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精品】監測方案4篇

工作方案 閱讀(2.07W)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監測方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監測方案4篇

監測方案 篇1

一、目的

(一)獲得 年 自治縣食品中化學汙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監測資料,從而瞭解和分析我縣食品汙染水平。

(二)確定危害因素的分佈和可能來源,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進行風險預警,降低我縣食源性疾病發病率,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三)為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二、監測內容及責任單位

(一)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監測及食品監測,其中:檢測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樣品來源採取購買的形式採集(見附表1)。責任單位:縣衛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單位:縣食藥監局、工商局、商務局、衛生監督所。

(二)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食品可能危害身體健康的非食用物質、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濫用的食品新增劑、食品中農獸藥殘留等風險因素進行監測(見附表2)。責任單位:縣質監局。

(三)食品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見附表3)。責任單位:縣工商局。

(四)餐飲服務食品、餐飲具、工用具等進行監測(見附表4)。責任單位:縣食藥監局。

(五)生豬、肉牛、山羊飼養場等畜禽養殖和預混料進行檢測鹽酸克倫特羅(俗稱“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動物疫病等進行監測。責任單位:縣畜牧獸醫局。

(六)蔬菜、水果等農藥殘留開展監測。責任單位:縣農委。

(七)食源性疾病監測

1.監測單位

①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監測

全縣各級醫療衛生機構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監測

縣疾控中心協助質監、工商、食藥監局等部門開展食品抽樣檢測,對食品安全事故現場進行衛生學處理,開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學調查、監測和報告。

2.監測內容

①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的監測、報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的監測、報告。

三、質量控制

嚴格按照國家食品安全相關標準進行質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縣財政將各成員單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同時每年要安排一定經費用於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裝置投入,增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確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順利開展。

五、資訊通報

監測責任單位發現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或特定食物中汙染水平異常增高時,及時上報縣食安辦,由縣食安辦立即通報各相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採取措施加強監管,同時上報縣政府與市衛生局,提出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建議。

監測方案 篇2

一、基坑安全自查的專案

1、支護結構監測

①支護結構壓頂樑變形監測

②支護結構深層水平側向位移監測

③支護結構應力監測

2、水平及豎向支撐系統監測

①支撐結構軸力監測

②支撐結構兩端點的差異沉降監測

③坑底結構回彈監測

④立柱內力監測

⑤立柱沉降監測

3、水工監測

①坑內外地下水位監測

4、環境監測

①周邊建築物變形監測②周邊道路變形監測

三、監測佈置方案

1、支護結構頂面垂直及水平位移監測

在連續牆頂部的支護結構上佈設A1~A120共計120個監測點,點距約為9m,保證每個支護結構與支撐節點均有一個監測點,點位用一金屬標誌頭埋設於支護結構頂部。

2、支護結構側向變位監測

在支護結構內埋設帶導槽PVC塑料管,以跟蹤支護結構位移。選擇在可能產生較大變形的部位,共佈設9孔(C1~C9),深度同樁牆深。為保證成孔率,另佈置3個備用孔(C10~C12),共計12孔。PVC塑料管外徑70mm,所有測斜管埋設中,測斜管的導槽必須垂直於基坑邊。先行埋設的測斜管用細鐵絲按導槽方向固定在鋼筋籠上。埋設於檢查孔的測斜管需用乾燥黃砂密實測斜管與鋼管內壁間的空隙。

3、支護結構鋼筋應力監測

在支護結構內佈設鋼筋應力測點,共佈設10個斷面,即G1~G10,每斷面在迎土、迎坑面各埋設一個鋼筋應變計;根據本工程的設計方案,自支護結構鋼筋籠頂端向下5m佈設1只應力計,鋼筋籠底端向上也按5m距離佈設一隻,另六隻以2.5m間距均布,這樣每個應力測孔共16只應力計。這樣在支護結構內共佈設160只應力計,用於監測地下支護結構應力分佈。應力計直徑與鋼筋主筋相同。應力計導線在支護結構內用軟繩統一固定在主筋上,在連續牆頂部用鋼套管保護,引出地面,接入接線盒內保護,不受施工破壞。

4、支撐結構軸力監測

在鋼筋混凝土支撐結構內埋設混凝土應變計和鋼筋應力計來測定支撐軸力,第一道支撐共佈設5點為Z1(1)~Z5(1);第二道支撐共佈設10點為Z1(2)~Z10(2);第三道支撐共佈設12點為Z1(3)~Z12(3),第四道支撐共佈設8點為Z1(4)~Z8(4)。每個點設2只應力計,放置於鋼筋混凝土支撐的左右二側。共計70只應力計。

5、腰樑內力監測

在腰樑鋼筋上佈設內力監測點,第一道支撐不設點,第二、三、四道支撐每道設5點(YLl~YL4),每點設4只應力計,放置於腰樑斷面的上下左右兩端,共計60只應力計。

6、基坑內立柱內力監測

在立柱樁中選擇2根立柱布點(N1~N2),在其底部佈置鋼筋應力計,以測定其受力情況。在立柱底部的鋼筋籠中的下端佈置一組(3只,以800對稱佈置)的鋼筋應力計,應力計與鋼筋籠綁焊,導線通過PVC軟管引至地面。每立柱佈置3只,共計6只鋼筋應力計。

7、坑內、外地下水位監測

坑內水位的監測主要利用停止降水的降水井輪流觀測。坑外設9個測孔D1~D9;採用鑽機埋設53mm的PVC管。參見附圖12-1。

8、立柱沉降監測

佈設L1~L10共計10個監測點,點位用一金屬標誌頭埋設於立柱頂部。

9、基坑周圍原有建築物及道路管線的沉降監測

基坑周圍原有歷史建築物有興業銀行、交通飯店、惠中飯店、勸業場、新中國文化商廈、工商銀行、陶陶鞋業專賣店、金房賓館、郵政報刊發行局等需作沉降監測,在幾個重點歷史建築物上佈設實時自動沉降監測點各一個。

基坑周圍有和平路步行街,濱江道步行街,哈密道,興安路等道路,下面管線分佈極為複雜,需作管線沉降監測,每隔30~40m佈置一個監測點。

10、基坑回彈監測

基坑回彈是基坑開挖對坑底的土層的卸荷過程引起基坑底面及坑外一定範圍內土體的回彈變形或隆起。基坑回彈監測可採用回彈監測標和深層沉降標兩種,當分層沉降環埋設於基坑開挖面以下時所監測到的土層隆起就是土層回彈量。

本工程基坑深度大面-16.00m,區域性-18.00m,分為1a,1b,2區等幾個區域,因此共佈設4個回彈監測點。觀測基準點選擇在基坑開挖深度3倍以外的穩定位置。

二、基坑安全的日常巡視

1、地下連續牆監測

根據設計要求,為保證基坑開挖、基坑周邊構築物、結構施工安全,基坑施工應與現場實時監測相結合,根據現場所得的資訊進行分析,及時反饋並通知有關人員,以便及時調整設計、改進施工方法,達到動態設計與資訊化施工的目的。

基坑開挖期間土方每開挖一步進行一次觀測,每道支撐施工前後各進行一次觀測,其他時段每3~5天測一次。基坑開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觀測一次,直到基礎施工完畢。當遇大雨以及測量位移發生突變等特殊情況時,適當加密觀測次數。

2、地下連續牆內外側鋼筋壓力監測

基坑開挖期間土方每開挖一步進行一次觀測,每道支撐施工前後各進行一次觀測,其他時段每3~5天測一次。基坑開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觀測一次,直到基礎施工完畢。當遇大雨以及測量位移發生突變等特殊情況時,適當加密觀測次數。

3、地下連續牆頂水平位移及垂直沉降監測

水平位移監測:基坑開挖前測量三次,取其均值作為初始值,基坑每開挖一步時每天觀測1次,全部開挖完後兩天觀測1次,雨季中到大雨後觀測一次,墊層完成後3-4天觀測一次,並做好記錄。變形值不大於30mm。測出觀測點座標值,計算出水平位移值。

垂直沉降監測:基坑開挖前測量3次取其均值作為初始值,基坑每開挖一步時每週觀測1次,全部開挖完後每月觀測2次,並做好記錄。

三、自查以及分析、處理的程式

依據本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針和安全生產目標,成立專案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由專案經理負責,並指定安全專案經理具體負責日常安全施工。由安全專案副經理、安全專案經理、專業責任工程師,各分包單位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員組成安全管理保證體系,其中專案經理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確各級安全職責,檢查督促各級、各部門切實執行安全施工責任制。組織全體職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定期組織召開安全施工會議,經常巡視施工現場,發現隱患,及時解決。

監測方案 篇3

為認真貫徹落實《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傳染病防治執法檢查力度,依法糾正、查處違反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嚴格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法做好傳染病防治和醫院感染監督工作,切實履行傳染病防治監督職責,嚴格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

究制,促進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規範化、科學化,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監督檢測依據

取樣檢測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醫院消衛生標準gb15982、1995)

三、監督監測物件

(一)區級發證和管轄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

(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四、監督監測內容和範圍

(一)醫療機構

傳染病疫情報告、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醫療廢物處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以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微生物培養)。

(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傳染病疫情監測、疫情資訊報告管理、疫情調查處理、醫療廢物處置等情況。

五、工作要求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級發證和管轄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充分認識開展傳染病防治和醫院感染監督監測工作的重要性,各部門加強配合,各負其責,突出重點,嚴格按本實施方案的要求按時完成工作任務。

(一)區衛生監督所職責

負責執法監督檢查工作,制定樣品抽樣的範圍、數量、順序、檢驗專案等工作,印製和填寫相關表格和單據。

(二)區疾控中心職責

負責完成現場取樣監測培養並按時出具結果報告。

(三)監測樣品抽檢範圍和數量

1、治療室、手術室、產室、嬰兒室、消毒供應室、口腔科、內窺鏡室等科室為監測的重點部位,取樣內容為空氣、工作臺面、無菌物品、消毒液、醫護人員手錶面。

2、二級規模以上醫院根據科室設定取樣20—30份,鄉衛生院、門診部以及同等規模的醫療機構取樣5---10份,其它診所取樣2---5份。

六、時間安排

6月~9月。

監測方案 篇4

為了更好地落實《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全面地瞭解和掌握我縣中國小生生長髮育健康狀況和疾病變化趨勢,分析各種學生常見病在新形勢下的發生特點和趨勢,制定科學、有效的預防干預措施,降低學生常見病發病率,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依據

(一)《學校衛生工作條例》;

(二)《全國學生常見病防治方案》及《全國學生常見病綜合防治方案技術規範》;

(三)衛生部《中國小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衛醫發〔20xx〕37號);

(四)衛生部《關於印發<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本職責>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績效評估標準>的通知》(衛疾控發[20xx]68號)。

二、工作內容

(一)學生健康狀況綜合監測

在學生健康體檢、學校衛生保健工作的基礎上,採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在全縣範圍確定一定數量的監測點學校和指標人群,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採用健康篩查與定期監測的方法,對學生的生長髮育、現時營養狀況、因病缺課、學生常見疾病、傳染病患(發)病等開展動態的`觀察。

1、監測物件及點校的確定

根據省監測方案,按行政區劃分為城市與縣鎮(鄉村)學校,地級市市區學校劃為城市類,縣及縣級市所轄的鄉中心國小以上的學校劃分為縣鎮類。採取分層整群抽樣法,分別從重點與一般學校中隨機抽取有代表性的中國小校定為監測點校。各級抽樣學校數如下:市州級抽取2所國中、2所高中;縣(市、區)至少抽取2所國小、2所中學(其中1所為完全中學)。監測點學校的確定由轄區疾控中心在符合條件的學校中隨機抽取。因此,我縣確定蒙中、蒙小、五中、哈薩爾路國小為檢測點校。監測學校內的學生除智力缺陷不能配合者外,一般不分年齡、民族、戶籍、居住地點,均為監測物件。

2、監測指標與評價方法

(1)生長髮育監測

監測專案:身高、體重、脈搏、血壓、肺活量。

評價指標:個體生長髮育等級(各年齡段的身高、體重值)。

(2)現時營養狀況監測

監測專案:身高標準體重。

評價指標:營養不良率、肥胖率。

(3)常見疾病監測

監測主要疾病:近視、沙眼、齲齒、貧血、腸道蠕蟲、營養不良

評價指標:視力低下率、近視率、沙眼患病率、恆牙齲患率、恆牙充填率、貧血患病率、腸道蠕蟲感染率、營養不良率。

(4)學生因病缺課監測

監測專案:因病缺課(監測學校中全體學生)。

評價指標:年因病缺課率、平均因病缺課天數、因病缺課疾病構成百分比、病因別缺課構成。

(二)學生常見病防治

學生常見病防治與督導工作主要在各學生健康監測點學校進行, 在綜合分析學生健康狀況監測結果及相關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對發現的學生常見病開展針對性防治工作,以系統瞭解、收集中國小生常見病綜合防治的資料,分析學生常見病的患病及變化趨勢,確定防治對策,評估防治效果。

針對各種學生常見病,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1、學生沙眼與蛔蟲

以寄宿制學校為重點,實施預防與治療相結合的措施。以健康教育為主要手段,向學生傳授蛔蟲防治和沙眼防治知識,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2、學生視力不良

視力不良的防治是全社會齊抓共管的系統工程,要實施綜合防治,即宣傳教育、近視眼矯正、家庭和學校物質環境改善相結合。

3、學生口腔疾病

為了有效預防齲齒,各學校應把“窩溝封閉”作為首選的防齲方法;積極開展治療工作,提高齲齒充填率;積極倡導定期牙周潔治,保持牙周健康;加強口腔健康教育,提高有效刷牙率;積極推廣保健牙刷及低氟地區使用含氟牙膏。

4、學生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超重與肥胖

以宣傳營養知識為主要手段,採用多種宣傳教育形式,改變學生不良的飲食行為,合理安排膳食,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在群體宣傳教育的基礎上,對高危學生進行個體行為矯正及膳食指導。

 (三)學生常見病防治督導

1.各監測學校對學校衛生綜合管理、傳染病預防控制、食品及飲用水衛生安全、學生常見病防治和教學環境衛生5個方面內容進行自查評分。

2.轄區疾控中心根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和《傳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對轄區內監測點學校學生常見疾病及各類急性傳*病防治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3、學生常見病防治督導覆蓋率≥90%(學生常見病防治督導覆蓋率=開展學生常見病防治督導的學校數/轄區內應督導學校總數×100%)。

4、督導頻次:按省疾控中心要求,我縣督導監測點學校≥2次/年,其他學校≥1次/年。

5、督導資料記錄完整(包括監測學校日常工作記錄和資料,疾控中心督導有關記錄)。

三、組織實施

(一)疾控中心負責學生健康監測與常見病防治督導工作計劃的制定,並負責對健康監測體檢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學生健康體檢、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上報工作、督導和監測質量控制。

(二)疾控中心負責確定監測點學校,對學生進行健康體檢、資料的資料整理和上報、督導和質量控制。

(三)學校校醫及保健老師在縣疾控中心的指導下,負責組織學生健康體檢工作、學生因病缺課的登記、上報工作,並落實學生的轉診治療和預防保健工作。

四、時間安排

(1)學生健康體檢監測工作按學年每年進行一次。學生生長髮育、營養狀況和常見疾病等監測在當年的10月底前完成。

(2)因病缺課監測以學年為週期,監測整個監測點校全體學生因病缺課的情況。

(3)各監測點校將表1(見附件)吉林省學生健康狀況綜合監測點學生預防保健情況報表及表2吉林省學生健康狀況綜合監測點學生因病缺課情況報表彙總後於當年11月4日前上報到前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