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務工人員工傷認定處理調研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1.39W)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務工人員工傷認定處理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務工人員工傷認定處理調研報告

為切實做好務工人員工傷認定處理工作,維護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我縣和諧社會建設與經濟穩定發展,我局對全縣20xx年工傷認定處理工作進行了詳細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工傷保險參保情況

20xx年,全縣共有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約15653家,職工約53431人,參保單位1520家,參保人數46255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單位1520家,佔企業總數的9。7%;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5686人,佔總參保人數48%;有52%未參加工傷保險,主要集中在工業製造、勞動密集型行業。

(二)工傷收案情況

20xx年,全縣發生工傷人數約為237人,受理工傷認定案件237件,進行工傷認定237件,其中農民工工傷認定約為225件,佔所有工傷認定的95%。

(三)案件特點情況

一是以生產性事故為主,主要發生在工業企業,服務業中農民工的工傷比重也在逐年上升。二是用人單位重視對管理層的安全教育,忽視普通職工安全教育,安全措施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工傷預防措施。

(四)工傷補償情況

20xx年,我局建立健全了職工參保、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鑑定、工傷待遇支付、仲裁等高速通道,制定了立案、裁決,快速受理等具體措施,按照《工傷保險條例》有關規定落實工傷待遇,全縣共計賠付職工工傷待遇184人次,保險金366萬元,切實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利益。

二、存在問題

(一)部分企業工傷保險參保意識不足

部分企業負責人往往注重經濟效益,不重視職工的合法權益,用工不辦理錄用手續,不與職工簽定勞動合同,不繳納社會保險等現象還普遍存在。認為自己的企業發生工傷事故的可能性小,參加工傷保險不划算,參保積極性不高,即使勉強參保,中途斷保現象也十分嚴重。二是職工缺乏維權意識,認為打工不固定,不願參保。三是職工文化水平不高,對政策瞭解不夠,加之就業不容易,不敢也不願向單位提出繳納工傷保險的要求。

(二)部門協調聯動執行力度不足

一是制約措施不力。儘管《勞動法》和《勞動保障監察條例》早已明確規定,對不按規定參保或履行繳費義務的單位和責任人可處罰款,但在實踐中,可操作空間太小,處罰措施難以完全落實到位。二是部門聯動有待加強。工傷保險擴面工作應是全社會的義務,但在實際上,其他相關職能部門缺乏有機配合,整體聯動難度大。

(三)是工傷認定較難

由於務工人員文化程度偏低,勞動保障權益意識不強,缺乏必要的工傷認定證明,比如事實勞動關係等;用人單位態度不積極,有的阻撓工傷調查取證,有的甚至提供虛假證詞,給工傷認定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

三、對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傷認定製度

為進一步加強工傷認定工作的管理,一是逐步建立健全工傷認定製度,完善工傷認定流程,簡化辦案程式,對於案情簡單,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明確的案件,爭取在三十日內結案。二是工傷認定工作日趨完善,建立了工傷案件登記制度,規範上報程式,嚴格按照規定範圍稽核申請人提交的材料,結合現場調查取證情況,認真進行工傷立案認定、當即錄取筆錄。三是立案後,在認定過程中加入調解機制,和仲裁部門結合,進行邊認定邊調解,使雙方當事人及時瞭解處理程式及政策規定,促使雙方在認定過程中化解矛盾達成一致意見。

(二)以工傷保險為重點,做好擴面工作

要進一步加強和有側重地推進工傷保險擴面,要把我縣重點工程、重點專案,建築行業、製造業、服務業和鄉鎮村企業職工作為擴面的重點,及時將新招的職工納入工傷保險範圍。對高風險行業和使用農民工較集中的用人單位參保工作落實不到位的,通過行政手段強制參加工傷保險。

(三)加強勞動監察力度,進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督促參保機制,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功能,嚴格按照《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社會保險徵繳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將用人單位,尤其是高風險行業職工辦理工傷保險作為勞動保障監察重中之重。主動加強與地稅、安全生產監管、建設、工會等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全面推進“兩檢”即深入企業執法檢查,地稅部門每年稅務清算時,對未全員參保企業進行重點檢查,確保擴面工作全面推進。

(四)加強宣傳交流資訊

要通過電視臺、青田僑報、網路平臺,免費發放工傷保險宣傳資料等方式,廣泛宣傳推進職工參加工傷保險的意義和相關政策,幫助職工全面瞭解工傷保險政策,自覺維護自身工傷保險權益。要總結工傷保險擴面工作實施過程中好的經驗和辦法,及時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要積極探索和開展工傷預防工作,從源頭上減少工傷事故。要加大媒體監督力度,對責任行為進行輿論監督制約,建立了工傷保險宣傳專欄,把案例作為宣傳重點,進一步提高工傷預防認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