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春耕生產彙報材料

工作報告 閱讀(1.9W)

今年我市的備春耕生產是在國家“一免兩補”政策的全面實施,特別是2004年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的形勢下開展的。總體看,今年我市備春耕生產動手早、抓的實、形勢好。

春耕生產彙報材料

一、認真貫徹會議精神,全面抓好農村工作。結合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備春耕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 市先後召開了市委棠委會,聽取會議精神的傳達,專題研究2005年農村經濟的重點工作,召開全市農村工作會議,提出2005年 農村工作重點是要提升糧食經濟、做大畜牧經濟、做強林產經濟、擴大勞務經濟、拓展外向經濟、壯大綠色經濟。通過產業化經營、工程化建設、標準化生產、組織化程序、一體化發展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市委、市政府組織有關人員又專題研究結構調整、農民培訓、標準化生產問題。下發了《抓好當前備春耕生產的緊急通知》,對今年的備春耕生產提出了五點要求:儘快落實“兩補政策”,要在3月30日前按標準及時兌現到農戶手中;抓緊做好資金籌措和物資準備,加快籌措下襬過度,幫助貧災戶搞好備春耕生產;全面做好防災抗災各項準備,適時播種不誤農時;積極調整和優化種植結構,組織訂單生產;加強對備春耕生產的領導和服務,組織幹部和科技人員下基層,為農民提供政策、法規、技術、資訊服務,保證每村要有3名下鄉幹部蹲點,幫助農民搞好備春耕生產。市長及主管副市長帶領市農委、市推廣總站等有關部門到全市 個縣(市)區及鄉鎮村屯檢查備春耕生產,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按要求縣鄉抽調1700人到各村, 從全市抽調315名幹部,每村3人,於3月9日全部深入到了全市的105個村屯,認真宣傳貫徹國家和省的富農惠農政策及中央1號檔案和省7號檔案,幫助農民謀劃發展生產的'思路,籌措春耕所需資金物資,搞好為農民服務的各項工作。為加強農用生產資料價格的管理,保證春耕生產的順利進行,市物價部門對2005年 市化肥等重要生產資料價格做出新的管理規定,並對擾亂生資市場行為從嚴查處。

二、初步落實種植面積。今年我市種植結構調整以穩糧、減豆、增加經濟和飼料作物為方向,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優化作物品質,增加市場競爭力,增加種糧效益。各縣(市)區已落實2005年意向性種植計劃 萬畝。其中大豆 萬畝,比上年下降21%;小麥 萬畝,比上年增長33.3%;玉米 萬畝,比上年增長66.7%;水稻 萬畝,與上年持平;薯類 萬畝,比上年增長47%;雜糧雜豆 萬畝,比上年增長80%;其它經濟作物 萬畝,比上年增長70%。

三、積極籌措資金物資。預計全市需備春耕資金 元。其中:種植業 元(包括 萬畝外包地),畜牧業 元,漁業 萬元,林業 萬元,其它 萬元。從資金來源看,信用社計劃2005年全年放貸 億元,農行計劃一季度放貸 億元,農民可自籌 億元。到3月22日統計,已籌資金 億元,佔資金需求的73.2%。其中,信用社已放貸款7.66億元,農行放貸款1.08億元,農民自籌3.12億元。生資部門積極組織貨源,提前一個月開始購進化肥。全市春耕需化肥13.82萬噸,現已進貨12.8萬噸,佔春耕需求的92.6%;需柴油4.19萬噸,庫存1.5萬噸,佔需求的35.80%;需種子8.19萬噸,種子公司備種1.34萬噸,佔需求的16.36%,其餘為農民自留種子;需農藥2428噸,已備627噸,佔需求的25.8%;需農膜1970噸,已備489噸,佔需求的24.8%。 通過十戶聯保、幹部擔保、村集體貸款等開工,為 戶貧困戶解決貸款 萬元。

四、秋整地基礎好。為解決我市耕地板結、秋整地面積孝標準低、嚴重製約種植業生產的問題,全市加大了秋整地工作的力度。共完成秋整地面積718萬畝,佔播種面積的70.3%。其中,深鬆210萬畝,深翻300萬畝,耙茬208萬畝,連片整地291萬畝,達到待播狀態的415萬畝,佔秋整地面積的58%,完成秋施肥6萬畝。通過實施機械深鬆聯合整地、淺翻深鬆、全耙一鬆、深鬆起壟等農機整地新技術,大大提高了整地質量,有些地方還制定了機械深鬆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農民擴大機械深鬆整地面積。 採取購買深鬆整地機每臺補貼3000元的辦法,推進機械深鬆整地工作; 採取統一連片深鬆整地,畝補貼6元的辦法,推廣機械深鬆連片整地技術,使全村土地兩年完成全部深鬆一遍。

五、開展農機具檢修工作。為全面恢復和提高農機具技術狀態,確保機具保質按時投入到春耕生產,市農機局於2004年11月就下發全面開展農機具冬季檢修工作的通知,並組織市、縣兩級農機總站技術人員,深入鄉鎮村屯,對有機戶進行技術指導,督促機具檢修工作。到3月20日,全市已修大型拖拉機1536臺,佔應修83%;大中型農具5880臺,佔應修78%;中小型拖拉機16750臺,佔應修78%;籌措機修資金1426萬元,佔機修總需資金的82.8%。

六、加大了科技培訓力度。利用科普之冬、科技大集、科技三下鄉、科技廣播電視講座、辦培訓班、發科技資料等多種形式,多層次、分型別對農民進行培訓,現已辦各種培訓班1200期,舉辦科技大集12次,組織科技人員下鄉690人,培訓農民14.08萬人,發放科技資料10萬份。 為全市農戶印發了《 四大作物提高單產主體技術措施》3萬份發放到農戶手中,指導農民按照標準化要求高標準、高質量地搞好春耕生產。

備耕生產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生產資料漲價。從供銷部門和物價部門反饋的情況看,化肥平均漲價在300元至500元;柴油每噸比去年春耕漲600-650元,僅此兩項,農民在春耕期間將多支出生產費用7800萬元左右。糧食銷售緩慢。由於前段時間大豆價格走低,收購商和大豆加工企業壓價,農民惜售,至使全市大豆銷售不暢。到目前,全市銷售大豆不足50%,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民籌措再生產資金。氣候條件不容樂觀,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春耕階段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和倒春寒。麥播期區域性地塊內澇,大田播期南部出現旱象,全年熱量不足。