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新型城鎮化發展質量的調研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6.63K)

城市建設是地方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基礎,科學合理的城市建設有益於促進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現結合我縣近三年來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際,按照產業集聚、功能完善、節約土地、合理佈局的原則,加快城鎮化程序,提高城鎮化質量,使城鄉居民公平共享城鎮化發展成果,進行了一些調研和思考。

新型城鎮化發展質量的調研報告

一、城鎮化發展質量的基本情況

近三年來,我縣把科學發展的理念融入到城鎮化建設管理中,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現有的經濟及產業基礎優勢,把城鄉建設與地方經濟結合起來,按照“做靚城西區,提升城北區,完善老城區,保護市,聯動鎮”的城市發展思路,推進城鎮化發展新格局。至2013年,縣城區建城區面積達到17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17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3%,城區綠地率達39%,城區綠地覆蓋率達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積13平方米,自2011年以來,城區人口年遞增2萬人以上,城鎮化率年遞增2個百分點,城區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城區功能進一步完善,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提高,城鄉居民公平共享城鎮化發展成果。

1、立足長遠,把握中心城區發展定位。按照縣城市總體規劃(2011---2013年),確定到近期2015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面積達2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2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45%;至中期2020年城區建設用地面積為2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為26萬人,城鎮化水平為50%;至遠期2030年城區建設用地面積為36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為40萬人,城鎮化水平為60%。近三年來,按照集約開發,專業集聚,功能提升,協同聯動四大原則對縣域產業進行空間佈局,優化結構,第一產業依託糧食、水產、禽畜、蔬菜等主導產業,扶持發展了科技示範園、綜合養殖場、食用菌、烏魚養殖基地、養鴿業、豐收辣椒等生產基地;第二產業以“專案大集中、產業大集聚”為總體思路,推動工業專案往和工業園區集中、構建縣域工業發展格局;現代服務業佈局以物流、商貿、職主培訓、旅遊業為主,在電力特色基地建設打造物流基地,以相關產業的生產資料倉儲、配送、轉運為主要發展方向;在區域建設生活物流基地,以發展綠色農產品及生活物流,在城西公路邊建設一流的紅都國際建材商貿城;在區域打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生態觀光休閒旅遊精品;在城區中心建設勞動力技能職業培訓中心,形成職教園區。近三年來,全縣年均新增勞動就業崗位1萬餘個,轉移人口均10萬餘人(其中第二產業3萬餘人)

2、全速推進,加快中心城區建設步伐。

(1)中心城區建設快速推。近三年,全縣實施城建重點專案100餘個,總投資達106億元,2013年已實施60個城建重點專案,總投資72.14萬元,其中市政工程專案12個,總投資6.89億元,功能提升專案25個,總投資11.67億元,民生保障工程專案7個,總投資5.69億元,房地產專案16個,總投資47.896億元,一年來城區新增建設用地規模3.5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面積1.45平方公里,居住用地面積0.23平方公里,城區道路建設用地面積1.32平方公里,城市綠地面積0.5平方公里。城區擴改的道路有外環東路、公路拓寬改造、至快速通路,大道,城北路網橫二路,城北路網橫三路,城北路網橫四路,城西北延伸,城西橫二路,幹越大道改造環城東路改造等。道路建設總投資達5.73萬元,同時,中心城區的水、電、氣、公交、客運等設施不斷完善和加強。

(2)城鄉規劃調控日益增強。近三年來,進一步完善各層次規劃,積極開展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完成了城北片區詳細規劃、城東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城西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加推進了中心城區供水,雨汙排放、交通、電力、中國小布局、醫療衛生、城市燃氣、棚戶區改造等專項規劃編制,實施了20個鄉鎮的總體規劃修編,完成了鎮等11個鄉鎮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促進城鄉建設有規可循。

(3)全力開發建設新城區,實現新城區的有效對接。近三年,我縣積極盤活土地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力推進新區開發建設,形成與城北連為一體;適度開發公路以北和城東、城南片區,拓展城北區,使初具規模的城北為城市主要拓展方向,形成北拓南優,東西延展的城市發展格局。新區的建成使城區面積達17平方公里,走經營城市之路,多方籌措建設資金,為解決城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政府通過融資和經營土地進行城市建設,近三年來,全縣建設資金投入達35億餘元,2013年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達16.8億元,其中,政府的財政投入約4.5億元,社會各類資金投入約12.3億元,尤其三年來,通過城市融資平臺,成功融資約3億元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破解了城市建設資金不足的難題。

(4)全力以赴推進小城鎮建。三年來,我縣以加快省、市示範鎮為抓手,繼續大力助推省級示範鎮市級示範鎮鎮和鎮的城鎮建設,建立了產鎮融合發展新模式,全力推進橋社庚三塘鄉的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立足從建設規劃、供排水、道路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危房改造、生態農業等專案建設上引導制定小城鎮建設發展新機制,並在用地安排、土地收儲、資金排程和專案佈局上實施傾斜政策,以更大力度、更強的措施,推進了小城鎮一體化建設步伐。鎮建成區的街道全部實現了亮化、綠化,實現了垃圾的及時有效清除,保持了鎮區環境的整潔衛生。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液化氣代柴工程、沼氣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工程、引水工程、河道治理工程,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大力發展了村級經濟,形成了500畝現代林業科技示範園、150畝的生態體驗休閒園、1000畝食品產業園區,鎮以示範鎮建設為核心,打造一座與縣城聯動發展的人文名鎮和新興城鎮;黃金埠鎮正在按照“一軸三區,三縱五橫”空間發展格局加速推進城區建設,近三年來,已投入4億餘元用於城市建設,一個現代化新型工業城已基本形式。鎮依託公路和德昌高速帶來的客流,正在加快改造擴張步伐,以力創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生態觀光休閒旅遊精品為核心,以發展特色美食和特種水產品為支撐,打造成休閒度假、特色水產養殖為主導的濱湖商貿重鎮。同時,我們按照“大發展大支援,小發展小支援,不發展不支援”的原則,激發各鄉鎮加快小城鎮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並把、等11個鎮作為建設重鎮,在集鎮土地審批、計劃立項、規劃審批、專案建設等方面大力扶持,建設成邊貿特色集鎮或以生態農業為特色的`中心集鎮,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新格局。

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年來,我縣推進新型城鎮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城鎮建設發展不平行。在推進城鎮化建設中,有的地方由於領導力量集中不夠,區域條件產業基礎、發展狀況差異大,造成有的城鎮建設發展滯後。

二是城鎮發展品位不高。有的地方在城鎮規劃建設上脫離本地實際情況,一味照搬照套別人的模式,缺乏個性化、特色化,特別是缺乏具有時代氣息、格調高雅宜居宜業的文化品味,使城鎮對居民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是城鎮建設投融資體系不健全。目前我縣城鎮化融資渠道比較單一,投融資問題未納入國家統一規劃和制度安排,規範、穩定的投融資機制尚未建立,故認為城鎮建設難投入、難籌資,缺乏長遠意識和全域性觀念,不能運用市場機制,難以實現籌資渠道多元化、經營效益最大化。

四是城鎮的法制管理相對乏力。由於城鎮化快速發展,管理與發展不相應,城鎮管理以行政管理為主,法制化管理還在實踐中探索,工作凸顯乏力,主要表現在城鎮法規制度不完善、城鎮法制管理機制不健全。

五是體制滯後,城鎮發展政策缺乏推動力。當前城鎮化發展步入快車道,但城鎮化快速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不夠配套,當前的三大方面政策制約了城鎮化的發展。其一現行戶籍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現象普遍,有不少農村人口,進入縣城務工經商多年,戶籍仍在農村,農民身份仍未改變。其二現行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制約了人口聚集,農村就業人員沒有完全享受到城鎮就業人員在就業、創業上的優惠政策,社會保險缺乏保障,教育醫療等相關政策不配套。其三現行農村政策影響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由於現行的土地政策和農村計劃生育管理政策等,使農民進城動力不足,即使進城了也是“人在城中戶在鄉村”。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建議

(1)進一步強化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理念。努力完成從把城市資產作為公共財產到可經營資產的轉變;從把城鄉建設作為社會公益事業到市場經營的轉變;從把政府部門作為出資者到服務者的轉變。在城鄉建設過程中,堅持適度負債理念,對於基礎設施敢於投入,不斷挖掘城市發展潛力,在新城區的建設中,要通過前期公共設施建設,提高土地價值。

(2)進一步完善土地供應機制。制定科學的土地出讓計劃,按規劃嚴格控制年度建設用地出讓量及出讓各類用地比例;重點加強對市政基礎設施、公益性公共設施等公共開發主導的建設用地供應,有效引導城市發展方向;採取徵收土地閒置費,依法回收土地使用權、土地置換權等,積極消化閒置土地資源。

(3)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按照“政策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原則,向社會及外資開放,籌措建設資金;積極探索資源整合、土地拍賣、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推進已經建成的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專案的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全部或部分產權、股權出讓、經營權的有償有期限轉讓等方式,盤活國有資產存量,為社會各方面提供參與投資經營的機會。

(4)進一步建立有效的政策保障機制。其一針對土地出讓、徵地、城中村改造等不同情況,在完善拆遷安置、評估補償等政策的基礎上,改進和規範拆遷安置房的安置標準和操作規範,讓被拆遷戶一方面真正享受到城市建設的成果,另一方面理性對待和服從城市建設的需要。其二搞城鄉建設需要大量的農民工,可以說農民工為城市建設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汗水,我們要從各個方面確保並完善進城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政策,制定並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保證醫療、教育、就業等相關福利的落實,妥善解決農民變居民的後顧之憂,尤其在對待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上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實足額發放農民工工資,改善農民工的生產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