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監測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 閱讀(1.31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檔案頭”形式下發。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監測工作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監測工作方案

監測工作方案1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7.8級地震,四川、甘肅、陝西、重慶、雲南、山西、貴州和湖北等8省市受到影響,預計空氣自動站、水質自動站、實驗室儀器裝置和供水供電設施等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為了加強環境汙染監控,儘快恢復正常工作秩序,現提出抗震救災期間環境應急監測工作方案。

一、水質自動站

1、儘早對站房、建築基礎及周邊地質環境進行一次安全檢查,必要時請專業部門鑑定。

2、如果站房屬於危房,存在倒塌危險,或其基礎及周邊環境出現塌方等災害,立即遠端停止水站執行,切斷電源。

3、如果站房及周邊環境正常,儘早對儀器裝置進行一次現場檢查,同時做一次標準溶液檢查。對於資料明顯異常的儀器進行校準或更換備件,確保執行正常、通訊通暢、資料準確。

4、每天安排專人監視水質變化,做好預警監測工作。如水質出現異常,監測頻次加密至1次/小時,並及時派人現場取樣回實驗室分析。

二、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

1、密切監視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可能遭受意外汙染的情況,建議每天巡查一次,並對水質變化的指示性pH、電導率和溶解氧進行現場檢測,具備應急監測能力的監測站現場可增加氨氮和酚類等專案。

2、如果水質出現異常或獲知存在潛在汙染的可能性,應立即在水源地上游設立2~3個預警監視斷面,根據情況加密監測。

三、空氣自動站

1、儘早對空氣子站進行一次巡檢,檢查站房結構是否損壞,裝置有無損壞,電力供應是否正常,通訊線路是否通暢,檢查站房溫度是否在25±5℃範圍內。

2、對地震中倒塌或結構受損的站房,要儘早修復或重建,並保護好儀器裝置。

3、對損害嚴重、需要更換的儀器裝置進行及時更換,在受損監測裝置完成檢修維護後,應進行一次多點校準。對儀器執行狀況可能受到地震影響的裝置,應進行一次零/跨校準。具體工作參照《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技術規範》(HJ/T193-2005)及《環保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規定(暫行)》(總站綜字[2007]44號)的要求進行。

4、造成供電中斷的空氣子站要及時恢復供電。供電恢復後,應對各監測儀器進行一次校準;對於用β射線法和TEOM法(微量振盪天平法)監測PM10專案的監測分析儀器,應進行一次流量校準,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同時用標準膜進行標定;應檢查空調裝置的執行狀況。南方地區的停電可能造成空氣子站站房溫度過高、監測儀器裝置損壞或資料丟失等問題。

5、資料傳輸中斷的子站,要及時恢復傳輸線路,保證資料傳輸的通暢。

四、汙染源

1、重點工業汙染源:密切關注重點汙染源排放狀況,尤其關注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等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汙染源,根據受災影響情況安排必要的應急監測。對於治理設施損害等原因造成的非正常排放汙染源,要立即開展應急監測,並將結果及時報告當地環保局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監測專案包括主要汙染物及特徵汙染物。

監測工作方案2

一、指導思想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實行“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進一步強化隊伍建設,明確職責,加強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嚴密防範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提高科學防控能力,堅決遏制林業有害生物危害高發勢頭,促進林業建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全縣林業有害生物監測覆蓋率達100﹪,監測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林業有害生物成災不超過3‰,無公害防冶率達到90﹪以上。實現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治早、治小、治了”的目標。

三、組織落實

為確保我縣20xx年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落到實處,決定成立20xx年度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工作領導小組。局長任組長,同志任副組長,成員由同志組成,同志兼任技術負責人。

根據我縣森林資源分佈情況及病蟲害發生規律,全縣各場站配備一名測報員負責本轄區的林業有害生物測報工作(名單見《20xx年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點數量及責任人彙總表》)。各單位測報責任人如有調整需在3月8日前將名單報局災害防治股。縣局災害防治股負責調查期間的技術指導與質量抽查以及全縣資料的彙總上報等工作。

四、測報點設定及監測面積

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測報網路體系建設。結合我縣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特點,全縣共設定各類測報點94個,其中:省級黃脊竹蝗專職測報點1個、市級蕭氏鬆莖象專職測報點1個、縣級測報點92個(具體為松材線蟲病測報點18個,松針褐斑病測報點2個,杉木炭疽病測報點1個,油茶炭疽病測報點4個,油茶軟腐病測報點4個,楊樹病害測報點5個,蕭氏鬆莖象測報點14個,鬆墨天牛測報點18個,松毛蟲測報點12個,黃脊竹蝗測報點4個,楊樹食葉害蟲測報點5個,楊樹蛀幹害蟲測報點5個)。

全縣實際監測面積726.9256萬畝·次(其中:松材線蟲病2×79.7976萬畝,松針褐斑病2×0.9782萬畝,杉木炭疽病2×1.6881萬畝,油茶炭疽病2×3.2403萬畝,油茶軟腐病2×3.2403萬畝,楊樹病害2×0.1906萬畝、蕭氏鬆莖象2×69.6569萬畝,鬆墨天牛2×82.1923萬畝、馬尾松毛蟲監測3×78.5952萬畝、黃脊竹蝗監測2×4.20xx萬畝,楊樹蛀幹害蟲2×0.1906萬畝,楊樹食葉害蟲2×0.1906萬畝)(具體詳見附表)。

五、工作要求

(一)抓好資訊的採集。今年測報工作以林業工作站、林場(廠)的測報員為主,林主、護林員為輔,各自負責轄區內的林業有害生物預警工作。要堅持點面結合和專群結合,做到測報資訊真、早、準。各單位要結合營林生產和森林管護,擴大森林病蟲情的監測面。要大力宣傳普及森防知識,調動林主和廣大林農參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測報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二)抓好資訊的上報。各場站測報員要根據各類森林病蟲害上報要求,按照“20xx年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資料上報時間安排表”(見附件)時間以“測報資料”形式上報縣局災害防治股,資料上報要規範、迅速準確、全面完整、實事求是。嚴禁遲報、缺報、瞞報,弄虛作假等行為的發生。對病蟲情監測工作不及時,使病蟲情蔓延成災,造成經濟損失的單位和個人要進行通報批評,扣除森防測報補助費,並將上報資料列入年度績效考核。

重大、突發森林病蟲害的發生,要及時做到一事一報,其報告內容包括基本情況、發生面積、發生程度、擴散的區域和蔓延趨勢。

(三)抓好測報工作的檔案管理。建立森林病蟲情資訊資料建檔儲存制度,縣、鄉(場)兩級對測報資訊進行存檔管理,分類儲存。各單位設資料櫃,保留本轄區內各年度採集的原始森防測報資訊,並設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管理,保證資訊檔案的完整和長期儲存。

(四)抓好測報質量檢查。按照“質量為先”的要求,強化森防測報質量檢查驗收。嚴格執行森防測報檢查驗收制度,把森防測報質量管理貫穿於整個森防測報的全過程,縣局將按照有關測報規定加強對各單位測報員的測報工作進行不定期檢查,確保基層監測資料的及時性準確性。

六、經費保障

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報屬野外作業,任務重、時間緊、作業環境高度流動分散,為確保監測預報工作順利開展,縣局將按照人社部、財政部有關林業調查規劃事業單位職工野外工作津貼標準(人社部發〔20xx〕60號)優先保障工作經費。

監測工作方案3

各縣級醫療機構、中心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

為全面貫徹落實《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川疾發[2011]93號)要求,切實加強全縣手足口病監測工作,防止我縣手足口病聚集性發生,減少重症病例、嚴防暴發疫情的發生,根據我縣實際,特制訂工作方案:

一、疫情監測

1、疫情報告

1.1、散發病例報告: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對接診的符合手足口病病例定義的所有病例進行網路報告,按法定丙類傳染病管理。

1.2、聚集性病例報告:托幼機構和學校、醫療機構發現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時,應以最快的方式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1.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區域性地區或集體單位發生流行或暴發時,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資訊報告管理辦法》及有關規定,及時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訊報告。

暴發定義:區域性地區或集體單位發生手足口病 (1周內同一幼托機構/學校發生2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罹患率達到20%時,或幼托機構/學校發生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

聚集性定義:1周內,同一托幼機構或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級(或宿舍)發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發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發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2、病原學監測

2.1、監測時間:20xx年1月至12月。

2.2、監測物件及內容:

散發病例監測:縣醫院每月採集7例,縣婦幼保健院每月採集3例散發手足口病臨床診斷病例咽拭子或皰疹液送交縣疾控中心。

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暴發疫情監測: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採集所有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相關標本或屍檢標本,每起暴發疫情應採集不超過10份病例標本,24小時內送縣疾控中心。

3、個案流調

住院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流行病學個案調查率為95%,暴發或聚集性病例的調查率100%。

二、物資儲備

1、樣品採集物品:縣級醫療單位、各中心衛生院、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儲備必要的病毒取樣專用 盒。

2、消毒物資:各單位結合實際儲備一定數量、種類消毒用品。

三、防控相關技術方案、指南

1、衛生部《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版)》

內含附件:

1.手足口病標本採集及檢測技術方案

2.手足口病個案調查表

3.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個案調查表

4.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

2、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xx年版)》

3、四川省手足口病病例標本送檢登記表及標本採集和儲存技術要求一覽表

附件: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

監測工作方案4

為了及時掌握艾滋病性病在人群中的分佈、流行趨勢及其各種影響因素,根據《區預防與控制艾滋病實施方案年-年)》檔案精神和國家區域監測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監測目的

1. 掌握區艾滋病性病流行狀況和流行趨勢。

2. 根據艾滋病性病發病情況和危險因素分析,實施艾滋病性病的干預,併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依據。

二、監測物件

賣淫票娼者、靜脈吸毒者、孕婦、人工流產者、同性戀者、公共娛樂場所從業人員、外來流動人口。

三、監測工作的網路建設

1.成立區艾滋病性病防治監測工作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

參照國家和市級的監測技術要求,制定區的監測技術檔案;解決區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等。

2.監測報告及制度

為加強我區的艾滋病性病報告網路及制度建設,規範轄區性病門診,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病例報告的各項規章制度,如首診負責制度、性病門診病例的登記與報告制度、匿名報告制度、性病專用登記本的建立和性病報告卡的發放制度、疫情自查制度、實驗室管理制度、性病資料的保密制度、門診和實驗室銜接制度、轉診制度等。

3.加強實驗室建設

在年內建成市五醫院、閔中心醫院艾滋病初篩實驗室並投入使用;對開設性病門診的一級醫院,要求開展淋球菌培養檢驗專案。每年由區衛生局組織相關人員對醫院實驗室試劑來源進行檢查。

4.人員培訓

對區內所有醫療單位開展有關艾滋病性病防治培訓,重點掌握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中各種法律法規、國家最新診療技術,經考試合格上崗。

5.加強協作

艾滋病行為監測要取得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配合,才能有助於調查者接近監測的目標人群和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1)公安局、司法局、計生委、人口辦等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要根據各自工作職責,配合區衛生部門組織高危人群的行為調查和干預工作。

(2)各鎮、街道落實相關人員,開展對轄區內高危人群預防與控制艾滋病性病各項健康教育,配合區衛生部門進行行為調查和干預工作。

四、監測內容與方法

1.病例報告

凡在我區內開展性病艾滋病診療服務專案的醫療機構,在日常醫療服務工作中診斷的性病病例、艾滋病病例,包括在本地患病的外來流動人口,均須填寫“性病報告卡”,並將傳報卡報至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年對監測資料進行分析,包括總髮病率、不同病種的發病率、構成比及流行特點,與歷年同期比較。

2.開展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篩查

區婦幼所提供婚前體檢者的艾滋病性病資料。

醫療單位提供產前體檢者、人工流產的艾滋病性病資料。

區公安局提供收容、勞教、戒毒等機構的艾滋病性病資料。

區人口計生委提供計劃生育或生殖健康門診中艾滋病性病資料。

3.行為監測

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設計行為監測方案,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人員落實方案的實施。行為監測物件主要有以下二類:

(1)高危人群:靜脈注射毒品者、暗娼、嫖客、性病患者。

(2)重點人群:公共娛樂場所工作人員、外來流動人口。

五、監測資料的分析與反饋

每年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好監測資料分析,報區衛生局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員會。

六、 監測資料檔案的管理

各醫療機構對《性病報告卡》、《性病疫情登記簿》、疫情分析報告、工作總結等材料,要裝訂成冊,分類儲存和管理,有專人負責。《性病報告卡》要求儲存5年。《性病疫情登記簿》、疫情分析報告、《艾滋病性病監測資料年度彙編》等要求長期儲存。

監測工作方案5

為貫徹衛生部《關於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若干規定》和《關於衛生監督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落實職業病防治部門承擔的相關職責和工作任務,根據《職業病防治法》、《放射性汙染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和《20xx年度省放射性疾病哨點監測工作方案》要求,決定在全市選擇10家單位開展放射性疾病哨點監測工作,為確保監測工作順利開展,提高監測工作質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監測目的

通過在哨點監測單位開展放射工作場所監測、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及人員健康狀況和放射性疾病發病情況調查,分析放射工作人員劑量分佈與健康危害效應的關係,建立放射職業危害因素預警監測網路,預防、控制和消除放射性職業病。

二、監測物件和內容

(一)監測物件

在全市選擇10家放射性職業病哨點監測單位,包括4所醫院、2家工業探傷機應用企業、2家小型密封源儀表應用企業和2家X線檢測儀應用企業。在10家哨點監測單位中選擇50名放射工作人員作為監測物件,分別為大學附屬醫院20人、市中醫院9人、區人民醫院5人、區社群衛生服務中心1人、化工受壓容器檢測站4人、市東方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2人、木業有限公司2人、化學品有限公司3人、金東紙業股份有限公司2人、句容臺泥水泥有限公司2人(具體見附件10)。

(二)監測內容

1.開展監測點放射工作場所和放射工作人員基本情況調查。瞭解和掌握放射工作場所和放射工作人員基本情況,工作場所情況包括射線型別、防護設施、自主管理情況等,工作人員情況包括工作崗位、接觸射線的年限、接觸射線型別及強度。

2.開展放射工作場所監測,通過監測發現各場所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環節,及時預警並參與處置職業危害事件,保障職業人群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並建立場所檔案。

3.開展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包括常規監測、任務監測和應急監測。分析劑量資料的行業分佈、崗位分佈情況,尤其關注介入放射學、核醫學診斷治療人員的劑量分佈,建立個人劑量檔案。

4.開展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狀況監測,按照《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中規定的監測專案與規範,瞭解和掌握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狀況常規監測和醫學隨訪情況。包括就業前工作人員健康監測和在崗監測、事故應急監測和離崗監測,並建立健康檔案。

5.開展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監測,掌握年度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申請例數、診斷例數。

在檢測基礎上形成個人劑量常規監測、健康狀況監測、放射性疾病監測等年度報告,並對有條件的專案實施網上直報。

三、放射工作場所監測方案

放射工作場所監測是放射性疾病哨點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通過哨點開展主動性放射工作場所監測,建立放射職業危害因素預警監測網路,完善職業病危害監測預警體系,預防、控制和消除放射性職業病,保障勞動者健康。

(一)法規及標準

本方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放射診療管理規定》、《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及相關檢測規範制訂。

(二)監測物件

根據《20xx年度省放射性疾病哨點監測工作方案》要求,選取具有代表性的4所醫院、2家工業探傷應用企業、2家小型密封源儀表應用企業和2家X線檢測儀應用企業,共計10家單位作為哨點監測單位,詳見表1。(三)監測內容

1.基本情況調查

開展檢測機構檢測能力和哨點檢測單位基本情況調查,填寫檢測機構檢測能力基本情況調查表(附件1)和哨點檢測單位基本情況表(附件2)。

2.工作場所監測

開展專案單位放射工作場所監測,通過監測發現各場所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環節,及時預警並參與處置職業危害事件。

(1)醫院放射診斷工作場所

透視機(含DSA)、攝片機和CT監測專案及方法分別依據表2、表3、表4中規定執行。

(2)工業探傷工作場所

工業探傷工作場所監測專案及方法依據表5內容執行。

(3)小型密封源儀表應用工作場所

小型密封源儀表應用工作場所監測專案及方法依據表6內容執行。

(4)X射線衍射儀或檢測儀

X射線衍射儀或檢測儀工作場所監測專案及方法依據表7規定執行。

(四)質量控制

各地各單位要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要求開展檢測工作,規範檢測程式和方法,保證檢測質量。檢測使用的裝置相關引數要滿足相應檢測規範要求。裝置經過國家計量檢定部門檢定,取得檢定證書並在檢定有效期內。每項指標有3個檢測資料,取平均值經檢定係數修正後報出檢測結果。檢測結果保持3位內(含3位)有效數字。

四、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外照射監測方案

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是職業健康監護的重要內容,是診斷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的必備條件之一,目的是通過開展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掌握放射工作人員實際受照劑量,並對受照劑量進行評價,為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危害效應評價提供依據,保障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

(一)法規及標準

本方案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國務院449號令)、《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55號)、《放射診療管理規定》(衛生部令第46號)、《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技術服務機構資質審定條件》(衛辦監督發〔20xx〕32號)、《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加強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管理工作的通知》(衛辦監督發〔20xx〕43號)及《省放射診療許可證發放管理辦法》等制訂。

個人劑量外照射監測工作依據的主要標準及檢測檢驗規範主要包括:《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xx)、《職業性外照射個人監測規範》(GBZ128-20xx)、《外照射個人劑量系統性能檢驗規範》(GBZ207-20xx)等。

(二)監測物件

在10家哨點監測單位中選擇50名放射工作人員作為監測物件,涉及的職業類別包括診斷放射學(28人)、介入放射學(7人)、工業探傷(6人)、工業其他應用(小型密封源5人、X射線檢測儀4人)。

(三)監測程式

1.監測方法

原則上針對單一成份已知能量的γ或X射線,或弱貫穿輻射(如β射線和低能X射線)不明顯的強、弱貫穿輻射混合輻射場,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只監測Hp(10)。

2.監測儀器

市疾控中心目前所使用的檢測儀為RDG-3A型熱釋光個人劑量儀,具有能覆蓋監測範圍的寬量程(0.01uSv~9999mSv)、足夠高的靈敏度、足夠低的探測下限、能量響應和角響應誤差不大於30%。

使用的探測器具有具有良好的組織等效性、穩定性和重複性。熱釋光劑量儀經計量部門檢定合格並在檢定週期內。熱釋光劑量儀每兩次檢定之間應至少做一次期間核查,利用檢定後儲存的元件檢查儀器穩定性。

3.監測週期

每1~3個月為一個監測週期,監測週期不超過3個月。每個監測單位在各監測週期開始時應隨元件發放隨樣本底,監測週期結束後隨元件一起收回,用於測讀時扣除本底。

4.資料處理

原始記錄應詳細記載監測過程中的原始資料,包括單位資訊、受理號、監測起止日期、儀器狀態、測量人及測量日期等。

對每個監測週期測量結果超過mSv時,對其受照情況進行調查,並將調查結果附在其相應的個人監測原始記錄中。

當劑量計丟失、損壞、異常資料剔除等其它因故得不到監測資料時,儘量確定其名義劑量。

當工作人員的外照射個人監測結果小於系統最低探測水平(MDL)時,記錄為1/2MDL。(MDL應至少每年核准一次)

5.資料上報

監測年度為20xx年10月至20xx年9月,按照省疾控中心的要求,市疾控中心於10月20日之前,將放射工作單位放射工作人員情況表(附件3)、年度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外照射監測人數分佈表(附件4)、年度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外照射年集體劑量分佈表(附件5)及年度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外照射個人監測彙總表(附件6)報至省疾控中心和市衛生行政部門。

(五)質量控制

1.市疾控中心相關人員應具備省衛生廳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檢測資質。

2.各地各單位要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的要求開展個人劑量檢測工作,規範檢測程式和方法,保證檢測質量。

3.參加中國疾控中心組織的個人劑量比對,開展監督檢查和定期複核。

五、放射工作人員健康危害監測方案

開展全市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狀況、放射性疾病申請診斷情況監測,目的是瞭解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資料和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情況,包括不同工種、不同工作崗位、不同級別工作場所分析,並結合個人劑量常規監測,分析放射工作人員行業分佈、劑量分佈與健康危害效應的關係,探求降低輻射危害效應的方法,建立輻射健康效應監測預警網路,為放射工作人員健康安全保障提供依據。

(一)監測物件

在10家哨點監測單位中選擇50名放射工作人員作為監測物件,涉及的職業類別包括診斷放射學(28人)、介入放射學(7人)、工業探傷(6人)、工業其他應用(小型密封源5人、X射線檢測儀4人)。

(二)監測內容

哨點監測包括轄區內放射工作人員健康檢查機構能力建設調查、轄區內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狀況監測、放射性疾病申請診斷情況等。

1.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機構能力建設調查

市疾控中心負責統計全市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機構能力建設基本情況,包括人員、儀器裝置、工作場所等,並填寫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機構能力登記表(附件7)。

2.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狀況監測

市疾控中心負責統計全市職業健康監護機構完成的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狀況常規監測情況,包括就業前工作人員健康監測和在崗監測、事故應急監測和離崗監測人數,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證明發放數,並填寫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機構能力登記表(附件7)。

分析監測人群中樣本分佈情況,人員健康狀況監測內容參考《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規定的監測專案與規範,主要包括眼晶體、指甲面板、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染色體等指標,並結合人員工作崗位、接觸的射線型別與強度和個人劑量監測等其他資料,評定射線對健康效應的影響程度,同時填寫哨點監測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體檢彙總表(附件8)。

3.職業性放射病監測

(1)統計全市所有放射工作人員中,年度職業性放射病的申請例數、診斷例數。

(2)放射病報告由診斷機構填寫職業性放射病報告卡(附件9)報送省疾控中心。急性放射病在診斷後六小時內報告,慢性放射病在診斷後10天內報告。

(三)監測方法

1.現場調查。採用現場調查的形式統計全市職業健康監護機構能力建設基本情況和年度內完成的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狀況常規監測情況。

2.職業健康檢查。根據國家有關職業衛生標準對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進行檢查。

3.監測資料錄入。對哨點監測單位的放射工作人員開展監測工作,填寫相關監測報表,並將監測資料彙總後遞交至省疾控中心,經複核合格後統一錄入資料庫。

4.資料彙總與上報。監測年度為20xx年10月至20xx年9月,市疾控中心負責於20xx年10月31日前,將年度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機構能力建設登記表、哨點監測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體檢彙總表、年度放射性疾病監測報表彙總後報至省疾控中心,同時上報相關文字資料,包括哨點監測工作方案、各類調查表、職業健康檢查資格證明材料、工作總結等。

六、進度安排

1.1~10月,開展各哨點監測單位基本情況調查及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資料與健康監護資料收集;

2.10月中下旬,完成現場監測工作;

3.10月底,完成資料彙總並上報。

七、相關事項

1.市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全市放射性疾病哨點監測工作的組織協調、督導和評估。

2.市疾控中心負責全市放射性疾病哨點監測工作的.質量控制及各監測點的技術支援和指導;承擔相應的放射性疾病監測任務及監測資料的收集、彙總和統計分析,並定期向省疾控中心報告監測資料,建立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實驗室。

3.各轄市、區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本轄區內的監測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

監測年度為20xx年10月至20xx年9月(放射工作人員健康體檢資料為20xx年10月至20xx年9月),市疾控中心負責於本年度10月31日前將彙報材料報省疾控中心和市衛生行政部門。

監測工作方案6

為了解我縣兒童預防接種後的血清學效果和疫苗可預防疾病的人群免疫屏障水平,進一步評估疫苗接種率和接種質量,做好疫苗可預防疾病的控制工作,根據《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列》和《預防接種工作規範》,特制定縣人群免疫水平監測方案。

一、監測內容

目標人群針對乙肝、麻疹、風疹和甲肝等傳染病的免疫水平。

二、監測範圍、物件和人數

(一)範圍:鎮、鎮、鄉。

監測物件及人數三個鄉鎮3-14歲兒童共計120名兒童。鄉(鎮)監測目標人群數見附表1。每個年齡組,各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針對傳染病監測樣本量為40份。年齡組中各年齡段取樣應均衡。

三、調查方法及時間

(一)調查方法隨機抽取3-4歲、5-6歲、7-14歲兒童各40名,每個年齡組隨機均衡抽取城鎮和鄉鎮兒童,年齡組中各年齡段取樣人數應均衡。

(二)調查時間:20xx年10月12日-15日

四、採血內容及要求

(一)對調查目標兒童均填寫《疫苗針對傳染病監測個案調查表》(附表2),兒童疫苗接種史可在兒童預防接種客戶端匯出,或根據兒童接種證、卡、冊等資料準確登記,由各鄉鎮專幹負責填寫。

(二)採血調查的組織工作

由疾控中心的專業人員負責採集血液標本,取樣編號由9位數字組成,前6位是縣(市)國標碼,後3位是監測兒童數。

(三)採血要求

無菌採血,對所有調查物件均採集靜脈血4毫升,及時分離血清,注意離心時避免發生溶血現象,離心後立即將血清冷凍(避免反覆凍溶),要求凍存在螺口管內;每份血清不少於2毫升,管子上要標清楚序號,並和送檢單上序號一致。冷藏運輸,-20℃儲存待檢。

監測工作方案7

為認真貫徹落實《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傳染病防治執法檢查力度,依法糾正、查處違反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嚴格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法做好傳染病防治和醫院感染監督工作,切實履行傳染病防治監督職責,嚴格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

究制,促進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規範化、科學化,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監督檢測依據

取樣檢測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醫院消衛生標準gb15982、1995)

三、監督監測物件

(一)區級發證和管轄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四、監督監測內容和範圍

(一)醫療機構

傳染病疫情報告、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醫療廢物處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以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微生物培養)。

(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傳染病疫情監測、疫情資訊報告管理、疫情調查處理、醫療廢物處置等情況。

五、工作要求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級發證和管轄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充分認識開展傳染病防治和醫院感染監督監測工作的重要性,各部門加強配合,各負其責,突出重點,嚴格按本實施方案的要求按時完成工作任務。

(一)區衛生監督所職責

負責執法監督檢查工作,制定樣品抽樣的範圍、數量、順序、檢驗專案等工作,印製和填寫相關表格和單據。

(二)區疾控中心職責

負責完成現場取樣監測培養並按時出具結果報告。

(三)監測樣品抽檢範圍和數量

1、治療室、手術室、產室、嬰兒室、消毒供應室、口腔科、內窺鏡室等科室為監測的重點部位,取樣內容為空氣、工作臺面、無菌物品、消毒液、醫護人員手錶面。

2、二級規模以上醫院根據科室設定取樣20—30份,鄉衛生院、門診部以及同等規模的醫療機構取樣5---10份,其它診所取樣2---5份。

六、時間安排

6月~9月。

監測工作方案8

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實施條例》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規定(試行)市食品安全管理辦法》和《市XX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季行動方案》渝食安委

按照衛生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制定的XX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衛辦監督〔XX〕3號)等相關檔案規定。

結合我縣實際,發〔XX〕164號)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從而瞭解和分析我縣食品汙染水平。獲得XX年 自治縣食品中化學汙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監測資料。

(二)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確定危害因素的分佈和可能來源。進行風險預警,降低我縣食源性疾病發病率,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三)為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二、監測內容及責任單位

(一)其中:檢測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監測及食品監測。樣品來源採取購買的形式採集(見附表1責任單位:縣衛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單位:縣

食藥監局、工商局、商務局、衛生監督所。

(二)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食品可能危害身體健康的非食用物質、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濫用的食品新增劑、食品中農獸藥殘留等風險因素進行監測(見附表2責任單位:縣質監

局。

(三)食品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見附表3責任單位:縣工商局。

(四)餐飲服務食品、餐飲具、工用具等進行監測(見附表4責任單位:縣食藥監局。

(五)生豬、肉牛、山羊飼養場等畜禽養殖和預混料進行檢測鹽酸克倫特羅(俗稱“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動物疫病等進行監測。責任單位:縣畜牧獸醫局。

(六)蔬菜、水果等農藥殘留開展監測。責任單位:縣農委。

(七)食源性疾病監測

1.監測單位

①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監測

全縣各級醫療衛生機構。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監測

對食品安全事故現場進行衛生學處理,縣疾控中心協助質監、工商、食藥監局等部門開展食品抽樣檢測。開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學調查、監測和報告。

2.監測內容

①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的監測、報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監測、報告。

三、質量控制

嚴格按照國家食品安全相關標準進行質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時每年要安排一定經費用於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裝置投入,縣財政將各成員單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增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確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順利開展。

五、資訊通報

及時上報縣食安辦,監測責任單位發現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或特定食物中汙染水平異常增高時。由縣食安辦立即通報各相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採取措施加強監管

監測工作方案9

一、監測目的

通過對各監測點開展豐水期和枯水期水質衛生監測,系統地瞭解飲用水衛生基本狀況和變化趨勢,及時發現和處置飲用水安全隱患,防範飲用水汙染危害人群健康,為加強我縣飲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據和技術支援。

二、監測範圍

20xx年縣被納入省飲用水衛生監測專案縣。根據我縣行政區劃和地理分佈情況,按照省衛計委分配的監測任務量和監測點設定原則,重點開展全縣城鎮、農村居民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學校自建設施供水水質監測,加強對供水單位的衛生監測管理,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和處置供水衛生安全隱患。

三、監測點設定

(一)城區監測點

市政供水:共設6個點,在我縣縣城所在地的縣自來水廠設定1個出廠水監測點,在城區按不同方位分散設定5個末梢水監測點。具體監測點包括後河汙水處理廠、王家嶺小雷子門面、衛生局辦公樓、縣交警大隊(鄧家壩)、興發小區雲峰診所。

(二)鄉鎮監測點

1.集中式供水:監測點範圍涵蓋全縣所有鄉鎮,每個集中式供水水廠設定1個出廠水監測點和1個末梢水監測點。

2.學校自建設施供水:按照“選擇2所採用自建設施供水的學校納入監測網”的要求,我縣設定普安國小、湘坪希望國小2個監測點。

3.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供水:。

四、監測內容和方法

(一)基本情況調查:監測城市(縣、農村)飲用水狀況、供水單位、監測點等基本資訊調查。

(二)水質檢測指標和頻次: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xx),縣城區和鄉鎮監測點監測指標為水質常規指標(放射性指標不要求)和氨氮指標。

常規指標(至少檢測前面的31項)。具體指標為:1色度,2渾濁度,3臭和味,4肉眼可見物,5pH,6鋁,7鐵,8錳,9銅,10鋅,11氯化物,12硫酸鹽,13溶解性總固體,14總硬度,15耗氧量,16揮發性酚類,17陰離子合成洗滌劑,18氨氮,19砷,20鎘,21六價鉻,22鉛,23汞,24硒,25氰化物,26氟化物,27硝酸鹽氮,28三氯甲烷,29四氯化碳,30菌落總數,31總大腸菌群。當水樣檢出總大腸菌群時,應進一步檢驗32耐熱大腸菌群。

消毒劑指標:33遊離餘氯

各監測點於枯水期和豐水期各檢測1次。根據今年的工作實際,8-9月份完成豐水期檢測,10-11月份完成枯水期檢測。

(三)水樣採集與儲存: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水樣的採集與儲存》(GB/T5750.2-20xx)執行。各類監測點水樣取樣位置:出廠水應當位於水處理完成後進入輸送管道前的取水口處,末梢水一般應當為使用者水龍頭處,二次供水應當為蓄水池或水箱出水口處,學校自建設施供水應當為使用者取水口處,分散式供水應當為家庭儲水器內。

(四)水質檢驗與評價。水質檢驗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xx)執行。水質評價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xx)執行。

五、結果報告

監測發現嚴重的水質和健康危害問題,應當及時向轄區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進行調查處理。

農村飲用水水質監測資訊(表3-7)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分散式應用系統”上報,地址為:;

城區飲用水水質監測資訊(表1,2,8)通過“國家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資訊系統”上報【系統正在完善中,請先準備好紙質報表】,水質監測能力調查資料直報期限為11月30日,其它資料上報需在年內完成。原始資料歸檔備查【所有表格都要有完整記錄和稽核簽字的紙質資料】。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將飲用水水質監測資訊通過“國家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資訊系統”上報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水質監測能力調查資料直報期限為11月30日,其它資料上報需在年內完成。原始資料歸檔備查。

六、質量控制

(一)承擔水質實驗室檢測的機構,必須通過計量認證或國家實驗室認可,建立實施全過程質量保證措施,確保監測資料真實可靠。使用快檢裝置開展現場水質檢測,必須經過儀器校驗。

(二)承擔各項監測任務的專業人員,必須經過相關專業技術培訓,統一工作標準和要求。

(三)通過網路直報的監測資料資料要採取嚴格的質量稽核制度,指定專人擔任稽核員,對監測資料進行稽核後方可上報。未通過稽核的資訊,應當在資訊退回後5個工作日內完成資料訂正,並重新上報。

七、工作分工

為圓滿完成20xx年飲用水衛生監測任務,縣衛生計生局成立全縣生活飲用水調查工作領導小組,具體人員名單如下:

縣衛生計生局制訂本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及時將監測資訊報告縣政府,並通報縣水利、建設等相關部門。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按要求完成轄區內水樣採集、實驗室檢測、現場衛生學調查、監測結果分析、總結報告等工作。

監測工作方案10

為有效監測全縣市場糧油價格變動情況,切實加強對糧油市場的巨集觀調控,提高應急處理能力,根據《糧食流通條例》及《縣糧食應急預案》等規定,制定本方案。

一、監測物件

本縣從事糧食收購、儲存、銷售、加工的糧油經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大型超市和農貿市場。

二、監測內容

1.本縣國標三等早稻、中晚稻收購價、輪換和出庫銷售價。

2.本縣主要成品糧油品種(大米、麵粉和食用油)的批發價和零售價。

三、監測點設立

1.早晚稻收購、輪換及銷售出庫價格監測點:

2.主要成品糧油品種批發、零售價格監測點:

(1)縣城:

(2)鄉鎮:

四、監測方法

1.市場糧油價格監測實行週報制,工作人員每週一(節假日延順)上午12時前到監測點實地調查糧油價格資訊。

2.通過定時定點採集的本縣市場糧油價格與周邊糧食交易市場價格資訊作出比較,分析原因,當出現市場糧油價格異動情況,及時提出糧食預警意見與建議。

監測工作方案11

根據xx政辦xxx30號《關於加強農村飲用水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的要求,每年開展農村飲用水水質檢測工作。

一、目標

(一)掌握農村飲水工程水質衛生狀況及其變化趨勢,為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提供科學資料。

(二)瞭解農村飲水工程的水處理工藝、消毒裝置使用情況、覆蓋人口、新建改建擴建等基礎資訊。

二、範圍

全縣行政區域內各行政村的農村飲用水工程。

三、內容和方法

(一) 監測點設定

按照磐政辦(20xx)30號《關於加強農村飲用水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對全縣12個集鎮供水、253個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成品水進行檢測。(詳見監測點分佈表)

(二)監測方法

水樣的採集、檢驗和評價要求:對12個集鎮供水成品水每月檢測一次,對253個村集中式供水分別在每年的枯水期和豐水期抽取成品水各檢測1次;水樣採集、儲存、運輸、分析按《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5750-20xx)規定執行。水質評價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xx)相關規定要求執行。

(四)監測指標

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鋁、鐵、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揮發性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氨氮。

毒理學指標:砷、鎘、鉻、鉛、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鹽、三氯甲烷、四氯化碳。

微生物學指標: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

與消毒有關的指標:根據飲用水消毒劑所用情況確定相應的指標,如遊離餘氯、二氧化氯等;如用二氧化氯消毒時檢測亞氯酸鹽,使用複合二氧化氯消毒時檢測氯酸鹽。

四、質量控制

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開展監測工作。為保證監測資料的可靠性,須採取從現場檢查、取樣和實驗室分析的質量保證措施;如按規定做現場空白、運輸空白、現場平行樣、現場加標樣等。建立監測資料的稽核檢查制度,監測實施中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資料審查。

五、監測管理及職責分工

縣衛生計生局負責農村飲用水供水工程水質監測的行政管理。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制定工作方案、水質檢測、人員培訓、質量控制、資料稽核、資料分析,撰寫技術報告,將監測結果及時報送縣衛生局及有關部門,並告知縣水務局。

各鄉鎮衛生院負責轄區內的水質取樣工作,縣疾控中心負責到各鄉鎮衛生院收集水樣。

監測工作方案12

為進一步打擊養殖過程中新增“瘦肉精”等違禁藥品的活動,20xx年縣畜牧食品局將組織實施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等違禁藥物專項整治行動,對全縣範圍內養殖企業(場、戶)、部分屠宰場實施定期和不定期監測。具體方案如下:

一、監測範圍

全縣範圍內商品豬養殖企業(場、戶)和部分屠宰場。重點監測一定規模的養殖場和養殖小區、農業部抽檢中檢出“瘦肉精”的地區、群眾舉報使用瘦肉精的地區以及突發事件涉及的地區。

二、監測內容

育肥豬、肉牛、羊尿液中鹽酸克倫特羅和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

三、監測方式

採取普查和隨機抽查,並在抽樣現場實施快速檢測(初篩)。初篩結果為陽性的可疑樣品及時送省畜產品安全檢測中心確認。

四、任務分配

(一)各鎮畜牧獸站負責組織實施轄區內“瘦肉精”專項監測工作,縣將按照市局安排按期完成全縣監測任務。普查抽檢,對養殖生豬50頭以上、牛10頭以上、羊30只以上的養殖場實現全覆蓋抽檢。普查抽檢以外的抽查任務縣局另行安排。

(二)初篩所用快速檢測試劑條由省畜產品安全檢測中心統一採購,縣局將根據全年任務分配量按季度到市局生產流通科領取。

五、結果報送

各鎮畜牧獸站的檢測資料由縣局統一上報市局。

六、抽樣要求

(一)抽樣方法

按照《豬肉、豬肝、豬尿抽樣方法》(ny/t763-20xx)規定執行。每次抽樣必須有兩名及以上人員參加。

(二)抽樣比例

根據商品豬養殖企業(場、戶)存欄豬數量按照500:1的比例抽取,但最多每次不超過5頭。屠宰企業(點)根據每批待宰豬數量(以產地檢疫證為準)按照100:1的比例抽取,每批不超過3頭。

(三)樣品留存

初篩(快速檢測)為陽性的可疑樣品分成三份,每份不少於30ml,一份留作複檢樣品,一份留作備份樣品,一份留作確認檢測。三份樣品經受檢單位代表和抽樣單位人員簽字封樣後送省畜產品安全檢測中心。陰性樣品不留樣。

七、工作要求

(一)各鎮畜牧獸站要高度重視“瘦肉精”專項整治工作,要將此次專項監測任務的完成情況納入本年度目標考核。

(二)各鎮畜牧獸站要認真組織實施“瘦肉精”專項監測,科學分配全年監測任務,保證每個季度的任務量相對均衡,每個養殖場(戶)全年至少覆蓋一次,避免專項監測出現盲段和盲區。同時要特別加強重要節假日前的監測。

(三)檢測物件限育肥豬和肉牛、肉羊,不得對仔豬、種豬、奶牛等進行抽查。

(四)參與監督抽查的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確保監測工作的科學性、公正性和真實性。

(五)專項監測統一使用省畜產品安全檢測中心提供的抽樣單和檢測記錄表,並有兩名抽檢人員的簽字和受檢單位的簽字蓋章。

(六)未經省局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引用和公佈監測結果。

監測工作方案13

一、成立xx市林業局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日常工作。

組長:xxx

副組長:xxx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xx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

二、各鄉鎮、辦事處林業站要立即成立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主管領導擔任,為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領導小組第一責任人,其他組成人員自行研究確定,並立即上報市林業局備案。

三、各鄉鎮、辦事處林業站要在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立即啟動轄區內野豬非洲豬瘟調查監測和防控巡護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制度和24小時值班制度。

四、各鄉鎮、辦事處林業站要在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立即啟動轄區內野豬本底調查工作,具體調查工作內容如下:

1、對凡是有人工養殖野豬的休閒度假山莊、人工繁育場所、專業化養殖廠、家庭養殖戶等,開展野豬本底調查,在8月17日前,將調查結果上報至市林業局。

2、對有野豬分佈的野外區域,開展摸底調查,儘量摸清野豬的總體數量,分佈概況以及出現頻次最高的地域。在8月17日前,將摸底情況上報至市林業局。

五、目前,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已經由非重點監測防控時期上升為重點監測防控時期,各鄉鎮、辦事處凡是有野豬分佈、野豬養殖、野豬展演等情況的,均實行日報告制度,嚴禁瞞報、謊報、漏報、遲報現象發生,影響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各鄉鎮、辦事處林業站要在每日13:30分前,將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資訊以電話方式上報至市林業局。

非洲豬瘟對野豬種群和生豬養殖業危害巨大,發病死亡率高達100%。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非洲豬瘟疫情的爆發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夏秋季節通報的病例最多。

各鄉鎮、辦事處林業站要充分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當前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作為現階段重點工作來抓,切實強化日常調查監測和防控巡護工作,細化落實崗位責任,確保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做到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第一時間處置,堅決防止疫情發生,確保人民財產安全。

野豬非洲豬瘟監測防控工作資訊上報聯絡人:xxx。

xx市林業局

20xxx年8月14日

監測工作方案14

根據省環保廳《關於加強全省國控企業自行監測技術人員培訓工作的通知》、市環保局《關於督促國家重點監控企業開展自行監測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為儘快提高全市國控企業自行監測技術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滿足國控企業自行監測需要,特制定20xx年國控企業自行監測技術人員培訓計劃。

一、培訓物件

20xx年市轄區內42家國家重點汙染源廢水、廢氣、汙水處理廠、規模化畜禽養殖廠等具備自行監測條件的企業自測技術人員2名以上。

請各國控企業於20xx年9月30日之前,將企業參訓人員名單(見附件)上報至電子郵箱。

二、培訓範圍

企業自行監測技術培訓的範圍為汙染源監測。汙染源監測專案包括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氨氮、廢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企業環評報告書及其批覆中要求開展的其它特徵汙染物。

三、培訓內容

1、監測方案的編制(包括監測點位、監測範圍、監測專案、監測頻次等);

2、水質及廢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樣品的採集與儲存;

3、水中化學需氧量、氨氮及廢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干擾及消除、儀器和試劑的選擇與使用、操作步驟及計算方法;

4、實驗室管理制度以及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5、其它需要培訓的內容。

四、培訓方式

本次培訓採取理論授課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理論授課採取集中授課方式,實際操作採取化驗室現場操作培訓與大氣現場取樣操作及現場指導培訓方式進行。

五、培訓時間

具體培訓時間另行通知。

推薦監測方案2

一、工作目標

具體目標: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哨點醫院(區一醫院)全年收集報送病例資訊不少於50份;食源性疾病病原學監測不少於100份樣本;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必須100%上報。

二、監測內容

1、食源性疾病監測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包括食源性疾病及異常病例監測、特定病原體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2部分內容(監測責任單位:區一醫院和疾控中心)。

(2)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對所有發現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進行報告(報告單位:區一醫院和疾控中心)。

2、食源性疾病監測的衛生監督:包括對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和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進行監督,由區衛生監督所對區疾控中心和區一醫院履行監測職責、開展監測工作、報送監測資訊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區食源性疾病報告工作進行檢查,督促嚴格按照規定和要求落實監測和報告責任。

三、監測工作相關要求

(一)監測點設定

我區哨點醫院為區一醫院,區疾控中心為哨點疾控。

(二)檢測樣品數量及取樣要求

食源性疾病病原學監測不少於100份樣本;為確保檢測結果的真實可靠,樣品採集後到實驗室檢測不得超過15天。

(三)檢測機構資質

區疾控中心已取得相關檢測專案的計量認證資質,能夠承擔依法出證法律責任。

(四)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銜接與配合

區一醫院負責食源性疾病個案資訊和標本採集、資訊與標本(或菌株)報送。區疾控中心負責監測資訊的收集分析、標本實驗室檢測和資訊網路報告,以及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溯源分析,並承擔監測工作的技術培訓和質量控制。

(五)監測方法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的監測工作手冊採用統一的國家標準方法或指定方法進行監測。

(六)監測結果報告

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按照監測計劃的要求報告。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報告:由區一醫院向區疾控中心報送食源性疾病監測病例資訊和待測標本。

(2)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由醫療機構和區疾控中心負責報告。

四、監測工作管理職責分工

區衛生局負責組織實施轄區內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工作,重點協調、督促做好食源性疾病事件資訊的核實報告;負責轄區內食源性疾病病例監測和病原學監測工作的組織協調。

成立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專案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成立本單位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專案工作相關組織機構。

五、經費保障

實行專案資金管理。根據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案中“食品安全保障經費”安排,按照任務帶經費的形式,專項資金用於涉及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及監督工作必需的業務、培訓支援及相關人員經費支出。

監測工作方案15

一、工作目標

以落實《環境保護行動計劃》和保障環境安全為重點,全面檢查我縣相關企業環境監測能力情況,督促落實環境保護的各項措施,督促企業整治環境汙染隱患,著力解決群眾投訴與環境信訪問題,努力改善環境質量。根據市環保局20xx年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專項檢查工作方案,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二、檢查時間

20xx年3月6日至8月3日

三、檢查內容

(一)大氣汙染監測能力建設情況。主要是縣水泥廠和縣機動車輛檢測廠。

(二)廢水汙染監測能力建設情況。主要是礦業採礦區和選礦區、集團有限公司、汙水處理廠。

四、組織安排

(一)根據省、市環保部門的安排和要求,由環境監察的大隊對重點區域、企業進行現場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當場提出整改意見,對發現的違法行為當場下達法律文書,限期進行整改或給予處罰。

(二)對重點區域、企業進行梳理、檢查、統計完成後,召集相關企業負責人會議,明確專項檢查的重要意義,並逐個指出問題,提出整治要求和時限,要求企業明確表態,確保整治到位。

(三)採取明查、暗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對重點企業進行督查,檢查企業在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問題是否進行了整改,整治的效果怎樣,對拒不整改或整治效果不好的企業下達處罰通知並直接曝光,持續保持執法檢查的高壓態勢。

(四)在8月底,將專項檢查工作總結及專項檢查情況及時報送市環境監察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