部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

3、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 (1)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單架。

(2)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並加強日常管理。

二、應急響應

1、脫離電源對症搶救

當發生人身觸電事故時,首先使觸電者脫離心源。迅速急救,關鍵是“快”

2、對於低壓觸電事故,可採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2.1如果觸電地點附近有電源開關或插銷,可立即拉開電源開關或拔下電源插頭,以切斷電源。 2.2可用有絕緣手柄的電工鉗、乾燥木柄的斧頭、乾燥木把的鐵鍬等切斷電源線。也可採用乾燥木板等絕緣物插入觸電者身下,以隔離電源。

2.3當電線搭在觸電者身上或被壓在身下時,也可用乾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木棒等絕緣物為工具,拉開提高或挑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切不可直接去拉觸電者。

3、對於高壓觸電事故,可採用下列方法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3.1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

3.2帶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鞋,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按順序拉開開關。 3.3用高壓絕緣杆挑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

4、觸電者如果在高空作業時觸電,斷開電源時,要防止觸電者摔下來造成二次傷害

4.1如果觸電者傷勢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無力或者觸電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過來,應使觸電者安靜休息、,不要走動,嚴密觀察並送醫院。

4.2如故觸電者傷勢較重,已失去知覺,但心臟跳動和呼吸還存在,應將觸電者抬至空氣暢通處,解開衣服,讓觸電者平直仰臥,並用軟衣服墊在身下,使其頭部比肩稍低,一面妨礙呼吸,如天氣寒冷要注意保溫,並迅速送往醫院。如果發現觸電者呼吸困難,發生痙攣,應立即準備對心臟停止跳動或者呼吸停止後的搶救。

4.3如果觸電者傷勢較重,呼吸停止或心臟跳動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臟擠壓法進行搶救,並送往醫院。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不應停止搶救,許多觸電者就是在送往醫院途中死亡的。

4.4人觸電後會出現神經麻痺、呼吸中斷、心臟停止跳動、呈現昏迷不醒狀態,通常都是假死,萬萬不可當作“死人”草率從事。

4.5對於觸電者,特別高空墜落的`觸電者,要特別注意搬運問題,很多觸電者,除電傷外還有摔傷,搬運不當,如折斷的肋骨扎入心臟等,可造成死亡。

4.6對於假死的觸電者,要迅速持久的進行搶救,有不少的觸電者,是經過四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搶救而搶救過來的。有經過六個小時的口對口人工呼吸及胸外擠壓法搶救而活過來的例項。只有經過醫生診斷確定死亡,停止搶救

5、人工呼吸是在觸電者停止呼吸後應用的急救方法。各種人工呼吸方法中以口對口呼吸法效果最好

5、1施行人工正呼吸前,應迅速將觸電者身上妨礙呼吸的衣領、上衣等解開取出口腔內妨礙呼吸的食物,脫落的斷齒、血塊,粘液等,以免堵塞呼吸道,使觸電者仰臥,並使其頭部充分扣仰(可用一隻於拖觸電者頸後),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暢通。

5.2救護人員用手使觸電者鼻孔緊閉,深吸一口氣後緊貼觸電者的口向內吹氣,兒時約2秒中。吹氣大小,要根據不同的觸電人有所區別,每次呼氣要個觸電者胸部微微鼓起為宜。

5.3吹氣後,立即離開觸電者的口,並放鬆觸電者的鼻子,使空氣呼山,工時約3秒中。然後再重複吹氣動作。吹氣要均勻,每分鐘吹氣呼氣約12次。觸電者已開始恢復自由呼吸後,還應仔細觀察呼吸是否會再度停止。如果再度停止,應再繼續進行人工呼吸,這時人工呼吸要與觸電者微弱的自山呼吸規律一致。

5.4如無法使觸電者把口張開時,可改用口對鼻人工呼吸法。即捏緊嘴巴緊貼鼻孔吹氣。

6、胸外心臟擠壓法是觸電者心臟停止跳動後的急救方法

6.1做胸外擠壓時使觸電者仰臥在比較堅實的地方,姿勢與口對口人工呼吸法相同,救護者跪在觸電者一側或跪在腰部兩側,兩手相疊,手掌根部放在,心窩上方,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處。掌根用力向下(脊背的方向)擠壓壓出心臟裡面的血液。成人應擠壓3~5釐米,以每秒鐘擠壓一次,太快了效果不好,每分鐘擠壓60次為宜。擠壓後掌根迅速全部放鬆,讓觸電者胸廓自動恢復,血液充滿心臟。放鬆時掌根不必完全離開胸部。

6.2應當指出,心臟跳動和呼吸是無法聯絡的。心臟停止跳動了,呼吸很快會停止。呼吸停止了,心臟跳動也維持不了多久。一旦呼吸和心臟跳動都停止了,應當同時進行口對口人工I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如果現場只有一人搶救,兩種方法交替進行。可以擠壓4次後,吹氣一次,而且吹氣和擠壓的速度都應提高一些,以不降低搶救效果。

6.3對於兒童觸電者,可以用一隻手擠壓用力要輕一些免損傷胸骨,而且每分鐘宜擠壓100次左右。

7、事故後處理工作

7.1查明事故原因及責任人。

7.2以書面形式向上級寫出報告,包括髮生事故時間、地點、受傷(死亡)人員姓名、性別、年齡、工種、傷害程度、受傷部位。

7.3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7.4組織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7.5向所有人員進行事故教育。

7.6向所有人員宣讀事故結果,及對責任人的處理意見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22

觸電事故是企業常見的事故,也是企業人身傷亡事故的主要型別。從觸電者的最終傷害程度來看,當觸電者搶救及時、方法正確是極有可能獲救的。編制觸電事故應急預案的目的是盡最大努力把觸電受傷者從死亡線上搶救出來,把事故的人員傷亡減少到最小程度。

2 適用範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本企業所有員工,在工作場所發生觸電事故時,承擔對他人觸電實施緊急救護的責任;在其他場所發生觸電事故時,承擔對外人觸電實施緊急救護的義務。

3 職責

安全部門組織,每年一次組織全企業員工學習觸電急救方法,要求能夠較熟練地掌握,並在事故搶救過程中準確採取應急措施。

4 應急預案

4.1 發現有人觸電時,應立即使觸電人員脫離電源;脫離電源方法如下:

4.1.1高壓觸電脫離方法:觸電者觸及高壓帶電裝置,救護人員應迅速切斷使觸電者帶電的開關、刀閘或其他斷路裝置,或用適合該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絕緣手套、穿絕緣鞋、並使用絕緣棒)等方法,將觸電者與帶電裝置脫離。觸電者未脫離高壓電源前,現場救護人員不得直接用手觸及傷員。救護人員在搶救過程中應注意保持自身與周圍帶電部分必要的安全距離,保證自己免受電擊。

4.1.2低壓觸電脫離方法:低壓裝置觸電,救護人員應設法迅速切斷電源,如拉開電源開關、刀閘,拔除電源插頭等;或使用絕緣工具、乾燥的木棒、木板、絕緣繩子等絕緣材料解脫觸電者;也可抓住觸電者乾燥而不貼身的衣服,將其拖開,切記要避免碰到金屬物體和觸電者的裸露身體;也可用絕緣手套或將手用乾燥衣物等包起絕緣後解脫觸電者;救護人員也可站在絕緣墊上或幹木板上,絕緣自己進行救護。為使觸電者脫離導電體,最好用一隻手進行。

4.1.3杆塔觸電脫離方法:高、低壓桿塔上作業發生觸電,應迅速切斷線路電源的開關、刀閘或其他斷路裝置,對低壓帶電線路,由救護人員立即登杆至能確保自己安全的位置,繫好自己的安全帶後,用帶絕緣柄鋼絲鉗、乾燥的絕緣體將觸電者拉離電源。在完成上述措施後,應立即用繩索迅速將傷員送至地面,或採取可能的迅速有效的措施送至平臺上。解脫電源後,可能會造成高處墜落而再次傷害的,要迅速採取地面拉網、墊軟物等預防措施。

4.1.4落地帶電導線觸電脫離方法:觸電者觸及斷落在地的帶電高壓導線,在未明確線路是否有電,救護人員在做好安全措施(如穿好絕緣靴、帶好絕緣手套)後,才能用絕緣棒撥離帶電導線。救護人員應疏散現場人員在以導線落地點為圓心8米為半徑的範圍以外,以防跨步電壓傷人。 4.2 發現者應即時向單位領導和輔助車間彙報,明確事故地點、時間、受傷程度和人數;輔助車間應根據現場彙報情況,決定停電範圍,下達停電指令。

4.3 根據其受傷程度,決定採取合適的救治方法,同時用電話等快捷方式向當地的120搶救中心求救,並派人等侯在交叉路口處,指引救護車迅速趕到事故現場,爭取醫務人員接替救治。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救治前,現場人員應及時組織現場搶救。

4.3.1觸電傷員如神志清醒者,應使其就地仰面平躺,嚴密觀察,暫時不要使其站立或走動。

4.3.2觸電傷員如神志不清者,應就地仰面平躺,且確保氣道暢通,並用5秒時間,呼叫傷員或輕拍其肩部,以判斷傷員是否意識喪失,禁止搖動傷員頭部呼叫傷員。

4.3.3觸電後又摔傷的傷員,應就地仰面平躺,保持脊柱在伸直狀態,不得彎曲;如需搬運,應用硬模板保持仰面平躺,使傷員身體處於平直狀態,避免脊椎受傷。 4.4呼吸、心跳情況的判定

4.4.1 觸電傷員如意識喪失,應在10秒內,用看、聽、試的方法,判定傷員呼吸、心跳情 看——看傷員的胸部、腹部有無起伏動作。

聽——用耳貼近用傷員的口鼻處,聽有無呼氣聲音。

試——試測口鼻有無呼氣的氣流,再用兩手指輕試一側(左或右)喉結旁凹陷處的頸動脈有無搏動。

4.4.2若看、聽、試結果,既無呼吸又無頸動脈搏動,則可判定為呼吸、心跳停止。

4.4.3觸電傷員的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甦法中支援生命的三項基本措施進行搶救。三項基本措施:通暢氣道;口對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按壓(人工迴圈)。

通暢氣道:觸電傷員呼吸停止,重要的是應始終確保氣道通暢。如發現傷員口內有異物,可將其身體及頭部同時側轉,並迅速用一個手指或用兩手指交叉從口角處插入,取出異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將異物推到咽喉深部。通暢氣道可採用仰頭抬頦法。用一隻手放在觸電者前額,另一隻手的手指將其下頜骨向上抬起,兩手協同將頭部推向後仰,舌根隨之抬起,氣道即可通暢,嚴禁用枕頭或其他物品墊在傷員頭下。頭部抬高前傾,會加重氣道的阻塞,且使胸外按壓時心臟流向腦部的.血流減少,甚至消失。

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在保持傷員氣道通暢的同時,救護人員用放在傷員額頭上的手指,捏住傷員的鼻翼,在救護人員深吸氣後,與傷員口對口緊合,在不漏氣的情況下,先連續大口吹氣兩次,每次1秒—5秒。如兩次吹氣後試測頸動脈仍無搏動,可判斷心跳已經停止,要立即同時進行胸外按壓。

除開始時大口吹氣兩次外,正常口對口(鼻)呼吸的吹氣量不需過大,以免引起胃膨脹。吹氣和放鬆時要注意傷員胸部應有起伏的呼吸動作。吹氣時如有較大阻力,可能是頭部後仰不夠,應及時糾正。

觸電傷員如牙關緊閉,可口對鼻進行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吹氣時,要將傷員觜脣緊閉,防止漏氣。

胸外按壓:正確的按壓位置是保證胸外按壓效果的重要前提。確定正確按壓位置的步驟如下: 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觸電傷員的右側肋弓下緣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處的中點; 兩手指並齊,中指放在切跡中點(劍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 另一隻手的掌根緊抬食指上緣置於胸骨上,即為正確的按壓位置。

正確的按壓姿勢是達到胸外按壓效果的基本保證。正確的按壓姿勢如下:

使觸電傷員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護人員站立或跪在傷員一側肩旁,兩肩位於傷員胸骨正上方,兩臂伸直,肘關節固定不屈,兩手掌根相疊,手指翹起,不接觸傷員胸壁;

以髖關節為支點,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將正常成人胸骨壓陷3cm——5cm(兒童和瘦弱者酌減);

按壓至要求程度後,立即全部放鬆,但放鬆時救護人員的掌根不得離開胸壁。

按壓必須有效,其標誌是按壓過程中可以觸及到頸動脈搏動。

操作頻率如下:

胸外按壓要以均勻速度進行,每分鐘80次左右,每次按壓和放鬆的時間相等。

胸外按壓與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同時進行,其節奏為:單人搶救時,每按壓15次後吹氣2次(15:2),反覆進行;雙人搶救時,每按壓5次後由另一人吹氣1次(5:1),反覆進行。

4.5搶救過程中的再判定

4.5.1按壓吹氣1分鐘後(相當於單人搶救時做了4個15:2壓吹迴圈),應用看、聽、試方法在5秒——7秒時間內完成對傷員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復的再判定。

4.5.2 若判定頸動脈已有搏動但無呼吸,則暫停胸外按壓,而再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每5秒時間吹氣1次(即每分鐘12次)。如脈搏和呼吸均未恢復,則繼續堅持心肺復甦法搶救。

4.6搶救過程中傷員的移動與轉院

4.6.1心肺復甦應在現場就地堅持進行,不要為方便而隨意移動傷員,如確實需要移動時,搶救中斷時間不應超過30秒。

4.6.2移動傷員或將傷員送往醫院時,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並在其背部墊以平硬闊木板。移動或送醫院過程中應繼續搶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繼續心肺復甦法搶救。

4.6.3應創造條件,用塑料袋裝入砸碎了的冰屑做成帽狀包繞在傷員頭部,露出眼睛,使腦部溫度降低,爭取心腦完全復甦。

4.7傷員好轉後的處理

4.7.1 如傷員的心跳和呼吸經搶救後均已恢復,可暫停心肺復甦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復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驟停,應嚴密監護,不能麻痺,要隨時準備再次搶救。

4.7.2 初期恢復後,傷員可能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躁動,應設法使傷員安靜。

4.8 預防措施

4.8.1 組織定期學習《電業安全規程》,加強用電安全意識;

4.8.2 加強電力設施的維護,防止裝置老化造成的誤觸電事故;

4.8.3 加強對安全工器具的管理,防止因工器具不合格造成的誤觸電事故。

燙傷事故應急預案

1、總則

為及時、有效、迅速地處理由於燙傷而引起的人身傷亡事件,避免和減輕因燙傷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特制定《天添天然調味料有限公司燙傷事故應急預案》,本預案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進行制定。

2 內容

2.1、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2.1.1應急救援指揮部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23

總 指 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事故發生部門的分管副廠長(副總經理)

成 員:其他廠領導、廠工會、廠辦、生技部、安監部、人資部、監審部、武保部、物業公司以及事故責任部門主要負責人 2.1.2指揮部職責:

事故發生後,總指揮或總指揮委託副總指揮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指揮,成立現場指揮部,批准現場救援方案,組織現場搶救。負責組織有關部室定期進行事故應急救援演練

在發生燙傷威脅人身安全事件,接到事故報告後根據本預案規定程式,組織力量對現場進行事故處理,必要時向地方政府彙報。

負責向集團公司和分公司彙報事故情況和事故處理進展情況。

組織和提供在搶險過程中善後處理工作的物資和車輛供應。 根據事故報告宣佈啟動B級應急預案。

當危及狀態消除,宣告B級應急行動結束。

2.1.3 日常管理辦公室職責

(1)明確本應急預案的修訂週期及日常檢查工作。

(2)組織對本應急預案進行演練。

(3)根據事故報告宣佈啟動A級應急預案。

(4)當危及狀態消除,宣告A級應急行動結束。

(5)發生事故(原因、處理經過,人員傷亡情況及經濟損失情況),調查報告的編寫和上報工作。 2.1.4應急通訊

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 電話號碼 日常管理辦公室電話 辦公室主任手機 火警 119 消防隊××××

醫院門診 ×××× 市醫急診 120 廠總機 ×××× 厂部值班 ××××

2.2危急事件的表述 2.2.1我廠在機組大小修,裝置改造,日常生產維護等工作時,均有可能接觸高溫物體。

2.2.2因現場實際工作需要進行作業時,由於安全生產管理往往出現漏洞,安全技術措施執行不到位,危險點分析和控制措施流於形式,少數員工安全意識淡薄,自己保護不強,習慣性違章時有發生,勞動保護設施不完善等原因,可能造成燙傷人員傷亡事件的發生,威脅人身安全。

2.2.3燙傷人身傷亡事故應急預案分級。

A級燙傷人身傷亡事故。當發生燙傷事故造成2名以下作業人員一般燙傷不對生命構成威脅。

B級燙傷人身傷亡事故。當發生燙傷事故造成2名以上人員一般燙傷或2名以下作業人員燙傷但對其生命構成一定威脅。 2.3危急事件的預防

2.3.1 作業人員必須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和機械部分)第29、30、31條規定。 2.3.2認真執行熱力機械工作票制度及危險點分析和預控措施,作業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安全技術措施。

2.3.3 對於機爐外管道必須按照有關規定認真進行普查,不合格的應按要求及時更換。

2.3.4 從事有壓力、溫度的容器檢修工作時必須將該容器隔絕,放盡容器內餘汽餘水且壓力到零(有條件可開啟對空排汽進行鑑定),待容器內溫度降至50℃以進時方可進入容器內工作。

2.3.5 從事有壓力容器的檢修工作如果該容器有2臺及以上並列執行的,如放水門接在同一母管上時,應做好防止執行的壓力容器放水門突然開啟,汽水倒灌的事故預想,必要時待檢修的壓力容器餘汽,餘水放盡,壓力到零後關閉該容器放水門。

2.3.6 高溫的管道容器等裝置上都應有保溫層,保溫層應保證完整,當室內溫度在25℃時,保溫層表面的溫度應不超過50℃。

2.3.7 禁止在工作現場儲存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

2.3.8 煤粉倉清掃,受熱面清洗和汽鼓內檢修及燃燒室檢修時應認真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機械部分)第264、267、268、269、279條的規定。

2.3.9 鍋爐進行水壓試驗時,管理空氣門及給水門的人員不準擅自離開,以免水滿燙傷其他人員。

2.3.10 機組執行中,不準對水壓部件進行焊接,捻縫、緊螺絲等工作,在特殊緊急情況下,需帶壓進行上述工作時,必須採取安全可靠措施,並經廠主管生產的領導批准方可進行工作。

2.3.11 觀察鍋爐燃燒情況時,須戴防護眼睛,在燃燒不穩時,不可站在看火門,檢查門或噴燃器檢查孔的正面。

2.3.12 沖洗水位時,應站在水位計的側面,開啟閥門時應緩慢小心。

2.3.13 當鍋爐發生滅火時,應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機械部分)第186條的規定。

2.3.14 鍋爐吹灰工作時應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機械部分)第191、192、193、194的規定。

2.3.15 進行排汙工作時應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機械部分) 第195、196、197、198的規定。

2.3.16 進行出灰工作時,作業人員要認真執行《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機械部分)第5節的有關規定。

2.3.17 各級人員應儘可能避免和長時間停留在可能受到燙傷的地方,如因工作需要應做好安全措施。

2.3.18 鑄造車間作業時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定期排放熔化爐內廢汽,防止因集氣太多壓力升高後鐵水噴出燙傷作業人員。

2.3.19 作業人員應穿合適的'工作服和使用合格的勞保防護用品,如穿帆布工作服,戴防護眼睛或面罩,頭戴工作帽,腳穿翻毛皮鞋並戴好護腳套等。

2.4危急事件的應對及預案的啟動與結束

2.4.1 當發生燙傷人身事件後,現場人員應及時將汽水燙傷人員脫離危險區域,同時向燙傷人身傷亡事件應急日常管理辦公室彙報,日常管理辦公室接到通知後,迅速趕到事故現場,組織處理事故,日常管理辦公室主任或副主任根據事件分級宣佈啟動A級預案,並及時彙報事件應急領導小組。

2.4.2 立即在現場用冷水時受傷者進行現場降溫,以降低高溫對面板的灼傷,同時聯絡廠醫院。

2.4.3 不得強行脫燙傷人員的工作服,以免擴大損傷燙傷表皮。

2.4.4 做好事故後的善後工作。

2.4.5危急事件結束由辦公室主任或副主任宣佈A級應急行動結束。

2.4.6當發生燙傷事件威脅生命安全時,現場人員應在彙報日常管理辦公室的同時向領導小組彙報。

2.4.7 應急領導小組成員接到彙報後應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搶救並由組長或副組長宣佈啟動B級應急預案。

2.4.8 在通知廠醫院的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2.4.9 通知通訊部門確保通訊暢通。

2.4.10 對燙傷嚴重者應禁止大量飲水,以防休克。

2.4.11保護事故現場並及時向集團公司和當地安全監督局彙報。

2.4.12 組織安監、生技、人力資源、工會及有關單位配合有關部門對事故進行調查,找出原因及責任人。

2.4.13 認真做好B級事故後的善後工作。

2.4.14 危急事件結束由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宣佈應急行動結束。

觸電事故應急預案

1、目的

生產現場配置的電氣裝置、開關箱外殼、機械裝置、電機沒有觸電保護接地,或保護接地線對地電阻超標,裝置出現漏電時,作業人員有發生觸電的危險。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安全管理不到位、高溫造成電線絕緣部分破損或在潮溼多雨的夏季,操作人員易發生觸電,導致觸電事故。

為加強用電管理,提高安全意識,切實保證我企業員工在生產中的安全和健康,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以及在觸電事故發生後,能迅速對事故進行應急處理和救援,避免或減少人員傷亡並能在最短時間內處理好事故,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2、範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本企業所有從事生產的員工,在工作場所發生觸電事故時,承擔對他人觸電實施緊急救護的責任;在其他場所發生觸電事故時,承擔對外人觸電實施緊急救護的義務。 3、機構、職責及聯絡方式

3.1公司設立應急指揮部,組成如下: 組 長:曹麗英 副 組 長:李祖文

成 員:何海波、段維、林小平 3.2 職責 3.2.1 應急指揮部

a) 負責公司發生觸電事故時的統一排程指揮;

b) 負責與醫療救治單位和政府主管部門緊急聯絡;

c) 負責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對觸電事故應急處置。 3.2.2組長

a) 負責組織本應急預案的演練和培訓,配合行政部對員工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

b) 負責組織對本應急預案的定期評審,負責組織應急預案在演練和事故發生後的評審,必要時對本應急預案修訂。

3.2.3 行政部負責組織公司員工進行觸電知識和相關技能的培訓。

3.2.4 公司全體員工

a) 發現有觸電事故發生時,立即報告;

b) 服從應急指揮部和醫療救治單位的統一排程和指揮,並積極採取緊急處理措施,配合救災;

c) 按要求參加應急演練和應急預案培訓,掌握必要的自救技能。 4、觸電事故的分類

觸電是泛指人體觸及帶電體。觸電時電流會對人體造成各種不同程度的傷害。觸電事故分為兩類:一類叫“電擊”;另一類叫“電傷”。

4.1電擊及其分類:所謂電擊,是指電流通過人體時所造成的內部傷害,它會破壞人的心臟、呼吸及神經系統的正常工作,甚至危及生命。其根本原因:在低壓系統通電電流不大且時間不長的情況下,電流引導起人的心室顫動,是電擊致死的主要原因;在通過電流雖較小,但時間較長情況下,電流會造成人體窒息而導致死亡。絕大部分觸電死亡事故都是電擊造成的。日常所說的觸電事故,基本上多指電擊而言。電擊可分為直接電擊與間接電擊兩種。直接電擊是指人體直接觸及正常執行的帶電體所發生的電擊;間接電擊則是指電氣裝置發生故障後,人體觸及該意外帶電部分所發生的電擊。直接電擊多數發生在誤觸相線、刀閘或其它裝置帶電部分。間接電擊大都發生在大風颳斷架空線或接戶線後,搭落在金屬物或廣播線上,相線和電杆拉線搭連,電動機等用電裝置的線圈絕緣損壞而引起外殼帶電等情況下。 4.2電傷及其分類:

電傷是指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或機械效應對人體造成的傷害。

4.2.1、電弧燒傷,也叫電灼傷,它是最常見也是最嚴重的一種電傷,多由電流的熱效應引起,具體症狀是皮膚髮紅、起泡、甚至皮肉組織被破壞或燒焦。通常發生在:低壓系統帶負荷拉開裸露的刀閘開關時電弧燒傷人的手和麵部;線路發生短路或誤操作引起短路;高壓系統因誤操作產生強烈電弧導致嚴重燒傷;人體與帶電體之間的距離小於安全距離而放電。

4.2.2、電烙印,當載流導體較長時間接觸人體時,因電流的化學效應和機械效應作用,接觸部分的面板會變硬並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腫塊痕跡,如同烙印一般。

4.2.3、面板金屬化,由於電流或電弧作用(熔化或蒸發)產生的金屬微粒滲入了人體面板表層而引起,使面板變得粗糙堅硬並呈青黑色或褐色。 5、應急響應措施

5.1 報警聯絡:發現觸電事故後,發現人應在第一時間報告應急指揮部;應急指揮部成員報告應急總指揮/副總指揮及公司高管,並採取必要的緊急處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5.1.1、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報警內容包括:發生觸電的地點、部門、時間、觸電人數、已採取的措施和待解決的問題等。

5.1.2、撥打報警電話後,指揮部要安排1-2名人員到大門外路口引導救援車輛;

5.1.3、經請示公司高管,指揮部向政府主管部門或者醫療救治單位報告觸電情況。

5.2 報警的同時,應急指揮部根據情況組織對觸電人員進行簡單的救治。具體措施如下:

5.2.1 脫離電源

首先要立即切斷電源,使觸電人員脫離電源。切斷電源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立即切斷觸電者所觸及的導體或裝置的電源。二是設法使觸電者脫離帶電部分。

注意事項:切斷電源時,如果觸電人員在高處,應採取防止高空墜落的措施,預防斷電時,觸電人員發生高空墜落事故。

(1)低壓觸電時,可採取以下脫離電源的措施:

a)如果電源開關或插銷在觸電地點附近,應立即拉開開關或拔開插頭。

b)如果觸電地點遠離電源開關,可使用有絕緣柄的電工鉗或有乾燥木柄的斧子等工具切斷電源。

c)如果導線打落在觸電者身上,或觸電人的身體壓住導線,可用乾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等絕緣物,拉開觸電者或移開導線。 d)如果觸電者的衣服是乾燥的,又沒有緊纏在身上,則可拉著他的衣服後襟將其脫離帶電部分,此時救護人不得用衣服矇住觸電者,不得直接拉觸電者的腳和軀體以及觸碰周圍的金屬物品。

e)如果救護人手中握有絕緣好的工具,也可拉著觸電者的雙腳將其脫離帶電部分。

(2)高壓觸電時,可採取以下脫離電源的措施:

a)立即拉電閘或通知變配電室停電。

b)戴上絕緣手套,穿好絕緣鞋,使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工具按順序拉開電源開關。

c)使用絕緣工具切斷導線。

5.2.2搶救傷員

觸電人員脫離電源後,發現心跳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在等待醫護人員到達之前,應堅持不懈地做下去,直到醫生到達。對已恢復心跳的傷員,千萬不要隨意搬動,以防心室顫動再次發生而導致心臟停跳,應該等醫生到達或等傷員完全清醒後再搬動。

5.3 配合救治

a) 明確專人組織將發病的人員送往醫院救護;

b) 保證救治車輛的正常通行,維護正常救護秩序。

6、事故處理和改進措施

6.1 觸電事故發生後,公司成立事故調查組(副組長)進行調查,查明觸電的原因、事故的性質、經過、傷亡、經濟損失等情況。調查的結論填入“事故調查報告”中。

6.2 在事故調查的基礎上,提出處理意見和防範措施建議。對事故處理必須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對事故責任人要做出行政或經濟的處罰決定,必要時追究刑事責任;

6.3 體系執行部根據“事故調查報告”向責任部門下發“不符合報告”,並按《改進控制程式》的要求對改進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行監督驗證;

6.4 在事故調查結束後,應急小組組織對本應急預案評審,根據評審結果對本預案做必要的修訂,使其不斷完善。

7、培訓和演練

7.1 應急小組至少每年對全體員工進行1次應急準備與響應培訓;

7.2每年組織一次觸電應急預案適宜性和有效性的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