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1.09W)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理專業實習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1

實習人(報告人):

xxx

實習時間:

20xx年6月9號

實習地點: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校道及後山

實習目的:

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一睹大自然神奇的風采;更主要的是觀察校道上主要樹木,後山的主要植物;地質地貌,瞭解其形成過程。學會用自然地理學理論知識解釋地質變遷過程和現象。使課堂上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相結合。

20xx年6月9日,星期六,天氣大雨轉晴。我們跟隨陶老師和胡老師從榕園廣場出發進行實習。

一、認種

首先是胡老師給我們講解路口的鐵樹,鐵樹的莖幹都很粗壯,植株高度可以達到8米,而在我們學校的只有2至3米高吧。花期在7~8月。雌雄異株,雄花在葉片的內側,雌花則在莖的頂部,胡老師給我們講解的鐵樹是雄株,所以我們也並沒有看到雌花。接著就講到了校園最為壯觀的校道上的小葉榕,樹性強健,綠廕庇天,幾乎從樹冠拖下來的長長的鬍鬚是它的氣生根。轉了個彎,老師說把我們領到了一棵小樹旁說是芒果樹,我們很驚奇,果然抬頭一看看到了好多隻青色的長勢甚好的芒果。於是有人說可以吃嗎,胡老立即敏感得說:“我們在野外,無論野外的食物看上去有多誘人都是不吃的。”我們永遠都不知道野外的這個東西是不是我們平時吃的那個。老師還提到了傳說中的斷腸草,一片葉子就可以殺死一頭牛。“所以你們想想,你們跟牛比誰強壯呢?”老師還特別舉了一個例子,08年的廣東市民請北方來的客人喝粥,去野外採取新鮮食材,結果採了斷腸草,一家人連帶朋友都死了。提醒著我們在野外就不可以就地取材,不要對於自己的認種能力太過自信,大自然很大充滿未知。

老師又到了一棵樹下,摘了一片葉子,葉子流出了白色乳汁,“桑科榕屬都有這個特點。”聽到這裡,我們也大概知道了這棵也是榕樹了。根據它的葉子比小葉榕大,所以就叫做大葉榕了。但是它的根比小葉榕要發達,氣生根卻不比小葉榕。另外,大葉榕是落葉喬木,這一點也不同於常綠樹種小葉榕。在後來老師又講了高山榕,高山榕,,常綠大喬木,樹高可達15米。春天,大的葉芽出現在枝梢,隨後淺綠色的葉綻開,而此時不顯眼的花苞片跌落滿地。掛果如小小西紅柿般大,由青綠變黃,成熟後變為紅色的漿果,可食。特點是:生性強健,樹姿豐滿,能抵強風,移栽容易,適於作行道樹、園景樹和庭蔭樹。

紫荊,樹幹挺直叢生,早春季節先於葉開花,花形似蝶,盛開時花朵繁多,成團簇狀,緊貼枝幹,滿樹都是花,不僅枝條上能著花,而且老幹上也能開花,給人以繁花似錦的感覺;現在到了夏秋季節則綠葉婆娑,滿目蒼翠。香港特別行政區區花洋紫荊,亦名紫荊花,但與我們在校園裡看到的是極不相同的。

羊蹄甲,為豆科喬木或直立灌木植物,高7—10米;樹皮厚,近光滑,灰色至暗褐色。羊蹄甲與香港市花紅花羊蹄甲很相近,容易混淆,屬豆科,該種花淡紅色,花後結莢與後者花紫紅,花後不結莢相區別。該種是很好的園林綠化樹種,常作行道樹植路邊。

接下來老師介紹了3種千屈菜科的植物。

木棉,屬木棉科,落葉大喬木,原產印度。高10—20公尺。樹幹基部密生瘤刺,枝輪生,葉互生。每年2—3月份先開花,後長葉。樹形高大,雄壯魁梧,枝幹舒展,花紅如血,碩大如杯,盛開時葉片幾乎落盡,遠觀好似一團團在枝頭盡情燃燒、歡快跳躍的火苗,極有氣勢。因此,歷來被人們視為英雄的象徵。

紫薇,別名入驚兒樹、百日紅、滿堂紅、癢癢樹。為千屈菜科紫薇屬雙子葉植物。產於亞洲南部及澳洲北部。中國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均有分佈,各地普遍栽培。紫薇樹姿優美,樹幹光滑潔淨,花色豔麗;開花時正當夏秋少花季節,花期極長,由6月可開至9月,故有“百日紅”之稱,又有“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的讚語,是觀花、觀幹、觀根的盆景良材。紫薇也是山西晉城市市花。

細葉雪茄是常綠小灌木,株高尺,全株平滑而略生皮孔、葉線形或披針形小而多,先端漸尖而基部鈍圓,葉柄短或無、花小而數量多,腋生,色粉紅或紫紅、蒴果長橢圓形似雪茄、花期全年、

串錢柳是一種非常耐寒且極具吸引力的灌木,樹皮呈灰色,花序穗狀,樹枝和花序柔軟下垂,花期四月,木質蒴果。串錢柳是非常優美的觀賞花木,幹形曲折蒼老,小枝密整合叢。葉似柳而終年不凋,花豔麗而形狀奇特,花序著生在樹梢,只看雄蕊而不見花朵。雄蕊,數量很多,花絲很長,顏色鮮豔,排列稠密,整個花序猶如一把瓶刷子,挺立於灌叢之中,隨風搖拽,妖豔奪目,風韻獨特,姣美殊常。串錢柳這名字得名於它獨特的果實。木質蒴果結成時在枝條上緊貼其上,略圓且數量繁多,好像把中國古時的銅錢串在一起的感覺,加上柔軟的枝條如揚柳一般。

之後老師又講了4種桃金娘科的植物。

桃金娘夏日花開,燦若紅霞,絢麗多彩;花期特長,4月~9月,邊開花邊結果。成熟果為紫黑色漿果,可食,也可釀酒,是鳥類的天然食源。用於園林綠化、生態環境建設、山坡復綠、水土保持的常綠灌木。桃金娘的果實,又名桃娘、棯子、山棯、仲尼。果可食用,全株供藥用,有活血通絡,收斂止瀉,補虛止血的功效。

紅千層桃金娘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株高3~5米,原產澳大利亞,陽性樹種。紅千層葉如披針,似羅漢松葉而終年不凋,四季常青,嫩枝和葉片披白色柔毛,花稠密,聚生於頂端,花期3~7月份,花形極為奇特呈穗狀,可作奇麗的插花。該樹種耐烈日酷暑,不很耐寒、不耐蔭,生長速度快,春栽苗當年可長達1~1、5米,耐旱、耐澇、耐瘠薄、耐修剪,可根據綠化需要,修剪成各種圖形,盆栽缸栽可隨意修剪成理想的株高和形狀,成為高貴盆景,有人見人愛的奇樹奇花之稱。

白千層又叫玉樹,原產澳大利亞的澳洲起源中心植物。別名:脫皮樹、千層皮、玉樹、白千層、玉蝴蝶,藥材部位:為桃金娘科植物白乾層的樹皮。

桉樹是桃金娘科桉屬植物的統稱,可能起源於白堊紀末。在已知的七百多種桉樹中,原產地絕大多數在澳洲大陸,少部分生長於鄰近的新幾內亞島、印度尼西亞,以及菲律賓群島。19世紀引種至世界各地,目前有96個國家或地區有栽培。桉樹,常綠植物,一年內有周期性的老葉脫落現象,大多品種是高大喬木,少數是小喬木,呈灌木狀的很少。樹冠形狀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單葉,全緣,革質,有時被有一層薄蠟質。葉子可分為幼態葉、中間葉和成熟葉三類,多數品種的葉子對生,較小,心臟形或闊披針形。

光莢含羞草是落葉灌木,高3—6米;小枝無刺,密被黃色茸毛。二回羽狀複葉,羽片6—7對,長2—6釐米,葉軸無刺,被短柔毛,小葉12—16對,線形,長5—7毫米,寬1—1.5毫米,革質,先端具小尖頭,除邊緣疏具緣毛外,餘無毛,中脈略偏上緣。頭狀花序球形;花白色;花萼杯狀,極小;花瓣長圓形,長約2毫米,僅基部連合;雄蕊8枚,花絲長4—5毫米。莢果帶狀,勁直,長3、5—4、5釐米,寬約6毫米,無刺毛,褐色,通常有5—7個莢節,成熟時莢節脫落而殘留莢緣。

臺灣相思樹別名相思樹、相思子,含羞草科金合歡屬。為常綠喬木,高達15米,胸徑在40—60釐米,樹幹灰色有橫紋,枝灰色無剌,葉退化,葉柄呈葉狀,披針形,頭狀花序葉腋生,花期5月份。花後結扁平莢果。原產臺灣省,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皆有栽培。喜光,根深材韌,抗風力強。根系發達,具根瘤,能固定大氣中的遊離氮。萌芽力強,生長較快。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瘠薄,病蟲害少。是荒山造林的先鋒樹種,又是防護林、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四旁綠化的主要樹種,當前也用於石場復綠、山坡綠化、生態綠化等,直接用種子撒播。

老師緊接著講了互生、輪生、複葉、單葉。楊樹、桃樹等的葉子所排列的序列是相鄰的`兩個葉子長在相對兩側,而每個莖節上只長一個葉子,這種葉序稱互生輪生葉序是每節上生3葉或3葉以上,作輻射排列,如夾竹桃、百合、梓等。此外,尚有枝的節間短縮密接,葉在短枝上成簇生出,稱為簇生葉序,如銀杏、枸杞、落葉松等。葉片是一個單個的稱單葉。單葉如具葉柄,則在葉柄上只著生一片葉片,葉柄的另一端著生在枝條上,葉柄與葉片間不具關節。它是植物中最普遍的一種葉型。形狀很多,如針形的、條形的、披針形的、倒卵形的。如楊、柳、桃、竹、甘薯、桑、棉、油菜、蓖麻的葉。複葉是由多數小葉組成,如與同等大小的單葉來比較,雖然葉片的總面積減少了,但遭受風、雨、水所加到葉片上的壓力或阻力卻少得多,這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根據小葉在葉軸上排列方式和數目的不同,可分為掌狀複葉、三出複葉、羽狀複葉。若干小葉集生在共同的葉柄末端,排列成掌狀,稱為掌狀複葉,如七葉樹。3枚小葉集生於共同的葉柄末端,稱為三出複葉,如苜蓿。小葉排列在葉柄延長所成的葉軸的兩側,呈羽狀,稱為羽狀複葉。

沿著窄而彎的小路,我們一路在後山爬著。聽老師介紹後山的優勢種。

根據胡老師介紹,後山喬木層的優勢種是馬尾松。馬尾松是常綠喬木,高達45M,胸徑1M,樹冠在壯年期呈狹圓錐形,老年期內則開張如傘狀;幹皮紅褐色,呈不規則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黃褐色,輪生;冬芽圓柱形,端褐色葉2針1束,亦有3針1束,馬尾松針葉又分長短,長的達30釐米,叫長葉馬尾松;短的僅10釐米以內,叫短葉馬尾松。質軟,葉緣有細鋸齒;樹脂脂道4—8,邊生。球果長卵形,長4—7CM,徑2、5—4CM,有短柄,成熟時慄褐色脫落而不,脫落而不突存樹上,種鱗的鱗背扁平,橫不很顯著,鱗臍不突起,無剌。種長4—5MM,翅長1.5CM。子葉5—8。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後山的灌木層優勢種是桃金娘,前面已經提到過。另一個優勢種是桃金娘科的崗鬆:高30—150釐米。葉對生,條形或條狀錐形,長5—8毫米,寬0.4—0.6毫米。花單生於葉腋,兩性,黃白色,基部有2枚小苞片;萼筒鐘形,5裂,宿存;花瓣5;雄蕊10;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2胚珠。蒴果小,上部裂;種子有角。

後山的草木層的優勢種是芒萁,其根狀莖細長橫走,葉片疏生,葉軸一至二回或多回分叉,各回分叉的腋間有一個密被絨毛的休眠芽,並有一對葉狀苞片。在第1回分叉處基部兩側有一對羽狀深裂的闊披針形羽片;末回羽片披針形,蓖齒狀羽裂幾達羽軸。葉片下面多少呈灰白色或灰藍色,幼時沿羽軸及葉脈有黃色絨毛。孢子囊群小,生於每組側脈的上側小脈的中部,有孢子囊5~7枚。芒萁屬植物生於強酸性的紅壤丘陵或馬尾松林下,常大片生長,有保持水土之效。生長力強,中國南方農村常割取當燃料,葉柄可編織用品。全草入藥,有清熱利尿,祛瘀止血之效。和本種相近的還有鐵芒萁和大芒萁。

胡老師還介紹了兩種“特別的”植物。豬籠草和錦地羅。

豬籠草是豬籠草屬全體物種的總稱。其屬於熱帶食蟲植物,原產地主要為舊大陸熱帶地區。豬籠草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為形狀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中國海南,其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豬籠草因原生地土壤貧瘠,而通過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補充營養,所以其為食蟲植物中的一員。

綿地羅為茅膏菜科植物錦地羅的去花莖的全草。是一種食蟲植物,它常常生長在草地上或者潮溼的巖面,沙土上。錦地羅的葉呈蓮座狀平鋪地面,寬匙狀的葉,邊緣長滿腺毛,待昆蟲落入,腺毛將蟲體包圍,帶粘性的腺體將昆蟲粘住,分泌的液體可分解蟲體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然後由葉面吸收。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一科。

以下主要報告地理知識部分。

二、風化殼

在山腳下,陶老師給我們講了風化殼。風化殼是地球表面岩石圈被風化後形成的殘積層。是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產物。其由風化強度可分為強度風化殼、中度風化殼、微度風化殼。表面有灰色,紅色物質是因為含有礦物離子。呈現紅色是因為含有三價鐵離子較多,呈現灰白色則是含有鋁礦物。各種色塊分佈不均勻是因為地下水以垂直向下運動為主。我們在山腳下見到的是氧化還原反應交錯發生,在癢化環境下形成鐵離子的聚集,是由矽酸鹽發生而成的風化殼。在風化過程中,礦物離子會流失,從而使其營養降低。在形成矽酸鹽礦物的同時還會形成一些次生礦物,在後山形成的主要次生礦物是高嶺石。

沒有風化的原巖。肉紅色是長石,白色的是石英,黑色的是雲母。表層有機質聚集就會顯現黑色。岩石在風化過程中,礦物質會丟失。鉀鈉等離子流失後,就會使土壤形成酸性,在垂直結構上。從上至下由於離子流失的逐漸降低,故酸性程度逐漸降低,在最下面就逐漸接近中性。

三、地質構造

在半山腰上,水庫下游石坡處,陶老師這樣講解:在山坡上,灌木與群落髮生了變化,被崗鬆取代。山體岩石組成主要花崗岩,肉紅色的主要是長石。此處花崗岩為侵入岩,岩漿未噴出來。玄武岩都是噴出巖。其上的蓋層經剝蝕作用從而顯露出來。侵入岩有巖牆、岩基、巖柱等形式,此處的侵入岩主要是岩基與巖柱中間的一種侵入岩的形式,規模較大。

水庫下的岩石坡處構造為斷裂構造,這個谷是斷裂構造形成的,岩漿活動是中生代燕山運動活動的,約七千萬年以前,岩漿侵入地殼就形成了花崗岩,此處屬燕山二朝,廣東燕山運動共分為五期。侵入後冷凝結晶形成岩石,在地殼抬深的過程中形成斷層。

岩石被抬深形成斷層,產生斷裂活動,形成了水庫處的河溝,此河溝為北東方向,北偏東83度。此斷層在大地構造上屬於西江斷裂與紫荊斷裂之間的一個地帶,使此處溝的橫斷面形成V字型。

四、水

再來說一下這裡的小水溝,全年有水,山區小河流在山谷橫斷是V型,由於是山間小溝,但是常年有水,故叫“河溝”。由於山坡較陡峭。匯流速度快。少雨季節,水從地下水補充而來。而這裡的花崗岩構造,岩石緊密,這裡地下水出來的是裂隙水,是斷裂構造形成的裂隙出來。地下水儲存形式有裂隙地下水,孔隙地下水,岩溶地下水。

五、地表徑流

地表徑流量的計算方法:有A、B、C三個水桶,B桶接地表水,C桶接50CM處地下水,B桶有10個出水口,其中兩個與A桶相連,則地表徑流量的大小為B桶內的水量+A桶內的水量×5、

實習感悟

這次實習讓我深刻的理解到了實踐的重要性,書本上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僅僅有理論是遠遠不夠的,理論脫離了實際就沒有價值了。比如說這次實習讓我們瞭解了後山的地貌和地下水。而且通過實習可以使學到的知識印象深刻。

是我第一次做像這樣的野外實習,因此實習過程中難免會走很多彎路,這也是我們積攢經驗的絕好機會,我們大家都認真積極的對待,畢竟這可能是大學四年中這是僅有的一次機會。

這次實習不僅讓我收穫了專業知識,也讓我們都收穫了珍貴的友誼。

但是在其中也發現很多不足,比如說山腳下講風化殼時候,很多知識平時記憶不牢,這也是學自然地理要注意的部分,該記的東西還是要每天都帶著記的。

最後,感謝老師給我們這次實習的機會以及對我們的細心指導和幫助。相信我們都將會積極總結這次寶貴知識與經驗。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2

一、實習的具體技術要求

水準測量:(1)方法是採用“s 水準儀、中絲法、配合木質雙面水準標尺、觀測順序是後後前前或黑紅黑紅,要求尺子三絲能讀數。(2)每測段進行往返測。限差如下:1.儀器i角<20′。2.前後最大距離<100m。3.前後視距差≤3m。4.每站的前後視距累積差≤10m。5.同一尺子黑紅面讀數之差(去尺常數)≤3mm。6.黑紅面高差只差≤6mm。7.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5mm。8.測段往返測高差不符值限差<±20 mm。9.環線閉喝差限差<±25 mm。*表中公式的k是路線或環線的長度以公里計算。

(3)注意事項:①各測段採用測站數必須是偶數站,觀測時打傘,記錄時須將觀測者、記錄員、測站的起點及終點、日期書寫清楚。②前後尺讀中絲時,須調平符合水準氣泡,儘可能使前後視距相等,保證測站只有一次調焦。③每站記錄員計算完畢,確認無誤後,允許觀測儀器搬動,後尺方可前移,此時相應前尺變為下一站後尺,不得移動。④在觀測中,若確需設間歇點,則可選擇堅固穩定的兩個點,立尺(不放尺墊)並觀測這兩個點的高差並在手簿中註明間歇點字樣。

⑤立尺人員不得離開尺子和尺墊,沿公路施測時,注意安全,要儘可能在路邊立尺,當到達已知點開始返測時,前後兩尺應互換。當天成果要由記錄員和組長進行檢查,測段成果交有指導教師及時驗收。(4)工作過程:①驗收儀器②室外測段施測。③手簿管理(路線長,各頁測站高差累積注在頁面下方)往返測高差驗收。④按照水準網圖,組成環線。構成平差圖形,繪出圖形標出高差及方向。⑤內業解算⑥完成過5秒點的高程成果成表。

二.導線的觀測:

①導線佈設車逼和導線,導線變數6到8條邊;邊長觀測採用全站儀、(精度為一方向中誤差2秒)及j (一方向中誤差6秒)經緯儀,測導線按前進方向左角觀測,記錄要特別注意,觀測方向順序。②3個以上方向半測回要歸零,觀測水平角之後,觀測垂直角,二者分開進行,在手簿中一定要記錄清楚儀器高和覘標高(精確到毫米),③導線連線角要觀測兩個測回,第一測回起始方向配置讀盤為0°0′若干秒。第二測回90°00′若干秒。④j 觀測時要求不同測回同一方向值較差小於25′,同一測回不同方向的2c互差小於35′,歸零差小於24′。

其主要工作過程:外業選點→外業觀測→內業計算(觀測整理、平差解算、求座標形成成果表)。

3.經緯儀導線:使用j 儀器觀測一測回,①連線角,兩次較差不超過正負25秒。②符合導線方位角閉合差不超過±40′ (n是導線折角個數)。③導線相對閉合差小於1/xx。各導線邊通過全站儀觀測。其基本工程過程:外業選點(7—8個點,邊長近似相等)→外業觀測(左右角度,邊長,高差)→內業計算求出座標和高程。

三、實習目標:

較熟練地掌握經緯儀、水準儀的使用及檢驗方法;掌握角度距離及高程的測定和測設方法。初步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順序和方法。掌握施工放樣的基本方法。在實習中,要注意組內每個人都能參加各項工作的練習。注意培養我們獨立工作的能力,加強勞動觀點、集體主義精神和愛護儀器的教育,使我們得到比較全面的鍛鍊和提高。

四.體會:

通過本次實習,鞏固了以前所學知識,掌握了水準儀、經緯儀的基本操作。從而積累了許多經驗。還有從技術,團隊合作,專業素質等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收穫。從技術方面來說,這次實習給了一次我將所學知識進行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在實習過程中,許多原來並不熟練的知識逐漸被清晰的理解,許多原來沒有重視的方面也得到了鞏固,更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到了不少新東西,在課本中所提到的技術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我有了比較深的體會:1、立標尺時,標尺除立直外還要選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選點就非常重要,點一定要選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時要注意並點非越多越好.相反選取的無用點過多不但會增加測量,計算的勞動量和多費時間,而且會因點多而雜亂產生較大的誤差。2、由於是同組合作,所以在實習程中團隊精神就尤為重要,首先要擬訂準確的計劃,分工明確,在測量過程中我們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還要考慮同組人的工作,儘量要為別人帶來便利。小組成員的合作很重要,實習小組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的進度。3、在實習前一定要及時複習測量方法以及相關的計算公式,在實習過程中要聽指導教師的安排,避免由於測量方法錯誤而造成的錯誤和誤差。熟悉了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區域性”、“先控制後碎部“、”由高階到低階“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4、內業計算必須要非常仔細,因為一個小錯誤都可能導致整體的錯誤,誤差的檢驗也是很重要的,一切資料都必須控制在可允許的範圍內。四等水準測量和縱斷面水準測量以及場地抄平均需檢查限差,超過差限一定要重新測量。通過大家的團結努力,我們還是十分順利地完成了測量。多天的合作下來,每個同學的.臉都親切了許多。當所有工作做完的時候,大家一起回顧最初的苦,才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麼,堅持走過來了,成果拿出來了,大家的心裡比什麼都甜,但這兩週實習也給了我們不少教訓:由於某個資料的讀錯、記錯及算錯都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麻煩,從而讓我們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認真。還有一個組的團結也是至關重要的,他關係到整個組的進度。先前我們組由於配合不夠默契,分工也不夠合理,整體進度受到極大的影響,後來通過組內的交流,徹底解決了以上問題。實習進度有了很大的改觀,進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來了。這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我們以後工作的時候也是一樣,只有團結才能把事辦好。

為時三週的測量實習即將結束了,雖然開始時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們的收穫我們大家還是很高興的。我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對以前零零碎碎學的測量知識有了綜合應用的機會。控制測量和地形圖測繪過程的整體概念有了一個良好的瞭解,我學會了更熟練的使用水準儀、經緯儀等測量儀器與工具,並且全站儀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對較好的掌握圖根控制測量、地形圖測繪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很好的鞏固了理論教學知識,提高了實際操作的技能。原先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測量知識也都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而相互對照將我的測量知識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現在想來這場痛苦的實習是必要的.

同時在這場實習中讓我再次認識到實習的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每個人的一個粗心,一個大意,都可能直接影響工程的進度,甚至是帶來一生都無法彌補的損失。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這次測量實習培養了我們小組的分工協作的 能力,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雖然有時間我們會因為一些實習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耳紅面赤,但大家都想著這樣把要完成的這次實習完成的更加完美。

在這次的實習中我們對以前的學習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1. 水準測量。我們第一次做的是從學校到平頂山的水準路線,這個主要是為了給以後的做導線測量做一個奠基的作用。在完成這第一次的任務中我們就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比如在出學校的時候遇到的問題主要是過往的車輛和人都直接影響了我們測量的正常進行,但在進行測量的過程中我們保持那種平靜的心態來尋找合適的機會,來完成精細的工程測量。在檢驗所測資料的時候,做到發現錯誤立即解決對讀數超線的時候立即返工,同時還發現第三測量工作一般都在規定的記錄表格上如實地反映出測、算過程和結果,表格中有計算校核,∑a一∑b=∑h,這隻說明計算無誤,但不能反映測量成果的優劣。外業結束後,進行高差閉合差的計算,在限差允許的範圍內,即按水準路線長度或測站數進行調整,若超過限差,必須重測。只到合格為止。最後在我們上山的時候也遇到了一些麻煩,只要是上山的時候高程在短距離就相差的很大,有時在前視讀數直接在3以下了,或者是後視讀數在27以上了,這樣我們在上山的時候就打z字型上山,同時在上去的同時選點,測量都要格外注意。只到在2天后我們符合到山上的那個點上時,才結束了這次的符合水準路線。

2. 角度測量。在角度測量對於我們專業科的學生來說要求非常高,用的是j-2的儀器。這就要求我們一直都秉著做事嚴謹的作風,對於每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在每一個間歇點上,檢驗如果超限則立即返工重測。在實習中為了避免大的誤差我們也都總結了不少經驗,例如我們採用盤左和盤右觀測取平均數的方法,可消除照準部偏心誤差、視準軸不垂直於橫軸、橫軸不垂直於豎軸的殘餘誤差。但豎軸傾斜誤差不能採用此法消除。豎直角觀測時採用此法可消除指標差的影響。又如在短邊上的端點觀測角度時要特別注意對中,照準目標時要儘量瞄準目標的底部,因為它們對測角的影響與距離成正比。為了消除度盤的刻劃誤差,需要配置度盤的位置,每測回變換進行配置。在角度測量時我們遇到的主要問題是主要是儀器下沉和路邊行人帶來的影響。由於做導線的時候選點都較遠,過往的車輛行人都是很大幹擾,所以有時候必須在人少的時候抓緊時間幹。角度測量過程中,讓我們都看到了嚴謹作風在幹活中的重要性,經過角度測量後我們更好的團結到一塊。

3. 做導線的最後一步是測距。在完成了角度測量之後,鄧老師和高老師又讓我們見識了一種新儀器:全站儀。教了一些關於全站儀的基本操作,對於全站儀的快速對中整平,在儀器上的一些測距等一些操作,對於這種儀器我們都有了更深的認識。在2位導師兢兢業業的帶領下,我們迅速熟悉了全站儀的 基本操作。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3

實習地區:

儋州螞蝗嶺—千年古鹽田—龍門激浪—三亞南山寺—興隆熱帶植物園—文昌石頭公園—東寨港紅樹林

實習內容:

1、識別地質、地貌、生物、土壤、水文、氣象氣候、生態環境等要素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絡。

2、認識海南省的宗教、人口、民族等各人文地理要素以及農業、經濟、交通等經濟地理要素。

3、收集海南省各旅遊區的特色景點和發展旅遊業的資源優勢;各旅遊區開發利用旅遊資源的現狀,所存在的表面問題等方面的資訊。

4、瞭解各旅遊區的管理制度和存在的問題

實習時間:20xx年 7月 13 日 → 7 月 16 日

指導教師: 唐少霞、趙從舉、袁建平、王軍廣、余天虹等。

實習課題: 綜合自然地理實習

實習目的:

1、為了貫徹課堂教學與野外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地理野外獨立工作的能力。

2、為了學生能夠初步掌握對一個地區自然地理進行綜合調查分析的方法。

3、讓學生了解海南島的自然自理概況及其開發旅遊業的有利資源優勢。

4、使學生掌握區域地理實習的注意要點和學會對區域地理要素的分析方法。

5、培養學生用唯物辨證主義看待和和分析地理事物的習慣。

6、培養學生野外收集資訊、網上搜索資訊和綜合分析利用資訊的能力

海南島旅遊業的發展如此迅速具有其獨特的區位優勢。海南是我國最具熱帶海洋氣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乾溼季節明顯,常風較大,氣候資源多樣。 海南島年平均氣溫在23-25攝氏度之間,全年無冬。大部分地區降雨充沛,全島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海南島海岸線長達 1617.8千米,沿岸84個港灣可開發成港口,已開發18個。海南島四周多為優質沙灘,可開發成海濱旅遊勝地。近海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漁場6.65萬平方千米,水溫適中,海洋生物豐富,有魚類1000多種,藻類200多種。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態的熱帶珊瑚礁魚和各種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是潛水旅遊的觀光美景。 海南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以海口和三亞為兩個端點,海南的旅遊行程基本分為三條線,一條是東海岸的海濱旅遊風景線,一條是中線的黎苗少數族風景線,另一條是西海岸的原始叢林風景線。這些無一不吸引著世界的遊客

第一站:儋州螞蝗嶺地區水土流失及其原因調查

螞蝗嶺方圓50多平方公里,前些年,因森林植被遭受破壞,加之土質疏鬆,水土流失日益侵蝕溝壑縱橫密佈,最深的達20多米,螞蝗嶺日趨荒漠化,嚴重水土流失面積達33.4平方公里,導致附近上百畝農田被泥沙淹沒,河道淤積,嚴重影響了附近村莊農民的'農業生產。螞蝗嶺水土流失嚴重的狀況引起了儋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援下,螞蝗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專案被列為國債專案。針對螞蝗嶺的土壤特點,儋州市水利、林業等部門採取工程措施(開挖擋土壩)與生物措施(人工造林)相結合,分期對螞蝗嶺進行綜合治理。水利部門在林間開挖谷坊、截水溝等,並進行溝頭防護,這些水土保持工程發揮了攔沙蓄水的作用。林業部門則全力實施基地化工程造林,選用耐旱、涵水、固沙力強且能夠改良土壤的馬佔相思樹和桉樹樹種,實行科學造林,據統計,幾年來已完成人工造林3萬畝。同時在行間種植覆蓋物,以減弱洪水的沖刷力。經過幾年的綜合整治,治理區域的雨水基本上就地入滲,地表徑流得以控制,減少了洪水流量而增加了下滲量,極大地促進了植被的生長,小鳥、兔子等野生動物相繼出現,使螞蝗嶺地區的生態系統步入了良性迴圈的軌道。

第二站:儋州千年古鹽田

儋州千年古鹽田位於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南面的鹽田村,距今1200年,是我國最早的日晒製鹽點之一,也是我國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製鹽方式的古鹽場。鹽田村是個非常平靜悠閒的海邊村莊,入村後,一眼就可看到海邊散落的大小不一的石槽,它們像像一方方硯臺錯落分佈在一壟壟的鹽田周圍,頗為壯觀,有些上面還雕鑿著古樸的文字。石槽間散落著許多不知名的植物,以仙人掌居多。儋州千年古鹽田總面積750畝,有硯式石槽7300多個,年產量500噸。因其保留了最古老的晒鹽工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裡的鹽工們根據海南島高溫烈日的特點,改變過去“煮海為鹽”的方法,用經過太陽晒乾的海灘泥沙澆上海水過濾,製成含高鹽分的滷水,再將滷水倒在石槽內,經暴晒製作成鹽巴。現在鹽田村仍有30多戶鹽工,每天都在這片鹽田上沿襲著古老方式勞作。

第三站:龍門激浪

龍門激浪位於儋州市峨蔓鎮海濱龍門山。龍門山是座屹立於海岸的岩石山,最高點39米,山上怪石嶙峋,從北望南,延綿起伏,狀似萬里長城一段,雄偉壯觀。山之東有一甕門,素稱"南天第一門",高30多米,寬闊20來米,中空通風,岩石呈拱形,北風掀浪,撞於石門,鳴聲如鼓,迴響10餘里,故得名"龍門激浪"。這裡綿亙4公里的海岸,沙灘潔淨,岸上巨石千姿百態,風景別緻,站在岩石觀濤,心曠神怡,是海南省有名的旅遊景點。龍門激浪於明代得名,向受遊人稱奇。前清拔貢陳有壯題有七絕一首:"龍門峭石勢嵯峨,遠望潮來卷白波。

第四站:三亞南山生態文化區

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風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南山寺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臨選址,經國家宗教局批准,於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現有仿唐建築仁王殿、天王殿、鐘樓、轉輪藏、東西爬山廊、東西配殿、金堂等建築群,總建築面積5500㎡。整個建築氣勢恢巨集,為中國近五十年來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場,也是中國南部最大的寺院。自古名寺出高僧,南山寺的方丈是86歲高齡的高僧新成大和尚,監院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生法師。目前,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啟動。按照規劃設計,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劃一、主次分明的特點,將主要建築集在中軸線上,在兩側設定12個不同功能的四合院。二期工程完成後,整個南山寺東西寬188米,南北長416米,共8個臺階總高差49米,總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三亞南山風景區居瓊州之南,山高五百餘米,形似巨鰲,又若觀音菩薩慈航普渡坐騎之相。山勢迤邐疊翠,丘陵環抱,祥雲繚繞;面南海,浪激石音,水照天色,實有海天佛國氣象。1993年,經阮崇武先生倡議,中國國務宗教局、中國佛教協會同意,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興建南山寺,先後又批准在寺側興建南山佛教文化苑,在寺前海中塑高108米觀音巨型銅像。山之毗鄰,左為天涯海角遊覽區,右為大小洞天旅遊區,蓋“大生態、大文化、大環保”之大悲曼荼羅也。

第五站:興隆熱帶植物園

興隆熱帶植物園位於海南興隆華僑旅遊經濟區內,創建於1957年,隸屬於農業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香料飲料作物研究所,是海南最早對外開放參觀的熱帶植物園。植物園佔地600畝,植物品種1200多個,劃分為六大展區:熱帶香料飲料作物、熱帶名優果樹、熱帶經濟林木、熱帶園藝植物、熱帶藥用植物、熱帶珍稀植物,彙集有咖啡、胡椒、香草蘭、可可等熱帶經濟作物,以及榴蓮、山竹等特產果樹,儲存有見血封喉等野生植物的珍稀物種,特種資源豐富、園林景觀優美。興隆熱帶植物園劃分為五大功能區:植物觀賞區、試驗示範區、科技研發區、立體種養區和生態休閒區;收集有12類植物:熱帶香辛料植物、熱帶飲料植物、熱帶果樹、熱帶經濟林木、熱帶觀賞植物、熱帶藥用植物、棕櫚植物、熱帶水生植物、熱帶瀕危植物、熱帶珍奇植物、熱帶沙生植物和蔬菜作物等。

第六站:文昌石頭公園

文昌石頭公園位於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以銅鼓嶺為中心,是海南的最東角,公園沿海長2公里,是數萬年前造山運動隆出地表的石頭,經漫長歲月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風化而成。石頭公園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氣勢磅礴,石頭重的達數千噸,形狀千姿百態,造型有的像海龜,有的像古猿,有的像恐龍。漲潮時,海浪湧進巖洞,發出驚天動地的雷鳴聲,海濤拍岸時,滿天浪花,星星點點。特別是風動石,高3米多,重約20噸,上圓下尖,風吹能動,搖而不倒,千萬年來,歷經滄桑,多少個12級颱風也不能把它吹倒。第二部分由墨綠色的花崗岩組成,石頭較為平緩,錯落有致。石頭上海水星羅棋佈,藍天白雲倒映,景色旖旎,從銅鼓嶺流下的山泉與海水匯合到海溝裡,情趣盎然。第三部分形態統一,由天然鵝蛋石組成。

第七站:東寨港紅樹林國家自然保護區

東寨港是在300多年前,即1605年的一次大地震中,地層下陷形成的,海岸線曲折多彎,海灣開闊,形狀似漏斗,灘面緩平,微呈階梯狀,有許多曲折迂迴的潮水溝分佈其間。漲潮時溝內充滿水流,灘面被淹沒;退潮時,灘面裸露,形成分割破碎的沼澤灘面。紅樹林就分佈在海岸淺灘上。

海岸地區是微鹹沼澤地,海灣水深一般在4米內,海水含氯量最高為33.44%,最低為9.3‰,平均為21.86‰.保護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3.8℃,年降雨量1700毫米,海水溫度最高32.6℃,最低14.6℃,平均24.5℃。

紅樹林是熱帶和亞熱帶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國僅在南方少數省區的沿海有所分佈。東寨港及其附近的海灘上尚儲存有面積較大、生長良好的紅樹林,且紅樹林樹種之多,為全國之最,全球紅樹林樹種約40多種,我國分佈有24種,而東寨 港就有19種。該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海灣生態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共有紅樹植物16科32種,其中水椰、紅欖李、海南海桑、卵葉海桑、擬海桑、木果楝、正紅樹、尖葉滷蕨為珍貴樹種。海南海桑和尖葉滷蕨為海南特有。本區主要紅樹林群落有:

(1)木欖群落,

(2)海蓮群落,

(3)角果木群落,

(4)白骨壤群落,

(5)秋茄群落,

(6)紅海欖群落,

(7)水椰群落,

(8)滷蕨群落,

(9)桐花樹群落,

(10)欖李群落,

(11)紅海欖+角果木群落,

(12)角果木+桐花群落,

(13)海桑+秋茄群落。

東寨港紅樹品種主要有紅海欖、木欖、尖瓣海蓮、角果木、秋茄、白欖、海骨根、海漆、桐花樹、老鼠勒、水柳、王蕊、海芒果等。

實習心得:

為期三天的實習就這樣結束了,雖然這次實習的時間有點短但是我們收穫還是頗多。這次實習使我們學習到一些在書本上永遠也找不到的東西,也進一步將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東西應運到實際生活中去。無論是海南島,特殊的玄武岩,熱帶氣候,熱帶雨林——季雨林,高大的棕櫚科樹木,特殊板狀根,特有的紅樹林,高大的喬木,種類繁多的熱帶水果,熱帶特有經濟作物橡膠林,沿途的地形地貌變化、風土人情變化·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我們也明白了,不管是任何理論知識,都需要聯絡實際,反覆理解,聯絡相關的地理知識去分析,在野外實習中才會更能體會大自然環境的巨大與無窮,將理論聯絡實際,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做學問,用實踐深化理論理解,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我們會在今後的學習當中不斷延續這種理念,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此次實習也教會了我們跟同組的同學共同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4

地理資訊系統是地理資訊系統的專業課程,它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通過對該課程的課堂理論教學,我們已經基本掌握和了解地理資訊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演算法以及實現方法。可是理論知識不能脫離實際操作。於是開學初我們班就開始正式進入了本專業的實習。

這次實習的單位是xx。實習的內容是針對xx市的土地調查的內頁工作。內業階段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整理外業調查成果,形成原始調查圖件和資料;二是依據原始調查圖件和資料,建設農村土地調查資料庫,彙總輸出土地利用圖件和土地統計表;三是編寫調查報告,總結經驗,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建議等。根據老師的安排我們小組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地圖向量化及資料入庫。通過幾天的學習我們主要學習了xx軟體的使用,瞭解了xx屬性管理子系統是專門用於定義向量資料的屬性結構,並且進行視覺化編輯。它還提供了強有力的屬性庫建立、編輯工具。在xx系統中包含點、線、區、網、表五類檔案,而區域包括弧段和區兩種實體資料,相應地屬性也分為點屬性、線屬性、區屬性、弧段屬性和結點屬性五種。而地圖向量化是把讀入的柵格資料通過向量跟蹤,轉換成向量資料。柵格資料可通過掃描器掃描原圖獲得,並以影象檔案形式儲存。

這次實習,是結合二次土地調查進行的,雖然工作量比平時的上機練習要大得多,但是,因為結合實際,對於xx我們學到了更多,也掌握了更多。比如說工具條的使用、點與線的引數以及屬性的統改、圖例板的使用、地圖引數的設定、行政界線的交錯標繪等。

從第一次看不懂影像圖、對軟體功能的陌生到最後能獨自一人靈活運用xx完成資料輸入、出圖、建庫等一系列的高難度的`水平。這一過程離不開老師的耐心教導。實習讓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尤其是明白了團隊的力量。工作往往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一個團隊在完成一個專案,在工作的過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團隊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溝通也是相當重要的。一位資深人力資源專家曾對團隊精神的能力要求有這樣的觀點:要有與別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盡所長,團結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個人要想成功及獲得好的業績,必須牢記一個規則:我們永遠不能將個人利益凌駕於團隊利益之上,在團隊工作中,會出現在自己的協助下同時也從中受益的情況,反過來看,自己本身受益其中,這是保證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通過這次實習,加深了我們對專業的深入認識和理解,增強了對於xx的使用,特別是在實習過程中,我親眼看到老師們對工作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無私奉獻的工作作風。同學們團結互助的精神。讓我感受最深、受益最大。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實習,是開端也是結束。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他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也打開了視野,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展現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馳騁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將繼續學習,深入實踐,不斷提升自我,努力創造輝煌,繼續創造更多的價值。

總之,畢業實習使我獲得了人生第一筆寶貴的工作經驗,雖然在步入社會後,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很多教訓要吸收,但我想我已經做好了足夠的準備,無論是心態上還是技能上。現代社會的競爭是殘酷的,但只要努力地付出,我的職業生涯就必定會開出希望的花,結出成功的果。

小編精心推薦閱讀

畢業實習報告|畢業實習報告範文 |實習心得體會|實習自我鑑定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5

1、實習目的:瞭解瑞晶洞形成過程,並加深對課程中地層、地質構造和地貌等內容的理解。

2、實習區位置:臨安市內的瑞晶洞是一處地下石灰岩溶洞,發育在5億年前的晚寒武紀,洞口向南,洞體按自然組合劃分為七廳。

瑞晶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

3、瑞晶洞中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及形成機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種,在洞內有著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滿洞頂,形態各異。石花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鈣,由針狀、細柱狀晶體組成,其多直接長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氣帶毛細滲水的產物,即含碳酸鈣的地下水通過岩石縫隙緩慢從岩石中滲出,碳酸鈣中氧氣不斷溢位,形成結晶。

(2)石筍、石鐘乳、石柱

洞中長著高大的石筍和石鐘乳。石筍是直立在洞裡的尖錐體。當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通過洞頂的裂隙滴至洞底,由於在洞穴內有時溫度較高,水分蒸發,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減少,鈣質析出,沉積在洞底,日積月累自下向上生長的就形成了石筍,自上而下生長的則形成了石鐘乳。

洞中還能看到幾根石柱,貫通底部和頂部。這是由於石筍和石鐘乳不斷生長,最後連在一起形成了這種柱狀物。

(3)石幔簾

在溶洞的四廳中我看到一幅壯觀的場面,一高達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廳中,那是有一連串層次的石蓮臺、石瀑布構成的石幔。洞廳中還掛著一連串的石旗和石簾。石幔是由於滲透的水中碳酸鈣沿溶洞壁向下沉澱成層狀堆積而成,其形狀如布幔。

(4)邊石壩

在洞底出現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壩一樣高為幾釐米至幾十釐米的壟崗狀地貌,這就是邊石壩。它是由滲透水中的碳酸鈣沉積而成的

4、溶洞的'塌陷、斷裂構造、石柱的錯斷現象

溶洞形成後,由於某些地段發生了輕微地殼運動,洞廳中被水侵蝕過的層面發生了塌陷;地殼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層被拉伸,形成了斷裂構造;原本筆直的的石柱也由於地殼的下沉,導致中部被拉伸而斷裂,這就是石柱的錯段現象。

(三)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我收穫頗豐,不僅見到了美麗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風光,也進一步瞭解了三大類岩石的特徵和構造,加深了對課程中地層、地質構造和地貌等內容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這次野外實習鍛鍊了我的實踐動手能力,我學會了對地貌的觀察,內容的描述,資料的記錄等野外工作方法。當然還有許多不明白的問題,應該與老師多多探討,這樣有利於知識與實踐的結合。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6

一、前言

20xx年春季學期我們已經在課堂上學習了綜合自然地理課程,對自然地理的綜合研究在理論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此次實習,我們通過路線考察的方式,從森林公園到龍王洞實地觀察了張家界的自然結構,並對張家界的自然環境有了切實的體驗。此外,在考察過程中我們還初步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實習的方法,為將來繼續深入開展地理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本文著重記錄此次實習的實習內容。

二、張家界的自然地理概況

張家界市(原名大庸),位於湖南西北部,距省會長沙398公里(以市政府所在地永定區計算)。張家界距長沙全程高速320公里;它的地理位置座標是:北緯28°52′至29°48′,東經109°40′至111°20′。東與常德市的石門縣與桃源縣交界,南與沅陵縣毗連,西與永順縣、龍山縣接壤,北與湖北省的鶴峰縣與宣恩縣為鄰,總面積95616平方公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

張家界市地貌構造複雜,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佔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武陵山脈自貴州雲霧山分支,入張家界市後又分成三支山系貫穿城市全境。張家界市境內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

市境地貌以山地為主,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傾斜,中部沿澧水兩岸呈北東向緩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遞降。武陵山脈自貴州雲霧山分支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歷山,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巖山,茅花界。南支行於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聞名於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內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岩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於一體,藏賂、橋、洞、湖、瀑於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

張家界更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內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珍奇樹種有銀杏、珙桐、紅豆杉、櫻花等;名貴藥材有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等;珍稀動物有娃娃魚、獨角獸、蘇門羚、華南虎、雲豹、獼猴、靈貓等。

張家界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有林業用地面積1012畝,佔71%。森林覆蓋率達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實施了“美化、亮化、淨化”工程,人均擁有綠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態旅遊區、國際度假區。

張家界的氣候適中,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溼潤氣候。因此,雨量豐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左右。夏季最熱月氣溫27℃,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3℃(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這樣的氣候,不僅適合動物的繁衍與植物的生長,更適合觀光旅遊。

由於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東臨魚米之鄉八百里洞庭湖,西頻湘、鄂、川、黔四省邊界地區,所以歷史上就是著名的物資集散地,據地方誌書記載,早在明代,這裡就商賈雲集的地方,不僅周邊貿易發達,同時,還有來自福建、浙江、江蘇、廣東等地的客商到這裡經商辦企業。今天,這裡的公路,鐵路四通八達,民航也已開通。可以肯定,一個朝氣蓬勃,現代化的旅遊新城正以她的嶄新面貌崛起在世人面前!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7

又一年的夏天來到,又一年的暑假悄然而至。這個暑假對於我來說是個不同於以往的暑假。這個暑假是我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在這個住家。我第一次參加了社會實踐。第一次一個人試著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

放暑假我去了武漢,從去武漢的那天就開始下雨,不知道是老天可憐誰還是在故意捉弄我們這些參加暑期實踐的學生。我現在清楚的記得,一共下了8天的雨,在這8天中,我們幾個哥們住在租來的房子中,每天自己買菜做飯,吃完飯後就玩牌。因為下雨,我們無事可做。沒有國多久,我們身上的錢就快花完了。但是我們一直都還沒有找到工作,當時我們就像電視劇蝸居的情景一樣。因為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離開學校自己獨立出來。我們一直都不向家裡要錢。也正因為這樣,讓我們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融入社會的艱辛。

也許是我們一直的堅持,我們找到了一份工作,我們跟著武勘院去搞勘察了。我去了廣東,廣東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城市。我在沿海邊和他們工作,也是因為這次的勘察,讓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是那麼的廣闊,令人嚮往。廣東的天氣沒有武漢的熱,每天都有涼爽的海風,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第一次暑期社會實踐,第一次和社會中的人做事打交道。在這個集體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我的老鄉。他們很照顧我,也經常幫助我。

啟示

暑假已結束了,我的'暑期社會實踐也結束了。在這次的打工中我覺得我學到了已經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了,更多的是社會知識了,具體有幾下幾個方面。

1、我懂得了應該如何更好的展示自己,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句話一點也沒錯。

2、無論做什麼,只要是你要去做的就一定要認真仔細的去做好,做事不要怕吃虧,要靈活,能隨機應變,不要做事漫不經心的,既然選擇了就一定要做好。

3、在這次實踐中,我學到了一門技術,我知道了做勘察的程式,需要的機械和需要怎樣的技術人才。

4、在社會中我們要能學會和比我們年齡大的人去溝通,善於瞭解他們的性格,只要你能和他們善於溝通,做事能和他們風格相似,你和他們一樣會成為好朋友的。

5、我們應該放下學校裡的那種狂妄,家裡的那種嬌寵。不要期望太高,要一步一步的去完成,我們要有一顆平常的心,樂觀的去面對社會裡遇到的不如意和挫折。正確的估價自己,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

6、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的確,一個人必須有好朋友,朋友越多,出路就會多一條。所以,我覺得人生重要的是朋友。

這些就是我的社會實踐經驗了。我想這些將是我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8

一、實習目的

地理資訊系統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一門學科,並且廣泛運用到各方面,所以作為該專業的我們具有實踐應用能力是很重要的,畢業實習是對我們x年來所學課程及實踐應用能力的一個整體檢驗。通過實習,要求我們對目前社會或企業的前沿知識或技術有所瞭解,明確在未來工作中的學習方向,並且從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時自己的能力和軟體應用水平在實踐中也會得到全面提高。要求學生能將所學的地理資訊系統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應用到資訊化建設中。

主要任務,熟練運用所學的xx軟體完成相關資料的編輯處理。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踐中,協助完成所在單位的不穩定耕地資料庫建設工作。通過x月實習加深和鞏固所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積累一定的社會工作能力,學會如何為人處事,如何提升自己和實現自我價值。

二、實習單位簡介

實習單位是xx第一測繪院。xx第一測繪院是xx測繪局直屬的事業性測繪單位,是國家測繪局首批授予的甲級測繪資格單位。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形成“以專案為依託,產學研一體化”的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夯實基礎,努力構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工作環境,現已發展壯大成為xx規模最大,實力最強、裝置精良、快速反應的綜合性測繪隊伍。

三、實習內容

在單位實習的時間裡,我從事的是不穩定耕地資料庫建設工作,主要負責資料的初步處理工作,包括資料格式轉換,地圖定位,採集耕地點,檢查耕地點是否有漏畫、多畫、多加點、少加點等,檢查微短線,拓撲構面等工作,採用的軟體是xx。這個專案要求我們在掌握一定的x相關專業知識上,細心、耐心、認真有責任心有毅力的進行工作。而嚴格要求自己,做到遵守單位規則制度,積極進取工作,是資料庫建設人員必須具備的應有素質。

四、實習步驟

(一)在進單位的前x個星期,學校指導老師根據我們具體情況進行實習前的培訓。首先是思想上的教導,思想是人的靈魂,是人的內在力,要想把實習任務完成好,首先要把思想調整好。在老師的尊尊教導下,我對實習有了更為深層次的理解,更明確了我的工作目標,在思想上使我對未來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在行動上使我對未來人生有了新的規劃。

然後,複習和熟悉一些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因為x第一測繪院主要使用的GIS軟體x,所以指導老師針對單位需要給我們進行的培訓的主要內容是:x軟體的安裝,熟悉基本步驟,瞭解注意事項;其功能模組有圖形處理,庫管理,空間分析,影象處理,實用服務。基本複習完這些對操作x軟體就比較熟練了,用得比較多的是圖形處理和影象處理這一功能,對資料的處理很有用。熟悉了這些,相信在實習中能很快的學習和完成工作。

(二)在進入單位真正工作後,我們主要用到的幾個功能是檔案轉換、影象分析、輸入編輯。我們的工作是從事不穩定耕地資料庫建設工作,在整個過程中我做了資料格式轉換,地圖定位,採集耕地點,檢查。

(三)實習完成後,寫實習報告,領悟與反思,為今後工作有一定規劃與理想。

五、實習總結和感悟

實習是大學進入社會前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最好的鍛鍊機會,也是大學生到從業者一個非常好的過度階段,更是大學生培養自身工作能力的磨刀石,作為一名即將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能否在實習過程中掌握好實習內容,培養好工作能力,顯的尤為重要。其次,團結協作,善於溝通,是我們從事工作的基本。一個部門肯定不只你一個人,作為部門一分子,你若想把本部門的事做的出色,那你必須把部門成員團結起來,發揮集體的力量,那樣才能事半功倍!而溝通是人形成良好人際關係的途徑,好的人際關係,才能打造一個好的工作氛圍,才能有利於工作的進行。這次的經歷是實實在在的,就感覺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能夠接觸新的事物,一點一點的吸收進去。社會是一所最好的大學,果然沒錯。展現在自己面前的是一片任自己鞭策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將繼續學習,深入實踐,不斷提升自我,努力創造業績,繼續創造更多的價值。

總之,這段實習所學到的知識將為我以後工作之路點亮了一盞明燈。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9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來到XX外國語中學的實習已經七週了。初入校園,聽到第一聲來自學生的問候,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實習生活充滿了期待。聽課,備課,講課,開展活動,漸漸的我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理解,老師們的悉心指導讓我們學到了很多。

聽課

在XX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正式開始了實習。實習第一週,主要以聽課為主,一整天都在聽課和去聽課的路上。我們聽了許多老師的課程,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除了關注老師對於知識的講解,還特別關注了老師的教學方法,比如利用多媒體形象的表示地球的公轉,讓學生通過觀察總結公轉的意義;或者在課堂小測之後,相鄰六個人為一組,通過討論對答案,在發現答案不同時去找出正確答案,這不僅僅加強了學生們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備課

第一週的聽課結束後,就進入進入備課的階段了。備課-做課件-試講-修改教案,迴圈往復,精雕細琢,直到設計出滿意的課堂。大家相互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確保正式上課時有出色的表現。在辛苦備課的同時,也收穫了很多,一節好的教學設計離不開老師和同學的幫助。

試講是對教案的第一次演練,每一次的試講大家都會積極參與評課,分析優缺,共同進步。

正式上課

在老師悉心的指導下,我們開始了我們人生中的第一次正式上課,站在三尺講臺上,頓時感到作為一名老師的使命感,看著講臺下可愛的學生,緊張感便煙消雲散。在正式上課之後,我們聆聽指導老師的意見,彼此之間也相互評課,在每一次上課後都進行教學反思,為了讓下一節課變的更好。

班主任工作

作為實習班主任,我們每天固定的任務就是看班。上午看大課間的跑操或者自習,中午看午讀,晚上看晚讀。有時會幫班主任看輔導課。哪裡需要我們就出現在哪裡。通過班主任實習,我們體會到做班主任的辛苦,同時也體會到班主任為了學生所付出的努力。

開展班會

開展班會是班主任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在班會課上,老師與同學積極互動。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主題,自主設計的主題更為貼合學生的實際,也鍛鍊了我們設計與開展活動的能力。

老師的慰問

11月7日下午,李子蓉院長、陳大湧老師、黃初龍老師以及曹滿老師來到XX外國語中學慰問地理實習隊。院長及老師與我們親切交流,老師們對我們的實習給予了肯定的同時,也向我們表達了“做更好的教師,而不只是教書匠”的期望,實習隊的.每一位成員都牢記老師們的教導,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存在存在的不足進行更深入的反思,不辜負老師們的殷切期望。路還很長,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感謝老師們對我們的指導,正因為有老師們平時的嚴格要求,才可以勝任如今的實習工作。諄諄教導猶在耳畔,未來我們會加倍努力。

小結

感謝外國語中學提供如此優越的實習環境!感謝姚老師、吳老師等優秀教師的指導,讓我們在充實的實習生活感受到了成為一名教師的真切感,也讓我們體會到要成為一名真正優秀的教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行是知之始,相信在不斷的實踐中,我們會有更大的收穫,未來可期。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10

今年7月中旬,為了深刻認識和鞏固地質學和自然地理學知識,我們13級人文城規跟隨著唐院長來到韶關進行我們大一暑假的實習。韶關位於間歇上升區,流水侵蝕作用強烈,造成峽谷眾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為主。而且地質構造複雜,地層發育基本齊全,岩溶地貌廣佈、種類多樣,巖類以紅色砂礫岩,砂岩、變質岩、花崗岩和石灰岩為主,丹霞山更以獨特的紅巖地貌聞名於世。

第一天我們在去帽峰山的途中觀察到典型的平臥褶皺,沉積時是水平的,後來由強烈的擠壓力和構造變動使地表發生塑性變動,主要是碳酸鹽巖和石灰岩,厚度都大於1米,屬於巨厚層沉積。

馬路的對面採石場,有典型的斷層構造,中間接近水平,兩邊近於直立,根據山體兩側岩石的顏色和巖性差異,判斷可能為正斷層。不難看出,這一帶的泥盆紀的地質運動比較活躍。可以推出,平臥褶皺受到斷層干擾。

隨後,我們來到帽峰公園南部,沿著公路由北往南走,出露地層由新到老,觀察岩層產狀及性質,可以明顯發現開始是以泥灰岩為主,伴有粉砂岩、泥質灰巖、頁岩,後來以石灰岩為主。中部存在較多層間揉皺,小型斷層,考慮到屬於海相沉積,初步判斷為潮間帶到潮下帶過渡型別,地層由幾釐米的薄層變為幾米的厚層,說明沉積環境由複雜多變變為穩定,北側為帽子峰組,南側為天子嶺組。

最後,我們來到武江邊觀察河流的發育,河流在彎道處存在橫向環流,使凹岸侵蝕後退,凸岸堆積生長,而在河流一側可觀察到三級河流階地。

7月10號我們乘車到達廣東韶關芙蓉山國家礦山公園,首先觀察的是石炭系下統、石凳子組的斷層構造,觀察到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所以判斷為逆斷層。返回出口的路上觀察到灰白色帶狀的方解石脈。

步行到達芙蓉山的石炭系下統測水組的煤窯所在地,主要成分為煤矸石。往上步行到達古生物化石的沉積地點,圖示為挖掘化石所獲。

在登山終點,我們觀察到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蝕窪地、峰叢及芙蓉湖的秀美景觀。芙蓉湖岸邊,我們觀察到山體的向斜構造,向斜判斷依據為岩層受到水平地質運動擠壓後岩石由老變新以及地形起伏狀況。

第三天,我們去到了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上由紅色陸相砂礫岩構成的以赤壁丹崖為特色的一類地貌均被稱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這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隨後,我們進入了丹霞山景區。一路往上走,我們來到了的陽元石景區。陽元石已經有30萬年的歷史,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絕景”。它的性質是蝕餘石柱,其巖性屬於碎屑岩類(包括砂岩、長石石英砂岩、礫石巖)。陽元石是由於地殼抬升後,兩組岩層相互交叉,流水沿著節理面侵蝕搬運,即是由垂直節理髮育而形成的。在陽元石的表面我們能看出水平層理,這是由於岩層巖性軟硬不一,軟層被侵蝕凹陷,硬層不易侵蝕被保留而形成的。

後來我們又坐上車,來到了一處性質為水平韻律層理與節理髮育的地貌點。它是由於地殼抬升後巨大巖塊由錯落方法墜落形成,而又由於其下錯的巖塊形似向上爬行的鱷魚,故稱“鱷魚上山”。其岩石的`本色是紅色和白色,但因雨水沖刷而發黑。岩石的沉積層基本上為水平層理,其上的黑色條帶上有鵝卵石,反映了河流相與湖泊相轉換的古地理環境;岩石的紅色部分反映的是交錯層理和斜層理,其傾斜方向代表古水流方向和流速大小。

第四第五天我們來到馬壩人遺址、大峽谷,這是實習內容的最後一部分了。在路上我們還看到一個滑坡體現場,我們親自爬到滑坡體的對面進行觀察,老師們給我們介紹了滑坡體形成的特徵以及我們面對滑坡體可以採取的一些防護措施。真正到野外實習了我們才會發現,原來生活中,身邊的事物就蘊含知識。在你經過一大堆黃土的時候,你絕不會想到那叫滑坡體,也不會想到我們還總結出它們的特徵以及應對措施。

要觀察大峽谷,光有觀察力還不夠,還要有體力。在大峽谷中我們可以看到跌水、瀑布等,在汗流浹背之際感受水流衝下來引起的氣流,真的是應了那句廣告詞“透心涼,心飛揚”。當然,那一千多級的階梯更是考驗人,所以我覺得我們去實習不僅僅是收穫知識,更是磨練人的一個過程。當有想偷懶的同學問院長可不可以不爬的時候,院長調侃地說,你可以不上來,但一定要下去。是的,大峽谷下面沒有纜車,所以只能通過爬樓梯的方式上來。但是當你重返“地面”的時候,你會為自己自豪的。

最後一站就是馬壩人故址。在炎熱的夏天我們步入溶洞之中,不禁佩服古人竟會找到如此宜居之地。

為時五天的實習,你會發現你不僅僅在思維能力上得到極大提高,更能練就堅持的毅力。和組員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不一樣的視覺來看生活!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11

一、實習工作介紹

本次實習主要做地理資訊系統的資料錄入。

地理資訊系統,利用地理資訊,把電力裝置繪製到地理圖裡面,然後客觀的反應出電網的佈局,同時儲存各種裝置的資料和使用者的資料,將gis地理資訊系統與營銷系統結合,使得電力資源管理更有秩序。

地理資訊系統(下面用到,只寫簡稱"gis"),只要由客戶端軟體和一個伺服器組成,客戶端軟體有著各種裝置的圖形,類像cad,這樣能快速的畫出各種電力裝置,這次實習,我主要用客戶端軟體錄入電力網的各種資料。

x月底,我們xx駐點要完成中壓圖,所以我又由低壓轉向了中壓,繪製中壓比低壓麻煩複雜,繪製中壓時,在看文件的同時,還要看外業隊拍回來的相片,以確認刀閘,跌落式熔斷器等開關的接線順序,因此在畫圖速度上,比畫低壓慢了很多,畫一條不大的中壓,至少要幾天。

x月初,我們基本完成繪圖,開始導表。導表,就是利用之前畫圖時記錄下的座標(用excel按順序排列),將之前一個沒畫上的虛擬電錶,通過導表,將虛擬表畫進圖中。

導表前,要將表做好,將使用者,對照相應的座標,在這導表過程中,我發現了之前的導表效率很低,因此我根據學得一些程式設計知識,應用在excel中,利用公式對一些項進行填寫。

二、實習心得

x個月的實習,過幾天就就結束了,這次實習中,讓我學到了不少,知道社會與學校有著很大的不一樣。

在這次實習中,除了工作得到鍛鍊外,我們的'生活,也得到了鍛鍊。來這裡鍛鍊後,我們才知家裡父母的艱難之處,可能我們現在體會到的還沒有父母的一半。但是,也讓我們體會生活艱難。以前,在學校生活,沒有錢了,就向家裡拿,過得輕輕鬆鬆;回家了,也不用愁什麼,有吃,有穿,有玩,生活過得樂融融。但是來到xx之後,這種無憂慮的生活,被打破了,徹底的改變了我對生活的一些態度。中國人都說民以食為天,來到xx後,我首要解決的是吃飯的問題,以前認為煮飯是好簡單,當真的要去做時,並不是那麼容易,什麼都要買。

人人都說,想在社會獲得一個立足之地,就要有足夠的有脈關係,和良好的社交能力。在來xx公司實習後,我雖然沒有深刻的體會到那句話的意思,但是我也深深的知道人脈和良好的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具備良好的社交能力,在工作中,能得到很多的好處,如職位進升;具備良好的社交能力,就能讓你在領導人眼中閃閃發光。當然也要工作能力上有很好的表現,如果僅工作能力上很好,但是沒有良好的社交能力,領導也不會看到你這個閃閃發光的星星,基本永遠埋沒在這個低層,得不到提升。所以在具備良好的工作能力後,也要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說到工作,就要說到薪水,說到薪水,那就說到錢了。錢,是這個社會人人都想擁有,並要擁有很多的東西。來到xx之後,我更深刻的體會到錢的強大作用。xx的物價比xx還高,超出了我們的預料。我們吃一餐飯,就要x元,這樣的消費,首個月沒有領到薪水時,手中的那點錢就如杯水車薪,不夠用,最後公司知我們的狀況後,各我們預支了部份薪水,才勉強過完第一個月。來到這裡實習,什麼都要講都錢,吃飯要錢,生活要錢,出門要錢,什麼都要用錢,那點工資差點不夠我們的支出。來到xx羅定後,與以前的同學在xx開了間購物店,最後也因資金問題,戈然而止,這時知道錢更重要。雖然知道錢很重要,但是我也不是拜金主義者,我的錢夠我用,夠我投資即可,錢多了,用不完,也沒用,不能像某些人,為了有更多的錢,鋌而走險。

在這次工作中,雖然與我的專業關連不大,但是它至少要用到電腦,這個也是我的愛好,我對電腦的程式設計等,都有著深度的熱愛,這個應是我熱愛自動化的一個分支吧。這次實習中,沒有要程式設計序軟體,但是在用excel時,用到了程式,顯示出了excel的強大,同時也把我的寫程式能力小小的顯示了出來。由於之前都是用複製貼上,人工計數,這嚴重的影響工作效率,有了我編寫的公式後,能大大減少複製,貼上,計數的工作量,進而提升了工作效率。這次小小的事件中,讓我知道了,大學時,學校讓我們學習多元化的作用。有人曾對我說,你什麼都會,你卻什麼都不精,這有什麼用。但是從這個事件中,可以看到,學習多元化的好處,雖然不精,但是並不是所有應用時都要精通才能應用。學習的多元化,能讓我們在日後生活中,有要用到時,就能巧妙用到。經這次事後,我更要堅我的學習多元化,如果能所它學精,就把它學到精,日後必有它用武之地。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12

20xx年3月12日起我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專業教育實習,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回顧這一個月的工作無疑是理論與實際最好的結合。使我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實習期間的教學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將會為我日後工作提供寶貴的經驗。我的實習工作包括兩個方面: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具體工作如下:

一、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主要負責“下兩操、督早修”:監督眼保健操、課間操,監督早、晚自習,在班主任王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我很快的熟悉了這項工作。由於第一週的見習,給了我很多時間熟悉班級的學生,也提前瞭解了班級的狀況。在當班主任的那一週,也許很新鮮,很興奮,我時時都會跑到班級去看看學生的狀況,和學生聊一聊,講講大學的各種奇聞趣事,增強他們的學習考學的動力。在某種程度上說,我更是以一種朋友的身份和學生聊天,可是,有時候這種師生之間的距離就很難控制,所以需要在處理師生關係上下功夫。上課有老師的範,下課能與學生成為朋友,這是我追求的。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和觀察,瞭解到了高中生的學習生活習慣和思維發展方向,這是對心理學知識的一種實踐。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班級早自修習學生很多都是沒睡醒的狀態,學習效率低;學生平時不是很愛主動和老師交流向老師提問問題;晚自習的效率相比早自習要好一些但是效率依然達不到最好的狀態。面對這些問題,首先我觀察了其他班級的情況,發現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其次我向班主任老師諮詢,王老師向我說明這

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各位班主任老師也正在著手相想辦法督促學生學習。第三我和其他的實習老師交流了一下心得並從以下方式試解決問題。晚休和午休的時間檢查學生就寢情況,督促學生儘快睡覺。間斷性的檢查班級自習狀況,安排學習任務,在上課效果不好的課節之間課間與學生聊聊天,講講學習以外的奇聞趣事,大課間同學生打排球舒緩學習壓力。一星期下來效果雖然達不到預想的效果,但是學生反應良好。這是對我日後參加工作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經歷。

二、教育教學工作

1、教育見習

實習開始的第一週,我們開始了教育見習聽課。聽指導老師、其他地理老師的地理課,並記好聽課筆記和學習心得,課後虛心向指導老師請教。在田老師的指導下我首先學會了如何聽好一節課:聽課要這樣聽,要聽老師如何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要聽老師上課的語言,要聽老師的問題設定,也要看學生聽課的一個狀態以及老師的教態。課堂不是老師在上面的表演,而是學生和老師一種互動,一種知識火花的碰撞。

2、教學準備

首先,思想上克服自卑,培養自信從容的心理。想指導老師請教同其他實習老師交流,將自己在課上準備說的話及教學安排背下來以便課上發揮自如。其次,教學準備上,理論與實踐並行。在大學裡,我學習了很多的教學技能,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實踐,現在得到了這樣一個很的平臺,務必要充分利用好。為此做了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重溫教學技能理論,從備課到講課,從課堂教學到課下輔導,詳詳細細地瞭解了一番。第二,努力備課,熟悉教材。深入理解教材,掌握每節課的知識結構,準備好導課和過度整理出自己的講課思路,再看看教師參考用書,進行必要的補充,在這基礎之上,根據內容和進度要求把該課分為幾個課時,認認真認真地寫下自己的教案。對於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準備用多樣的課堂形式講解出來。儘量把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技能理論聯絡起來,儘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

3、教學實戰

怎樣上好每一節課,以怎樣的方式上好一節課,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點。剛來時候,我覺得一點頭緒都沒有,怎麼講課,什麼是重點,什麼是非重點。但是通過田老師一週的指導以及聽課時積累的心得以及講課的經驗總結,使我的整體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從第一節課上講臺時需要參照教案講解到最後完全脫離提示教案的從容講解,對我來說真的是意義非凡。

我的第一節課是《中國的氣象災害》,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堂課。第一堂課準備還是很充分的,為了避免出現知識點錯誤,提前讓指導老師稽核了一下我的教案,並趁著中午學生午休的'機會再班級裡做了一下無人試講。

這節課主要講中國的重點氣象災害,學生對這方面的內容在生活中都有過一定的接觸,所以學生的興趣度較高。在課堂上,我通過討論和互動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新課,學生都積極回答問題,反應性當不錯。課後指導老師的對我這節課的表現給予了相當大的肯定,這讓我十分開心,並充滿了自信。但老師指出依然存在不足:老師說,給學生講的還是太少了,要更放寬時間給學生;沒有充分利用好課堂的生成,比如讓學生舉一舉身邊的事例或經歷加深對氣象災害的認識等。另外一點事我的口頭禪“然後”用的特別多,對於老師來說,課上重複用一個承接詞是一個很大的缺點。這樣會讓聽課者誤理解為知識點不熟練,講課不自信等。這種習慣性的口頭語在老師沒有提出時自己真的沒有注意過。這節課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為以後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三、個人方法與收穫

剛來學校時,我對自己的學生很陌生,為了儘快的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我問本班班主任要來了月考成績單,大致瞭解了每個學生的成績。這樣,我在講課時,就會有針對性,比如,簡單的問題,我會讓成績偏低的同學回答,而難度大的,則叫學習好的回答,這樣可以照顧到每一個同學,讓他們有被重視的感覺。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每節課都安排小組討論,互相提問環節:將班級學生分為六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然後提出問題先小組討論,之後讓每組組長在自己的組員內選擇提問者,再在其他任意一組選一名同學作為回答者回答問題。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知識。其次,每節課都會有需要填充的板書讓學生到黑板書寫,這樣會引起學生地知識點的注意力。第三,遇到簡單單具有挑戰性的知識時讓學生到講臺前講解,師生換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然而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是非常重要也是一件十分據喲挑戰執行的工作。從上課、批改作業以及平時交談中,發現很多學生不知道為何而學為誰而學,即沒有對學習形成一種目的性。我認為要解決這種情況,就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優秀教師至少要做到懂得用以下三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第一種,增加學習任務的趣味性。增強學習任務的趣味性是激發內部動機的有效策略之一。增強趣味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1、通過教師的努力使任務本身發生變化。同樣的學習任務,採取不同的呈現方式,所引起學生的興趣是不同的。通過變化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這一方面體現在教師的備課上,教師要備好課就必須有豐富的課外閱歷和學科前沿知識,在備課中把相關的內容進行靈活變化融合到課堂中去。

2、注意選擇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材料。學習任務越有趣越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在內容安排上,應包含學生容易識別的特徵,例如在性別、年齡、宗教、種族和職業方面與讀者相似的特徵,從學生的認知需求出發,安排他們認為重要的生活事件,以及一些令人感興趣的軼事和例子。第二種,合理運用獎勵與懲罰。眾多研究和生活經驗均表明,獎勵和懲罰對於學生動機的激發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表揚與獎勵比批評與指責能更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前者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進而增加學生出現某種行為的可能性;而後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第三種,進行歸因訓練。教育心理學中的歸因理論告訴我們,不同的歸因方式會影響到主體今後的行為。既然如此,教育也就可以通過主體歸因方式來改變主體今後的行為。這對於學校教育是有實際意義的。在學生完成一項任務後,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成敗歸因。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找出成功的或失敗的真正原因,即進行正確歸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師也應根據每個學生過去一貫的成績差異,從有利於今後學習的角度歸因,哪怕這時的歸因並不真實。

兩週後,我們已經學習了兩個單元,也做了一次單元模擬題,經過這次試卷的分析,我更全面地瞭解了自己的學生,這個時候,我又採取了另一個措施,我把學生分為四個檔次,一檔的是學習成績優秀穩定的,二檔的是成績好但是不穩定時時浮動的,三檔的是成績良好的,四檔的是剛剛及格甚至不及格需要加強輔導的。課後也會按檔次分別安排可也任務,讓每位同學依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分數。實習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環境的機會,通過這一個月的實習,我受益匪淺,對教師這個角色有了更為詳盡而深刻的瞭解,認識到了許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不在侷限於書本,而是有了一個比

較全面的瞭解。從而更深的瞭解的了自己的不足,該往哪個方向而努力,這些都是以前所不瞭解的。通過一個月的交往,學生和我也日益親密。我也瞭解了教師的偉大,教師工作的神聖,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是要發自內心的關心愛護學生,幫助他們成長。將來的歲月裡,我一定努力教好自己的學生,做好自己的工作。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13

一、 實習目的

1. 瞭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2. 瞭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二、 實習內容

1.簡介:

瑞晶洞位於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的石瑞鄉蒲村。東距杭州130公里,南鄰千島湖125公里西離黃山166公里,北連天目山國家自然保護區51公里。該洞洞體呈垂直狀,異常高大。第一洞廳垂直高度達82米,堪稱國內第一,洞內岩溶景觀密度大、品種齊全,尤其是洞內有著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滿洞頂,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見的地下花園。

2. 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滴到洞底時,由於水分蒸發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澱。這些沉澱經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實習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石花。洞頂的鐘乳石與地面的石筍連線起來了,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種,在洞內有著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滿洞頂,形態各異。石花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鈣,由針狀、細柱狀晶體組成,其多直接長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氣帶毛細滲水的產物,即含碳酸鈣的地下水通過岩石縫隙緩慢從岩石中滲出,碳酸鈣中氧氣不斷溢位,形成結晶。

(2)石筍、石鐘乳、石柱

洞中長著高大的石筍和石鐘乳。石筍是直立在洞裡的尖錐體。當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通過洞頂的裂隙滴至洞底,由於在洞穴內有時溫度較高,水分蒸發,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減少,鈣質析出,沉積在洞底,日積月累自下向上生長的就形成了石筍,自上而下生長的則形成了石鐘乳。

洞中還能看到幾根石柱,貫通底部和頂部。這是由於石筍和石鐘乳不斷生長,最後連在一起形成了這種柱狀物。

(3)石幔簾

在溶洞的四廳中我看到一幅壯觀的場面,一高達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廳中,那是有一連串層次的石蓮臺、石瀑布構成的石幔。洞廳中還掛著一連串的石旗和石簾。石幔是由於滲透的水中碳酸鈣沿溶洞壁向下沉澱成層狀堆積而成,其形狀如布幔。

(4)邊石壩

在洞底出現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壩一樣高為幾釐米至幾十釐米的壟崗狀地貌,這就是邊石壩。它是由滲透水中的碳酸鈣沉積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斷裂構造、石柱的錯斷現象

溶洞形成後,由於某些地段發生了輕微地殼運動,洞廳中被水侵蝕過的層面發生了塌陷;地殼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層被拉伸,形成了斷裂構造;原本筆直的的石柱也由於地殼的下沉,導致中部被拉伸而斷裂,這就是石柱的錯段現象。

三、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我收穫頗豐,不僅見到了美麗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風光,也進一步瞭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機制。此外,這次野外實習鍛鍊了我的實踐動手能力,我學會了對地貌的觀察,內容的描述,資料的記錄等野外工作方法。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14

前言:

眾所周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實踐出真知”。為了鞏固《地質地貌學》的教學成果,提高教學質量,讓同學們學以致用,能夠用書本的知識來解決實際上的一些問題,提高同學們的野外作業能力和分析能力,7月9—11日,我們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2002級150名同學在高全洲老師、劉祖發老師和楊清書老師的帶領下到肇慶市七星沿地區進行為期三天的地質地貌實習。儘管只是三天的時間,而且我們目前專業知識的匱乏、能力的有限,確實很難對肇慶七星沿地區的地質地貌狀況有很透徹的認識,但在已經掌握了當地詳細地質地貌情況的高老師等的精心講解和耐心指導下,加上不少學者之前做的調查資料,我們得以比較系統地瞭解掌握了當地的地質地貌情況,並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

肇慶市位於廣東省的中西部,地跨珠江的主幹流—西、北江流域。地勢由北部、東北部漸次向中部和東南部傾斜,具有山地、丘陵、平原、湖泊等多種地貌。市區背靠北嶺,面臨西江,上控蒼梧,下制南海。北部為北嶺山地和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中部為河谷沖積平原,東西兩端重巒疊峰緊鎖江流,形成三榕峽、大鼎峽和羚羊峽。境內孤丘臺地疏落散佈,石山拔地而起,湖泊池塘星羅棋佈,形成五湖、六崗、七峰、八洞的獨特自然景觀,成為馳名中外的七星巖風景區。正因為肇慶獨特的地質地貌風光,它才成為我們實習的首選之地。

本次實習從7月9日開始,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出發,路經中山,江門、高要等市,並在途中的西江大橋到南岸卸煤碼頭考察滑坡和河流階地,然後才到肇慶黨校。下午到北嶺考察洪積扇,最後是東崗村觀察並討論了當地地貌。10日主要是在七星巖風景區對其地質地貌進行考察,主要考察地貌有地下溶洞,落水洞,幹溶洞,斷層帶等。第三天上午考察了西江三榕峽東岸的北嶺背斜,總結了實習成果,下午離開肇慶返回珠海,結束了為期三天的實地考察。具體路線如下:

7月9日:告別中大珠海校區——西江大橋——卸媒碼頭(上南岸)——肇慶黨校——北嶺山南——東崗村附近。此次的目的主要是觀察滑坡和二三級階地地貌。

7月10日:肇慶黨校——七星巖公園,考察七個秀麗的喀斯特石峰:閬風巖,玉屏巖,觀音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和阿婆巖。這次的目的主要是觀察水平溶洞(雙源洞)和斷層及窪地地貌。

7月11日:上午:肇慶黨校——三榕峽(位於西江的峽谷地段)——採石場。此次目的是觀察斷層及其層理結構。下午實習結束,返回中大珠海校區。

我們這次考察的地區常見的七種地貌型別分別如下:

1)侵蝕低山。其相對高度

2)侵蝕丘陵。其相對高度

3)侵蝕臺地。其相對高度在10m以上,坡度和緩,一般

4)洪積階地和衝洪積扇。主要分佈在北嶺山麓;

5)河流階地。主要是指沿岸二級、三級河流階地;

6)沖積平原。主要是指西江沿岸的河漫灘和一級半埋藏河流階地;

7)喀斯特丘陵。巖性為壺天灰巖或石磴子灰巖,主要是指七星巖等喀斯特石峰。

實習內容:

7月9日早上7點,我們從中大珠海校區乘車出發。沿路可以看到公路有很多低矮的丘陵,這些丘陵的岩石大多已經風化成磚紅壤了,很少有完整的基岩儲存下來。而正是由於肇慶的基岩出露狀況比較好,所以我們選擇它作為地質、地貌實習的基地。

整體上來看,肇慶七星巖地區北部是山地,南部是丘陵,中部是西江沖積平原,肇慶七星巖喀斯特丘陵就是位於這個平原上。我們三天考察的地貌型別按順序大概如下:滑坡與階地,衝洪扇與洪積平原,充填構造,喀斯特丘陵與溶洞,落水洞,背斜與斷層。下面我就按照時間順序來說明肇慶七星巖地區的地質地貌狀況。

第一天:

我們從珠海出發乘車經過江門、新會、高要,在開往肇慶黨校的途中順道考察了西江大橋南岸東側的卸煤碼頭(上南岸),這是一個半埋藏階地。

上南岸是一個潛在的滑坡,但是目前沒有再次滑坡的趨勢和跡象。滑坡是坡面上大量土體、巖體或其他碎屑堆積,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它是山區建設中經常遇到的一種自然災害。據老師介紹,該地在20年前發生過一次大滑坡,現仍可以看到當年的滑坡壁(上圖山坡凹處),滑坡體由於採山取石和植樹造林等原因已經看不出。1983年12月16日上午約9時至11時該地發生一般規模的突然滑坡,塌方200多米,沉降深度10米。事發時該處卸煤碼頭上有四個民工在小屋內睡覺,後來只有一人逃脫。據首先發現滑坡的當地民工講,滑動是首先從下面開始的,後來才看到上部滑動,由此可分析判斷此滑坡屬牽引式或稱拖帶式滑坡,廣東地區的滑坡多是這種小型滑坡。

根據老師的分析介紹,我們知道了造成這次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①該地處於西江凹岸,終年被流水沖刷而造成岸壁不穩定;

②滑坡的上部階地上有一個水塘(現在已經填平),並且有地下滲透帶,水塘中的水以地下水的形式與江水互滲,使中間土體遭到破壞,土質疏鬆,有些地方甚至被掏空;

③滑體主要是花崗岩的風化殼,為第四紀的鬆散堆積物,很不穩定;

④滑坡上的碼頭堆積了大量的煤,負荷太重,其重力對滑坡的發生是一個間接的推動力;

⑤整個肇慶地區的粘土含量普遍較高,滑坡發生的前天當地下了一場大雨,粘土的膨脹係數大,雨水對其影響很大,造成土質鬆軟,從而引發了這次滑坡。

此滑坡範圍寬134米,10多米厚,滑動後形成5個階梯,滑坡體伸入西江,由於規模不大,所以沒有造成西江淤塞。

接著我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又考察了階地,據資料介紹,階地的型別有常態階地(或階地)、半埋藏階地和埋藏階地,其中後兩種是階地變形的結果。

(1)常態階地分佈在河流上游或源頭區。如鑑江信宜、漠陽江春灣、北江韶關,是洪水不能淹沒的階地,故稱常態階地,簡稱階地。

(2)半埋藏階地是原先的第一階級地主要因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均衡構造下沉,而與全新世堆積的高河漫灘類高、至今能被洪水淹沒的階地,主要分佈在中下游沖積平原,如肇慶市西江與七星巖之間的地貌即為第一級半埋藏階地。(3)埋藏階地是半埋藏階地向三角洲延伸逐漸被全新統覆蓋形成,,分佈在入海三角洲,這是和最年輕的埋藏階地。

據老師介紹,我們現在所走的公路和卸煤碼頭就是建在第一級階地上(左圖)。看完第一級階地之後,我們就爬上公路旁的小山去觀察第二和第三級階地。第二級階地分佈在上南岸碼頭公路旁的小山咀,高度大約為10米,在這裡可以找到磨圓度較好的鵝卵石。為什麼階地會跑到山上來呢?在第四紀,此處是西江河漫灘,後來由於構造運動和河流的下切,使河漫灘抬升,從而形成了現在的二級階地。沿途可見地上鵝卵石的成分多樣(下圖左),巖性複雜且較脆,風化程度較大,體現此處基岩的多樣性,也顯示了該二級階地是西江干流經遠距離搬運形成的。第三級階地位於西江大橋南橋頭東側的自來水廠高地,高度大約為15至16米,這裡地勢比較平坦,岩石年代更為久遠,鵝卵石風化程度更深,質地鬆化,一踩即碎(下圖右),不過現在由於人工作用,很多被水泥蓋住,已經很難找到地面證據——鵝卵石。

通過我們的觀察,結合老師的分析,得出此處階地鵝卵石的幾個特點:

(1)磨圓度好,粒徑不大,硬度不大,是河流長時間的搬運,所經距離遠;

(2)具有多種多樣的巖性,由於是主幹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質被帶下來沉積,形成當地複雜的巖性;

(3)階地級數越高,形成時間越長,風化作用越強,巖性越脆,越易碎。

該地階地示意圖如下:

肇慶市西江河谷地貌橫剖面圖[1]

下午,我們又在老師的帶領下首先到了東崗村附近的北領山地考察,這裡是洪積扇和沖積平原的過渡地帶。洪積扇是由於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溝谷出山口後,坡度驟減,溝谷水流所攜帶的物質大量堆積,就形成了以溝口為頂點的沖積錐或洪積扇。[2]如果擴大到整個山腳(四周)即稱為洪積群,如果面積繼續擴大,即可形成洪積平原。老師介紹了關於東崗村附近這些地貌的形成有兩種觀點:第一種是由北領山地衝積而形成的,另外一種是由西江的沖積而形成的。根據我們的觀察(右圖),這裡的岩石以沙葉巖為主,磚紅色,有一定的磨圓度,但有些有稜角,大多為礫石,粒徑較大,較疏鬆,而且顆粒由上到下、由山裡到山外是由粗變細。如果是由西江沖積形成的話,那麼這裡的巖型應該會比較複雜(這是因為沖積物複雜),顆粒一般是為圓形的,磨圓度較好,沒有稜角,質地也會比較硬,而且縱觀整個地貌型別,如果是由西江沖積形成的沖積平原,那麼寬度應該很大(比衝洪積扇大的多),但是此地的扇形寬度並不是很大。故我們判斷,這應該是由北領沖積而形成的洪積扇。

從而我們也就可以知道,我們所走的公路、廣茂鐵路以及它們兩邊的建築物、還有我們住的肇慶黨校都是建在洪積扇上的。因為洪積扇是經過很上的時間堆積而成的,坡度比較平坦(這裡只有3到5度),在上面建一些東西是可以的,但是由於岩石不是很硬,地基不是很好,所以不宜建高層的建築,這也是我們在路旁都沒有見到高層建築物的原因。

下午四點,我們到了另外一個點——在石牌村北面的公路邊觀察洪積扇的中部剖面。這裡剛好是有人搞建築,對洪積扇的中部進行了橫切,從而使我們能夠清楚的觀察洪積扇的內部結構(下圖)。我們所觀察的這個洪積扇剖面有六、七米高,據老師的介紹,這些岩層組成是第四紀時代的岩石,北領的岩石主要是泥盤系的砂岩滾下來再堆積成第四紀岩層的。據我們觀察,裸露在外面的紅色岩石是砂岩,由長石、石英組成,風化後很容易敲碎,因帶有fe而呈紅色;沉積物顆粒有大有小,有一定的磨圓度,總體上來看,岩石自上而下,從扇頂到扇緣,依次是由粗到細的砂岩,符合老師所說的“一般情況下,洪積扇底部的沉積物粒徑較大”的規律。在這裡,我們還看到了充填結構(又稱透鏡體,左圖凹處),充填結構就是洪積扇停止生長,被大水衝出大溝,以後洪水又挾帶物質填上而成為的一種地貌現象。充填結構裡面的東西因為是後來填上去的,故其物質組成跟周圍的岩石有很大的差別,成分比較複雜多樣。

第二天:

旅遊勝地七星沿坐落在城區中心,背靠北嶺山脈,因七座奇峰列峙如北斗七星,故得名。七星巖的來歷傳說很多,有說七星巖的七座山峰是女媧補天時留下的七塊靈石;有說是天上七仙女羨慕人間、獨愛肇慶而下凡不歸等等。七星巖於1982年成為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七星巖風景區由閬風巖(峰頂高程103.3m)、玉屏巖(99.8m)、石室巖(89.8m)、天柱巖(108.0m)、蟾蜍巖(89.9m)、仙掌巖(61.8m)和阿坡巖(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峰以及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裡湖等五個大湖組成。七座巖峰佈列,矗立在6.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個景區山環水繞,亭樓閣榭,波光巖影,渾為一體,自然風光,向有“嶺南第一奇觀”、“人間仙景”、“天然山水盤景”之美譽。千多年來不知傾倒了多少名人墨客,留下了不計其數的詩文。“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葉劍英委員長的詩句高度概括了七星巖風景的詩情畫意。近年,七星巖風景區的8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巖峰上新裝飾各種霓虹燈,再造了一個“夜星湖”。

早上8點多,我們就到達七星沿這個風景名勝區開始新一天的實習考察。進入大門,我們就看到,在路的左邊是沙頁岩形成的一些侵蝕丘陵,而右邊卻是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我們向前走,大約到了一座招財佛像前時,面向佛像仰望,就可以明顯的看到兩邊的地貌景觀有很大的不同,左邊馬欄崗是砂頁岩經風化後形成的低矮山丘,而右邊卻是石灰岩形成的喀斯特高聳奇峰,由於兩邊巖性的不同,其上面所生長的植物型別和稀疏程度也不同,馬欄崗上的植物多草本,非常茂密,而右邊山峰上生長的植物多為藤本或木本並很稀疏。

很快的,我們走到了位於阿坡巖下面的雙源洞的一個出入口。雙源洞是七星沿風景區裡面最長的一條靜水地下河,其實就是一個喀斯特地下溶洞,它長270多米(據我查證,它長並不是320米),洞中有兩條溪水匯合,向東流出洞外,故稱“雙源洞”。在這裡,老師為我們解釋了有關的地質地貌知識。雙源洞是發育在石炭紀下統的壺天群石灰岩,主要是由白雲石灰巖組成的,呈淺灰色,組成成分是方解石和白雲石,隱晶質(或稱泥晶質)結構,個別地方有粉晶結構,為厚層狀構造。因為存在白雲岩的緣故,故用10%的稀鹽酸滴在這些岩石上,岩石並不起泡,但是如果把岩石磨成粉,卻可以起泡,這是因為岩石成分裡面含有碳酸鈣和碳酸鎂。因這些岩石比較堅硬,故其經歷了千萬年而不倒,形成挺拔的山峰。在雙源洞的洞口上,我們可以見到斷層、節理、褶皺以及強烈的根劈地貌。(右圖)

在這裡,老師也為我們介紹了雙源洞的形成原因。雙源洞的水是來自地表水的下滲和地下水的供給,在溶洞發育初期,地下水沿著細小的裂隙(如層面,節理面,斷層面等)流動,並進行溶蝕,當空隙完全被水充滿後,水就具有了承壓性,溶蝕能力加強,隨著空隙的擴大和水流量的增加,地下水具有了機械侵蝕的能力,加上重力作用,溶隙迅速擴大併合並,形成了地下河。在洞口的上方,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由兩個斷裂面交叉形成的x形斷裂,這是岩溶發展得的地方:在x節理處,裂隙,因而這裡水流動最快、最多,溶蝕力,侵蝕最厲害,因此兩條溪水在這裡匯合形成雙源洞。據查,在歷,雙源洞的地下水是一條彎曲的河流,一直溯源到北嶺山區。水的整個路線為:北嶺山地來水——洪沖積扇——地下水出露與喀斯特水相匯合——進入石灰岩發生溶蝕作用。

我們繼續向前走,轉過阿坡巖,到了一處名為奇觀的鐘乳石前,這是一個外露的石鐘乳(左圖),是原來巖洞崩塌後留下來的,屬於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是經過石灰岩的不斷融蝕、再沉積的過程而形成的。這個石鐘乳是淺灰色的不透明體,這是因為雖然礦物的組成成分大部分是方解石,但是裡面含有太多的雜質。

看完石鐘乳,我們向前走到了雙源洞的另外一個出入口,在這裡,地表水進入地下成為了盲谷。在洞口上面,我們可以看到白雲石灰巖和白雲岩具有的最典型特徵――披麻狀構造(右圖),岩石表面好像是老阿婆的臉一樣佈滿了橫七豎八的“皺紋”。在這裡因為不是沿著岩石的走向,所以岩石的傾角大概有40到50度,如果是沿著岩石的走向看的話,岩石都是水平的(在阿坡巖的背面就是這樣的)。在這裡又可以看到岩石相互交叉的層面、節理(下圖),這些地貌特徵對岩溶的形成很有利。岩溶發育必須具備的幾個條件是:①岩石必須是可溶的。從成分上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碳酸岩類岩石,如石灰岩,白雲岩等;第二類是硫酸巖類岩石,如石膏,芒硝等;第三類是滷鹽類岩石如食鹽,鉀巖等。它們的溶解度依次增大。②岩石必須是透水的。就是說岩石必須有裂隙、節理等。③水具有侵蝕性。即水中含有大量的co2,它溶於水後於水反應產生hco3—,把caco3變為ca(hco3—)2溶於水。④水具有流動性。流動的水具有增加溶蝕力的作用,因為停滯的水,很快會使溶液達到飽和而失去溶蝕力。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缺少了哪一個溶蝕就不發生了,岩溶也就無從發育了。如果這四個條件具備,隨著時間的增長,溶洞也就會發育的越大。雙源洞的巖性為石灰岩,而且又位於兩節理的交匯處,裂隙發育,空隙比較大,有利於水的滲透和流動,洞裡面有兩條水源與外面的湖相連,主要水源使雨水,使地下河水不斷迴圈流動,溶解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增加了水的侵蝕性。也正是由於雙源洞的具備了這些條件,經過日積月累,終於發育成為七星沿裡面最長的一個溶洞。

看完了雙源洞,我們原路返回到那座招財佛,從旁邊的一條小路登上馬欄崗。這是一個石灰岩與沙頁岩的交匯處,馬欄崗主要是由石炭紀下統沙頁岩風化後形成的,經過上千年的變遷,現在已經遠遠低於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據老師的介紹,這是一個背斜,馬欄崗是背斜的中部,由於頁岩的抗風化的能力比較弱,而且背斜中部由於張性大,收到擠壓而造成岩石的支離破碎,很容易受到侵蝕,再加上這裡是沙頁岩與石灰岩的交界處,可溶性岩石與不可溶性岩石交界處喀斯特水的溶蝕作用一般比較強烈,受到侵蝕背斜逐漸被削低,發育到現在就成為現在的馬欄崗低於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了,而且地表水在這裡彙集形成一個巨大的落水洞(左下圖)。這也是符合課本里面有關的背斜成谷理論的。

落水洞是開口於地面而通往地下深處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它一般發育於不可溶的沙頁岩和可溶的石灰岩的交界處,喀斯特作用特別旺盛。據我們的觀察,這個落水洞比較大,由於其四周長滿了植物,陽光很難直射到落水洞底,從崗上望下去,一片綠蔭,根本就看不到洞底,很難判斷這個落水洞究竟有多深。

接下來我們到了玉屏巖西面山腳觀察斷層和學習用羅盤量產狀(岩石三要素:走向、傾向和傾角)。這是一個右行平移的斷層,玉屏巖和觀音巖本來是連在一起的,但是由於後來觀音巖向南東方向移動,玉屏巖向北西方向移動,從而形成一個左旋的斷層,其斷層面呈彎曲形,這也說明了斷層面不僅僅是平直的事實,印證了課本上所說的。在兩個斷層的中間破碎帶,由於很容易被風化侵蝕,形成的粘土透水性很差,日積月累蓄滿雨水而成為湖。按照老師教我們的方法,我們判斷了斷層面的走向:微觀上根據擦痕判斷,用手摸斷層面,若光滑則是沿其走向;縱觀上根據斷層的階步,順則是其走向。

接著,我們還學習瞭如何用羅盤定地物方位。基本方法是先開啟羅盤蓋,讓羅盤蓋上的鏡子中軸線前端對準遠方需要定位的地物,線的後端指向觀察者的胸前。稍後,指北針轉動、靜止至微動,其所指的角度就是地物的方位了,而指南針所指的角度就是人相對所指地物的方位。

下午1點左右,我們齊聚天柱巖腳下,準備登上這個七星沿風景區的喀斯特山峰。在山底下,我們聽取了有關天柱巖的一些情況:天柱巖高108米,由下而上有4層溶洞,最低的一層由於在地下,我們見不到,越往上,溶洞的年代越久遠,這是由於抬升運動造成的,現在上面的'三層溶洞已經停止了發育(缺少了有侵蝕性的水)。瞭解了這些資訊之後,我們就開始登山了,在登山之前,下了一場陣雨,使到我們的登山考察更具有情趣。在大概25到30米左右的高度,我們見到了第一個溶洞,它屬於第二層溶洞,但是它比較小,我們就沒有進去看;再繼續往上爬,到了50米高度左右,我們見到了第三層的溶洞,這個洞比較大,在接近洞口的地方已經被開發成為一個廟宇,我們只見到洞口進去5米左右的地方,在佛像的後面(不只5米的地方)由於光線太暗,我們無法看到這個洞究竟有多深,估計應該至少也有幾十米深。在這個洞裡,我們可以看到洞頂比較光滑,有些地方還向上凹入成為一個倒扣的“臉盆”,即石鍋,這是由於過去經常受地下水的溶蝕和侵蝕,而區域性地區又受到強烈的紊流作用,水壓增大,溶蝕、侵蝕力加強,結果這些地方溶蝕量比周圍大,從而形成向洞頂凹入的弧形面。其上的裂隙發育有石鐘乳,但是目前已經停止發育。四周也是比較光滑,並且發育有石幔,這是由於含有碳酸鈣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時二氧化碳迅速散逸而形成的。繼續往上,我們在大約75米高的地方見到了第四層溶洞,但是這些溶洞經過長期的風雨侵蝕,現在已經變的很小了,很多就剩下一個凹進山壁的窟窿了,但是從這些“窟窿”裡面還是可以發現一些溶洞的痕跡的,比如有些岩層上有明顯的水平層理,反映出靜水沉積的作用。

大約13:30的時候,我們終於登上了天柱巖的點――摘星亭。從山頂眺望,七星沿風景區一覽無餘,青山綠水,奇峰異景,無不讓人讚歎。整個七星沿地區的地形也盡收眼底(左圖和下圖):北領山脈自北向南過渡,背面有很多的別墅建在洪積扇上面,山前右傾斜平原過渡到沖積平原;西南是西江水到階地,接著是喀斯特丘陵;沖積平原上是市區;七星湖上是其它六個喀斯特山峰。這些山峰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蝕挖空之後的兩翼形成山岩的(稱為殘峰),它們本來是連在一起的,但是由於抬升和平移運動,它們才逐漸斷裂分開發育成為今天的這種地貌型別,斷層中間破碎帶由於風化和搬運作用,就發育成今天的五個大湖。

接下來的時間是自由活動時間,我和幾個同學到了龍巖洞參觀。龍巖洞是七星沿石室洞中的一個水洞,其實就是一個第一層的溶洞,裡面有關於溶洞地貌如石鐘乳、石柱等各種景觀都發育的特別好,如花似卉,類人似物,栩栩如生,引人入勝。這裡由於長期受自由流水的溶蝕、侵蝕作用,所以洞頂平坦,某些地方形成向洞內凹入的槽狀結構(原因在前兩段有說明)。洞內充滿水時衝擊力很大,石柱等不易形成(但還是有的,就像我們觸控過的姻緣石),故洞口在洞上方,易為冷氣積聚,形成清涼世界。讓人驚奇的是,在乘船遊洞登岸處有一個石鼓,一個工作人員用草蓆擊拍它,竟然發出猶如古代戰鼓的聲音。大自然真是神工鬼斧!游完龍巖洞,我們又到了旁邊的碧霞洞參觀,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發育的非常好的落水洞(上圖),這個落水洞現在已經不發育了,它的洞口是在山頂上,高大概有10幾米,洞口比較小,但是到下面就逐漸變大,下面還發育了一些石筍,有一個還特別像一隻抱著兒子的母猴,讓人歎絕!

第三天:

第三天是實習的最後一天,同學們的積極性都很高,早上不到8點半,我們就到了位於西江的峽谷地段――三榕峽考察河流峽谷地貌和背斜、斷層和節理地貌型別。三榕峽為於西江的中下游,峽谷段河流狹窄,水流速度很快,水特別深,侵蝕能力也比較強。

我們沿著公路從南往北走,在車上粗略的觀察了三榕峽附近這個大背斜的南翼、核部和北翼,然後在背斜的北翼下車開始考察。我們所對的大山整個就是背斜北翼的一部分,該背斜發育於泥盆系底層,主要是沙頁岩,頁岩具有明顯的巖理,節理髮育(岩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重力方向裂開的裂隙為節理。),與泥岩一樣都是由粘土礦物組成。在北翼這裡,背斜向南傾斜,地表大部分為沉積岩多覆蓋,但是可以看到明顯的節理和層理。在這裡,老師為我們演習了怎樣來用羅盤來測量岩層的傾向、傾角和走向,然後由我們自己實踐,我粗略測出背斜北翼的岩層的傾角是向北南40度,層面傾向是北偏西30度,走向是40度。

接著我們向南走來到一個採石場,這裡就是背斜的核部了(右圖)。由於背斜的核部受到兩邊的擠壓,岩石支離破碎,抗風化能力很差,使得土壤層較厚,植被比起背斜的兩邊要茂密很多。而且這裡岩層傾角近似水平(即傾角幾乎為0),節理最發育,形成很多的x形節理,並且有一些節理面兩面岩層有著顯著的位移,形成了斷層,甚至區域性有些岩石受兩邊岩層的擠壓,形成小型的褶皺。由於這裡受擠壓和頂部的張力,岩石容易破碎,故在這裡採石比較容易,這也就是這裡為什麼會建有一個採石場而在背斜的兩邊沒有采石場的緣故,但是這裡生產的岩石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堅硬度不是很高,一般不適合作為現代高層建築物的材料。在這裡,我們也發現了一些石英砂和粉砂岩,據我們所知,肇慶的端硯就是用本地產的很細的石英砂和粉砂岩製作的。

考察完背斜的核部,我們就再往南走,沒多久就到了背斜的北翼了。這裡的岩層都是向南傾斜的,據我所測,這裡的岩層傾角是向北48度。在這裡,我們還見到了一個發育特別好的x形節理,但是可能因為人工的破壞吧,有一個角已經掉了(如右圖)。看完了背斜的北翼,我們就合影留念,實習也就告結束了。

地質地貌發展史

1、地質發展史

下古生代(pzl)大地構造為地槽構造特徵,這個時期的褶皺比較強烈。在距今5。7—5。0億年的寒武紀時期,肇慶地區是個淺海地區,有些地方的海相泥沙堆積達1000—1500厚,這些堆積來自華夏古陸(即今潮洲一帶)。奧陶紀時期發生的廣東範圍的鬱南運動使奧陶紀地層不整合於寒武紀地層之上。海相同時發生了變化,海水深度受地殼,氣候等的影響而由深到淺,志留紀(s)後,距今4。0億年,發生了的加里東運動,影響了整個肇慶地區抬升為陸地,而高要,德慶,羅定等地還殘餘狹長的海灣。

到了上古生代(pz2),大地構造進入了準地臺階段,七星巖地區就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下泥盆世(d2)為陸地相,肇慶地區已形成山地丘陵,沒有沉積。中泥盤世(d2)有桂頭群石英岩,海陸相互動有淺海相沉積。海水從廣西方向湧來,發生海侵現象肇慶地區由陸地向海洋轉移,沉積物自西向東由粗變細,沉積物厚度由厚變薄。石炭紀時期繼續沉積成淺海環境,相繼形成測水灰巖,煤系,壺天組灰巖。從二疊紀到三疊紀,仍然呈海陸相互動,為濱海沼澤環境。

上三疊世到下侏羅世發生的印支運動使整個廣東省大部分地區抬升為陸地。肇慶地區也從此脫離了海洋環境。在第三幕燕山運動時期,花崗岩出露地表,形成現在西江南岸的花崗岩群。至此,地質發育情況趨於穩定。

2、地貌發展史

第四紀中更新世(q2)以前,由於燕山運動,喜山運動的構造作用以及以後的長期侵蝕,溶蝕作用,在中更新世以前肇慶地區的基本輪廓就已形成了。北面形成侵蝕低山,南面為丘陵,中間形成東西向的西江以及寬闊的西江低地,旱坡,羚羊峽。在早更新世末期某一階段的地殼相對穩定時期,形成了北嶺南坡的洪積扇,西江兩岸則形成河漫灘,在七星巖的水平流動帶形成地下河。

在中更新世時期的陸像環境,早更新世末期與中更新世初期之間,七星巖地區快速地抬升了20多米(這是根據第三,第四層水平溶洞之間的高度差值估算出來的)。由於基面下降,地殼的快速抬升形成了水流下蝕,karst水向下溶蝕加強,使七星巖地區首先的水平流動帶抬升為幹溶洞,成為垂直上升帶。西江河漫灘上升形成河流階地,原河床上升為河漫灘;北嶺南坡形成洪積扇,而後洪衝擊扇抬升為洪衝擊階地。當地殼處於穩定階段後,七星巖形成新的地下河,北嶺山上河流帶來桂頭群的角礫石(第二層溶洞堆積物)在地下沉積,西江河谷形成新的河漫灘,北嶺山前形成新的洪積扇。在中更新世的第二階段,地殼開始快速抬升了20米。因此形成了幹溶洞,石灰華,鈣華地貌,原先的河漫灘又抬升為河流階地,北嶺山前形成新的洪衝擊階地。

在晚更新世(q3)時期,地殼大幅度抬升幾十米。由於構造上升,西江水流下切,西江河床的基岩面由此形成,第二級河流階地也形成,中更新世的七星巖的地下河抬升形成乾的水平溶洞。晚更新世抬升以後,從此地殼以間歇性緩慢下降為主要運動方向,出現了埋藏階地。雖有區域性的上升,實際沖積層厚度超過了正常沖積層厚度。

至距今兩萬年,即晚更新世末到全新世,海平面下降對河流階地產生了兩個效果:(1)基面下降,河流下蝕,有利於河流階地發育;(2)海平面下降,海洋水容積減少,荷載減輕,牽引大陸構造抬升,冰期過後,廣東大陸下降,第一級和路階地在洪水期被洪水淹沒,形成第一級半埋藏階地。這一時期地殼表面以風化侵蝕為主,顆粒小,呈紅色,劇烈風化。

結束語:

三天的實習很快就過去了,但是我們都意猶未盡,期望著實習能夠再長一點,我們可以學到多一點的野外實習知識。通過這三天的實習,儘管不是很長,但是我們卻學到了很多過去課本上講的但是不是很好理解的東西,也學到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鍛鍊、提高了我們野外實習、考察的能力,為我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我們期待著下次實習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